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设计
课题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建立操作过程、语言表达和符号表征之间的关系,实现学生对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 由于二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的过渡期,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撑,因此本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感受平均分物品有剩余的这种情况也可以用除法来表示,只是表示方法有所不同。同时通过让学生说清楚算式中每个数所表示的意义,加深对除法算式意义的理解,引入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让学生把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意义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实现对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 2.通过对比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为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网络提供支撑。 通过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网络,是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因此,本设计注重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一是对比没有余数的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算式中每个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二是对比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通过观察分析,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 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6分钟)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详见教案设计下的教学过程) 2.组织学生用11根小棒摆出黑板上的图形。根据摆的过程写出除法算式。 3.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探究算式的特点。 1.仔细观察主题图,汇报信息:用小棒摆图形。 2.根据摆的过程列式计算。 11÷4=2(个)……3(根) 11÷3=3(个)……2(根) 11÷5=2(个)……1(根) 3.观察算式,交流发现:这些除法算式和以前学的不同,它们的被除数除完以后都有剩余。 1.( )里最大能填几? ( )×6<57 ( )×7<43 ( )×4<31 ( )×8<26 2.填一填。 (1)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 )人。 (2)10支铅笔,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 )人,还剩( )支。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25分钟)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引导学生交流发现的数学信息,尝试解答。 (2)说一说第一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引导学生讨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剩余的1个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 (4)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 ①这个算式该怎么读? ②商和余数后面的单位名称相同吗? ③这个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5)引导学生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分别用8、9、10、11、12根小棒摆正方形,同时根据摆的结果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2)组织学生汇报。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比算式中的除数和余数,发现其关系。 (4)组织小组讨论,完成课堂活动卡。 1.(1)交流数学信息,尝试解答并汇报: 根据左侧信息用除法算式表示为6÷2=3(盘)。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根据右侧信息用除法算式表示为7÷2=3(盘)……1(个)。可以摆3盘,还剩1个。 (2)汇报第一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小组交流、讨论明确: 7÷2=3(盘)……1(个),省略号表示剩余,1表示剩下草莓的个数,叫做余数。 (4)小组内讨论交流后汇报。 ①这个算式读作: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 ②余数的单位名称和商的单位名称不相同,余数的单位名称和被除数的单位名称相同。 ③7是被除数,2是除数,3是商,1是余数。 (5)观察比较,组内讨论,集体交流。 2.学习例2。 (1)动手操作并列式。 (2)汇报操作结果。 8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没有剩余。用除法算式表示为8÷4=2(个)。 9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还剩1根小棒。用除法算式表示为9÷4=2(个)……1(根)。 10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还剩2根小棒。用除法算式表示为10÷4=2(个)……2(根)。 11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还剩3根小棒。用除法算式表示为11÷4=2(个)……3(根)。 12根小棒可以摆3个正方形,没有剩余。用除法算式表示为12÷4=3(个)。 (3)认真观察,小组内交流,发现除数与余数的关系:所有的余数都小于除数。 (4)讨论明确:因为余数与除数相等或余数比除数大就表明没有分完,还能继续分,所以余数只能比除数小。 3.说一说下面的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4.填一填。 用13根小棒摆正方形,能摆几个?用除法算式表示为13÷4=3( )……1( )。在这个算式中3是( ),1是( )。这个算式读作:( )。 5.摆一摆,算一算。 分别用6、7、8根小棒摆三角形,能摆几个三角形?如果有剩余,余下几根小棒? 6.观察下面的算式,并填一填。 11÷5=2……1 12÷5=2……2 13÷5=2……3 14÷5=2……4 15÷5=3 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都比除数( )。 7.一个数除以6,如果有余数,余数最大是( )。
三、巩固练习,解决问题。(5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64页1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这是一道开放题,有三种装法,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 2.17个红果,平均分给3只刺猬,每只刺猬分几个?还剩几个? 3.改错。 21÷4=4……5 16÷4=3……4 1.分析题意,根据自己的选择圈一圈,填一填。 2.独立思考,用小棒代替红果分一分,看一看每只刺猬能分几个,是否有剩余。 3.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明确:这两道题的错误之处是余数大于或等于除数了,没有分完。 8.19个苹果,2个2个地圈,圈了( )组,剩下( )个。用除法算式表示为19÷2=( )( )……( )( )。 9.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余数是5,除数最小是( );如果除数是5,余数最大是( )。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4分钟) 1.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