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作文课】第五单元 论证要合理 单元作文指导+链接中考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作文课】第五单元 论证要合理 单元作文指导+链接中考 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0 10:57:3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上第五单元·论证要合理

很多中考作文题目就来源于课本单元作文,有的稍作变形,有的就是原题。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抓住课本学好语文,同时也是为了和教师同仁交流探讨作文教学,本号推出“教材单元作文”栏目,针对语文教材中的每单元作文进行写作指导。这些文章和教材教学同步,一定在单元教学结束前推出,目的是供同学们学习参考,也可供语文教师教学借鉴。这些文章多举实例,重视示范,链接中考,对同学们写好作文,应对中考一定大大有益!希望同学们、老师们从中受益。
【写作指导】
本学期重点是议论文写作训练,课本第二、第三单元都是议论文写作训练,分别是“观点要明确”和“议论要言之有据”。
今天再讲一讲“论证要合理”。
所谓“论证要合理”是指写议论文时,要遵照议论的一般逻辑,按照一般讲道理规矩讲道理。语文课本中归纳了“论证要合理”的几个要求,概括起来就是:
首先,论证要合乎逻辑,观点要一致,概念要统一。
其次,使用材料(论据)要能支撑论点,避免出现论据不相干,或者论据不足。
再次,要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
此外,还要注意论证结构合理,论证思路清晰。
这些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对于我们刚刚接触议论文写作的同学,因为习惯了写人记事,初学写议论文很不容易把握。所以,我们要在老师带领下,认真学好本单元课文,吃透本单元写作训练。此外,还要注意论证方面最常犯的错误。
同学们初学写议论文常见的论证错误大约有如下几种:
(1)叙述太多。引用论据时叙述太详细,喧宾夺主,冲淡了必要的议论分析。
(2)叙议脱节。引用论据前后,缺少必要分析,事例无法体现对观点的支撑。
(3)论据单一。只用很少的论据(事例)来证明论点,论据不充分,证明乏力。
(4)论据平庸。论据不够典型,是身边平常琐事,或者是道听途说,缺乏说服力。
除了以上这几个方面,课本中讲到的几个方面问题,也是很常见现象。
【借鉴课文】
我们课本中的课文都是经典文章,仔细阅读,认真揣摩,对我们写好议论文非常有帮助。以《怀疑与学问》为例:
文章开篇引用两句简短的名言提出论点。在提出论点的同时,这些名言也成了论据,非常巧妙。
后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举例子等等,加以论证。引用孟子、笛卡尔的名言,举戴震的事例,论据非常充分。在举了戴震、笛卡尔事例后,紧接着用一段话,“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进行分析论述,使得举例和观点紧密切合。
在论证过程中,作者注意使用正反对比论证,先从正面讲道理,再从反面讲道理,非常雄辩,非常透彻,令人信服。
文中“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就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获得新发明,怀疑精神也是基本条件。”一句,承上启下过渡,全文条理层次非常清楚。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好好揣摩学习的技巧。
【写作实践】
(一)
【审题指导】
首先弄明白要论证的观点,“做学问不要盲从或迷信,要有怀疑的精神。”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结合课文读懂后才能进行论证。其次看清楚写作要求,“写一段文字论证”,“200字左右”。
200字实在太少,要精选事例或者道理,注意语言简练。此外,即便是一小段,也要注意语言的条理结构。
需要强调的是,《怀疑与学问》一文中已经对这个问题有了分析论证,我们要跳出作者已有的思维定式,从另外的角度证明,才可以写出新意,才能符合要求。
【精彩范例】
做学问不要盲从或迷信,要有怀疑的精神。
为什么要如此?因为时代不断发展,生活不断变迁,社会不断进步。古人认为正确的观点,今天可能就过时了;古人支撑观点的论据,今天可能不存在了。如果,我们还一味的盲从迷信,这怎么可以呢?
举个例子说,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在古代科技不发达时代,人们无法走到天涯海角,也无法对地球进行测量。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发现地球是圆的,是围绕太阳旋转的一个星体,宇宙是浩瀚无边的。因此,天圆地方的观点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如果,我们还一味照搬古人,坚持天圆地方观点,当然就是错了。
【点评】首先提出观点“做学问不要盲从或迷信,要有怀疑的精神。”接下来分析“为什么要如此”,先讲道理论证,然后,再举例论证。观点明确,论证明白,条理层次清楚,论证非常合理。
【写作实践】
(二)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要求围绕“知足与长乐”这一话题,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写好本题要了解话题作文的一般特点,以及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拟题等等有关常识和技巧。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话题,作文内容必须在所给话题范围内。比如,本题要“围绕知足与长乐”,你作文内容不能离开这个话题中心。
话题作文所给的话题往往非常开放,范围很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缩小话题开口,从小处落笔。审题、立意、拟题,都应该如此,才能更好把握话题,写出中心明确具体的文章。
针对本题,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是什么,可以赞成知足常乐,也可以不赞成知足常乐,但是必须观点明确。其次,观点明确了,我有哪些材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先在自己的脑海中搜寻一番。有了这些材料,然后才能下笔成文。最后,列出提纲,安排好结构层次,就可以下笔写作文了。
【精彩范例】
如何知足才长乐
俗话说“知足常乐”。意思是说人若懂得满足就可以常乐。真的是这样吗?
对于经历过从前一穷二白时代,吃不饱、穿不暖的人来讲,第一要务是解决温饱问题。温饱有余了,就知足了,自然就常乐了。这是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渴望,也是精神上的追求,一旦物质知足,精神上也知足了,从而也就能常乐了。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今天物质生活已经越来越“知足”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就不一定能长乐了,毕竟,人还有精神追求。单纯物质知足还不够,必须精神生活上和物质生活上都“知足”,才可能真正“长乐”。现在社会上富二代、官二代、拆二代,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凭借父辈积累的财富,早已是坐享其成的富人,要什么有什么,物质上已经绝对“知足”。但其中很多人,却精神空虚,吸毒赌博,无所事事,甚至颓废自杀者也大有人在。更有人没有理想,没有追求,变成了“败家子”,虚度时光。这样的事例还少吗?
所以,物质满足后,人要有精神追求,积极向上,才能真正变得快乐。
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新中国成立就已经名满天下,功成名就了。有很高的级别,享受离休老干部待遇,物质上应该非常“知足”了。可是,90高龄的她,到广州兴办了郭兰英艺术学校,培养年青一代演艺人才。每天忙忙碌碌,日子过得充实而又快乐。
还有SOHO中国董事长、著名地产商人潘石屹。当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国家石油部工作,大学文化,年青有为,前途无量,人人羡慕。只要踏踏实实做下去,今后出人头地,提拔升迁是毫无悬念的。可是,他不满足于现实,不久就辞职下海经商。如今,早已是名满天下的成功人士……
郭兰英、潘石屹的事例,不满足于物质充实,做到精神充实,积极向上,才能带来“长乐”吗?
由此可见,对于“知足常乐”,我们现代人应当历史地看,用发展的眼光看。远古时代,生产力低下,人们的物质生活还极度贫穷,“知足常乐”的要求层次很低。但随着时代进步,物质上越来越富有,单纯物质上知足就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了。现代人不应仅是物质上“知足”,我们应与时俱进,在精神生活上和理想追求上也做到“知足”——让理想追求填满我们的心胸,这样才能长乐,才能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如何知足才常乐?就是要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样我们每一个人才能真正地知足常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更有希望!
【点评】本文拟题围绕话题,缩小开口,用提问的方式拟题,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开篇从一般人都都知道的老话“知足常乐”起笔,指出“知足常乐”要历史地看,要用发展的眼光看,提出观点,知足不仅仅是物质上知足,更要精神上知足。并通过举例子——用郭兰英、潘石屹的事例,来证明精神富足给人带来的成功和快乐。最后,再分析,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要求我们物质、精神都要“知足”。文章结尾用一个问句呼应题目,提请读者思考,有问有答,总结全文。全文观点鲜明,论证合理,条理清晰,让人信服。
知足常乐
“委心任重,不失其为我。知足常乐,不愿乎其外。”——周颐《蕙风词话》
萧伯纳曾说,人生有两大悲剧,其一便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占有欲得偿后的空虚与淡漠,使人陷入顾影自怜的迷雾。人本就是一种矛盾的生物,得不到的思之若渴,得到的弃之敝屣,却又转而将注意力转移到可望而不可即的身外之物上,实在是可悲可叹可笑!
