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保卫黄河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保卫黄河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3-05-25 16:1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课时 欣赏《保卫黄河》合唱、钢琴协奏曲、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理解作品的内涵,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及历史背景。
2、 知识目标:感受体验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不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
3能力目标: 能积极参与歌唱、聆听等音乐实践活动并善于思考
教学重点:聆听三首作品,分辨不同的演唱形式和演奏形式
教学难点:
教 学 方 法 :讲授法 听唱法
教 学 用 具 :多媒体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1) 复习:学生走进教室,师播放教学光盘中《游击队歌》男声四重唱
2) 师: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游击队歌》,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一共接触了几种演唱形式?
生:齐唱(很多人唱一个声部),混声四部合唱(很多人唱四个声部)
师:刚才你们进教室时听到的是什么演唱形式?
3) 师生:男声四重唱
4) 师结: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合唱(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重唱、轮唱,下面我们继续来感受同一首歌曲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的魅力
二:新课
1、 聆听《保卫黄河》的齐唱部分,学生通过教材了解作曲家冼星海(1905-1945),词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可以让学生跟唱旋律
2、 师:《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七乐章,《黄河大合唱》一共有八个乐章,创作于1939年3月,表现游击健儿前仆后继、英勇战斗,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奔赴战场得壮丽情景。接下来我们继续聆听,请你们判断是哪种演唱形式?(轮唱)
3、师:轮唱是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的齐唱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节出现,形成此起彼落,联系不断的模仿效果。
4、师:为什么采用这种演唱形式?
5、学生讨论后回答
6、师:这种艺术手法形成一种此起彼伏的浩大声势,让人联想到革命的武装力量在斗争中逐步发展壮大,犹如黄河的滚滚洪流,势不可挡,侵略者必将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7、师播放光盘里的《保卫黄河》的视频,再次感受用舞蹈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歌曲
8、欣赏《保卫黄河》的钢琴协奏曲的视频,感受音乐的同时思考什么是钢琴协奏曲?
师生探讨:(钢琴)协奏曲(一 种独奏乐器和大型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乐曲,由什么担任独奏就叫什么协奏曲)
9、师过渡语:保卫黄河这首歌曲曾经有力的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斗志,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打垮了将家王朝,解放了全中国,但是在音乐达到高潮的时候又出现了《东方红》的旋律,这象征着什么?
10、师尽力启发学生回答
11、师:象征着有了毛主席的领导、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伟大的抗日战争逐步走向胜利的坦途。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赞颂了中华民族的坚定不移、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同时再现了中国人民勤劳朴实、胸怀宽广、热爱和平的崇高品德
12、结束本课:请同学随音乐高唱《保卫黄河》的主题旋律,再一次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和感悟音乐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
三:课堂小结:
《黄河大合唱》这部具有写实性、史诗性、交响性的作品,以真挚的情感、深遂的意境,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她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曾经给浴血奋战的中国军民带来了极大的鼓舞。60年来这部经典作品广为传唱,经久不衰。如今,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母亲河优秀民族文化沉积而成的坚忍不拔、永不言败的品格,依然存在于华夏儿女的血脉里,在华夏儿女的胸中奔流,她激励着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自强不息。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黄河的伟大精神是华夏儿女建设祖国、振兴中华永恒的主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