18册《走进东北二人转》

文档属性

名称 18册《走进东北二人转》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3-05-25 16:1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走进东北二人转》
教学目标:(根据教学需要,学生的接受能力,我制定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喜欢东北二人转,激发其积极地参与了解东北地区音乐文化的活动中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视听欣赏及学习简单动作来感受、体验二人转的风格特点。
3、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了解东北二人转的发展、表现手法及唱腔 特点、伴奏乐器等知识,并能辨别其手法及特点。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手绢、扇子。
教学重点:为了激发学生对二人转的兴趣,我以初步了解东北二人转的发展、表现手法、唱腔及伴奏乐器作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为了提高学生在对音乐的创编能力,我将会创编二人转的简单动作做为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意图:以最接近学生生活的小品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欣赏《说事》。(上课前,我请同学们来看一个节目片段,同学们思考一下,这段歌舞是哪个地方流行的?这类艺术的名称叫什么?)
(二)了解二人转的发展及特点
1、简介东北二人转
二人转又名“蹦蹦”“双玩艺儿”,是东北流行的一种曲艺艺术 ,属于走唱类曲艺。它形成于19世纪初,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它综合了东北民歌、秧歌,又借鉴戏曲、说唱等艺术而发展起来的。。
2、欣赏片断《小拜年》(意图:以动画片欣赏,让学生带着兴趣思考)
思考:动画片断中表演了的几个角色?
剧中只有一男一女,又唱又说又舞又耍。两个演员与剧中角色的对应关系不稳定,可以“跳出跳入”。根据演出需要,演员“转”个身即可由年愈半百的婆婆变成年方二八的妙龄姑娘;不需幕起幕落,不需当场换装,就可以生动形象地演出多时空、多场面、多人物。正如艺谚上说的,“千军万马,就是咱俩儿”
(三)了解二人转的表现手法。(意图:通过选择,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辨别能力)
欣赏二人转片段。
让学生从以下几个词中选择二人转的表现手法:打、说、弹、唱、扮、舞、绝,概括二人转的表现手法(四功一绝:说、唱、扮、舞、绝)
(四)了解二人转的唱腔特点(意图:比较进行,让学生概括,达到观察力、听辨能力进一步提高)
1、听《东北人二人转》——九腔十八调
2、听不同的咳咳调——七十二咳咳
(五)了解二人转的伴奏乐器
唢呐、板胡、扬琴、琵琶、竹板、鼓、锣。
(六)延伸:二人转与小品、电影的关系。
《说事》《过河》《正月里来是新春》《刘老根》
(七)创编表演(意图:感受二人转的基本风格,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