常听有人说,彼岸花美,殊不知彼岸再美,也只是一种想象中的境界。彼岸之于此岸,从没有绝对之说,正如此岸之人又怎知彼岸的人们不在驻足远眺此岸之景,对此岸花暗生艳羡之情呢?每个人脚下的路都是自己曾经几多犹豫后坚定地选择的,既然已踏上了征途,管它是水泥路、沥青路,还是阡陌小道、泥泞之途,都必有一番独特的风景。在我看来,彼岸的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永不比此岸的脚踏实地。如果有一天能在一片高地上蓦然回首,定会发现一路行来,自己早已满载而归:眼角是从一棵不知名的小树上滑落的露珠,唇上闪烁的是凝聚了太阳温暖的微笑,而身边缭绕的芬芳是一片淡蓝色花海送我的礼物。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这世上,每个人都有被艳羡的理由,自己的好,别人羡慕不来,嫉妒不去,何必比这比那,没有由来的在自己心里打下怨结,“使我不得开心颜”;再看耶鲁大学校训:“要无条件自信。”自己的优势或在此,或在彼,我们应懂得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美好,静夜赏月,品一杯香茗,坐在院中老树下的藤椅上,缓缓摇一把芭蕉扇的时光亦不比待在空调房间差;想那苏子泛舟赤壁之上,同行友人感喟世事浮沉不过云烟,生前身后名只在弹指间灰飞烟灭,一身干净来,一身干净去。东坡不以为然,捋胡笑曰,看着月光皎洁,碧波荡漾,蝉鸣阵阵,微风习习……自然所赐之多,又怎可用语言来形容呢?如此“身在福中不知福”者多矣。
有梦固然是件好事,只怕沉溺于梦境的美好而忘记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勇往直前,了解自己,珍惜自己,不贪不痴,不羡不妒,知足者常乐。
正如一位作者所说:“你的幸福我知道,知道无用,徒羡他人的幸福我依然只是一个赤贫的乞丐;你的幸福你知道,才能转化为心灵的饱足。”
知足常乐。
知足,方能长乐。
【点评】这是一篇完整而又精彩的议论文,文章引用周颐《蕙风词话》的原句,开门见山提出观点,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运用层进式结构,论证层次清晰,有力地论述了:知足方能长乐。
知足常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啊!一个人如果心底无求无欲,那么在他面前将是蓝天碧海,浩渺无垠。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有所追求是人的本性,但追求什么呢,有的人孜孜不倦,念念不忘功名利禄,飞黄腾达。有的人心里充盈的是民族大义,是国家安危。
三国时的关云长身陷曹营,曹操爱惜他是一个人才,百般劝降,并动之以高官,惑之以美女。但关云长不为所动,他一心追随刘备,过五关、斩六将,回到刘备身边。因为他心里装的是兄弟情义,现在的桃园结义也成为千古佳话。
杨靖宇,中国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始人,带领有血性的青年,转战南北,浴血奋战,给日本鬼子以沉重的打击。他多次怒斥敌人的高官厚禄,牺牲时,敌人在他胃里只发现皮带、草根、树皮,没有一泣粮食。这是铁血男儿,对自已无欲无求,连生命也置之度外。
还有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一心为公,从无半点私心杂念,作为党的最高领导人,但他的亲弟弟全家都在老家务农,这真是亘古难有的,他的权力可以撼山动岳,但不为自已谋求一分一毫。他逝世时,被称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有的人却与此相反,他们无限度攫取名处,欲壑难填,贪得无厌,最终还是害人又害已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的老太婆,从要小木盆到要房子,再到要宫殿,最后竟要做女王,真是可悲又可叹,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最后是搬起石头砸自已的脚。
林彪,这个写进党章的毛主席的接班人,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但他还不甘心,利令智昏,急于抢班夺权,竟然谋害毛主席,最后摔死在温都尔汗,自绝于人民。
现在正处在社会转型,体制传轨的时代,物欲横流,世风日下。个人主义思潮泛滥,吃喝玩乐,醉生梦死的现象日甚一日。我们要把握住自已,有自已的坚韧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操。只有清心寡欲,才能经受住岁月的陶洗,才有可能被世人景仰。要知道,知足常乐,无欲则刚。
【点评】这篇议论文观点明确,论证层次清晰,结构明朗;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论据丰富、典型;论述语言精炼简洁有力、有理有据、富有文采,是一篇比较成功的议论文。
知足常乐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岁月就这样流逝,不留痕迹。有人喜欢伤春悲秋,有人喜欢享受当下,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珍惜现在的一切,明白知足方能常乐。
不知足常悲。有句俗语说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蛇吞象,受苦的还是自己,就像人如果只看到自己没有的,只会令自己郁闷,自寻烦恼。追名逐利一直是很多人的梦想,他们原本是为了让自己更快乐,却在追寻的过程中丧失了原本的快乐,即使后来成功拥有了名和利,也是不快乐的,何苦呢?很多人为了名利放下亲情、友情,等到后来才明白这些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可是这些都已经消逝,再找不回来了,因此他们只能空悲叹。不知足常悲,因此我们不要不知足,否则只会令自己后悔。
知足常乐。多想一下自己拥有什么,你会学会知足,同时,你也会快乐起来。唐伯虎曾写下“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与仕途擦肩而过,唐伯虎没有悲伤,反而对自己的田园生活感到快乐。“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容若的恬适生活令他沉醉,他满足于这样的生活,所以他是快乐的。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豁达乐观令世人感慨,虽仕途不顺,但他不过分悲叹自己,反而生出这样的大境界,如何能令人不敬佩?还记得那个“奉旨填词”的柳三变吗?“你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皇帝的一句话,即刻就断送了柳永的仕途。他悲伤过,低徊过,但他最后选择接受命运的安排,在勾栏瓦肆之地浅斟低唱,追寻自己的内心。朝廷只是少了一位小官,却成就了两宋的大词人,璀璨了两宋文坛,照亮了宋词的前程。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你就会快乐的。
人生就像一场梦,要做个好梦,就得带着微笑,多看看自己拥有的,比如亲情、友情。如果你懂得自己拥有多少珍贵的东西,怎么会不快乐呢?
