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课时:《长江两岸的民歌》
历城六中 张红琴
教学目标:
1、结合地理知识了解长江两岸各个地区的民歌及其特点。
2、重点感受《龙船调》、《十送红军》的内容及地方风格,并尝试用哑剧的形式表演《龙船调》。
教学重点:《龙船调》、《十送红军》的聆听与感受。
课前的准备:1、布置学生在地图上查找——在长江两岸有哪些省(直辖市)
2、每个小组自选一个地区对其地理位置、环境、有哪些著名民歌以及民歌的风格特点或其他与这个地区有关的知识进行讲解。
教学过程:
一、 学生的讲述
每组选派代表把本组选定的主题进行介绍,可以通过语言讲解、播放音像资料、等多种形式来介绍,本组的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
教师也可以做补充说明,并帮助学生进行小结。
二、 教师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插入对几个重点曲目的介绍:
1、《龙船调》
(1) 完整聆听一遍《龙船调》,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问题:这首歌属于民歌中的哪一种?(山歌、小调、号子)
开头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这种山歌风的曲调造成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感觉。最后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内容。
(2) 介绍:《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
(3) 欣赏宋祖英《龙船调》MTV(注意其中的表演)
(4) 创造性表演
以小组为单位,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自由创造。
2、《十送红军》
(1) 介绍歌曲背景
(2) 聆听歌曲
思考:歌曲中有哪些演唱形式?为什么要有这些演唱形式上的变化?对歌曲情绪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3、简单介绍、聆听其他一些地区的民歌
(1) 四川:《太阳出来喜洋洋》
(2) 湖南:《浏阳河》等
三、欣赏《欢乐歌》
并介绍“江南丝竹”,以及常见的民族乐器。
二、竖笛教学:《茉莉花》
1、聆听磁带演奏
2、学习吹奏《茉莉花》旋律
先学习高声部旋律,视学生情况逐步加入中声部、低声部
三、打击乐创作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创编节奏。
2、各小组演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要求与竖笛《茉莉花》的演奏相配合,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由教师以及学生推选出的“评委”评分,评出“最佳创作奖”、“最佳演奏奖”、“最佳合作奖”。
四、小结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