【点评】这篇议论文论述精短而有力,首尾呼应,观点突出。主体部分运用对比的方法论述“知足常乐”。反面论述的第二段运用道理论证,若补充例证会更好。正面论述的三段较为突出,但仍要注意调整例证的顺序。
平静淡泊,知足常乐
午后的阳光洒在邻居墙角已经开始凋谢的桂花树上。已是深秋,风儿吹来,花叶有点儿颤动,仿佛在告诉风儿这花季后的宁静与收获。
我站在风里,想看看白云,却只有蓝天一望无垠,渐渐柔和下来的阳光打到脸上,也打到我的牛仔裤上,散落在牛仔裤上的小碎花瞬间有了一种鲜润的感觉。我迈开脚步,走得轻快而自在,我不想去想那即将到来的考试,只想跟着渐渐飞扬的心,去嗅那淡淡的桂花香,想去体验那难得的从容的快乐。
回到屋里,我趴在书桌上,静静地听着杰伦的新歌,极力让自己不去想书桌上堆得一寸高的作业,还有那令人头痛的数学题。我的手指轻轻地敲打着镜子,镜中的我不够美丽,也不够聪明,或许我一直是一只青涩的毛毛虫,但总有一天,能蜕变化蝶。
或许对我而言,没有一回的快乐是无烦忧的吧。就像好不容易做完两道数学题,会心地微笑在脸上出现不到三秒就要开始叹息:为什么大家的作业都已经交到老师手里去了呢 就像收到朋友的礼物而神采飞扬,最后却因知道礼物的价廉而黯淡无光;就像因学校放单休而乐得蹦三尺,却因又要补课而忧愁叹息;就像正躺在床上乐得抽筋时,室长一句“今天归你和××扫楼梯”而瞬间心情跌落谷底……
我不断地调适自己,要自己变得更好。殊不知,那曾经如此简单真实的快乐早已绝尘而去,我悠悠地想起朋友的一句话:平静淡泊,知足常乐。或许,真的是这样吧。有时因为追求一种欲望的心态而使我们原地转圈,自寻烦恼。快乐,它与我们拥有的物质无关,只要拔去生命中欲望的樊篱,拥有一种平静淡泊的心境,快乐自然就无处不在了。的确如此,很多时候我们都身处幸福快乐当中,而我们却没有悉心感受,发现自己已经拥有。
我再次嗅着淡淡的桂花香,让自己笑得花枝乱颤,浓郁饱满的快乐开始蔓延开来。
【点评】这篇散文,炫丽清新,颇有韵味。流利贴切,描写佳妙。如“只想跟着渐渐飞扬的心,去嗅那淡淡的桂花香,想去体验那难得的从容的快乐”“让自己笑得花枝乱颤,浓郁饱满的快乐开始蔓延开来”。
【写作实践】
(三)
【审题指导】
题目写作要求是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调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对此,你怎么看?”这首先就要表明自己的态度。态度鲜明了,然后再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题目还有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驳论文。”这个要求包含三个要素:(1)自定立意,就是表明自己的观点;(2)自拟题目,就是要有个鲜明的题目;(3)写成驳论文。
“写一篇驳论文”这个要求非常关键。它要求我们必须熟悉驳论文的写法、一般行文结构,按照驳论文的形式写。否则,你写出的议论文尽管非常不错,却不是驳论,也就不符合要求了。
如何写驳论呢?我们知道驳论文有固定的套路:树立靶子→批驳→结论,这三部分是所有驳论文必须具备的,也是写驳论固定的套路格式。
树立靶子简明扼要,要用三言两语把敌论的论点摆出来。进行批驳的时候,则可以根据情况采用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这些措施。相信这些都是老师们在课堂上讲过的,同学们应该有点印象。
我们一般同学写驳论文最常犯的毛病通常是在树立靶子的时候,表述不清楚,不准确,语言拖沓。其次是在驳斥的时候,不能很准确地抓住敌论的要害进行批驳。到底是驳论点,驳论据,还是驳论证,往往搞不清楚。
同时,行文缺乏必要的层次条理,逻辑混乱。
这是因为平时我们初中语文课本中学的议论文就比较少,作文训练也以写人记事为主,议论说理比较次要,驳论就更少了。训练不足,自然就很难写好了。为了应对中考作文中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我们要加强驳论文的写作训练。
【精彩范例】
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是说经常和好的事物或者人接触,就会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反过来,经常接触坏的人或事物,就会往坏的方向发展。这句话说明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会随着环境改变。
但我却认为,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为什么?因为有一句话“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还有一种说法,叫“酒不误人人自误。”
池塘里的淤泥够黑吧?可是,淤泥中却长出了亭亭玉立、清新可人的莲花来。莲花为什么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因为它的本性。同样,长在莲花旁边的水草,尽管天天接近莲花,永远也开不出莲花一样的的花朵。这就告诉我们,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关键在于事物本身的性质如何。一只苍蝇,即使把它放在香水瓶里,依然是只肮脏的苍蝇;一颗钻石,即使落入臭水坑中,只要没有淹没,依旧是熠熠生辉。
植物、动物是这样,人又何尝不如此?
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有很多地下工作者,长年战斗在敌人心脏中,他们终日与那些卑鄙小人打交道,言谈举止都和敌人一个样子,他们最后变黑了吗?叛党叛国了吗?还有今天,那些工作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人员,时刻接触西方的生活方式、思想意识,有谁变黑了呢?地下党员他们胸中装着的是党和人民的利益,外交工作人员,心中装着党和全国人民,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所以,始终如一地保持着共产党员的本色。
这不正是近墨者未必黑的证明吗?经验和事实证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并不准确。赤与不赤,黑与不黑,关键在于一个人的品质与修养如何。如果一个人能胸怀大志,时刻想着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无论处在怎样一种环境中,他都能始终保持着做人的本色,不会变质。相反,如果他考虑的是个人私利,缺乏理想信念,那么即使再近赤也不会赤,即使不近黑也会黑,这就是本性使然。
所以,对于我们每一个青年人来说,都要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树立远大的志向,始终把祖国和人民利益放在心上,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这样才能无惧环境影响。
【点评】作者开篇树立靶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紧接着,针锋相对提出自己的观点“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这是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接下来,作者从水塘里莲花谈起,证明可以出淤泥而不染,近墨者未必黑,近朱者也未必赤。再由动物、植物说到人,举革命战争年代的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和今天的外交工作人员为例,证明近墨者未必黑,从而证明“赤与不赤,黑与不黑,关键在于一个人的品质与修养如何。”最后得出结论,并发出号召,青年人要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才能无惧环境影响。
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被人们定为千古不变的哲理。“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就是对这句话的很好解释。大多数人都认为,人类是万物之长,有着其他物种所没有的感情,但就是因为这种感情,人们容易受到身边物质的感化,从而“近墨者黑”。然而,不少人不予苟同。在此,笔者也有自己的一番见解——近墨者未必黑。
近墨者未必黑,何以见得?
莲花
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说得好。莲花生长在污泥之中,然而却不受其污染,在四周污秽的情况下,绽放出了洁白而高贵的花朵,成就了自己“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君子气概,赢得了世人的无数赞美。
鲁迅
鲁迅先生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鲁迅出生在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但他在少年时代就非常同情劳动人民,而没有像其他有钱人那样欺压人民。成年后他以笔代枪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丑恶面目。周围封建的教育,并没有把他玷污,反而激发了他内心对封建主义的反叛,最终成为了一名伟大的革命文学家。
以上例子难道还不足以说明“近墨者未必黑”吗?其实,这句“名言”本身就是有矛盾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如果让一个“朱”人与一个“墨”人相处,那到底是“朱”人先变“黑”,还是“墨”人先变“赤”?这就应该让孔老夫子也难以辩解了吧?
如果近墨者必定黑,那么很难想象,旧社会时潜入敌人心脏的地下党的结果如何,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与国民党特务组织、日本特务斗智斗勇、获取情报;他们不同寻常的经历和智慧与敌人巧妙周旋,为党和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些都被真实地记录在党的史册上,而他们并没有被周围的恶势力所同化……“近墨者黑”在事实面前显得那么脆弱。
只要是块宝石,哪怕被埋在土里上千年也不会失去它的光泽;只要是只仙鹤,哪怕在成千上万只鸡鸭中,也不会丧失它那高贵的本性。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这与事物周围的环境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后记
【点评】本文开篇点题,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进行了反驳,继而列举了荷花、鲁迅、地下党等事例进行了论述,其论述语言有理有据、富有文采,论述深刻、发人深省。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和好的人在一起,就会变好,和坏的人在一起,就会变坏”,这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思吗?不对不对,我条件反射地翻开成语字典,出处是晋傅云《太子少博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原来我所理解的也不离谱,虽然这是一句让大多数人都信服的格言,但我仍然有许多疑问。
好的人?坏的人?如果A是好的人,接近A就会使人变好?B是坏的人,接近B会使人变坏?那有一天A与B相遇了,他们在一起是怎样的结果?你,能告诉我吗?
对,“近朱者赤”。比尔盖茨与保罗两位同样痴迷于电脑的天才相遇后缔造了一个庞大的微软帝国,这也是双赢的智慧,是“近朱者赤”。曾经拒绝慈善的比尔盖茨在父亲良好的慈善气氛的影响下,才挖掘出了自己的爱心,将580亿美元财产悉数捐出,断然离去。不对不对,谁敢肯定每个与比尔盖茨一起的人都有比尔盖茨那样回报社会的精神和对金钱的态度?每个人都想“近朱者赤”一下,和比尔盖茨在一起,学习他怎样大把大把的赚钱,可每个人都会学他那样大把大把地捐钱吗?
对,“近墨者黑”,一张雪白雪白的画纸,被一桶黑漆漆的墨水涂满后,你再怎么往这张纸上颜色都无法让它变白。但是一块金子,无论你把它浸泡在多黑的墨里,十年,一百年,一千年,它仍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牢房里的犯罪分子,盗窃的,抢劫的,杀人放火的,谋财害命的,够黑吧?难道整日整夜看守的值班人员会与他们同流合污?当你在皎洁的月光下漫步的时候,当你沉醉于荷塘的美丽的时候,你看到洁白的荷花下那黑地光是淤泥吗?你记得《爱莲说》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名句吗?你记得文天祥在兵败被俘时,被黑得不能再黑的元军用黑得不能再黑的手段没日没夜地劝降时,他用黑得不能再黑的墨水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来让那群黑得不能再黑的人死心的吗?你,记得吗?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该用问号结束呢,还是感叹号?
【点评】读罢该文,诸多“?”迎面而来,看出小作者思辨性很强,富有丰富的意蕴。能运用层进式、对比式结构论证,忙而不乱。但若能抓住最本质的东西(人之骨气)便知用什么号结束了。
【类文导写】
一、作文题目。
班级里经常会有这样情况,某同学上课做小动作,或者在下面发呆。老师批评他,他却振振有词:“我又没讲话。”那意思是:我没讲话,没有干扰老师上课。老师管我干吗?
请你针对这种现象写一篇批驳的文章。
二、审题指导。
写好本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首先,抓住对方错误观点。对方错误观点是什么,要用简明扼要的话概括出来。本题文字内容比较少,还是很容易看明白,概括出来的。实际生活中,往往对方的观点显得很隐晦,或者很拉杂,想准确明白地三言两语概括出来并不容易。
本题中错误观点就是:只要不影响老师上课,做什么都无所谓,可以为所欲为。
其次,找出敌论错在哪里。敌论之错往往并不止一点两点,可能有很多点。要分清楚主要的和次要的。批驳时,要由主到次,分清条理和层次。以课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为例,作者在批驳时,就是先驳斥敌论论据,再驳斥敌论论证。
从本题看,这个错误论调首先违背了中学生一般行为准则;其次,你上课做小动作,只能说没有发出声音,老师看在眼里还是会有影响,怎么能不影响上课?再次,你身边的同学也会受到影响,怎么能为所欲为?如果能这样分析一番,再下笔,写出文章一定不错了。
请看下文精彩范例。
三、精彩范例。
没讲话,就可以为所欲为吗
语文课上,老师正讲得行云流水,突然停下来,大喝一声“×××!”全班同学几乎一愣,可是被老师点名的那个女生双手放在课桌上,捏着花花绿绿的彩色橡皮泥,竟然无所谓,嘴里小声嘀咕“我又没讲话……”
这是我们很多人都看到过的课堂现象吧?不少同学都是这么想的,我又没讲话,又没干扰老师你上课,你干吗管我?【以上引出敌论,简明扼要。】
你没讲话,就够了吗?
“你没讲话,是不是可以随便下位?你没讲话,是不是可以把桌子推倒?你没讲话,是不是可以搬起板凳砸人?你没讲话,是不是可以带一挂鞭炮在教室里放?”语文老师这一连串的排比句真是气势如虹,说得真痛快!
确实,“没讲话”并不是学生在课堂上唯一要遵守的规则。
身为学生,我们都知道《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此外,还有大家习以为常,约定俗成的规矩,谁不知道?并不是你“没讲话”就万事大吉了,就可以为所欲为了。【第一个层次的批驳,违背《中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语文老师的一连串“排比句”未免夸张了点儿,有的学生心里可能还是不服气,我自己玩自己的,不干扰老师上课,不影响同学听课,碍着谁了?
这话貌似有理,实际也站不住脚。【以上两段过渡,条理层次清楚。】
你是学生,你的职责就是好好学习;遵守课堂纪律,更是义不容辞的。你在课堂上玩,就是不遵守课堂纪律,没有很好履行你的职责。你说,你没有影响老师上课,实际上是老师看到你玩,心情已经大受影响了,自然就影响了全班同学。
再说,你在课堂上玩,做小动作,吃东西……你怎么能保证其他同学没有受到影响?你的一举一动都被同学看在眼里,怎么可能对人家没有影响?如果有人跟你学坏样子,你还敢说没有影响别人吗?【以上是第二层次的批驳,驳斥对方论据。】
所以,在课堂上,只要是和听课无关的事都是不该做的,并不是你没讲话,就可以为所欲为。【结论】
【点评】本文模仿课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写的一篇驳论文。文中,作者先树立靶子,再逐条批驳;针对身边现象发言,观点正确,论述有条有理。巧妙的是,开篇引用错误言论时,用的是生动的记叙,下文的驳斥引用了语文老师的“排比句”,使得文章读起来生动,避免了一般议论文的枯燥乏味。文章对错误观点的批驳是层层推进的,针对错误言论人的心理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结尾部分一连串的排比反问句,论述有力,令人不得不服。
【链接中考】
中考作文命题通常文体不限,但是,最近几年来,随着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流行,很多地方中考指定学生必须写成议论文。因此,议论文的训练不可小觑。
此外,本单元作文题目二涉及“话题作文”,这也是很多地方首选命题,山东聊城等地几乎每年都考话题作文。2021年,新疆、黑龙江龙东、辽宁鞍山、广西北部湾、湖南湘潭、湖北鄂州,以及四川的凉山、绵阳、达州、遂宁、广安等都是考了话题作文。其中,“四川省广安市、四川省达州市、湖北省鄂州市、湖南省湘潭市、辽宁省鞍山市、黑龙江省龙东地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西藏自治区、山东省聊城市”等已在“第三单元 写人要抓住特点-【单元作文课】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单元作文指导+链接中考(人教版)”中举例,在此就不再重复举例。
请看下面真题:
【2021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语文作文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抗美援朝中保家卫国的“最可爱的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事业奉献一生的邓稼先,宁愿倒下去也不愿屈服的闻一多,他们都是了不起的人。独自在风雨中找到鸭子的杜小康,传承美好品德的“梨花姑娘”,甚至是“走一步,再走一步”能免服障碍、突破自我的所有的凡人,他们也都是了不起的。
要求:请以“了不起”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 600至8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解析】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了不起”,可以写人,可以记事,甚至状物;中外古今,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个人成长感悟等均可以作为选材的范围。可以写现代社会、家庭、学校中的那些做出“了不起”成就的人或事。例如,屠呦呦了不起:85岁的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她的贡献在于发现了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再如,爷爷了不起:爷爷几十年如一日,坚持阅读与写作,写出几千篇教辅文章和文学作品,堪为自学成才的典范。
还可以写历史中的人与事,甚至还可以写作品中的人与事。比如,写了不起的人,可以写孔子、苏轼、诸葛亮、关羽等人物的了不起的故事;写了不起的物,可以写了不起的柳树、了不起的蜗牛、了不起的石头、了不起的小草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写虚,如了不起的信念、了不起的坚强之剑,等等。写作要求以记叙、描写为主,因此应该写成记叙文。
【答案】【例文】
了不起的老爷爷
村里有一个老爷爷,日复一日地穿着一件破旧的红衣服和一条黑色长裤。他脸上布满了皱纹,手背粗糙得像老树皮,整天独自坐在一棵大树下打瞌睡,偶尔也看看嬉闹的孩子们。村里的小孩子都不喜欢他,每次见到他总会叫着跑开,我也不例外。
那天天气很热,老爷爷还是坐在大树下乘凉。我跟几个孩子在另一边玩耍,突然听到喊声:“快来人呀!快来人呀!着火了!着火了!”我们几个小孩循声望去,只见滚滚浓烟升向天空。跑到事发地,我们见大家都在朝起火的房子泼着水,但火势却不减。一阵哭声紧接着传来,是阿东的娘,她边往这边跑边哭喊着:“孩子,孩子,我孩子还在屋里,怎么办?怎么办?”她想要冲进火场,但被人拦了下来:“不能啊,大嫂,太危险了!火势太大了!”
“我去救,我年轻时是消防队的,带着手机的拨打119.二小,把你家被子用水浸湿了拿来。”说话的是刚才还在树下扇扇子的老爷爷,他一改往日迷迷糊糊的样子,神情十分紧张、严肃,二小将被子拿来给他后,他就披着被子向火场跑去……
火势仍在蔓延,大家都很着急,盼着消防车快来,盼着火小一点。已经过去十来分钟了,老爷爷还没有出来。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一边劝着阿东娘,一边巴巴地看着火场门口。又过了一会,终于听到有人喊:“出来了!出来了!”那一刻,我如同看到了电影里的盖世英雄——老爷爷怀里抱着阿东从火光中冲了出来。
阿东娘激动地向老爷爷道谢,然后抱着阿东奔向医务室。消防车也到了,消防官兵们开始灭火了。大家纷纷夸赞老爷爷:“你真了不起!真了不起……”掌声在人群中响起,久久未息。
后来,我总想着走近老爷爷,也多次与他对话,对于那次了不起的救人事件,他如是解释:“我没什么亲人,也老了,不能给国家做贡献,但是能为身边人做点事我就很知足了。”
远处,夕阳下,一群孩子嬉笑着:“爷爷,快过来和我们玩吧。”“好嘞!”老爷爷笑着大步走过去。落日的余晖洒在那棵树上,洒在树下的老人和孩子们的身上,温馨美好。
总有那么一些人,过着平凡朴素的生活,可他们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了不起”。
【点评】本文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使文章波澜起伏。文章开头对老爷爷的描写,让人感觉这个老爷爷年迈孤独、平平凡凡,与“了不起”毫不沾边;后文写老爷爷在火灾面前舍身救人的英勇举动,刻画出他的善良勇敢。
景物渲染,描写细腻。文章结尾的景物描写,起到了照应开头、表现主旨的作用。而对老爷爷的描写细腻多面,白描式的勾勒,细节化的动作、神态、外貌描写,以及旁人的担心与夸赞等侧面描写,有力地刻画了一个平凡人不平凡的形象。
【2021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语文作文真题】
25.题一:
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主席说:“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
请以“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总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解析】
这个话题中,关键词语是“牛”、在写作时可供考生选择的角度有两个方面:一是原义的“牛”,通过写自然界中的牛来写自己发现到的独特美感;二是比喻义或者引申义的“牛”,通过写生活中的一个细节,来发现不一样的“动人”的感觉。 即由“牛的勤劳、奉献、奋进、力量”写到人的勤劳、奉献、奋进、无私等。整篇文章要以记叙文字为主,也可以使用其他的表达方式作为补充,在文章最后可以写一段议论抒情文字,写出所感所悟,升华一下文章的主旨。
示例:由牛的“奉献”写到人的奉献。追求奉献还是索取,这是人生价值高低的分水岭。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奉献。古今中外许多伟人英雄,他们生前无私奉献,为人类社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人民把他们刻在心里,千古流芳。同样,更多地是推动社会前进的、辛勤劳作的、像牛一样的普通人民,像工人、农民、教师、清洁工等,他们一生任劳任怨,默默奉献,不求名利。他们平凡而伟大,吃的是草,流出来的是血和牛奶,他们更值得歌颂、赞美。身边像牛一样奉献的人或事很多,可联系社会现实,表现观点。
示例:议论文:立意:由牛的“奋斗”写到人的奋斗。直接点明论点后,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论证:发扬“孺子牛”精神,坚持人民至上;做“拓荒牛”,坚持创新发展;做“老黄牛”,保持艰苦奋斗底色。最后再次点明论点。
【答案】【例文】

双眸明亮,它总是那样勤劳;它以特有的品质融入岁月的书页间,从泛黄到崭新。
清晨的朦胧中,总有它辛勤劳作的背影;夕阳的晚霞下,依旧是它忙碌的坚持。从古到今的赞誉,都烙印着牛深深的足迹,蹋实而稳健。图腾,生肖,诗词,水墨画,无不彰显出人们对于牛的喜爱与佳赞。
沉默的奉献是牛特有的品质。因它的忙碌,春天的清风带上了活力的气息,生活也因之而变得充实。夏日的骄阳下,不变的是它挥汗如雨的身影——尽管喘着粗气,却不曾停下它奋力耕耘的步伐。秋天的丰收里,金黄的浪儿中,仍有它劳碌的歌声。冬日的寒冷也没有让它退却,奉献是它不变的曲调。如诗所言:“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它就是这样无私,酷暑严寒从未羁绊过它奉献的脚步。贯穿了四季,跨越了时代,上至于古,下至于兹,寻到的都是它默默为人们奉献的勤劳。
牛的勤劳在时间的流逝中愈发的刻苦铭心,而牛的忠诚则更历久弥新,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七月初七的传说永远是动人的。天河两岸,孤独的对望,爱情深入时间,千年不曾褪去它耀眼的色彩。描绘的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感伤与“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忠贞,或许传说最唯美的不是过程,而是结局。然而不能忘却的是那头老牛,从生至死,一直守护着它所要守护的一切。双眸明亮,泪水也淡不去它对牛郎的忧心与忠诚。生,以垂垂老矣的薄力耕犁那片土地;死,以粗砺的老皮助牛郎飞天。它让牛郎织女的爱情在凡间续写,让本应天地相隔的思念在七七的鹊桥上相会。以毕生之力,尽忠于主人,牛的忠诚在传说的颂咏中散出浓浓的暖意。
温顺是牛的性情,但它刚柔并济,柔中有刚。一曲高昂的战歌,霸气的挺首与豪迈的阔步踏出它斗志昂扬的风范。大约常常听到的“牛市”,也源于此吧。而今的世界,却已然黯淡了下来。千疮百孔的金融业,在愈演愈烈的次贷危机下岌岌可危。弥漫着不安与恐慌的氛围,人们难以回味曾经风光的“牛市”。回忆的痛苦却遗忘不了,面对的是挽回不了大势,从此如何?可牛毕竟是“牛”,它不会就此退缩,即使是暂时陷入了困境,它定不会倒,更不会一蹶不振。冲劲与勤劳的化身,总会扫却萧条的悲凉,重画一幅磅礴山水。不久的未来,某一天,又是“牛时代”的到来。
牛年说牛,是希望牛年如牛,让我们在生活里有着充实的干劲,不懈的耕耘,对梦想的忠诚和突出重围的冲劲。生活其实是在重复,但重复的日子里我们一直在找寻着新的动力,新的目标,就像牛一般,尽管每日劳作,但确定的目标让它可以顶着烈日不停地奋进。不论如何赞颂牛的品质,生活与人生里,它给以我们的不仅仅是它的勤劳与忠诚,更教会了我们面对生活,谱写人生的态度与智慧。
愿如牛,奋进的冲劲和持之以恒的努力让每一个人都有真正的“牛年”。
咆哮吧,牛!
清晨的朦胧中,总有你勤劳的背影;夕阳的晚霞下依是你忙碌的坚持。从古至今的赞誉,都留下了你深深的足迹。踏实而稳健,是你的倾吐;无私而无闻,是你的神态!因为有你的奉献,春天的清风散发了活力,生活也因此变得充实。夏日的骄阳下,不变的是你勤劳的背影;秋天的丰收里,金沙的浪儿中,是你忙碌的歌声;冬天的寒冷怎能让你退却!啊,奉献,是你不变的曲调……回想起牛于人们那段形影不离的日子,不禁让我心潮澎湃;回想起牛为人们的奉献,不禁让我思绪万千;再回想起牛伟大的精神和那默默无闻的品质,又不禁让我们声泪俱下……
在一个山村中,牛,永远谱写着奉献之歌:在那种偏远的山村里,人们是多么需要一头水牛来耕田啊!而在一个家庭中,跟随了他们数十年的水牛生病了,那头牛不能再昂首挺胸的屹立在水田中了,而是有气无力地躺在牛棚里大声喘着粗气。尽管家人尽力挽救它,但毕竟牛的病太重,但牛用最后的力气登上了山坡,永远的遥望着给与了它快乐、执着、信念的那片水田,然后,安详地合上了眼……
有一次,一群记者扛着笨重的相机在山村中穿行,顺着小到走出山村,而就当他们走到半路时,一群水牛向他们迎面走来,那群记者几乎绝望了。正当记者绝望的闭上眼时,一场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那群水牛不由自主地离开了,走进了它们刚耕好的水田中……
中国的牛虽然不像西班牙的牛那样骁勇善战,但它们却不像美国肥牛,那样狂傲不已;也不像日本肉牛,整天沉浸于打斗之中。牛,咆哮吧,用你的呐喊来打破沉寂!牛,用你的奉献来谱写正义与繁荣;用你的咆哮震撼出民主与和平!
【点评】这篇文章赞颂了牛伟大的精神和默默无闻的品质。文章开篇开门见山,引出了作者喜爱的牛,接下来作者以典型的事例来论述牛的优秀品质,论述语言有理有据、有力、富有文采、形象生动具体。文末再次点题,再次表明作者的观点。
【2021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作文真题】
24.作文。
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但总有一些珍贵的东西从未改变。成长的经历在变,但对梦想的追求不变;相处的方式在变,但对情感的坚守不变;身边的风景在变,但对家乡的热爱不变;生活的环境在变,但对未来的憧憬不变;华夏大地的面貌在变,但党一心为民的初心不变……
请结合自己的见闻与思考,以“变与不变”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围绕话题,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解析】
本题考查话题作文。
一、审题:这是一道话题作文。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着的。不变是相对的,而变化是永恒的。就如哲学中所说,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生活中就有许许多多的变化,就如我们现在的通信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了,交通工具的发展变化也是日新月异的这些变化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用心去观察就能发现这个世界正处在不断变化中。
二、思路:文体可以写记叙文。可就生活中选取写作的素材,如六十多岁的外婆,学会了视频聊天;在全国绝大多处地方,买东西不必带现钱了,只需扫码就可支付等。拟写作文时,应从“运用悬念、伏笔、运用对话推动故事发展、叙述者讲述”等手法当中选择一种进行创作。也可以写议论文,谈“变”可以围绕“与时俱进”“创新与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谈“不变”可以围绕“以不变应万变”“处变不惊”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两者结合起来,如“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精神”,“时代在变化,但内心的坚守不能变”等等。
【答案】【例文】
变与不变
关于未来,你总有很多周密的安排,然而剧情却总是被现实篡改。
每个人在一开始总会有自己的梦想,但是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会给你制造许多障碍打乱你的计划。翻开众多历史名人的人生大书有哪一位没有遭遇过挫折,遭遇过生活的变化?
著名作家史铁生在他的黄金时代——21岁时遭遇了重大挫折:双腿瘫痪了。从此他只能坐在轮椅上度过他的人生。双腿瘫痪,对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来说,该是多么沉重的打击,但即使这样,他心中的理想与信念依然不变,毅然拿起笔来,去刻画复杂多变的精神世界,留下了《我与地坛》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清代的曹雪芹,在家道中落以后,过着三餐都吃不饱的日子。生活的巨大变故,并没有改变他的理想,他不断去追求写作的梦,用了十年时间,写出了《红楼梦》,成为我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最高峰,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在30岁时意外失聪这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该是多么令人绝望。可是他热爱音乐的那颗心不变,他的信念不变,他曾用木棒放在钢琴上,借木棒来传播声音,顶着不可想象的困难,创作出了《命运交响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而他本人也成为了音乐史上一个无法替代的存在。
“变”有很多种,可能是自己身体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甚至是社会的变化等等。但我相信,任世界如何改变,只要那颗勇于追梦的心,那份坚定的信念以及那永不放弃的誓言不变,即使身处大风大浪中,我们依然能大胆扬帆,勇往直前,到达成功的彼岸。
就像普希金说的那样:“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愿我们再次启程乘风破浪,披荆斩棘之时,仍是那个不变的我们。
【2021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语文作文真题(A)】
20. 作文。
读书是丰富的,是快乐的:有知识探索的快乐,有思想进步的快乐,有生活趣味的快乐。这样的快乐,是读书人代代相传的精神享受。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中的三个关键词“知识探索”“思想进步”“生活趣味”展开讨论。你对哪个关键词感触最深?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立意;②不得抄袭、套作;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解析】
此题可以看作是话题作文。
1.审题。给出了一段材料,这段材料是关于读书的作用和意义的,读书可以丰富知识,可以带来快乐,列出了三方面的快乐:有知识探索的快乐,有思想进步的快乐,有生活趣味的快乐。让从三个关键词“知识探索”“思想进步”“生活趣味”中,任选一个,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知识探索”。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量。多读一些好书,能让我们了解许多科学知识、生活常识,比如: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云为什么会走?流星雨是怎么回事?人为什么感觉不出地球在转动?为什么烧开水时会有气泡?等等,在读书的过程中,探索这些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知识,我快乐的。
“思想进步”。读书可以消除愚昧无知,改变思想,只有不断读书学习,吸取新鲜知识,思想、才学、智慧、才会永不枯竭,永不陈旧,永远充满活力和生机。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品德,提升一个人的思想,铸造一个人的灵魂。
“生活趣味”。读书可以丰富人生的生活,能够充实人生的情操,使人的精神生活不再单调、不再无聊,不再乏味。在这个多彩的社会,唯有读书才能丰富人生的内心世界,便自己的内心更加强大。生活中有了书的存在,才更有趣味。读文学,升华我们的情感;读哲学,引发我们的睿智;读历史,观照我们的现实;读天文,读地理,读科技,我们便会认识整个世界,看清脚下的位置,应该向哪里走去……当我们都捧起书来,阅读经典,丰富人生,你就会发现阅读充实了我们的生活。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位高尚的人在谈话。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都在告诉我们读书让生活更充实!
2.形式。写成在读书交流会上的发言稿。
【答案】【例文】
从书中汲取知识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人生而愚昧,读书让人获得真知,远离浅薄。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排列的文字,留在心中的是久久无法平息的回响。
读周国平的《妞妞》,目睹一个短暂的小生命从诞生走向灭亡,她只在这个世界停留了一年半,那么可爱、天真,却因为妈妈在做孕检时,医生犯下的错误,而不得不承受癌症的折磨。“一万三千五百片安定,可以放倒二十七头大象,二百七十个成人。妞妞得到的却是许久未有的长达十个小时的安适。”这该是一个怎样顽强的小生命?在最需要睡眠的年纪里,拥有“许久未有的长达十个小时的安适”。那么多安眠药,都无法让这个痛苦的小生命离开。但是她是一个被世界遗弃的小小的生命,她最终还是走了。一直在心中久久回荡的,不是其间父女感情有多深,而是一个一岁半的小生命对癌症的乐观与隐忍,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与历史对话。余秋雨先生用独特的笔触扣人心弦的讲述着一个个关于华夏文明的故事,一次次独一无二的旅行,只不过目的地是无止境的历史长河。他享受各地的美景,他看到的,还有美景之下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
书籍让我们走出无知的小小世界,走向求真的路。我热爱读书,它让我明理,让我思考,怀着对文字的敬重之意去看世界的千姿百态,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潜移默化中,我的头脑被充实,生命得到丰盈。
尼采曾有言:“要么庸俗,要么孤独。”读书不一定让人孤独,但不爱读书的人多数庸俗。如果有一个求知的心,就去读书吧!
徜徉于书海,与书籍共舞。时光荏苒,日转星移,时光雕刻人的外貌,抚平人的内心,但不变的是对真知的渴望与对生命深度的不懈追求。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的聆听!
【2021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作文真题】
32. 作文。
仰望星空,总有英雄,以脊梁撑起民族的振兴,邓稼先、袁隆平、吴孟超……他们像星辰一样,在中华民族的成长史上,熠熠生辉,光芒永存。
李兰娟院士在一次讲话中说:“这次疫情结束之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孩子们真正明白偶像的含义!……少年强则国强,要为祖国未来发展培养自己的国之栋梁!
有网友说:我们无法抵御浪潮,但请永远记得灯塔!
在两个百年交汇之际,校团委组织以“仰望星空”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
【解析】
本题要求以“仰望星空”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要认真阅读所给材料,材料中“仰望星空,总有英雄,以脊梁撑起民族的振兴”“希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无法抵御浪潮,但请永远记得灯塔”是关键句,提示青年学子要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追寻心中的偶像,拼搏奋斗,追逐梦想,实现人生价值。写作此文时,我们要选择那些积极的、对你有影响的人物来写,通过描述自己偶像的典型事例,表现出偶像对你生活或学习方面的启迪或帮助,突出偶像的感召和影响作用,表现出对这个偶像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写演讲稿要充分考虑听众的年龄、身份、心理需求等,做到心中有听众,注意写好开头,吸引听众的关注,精心设计结语,提升演讲的效果,要有鲜明的观点、明确的态度、清晰的思路、充实的内容、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注意运用细节凸显人物特点,夹叙夹议,画龙点睛,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答案】【例文】
英雄,国之魂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英雄,国之魂》。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英雄是国家的灵魂。英雄撑起民族的脊梁,英雄为祖国的大好河山更添一笔壮丽。
何为英雄?“英”是指才能或智慧出众的人,“雄”是指有气魄的人。“英雄”就是那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中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国家,古有三皇五帝、陈涉起义、花木兰替父从军,今有“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火海救人的王锋等为人民、国家付出的大写的人。著名文学家臧克家在《有的人》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正是英雄的写照。野有蔓草,情深至烈。明月照劲草,魂梦寄大国。一株株知疾风的劲草正是一个个精忠报国的英魂。
凭谁问:“为何尚英雄?”忠勇赴国难,壮士唯死战,浩气冲云霄,英魂照万里。英雄用鲜血铺垫出通往和平的道路,英雄缔造出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战争的时代已经远去,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崇尚英雄,是因为他们身上的民族气节,是因为他们死而后已、鞠躬尽瘁的精神,是因为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而今少年将怎样学习英雄?我少年应不负《少年中国说》中之言:“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我们为之奋斗,我们少年人应像“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一样,少年勤学,青年担纲,老骥伏枥志未灭,犹向苍穹寄深情;我们要像鲁迅先生那样,以笔为剑,划破黑暗,带领人们走向光明;我们应像李保国那样,不求名利只求天地间存一份心,放在农民身上,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我们应像军人一样,守疆卫土,保家卫国。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们后辈人将继承英雄的精神,为中国梦奉献自己的力量。英雄,我们国家的灵魂,我们的榜样!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点评】文章视角独特,作者从英雄的定义想到了古今英雄,进而发出了“凭谁问:‘为何尚英雄?’”的疑问,进而提出“而今少年将怎样学习英雄”,发人之所未发,想人之所未想。整篇文章体现了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有气势而不堆砌,有文采而不晦涩。文气通畅,富有气势,字里行间融汇着作者的激情。
【2021年黑龙省龙东地区(农垦·森工)中考语文作文真题】
28. 作文。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舞台上的故事,凝聚着无尽的人生,或令人感动振奋,或引人慨叹深思;舞台上的人物,折射出多样的人格,或有着动人的风采,或有着可憎的面目……
请以“舞台”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姓名。④字数在600字以上。
【解析】
这是一则话题作文。
1.审题与立意。“舞台”的本意指“供演员表演的场地”,如剧院、广场、球场、街头等等,这些都可以说是实指。“舞台”还可以指历史舞台、政治舞台、社会舞台、人生舞台,等等,这是“舞台”的比喻义,是虚指。“舞台”这个话题,既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但通过看材料,很显然从虚写的角度去立意更符合题意,也更容易写精彩。人生的舞台,让我们学会了生命的意义;历史的舞台,让我们变得睿智与正直;社会的舞台,让我们变得冷静与成熟;而心灵的舞台,则让我们有了梦想与追求。
2.选材与构思。适合于写成记叙文或散文。特别注意,舞台必须是人表演的地方,或是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美丽,或是实现自己的理想,或是发掘自己人生价值的意义。这个地方不同于一般的生活环境,舞台必须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地方,即便是虚写的人生舞台,也应该有一个实在的活动场所,不可以是抽象的、虚无缥缈的东西。写作时必须紧扣话题“舞台”,角度是谁的舞台,舞台是什么,舞台在哪里,如何找到舞台?怎样利用舞台演好自己等。只是实写无法写深入,只是虚写容易偏离题意,最佳构思是虚中有实,由实入虚。实写要有对文章主旨的深入挖掘,不能流于肤浅;虚写,要有某一场所作为依托,不能使它的基本意义落空。可以记叙与舞台相关的故事,注意要有完整的情节、精巧的构思、细致的描写等。可以描写与舞台相关的画面,采用镜头并列的方式,表现舞台与人生的联系。
【答案】【例文】
在“诗”的舞台上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题记
念他的名字,仿佛四壁间酒香满溢。
念他的名字,胸怀里仿佛擂动着豪气。
他,桀骜不驯,一字上九天,风歌笑孔丘;他自命不凡,曾让“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杨玉环为其碾墨,让高力士为其脱靴。他才高八斗,称作谪仙人;又是他,因谗言被贬至长安,流放夜郎。这一切的一切,都由他登上“诗”这个舞台开始……
淡墨挥笔,便是无与伦比,但却少有人知,他剑术了得,年少轻狂的他,想做一名“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江湖侠客。经过了一番历练,李白决心从政,但毕竟是诗仙,浮想“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可是,“直上九万里”真就如此简单?终是“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最后还是云雾散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份豁达的执着有几人拥有?又有几人得?这份豪迈也影响了他的诗,也怪不得杜甫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诗的舞台终是成就了他,让他大放异彩。
人有意气,才会有豁达的心胸。经历了重重险阻,成熟多了的李白面见了唐玄宗,三首《清平乐》让我穿越了历史的迷雾,看到了唐朝的繁华富足,可是为何他却坚决地辞职了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受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逐,虽有昭昭若日月星之意,日月奇辉之才,却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他放弃自己的荣华富贵,寄情于山水,从此逍遥,留下了多少千古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你的重情重义,于桃花潭上对汪伦的感受,在我心中烙上了印记,“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他,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天,真是好不豪迈阔达。李白,你是那无拘无束的清风。吹散人们对权利、金钱的渴望。你总微笑,因为你坚信“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举世混浊唯我独清。”你的这份豪迈,这份傲骨,在诗的舞台上,绽放出了异样的光彩。
【2021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作文真题】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掌声是汗水的回响,智慧是思考的回响,文明是历史的回响……
请以“回响”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如出现真实的县(市、区)名、校名、人名等,请用××代替;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解析】
本题考查话题作文。
一、审题。“回响”是一个动词,意思是:反响、回声响应。也指声音回荡。提示语中对“回响”一词进行拓展延伸,有了多重含义。“掌声是汗水的回响”,将回响与过往学习生活相联系,小到为解开一道难题冥思苦想、挑灯夜战;大到为学好一门学科上下求索、多方求助;参加某次竞赛,勤学苦练,寻找科学方法,终于登上领奖台;投身某个实验,苦苦探索最佳路径,在山重水复之时终于柳暗花明,取得阶段性成功,这揭示了付出与收获的关系。“智慧是思考的回响”是更高层次的“回响”。阅读文学名著时,对写作技巧的感悟;观看精彩电影时,对人物情感的把握;思考个体成长时,对人生命运的关照,这些都与生活做人、学习密不可分,我们也因而有了更多的情感体验、成长感悟心灵启迪。“文明是历史的回响”贯通古今,上升到人类文明、历史的高度抒情议论。考生可以遥想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的开辟和今天“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呼应;可以歌咏历代仁人志士的爱国心声和今天中华复兴的一脉相承;可以讴歌几代航天英雄从古代的“飞天梦”到建国后“两弹一星”的横空出世再到新时期“神舟”“嫦娥”“天宫”遨游太空的星际回响……这要求考生有更独特的视野,以小见大,巧选角度。作文时考生可以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切入选材立意,注意思想要积极向上,传递出正能量。
二、文体。如写记叙类文章,可从正面选材,选取“努力付出,终有回报”等经历写作,合理安排结构,注意详略得当,要突出“回响”的效果。如写议论类文章,可在开头直接亮明观点,灵活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结合古今中外名人的事例或名言,多角度充分论证,行文时注意论据充分,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答案】【例文】
回响在耳边的声音
是否有一种声音在你的记忆深处徘徊,让你念念不忘?是否有一种精神在你脑海中反复出现,屹立不朽……
馨香,展现价值;信念,掷地有声。一位位伟大的历史名人,用自己铿锵有力的声音在历史花园中留下了永不凋零的花朵。岁月更迭,斗转星移,坚定的声音仍在回响,矢志不渝的精神将永被铭记。
“两弹元勋”邓稼先面对核辐射带来的危害,始终坚守信念。他把一生都献给了核研究的事业中,在茫茫戈壁滩中,他是否想过放弃?是否想过自身安危?面对发生超常信号的核弹试验井,他露出了坚定的眼神:“我不能走。”“我不能走”邓稼先做到了。他因受到核辐射而身患重病,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心系祖国,和于敏将军合写了一份对核事业的建议书。邓稼先毕生极少言语,低调谦虚。但他所说的一字一句皆是掷地有声,尽显爱国情怀!正如那句诗“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在历史的花园中,它如一棵青松,永垂不朽……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面对现实生活的残酷,始终顽强的斗争,为革命贡献自己的力量。从年少轻狂的昨天,到坚毅勇敢的今夕,保尔四次受伤,直至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他才退出前线,但转身便拿起了笔,以笔为剑,开始创作,用另一种方式实践着自己的生命誓言。保尔曾说过:“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你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回首往事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感到羞愧。”保尔的声音回响在耳边,他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使自己越来越坚强,他为革命而献身的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如同一朵凌寒绽放的冰凌花,在冰霜的压迫下仍顽强绽放,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
北宋周敦颐身处追名逐利的污浊世间,仍保持着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美好品质,在明争暗斗,争名夺利的官场上,周敦颐超凡脱俗,保持自身高尚的品性。“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唾弃追名逐利的世风,却又不愿隐逸。“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在当时的社会,这需要怎样的勇气呀?周敦颐似一朵莲花,在淤泥中独自挺立,又不孤高自许,透着独特的清香……
光阴荏苒,沧海桑田,在如歌的岁月中,多少人消失在歌声中,但总有一种振奋昂扬的声音如馨香般定格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那声音在我耳边回响
花总是开在最美的季节,又无声凋零在某个黑夜。春风拂了嫣红翠绿,却扯不断绵绵往昔;岁月斑驳了你疲惫面容,却带不走依依深情。时光的响泉叮咚,化为一圈圈的涟漪,轻悄悄的在我耳边回响。回首,那一年的那一天。
父爱的声音·余音绕梁
你说,一个人去了包头闷了就打电话回来。
你说,要是上学想家了我们就去看你。
你说,要好好听话,知道吗。
我急忙打断你的滚滚长江:我什么都吃不想,要误车了。我没有瞧见你眼底的失落。车站的风微寒,我急急地上车,没有回头。听着车开动的声音,眼前的物体在向后移。
我情不自禁地望向你。
秋天的风总是萧瑟冷清,阳光下,小草如漂洗过一般,浅黄浅黄的。枯败的叶子蜷缩着,就如你那满是皱纹的脸,疲惫地向前张望着。你削瘦的身形在风中伫立着,脊背已不甚笔直,我在想,使我们姐弟仨谁压弯了他。
你是否知道黑色的西服,让你显得更加苍老。
你在缩小着,小到我看不见的地方。突然间地毫无顾忌地哭泣,多么想像个游子踏上不归路那般毫不留念,回望你风中飘扬的几缕银丝,与更尖锐的线条,只有你临走的叮咛在我耳边回响,那余音绕耳的爱。
母爱的响泉·叮咚作响
临走,你将我叫到身边。你卧在床榻,虚弱地和我说着话。你的脸像是铺上了一层黄色的蜡,有深深凹陷的纹。你硬是要给我生活费,我推托着。你的手很糙,一道道触目惊心的沟壑紧密相连,像一根根铁丝,深深地穿透我的心,再穿回,一下下撕裂者,抽痛着。你说,你好好学习,妈就算拼了命也值了。等你将来将来有出息了,妈死也安心了。我怔住,不再言语。
每一张钞票都是一滴滴汗凝成的,每句话都是一滴滴泪凝成的。她的心里藏着一朵花,等待我功成名就时化作一季风将她吹醒,等待笑容在她憔悴的脸上徐徐绽放。我回想着,这叮咚作响的爱,是我一生不能偿还的。
总是潮起潮落的太阳,哪一天都变化万千。会在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应着和煦的风,泛起一阵理还乱的思绪。时光的何总是奔腾地急湍,我来不及捧起些许昨日的乐章。它们总是在我耳边回响,回想着那些爱我的我爱的人的话,那般昂扬。
【点评】这是一篇完整而又精彩的叙事文章,文章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叙事条理,情节曲折起伏,娓娓道来,起承转合,曲折有致,层次分明,想象丰富,构思大胆新颖、有独创性。
【2021年青海省西宁市城区中考语文作文真题】
26.作文.
舍生取义是勇,为民请命是勇,坚守原则是勇,开拓创新是勇……勇从历史中来,从文化中来,从生活中来,融入血脉,丰盈生命。
请以“勇”为话题,自拟题目,自主立意,写一篇作文。
要求:(1)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内容充实,语言通顺,卷面整洁,不得抄袭、套作。(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字数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解析】
这是一篇话题作文,所给的话题是“勇”。勇者,气也。气之所至,力亦至焉。心之所至气乃至焉。“勇”的意思主要指有胆量,做事果断、勇敢。勇是古罗马角斗士与猛兽搏斗时大无畏的精神,勇是布鲁诺为真理献身的坚定的意志,勇是贝多芬挑战命运的坚守,勇是屈原为国投江的勇气,勇是戚继光上阵杀敌的豪气,勇是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壮举,勇是“白衣战士”面对危险的逆行,勇是面对生活厄运的乐观精神,勇是对新事物的挑战……生活中,对缺点的解剖,对正义的维护,对真理的捍卫都是勇的表现。从这个角度看,文章可围绕着“有胆识”“做事果断、勇敢”方面来选择材料,叙写与“勇”相关的故事,抒写自己的情感体验或认知,也可以从“要有承担重任的勇气”“人生需要闯劲”“人生贵在有勇气”等角度阐述“勇”意义和作用。体裁上,可记叙,可议论,选择自己最能驾驭的体裁作文。
【答案】【例文】
勇对挫折
挫折是生命旅途中一道不可缺少的风景线。
挫折是竖立在现实与未来之间的一扇纸糊的门。你只要敢于捅破它,前方的路便是康庄大道。挫折是蹲在成功门前的看家犬,怯弱的人逃得越急,它便追得越紧;挫折是火焰雄雄的炼狱,使灵魂在苦难中涅磐,显示出金子般的成色……但是,挫折也会使人消沉,使人堕落,使人绝望……
不同的人对待挫折的态度也不同。乐观的人,则把挫折看作是促进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而悲观的人,却把挫折看作阻碍自己前进的绊脚石,总认为自己不行,把挫折夸大,放大自己的痛苦,导致自己一直沉沦下去。
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当你遇到挫折时,是继续前进,还是就此放弃,那就要看你怎样看待挫折。
世界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他遇到的挫折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先是失聪,后是失明,这对于一个搞音乐艺术的人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啊!可他们仍然没有放弃自己对音乐的热爱,毅然走向钢琴,创造出永垂不朽的生命之歌。他敢于直面挫折,化解挫折造成的痛苦,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司马迁晚年的生活是很不如意的,得了重病。在大牢里的生活是常所不能想像的,但他为了完成《史记》,不顾自己由酷刑带来的痛苦,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写成了这本伟大的著作,使它流芳百世,永垂不朽。
像他们二人这样敢于直面挫折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如张海迪,爱迪生……但是,一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的人也有很多很多。
一家铁路公司有一位调度人员,对人生很悲观,常常把挫折夸大。有一天,他不小心被关在冰柜车里面,他拼命敲打,叫喊,无济于事绝望地坐在地上。他心想,冰柜里的温度在零下20摄氏度以下,我再不出去,一定会冻死在里面的。他愈想愈可怕,最终他真的死在冰柜里。他的同事发现此事打开了冰柜大门前5分钟,其实他并非死于冰柜的温度,而是死于自己的冰点。他不敢去寻找生的希望,而是绝望,最终导致死亡。
在人生的航行中,最可怕的暗礁是一蹶不振,面对挫折躲进自己封闭的小屋,回避屋外明媚的阳光。挫折并不可怕,也无需忧伤,只要自己心中的原野没有冬季,心中充满阳光,那么,挫折就只是人生乐章中一个小小的音符。只要跳过去,牵着自己跳舞,舞出一个新的起点,舞出一个更坚强的自己。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要在这风雨中拼搏,使人生变得更加光彩夺目,更加辉煌灿烂!
勇对挫折
纵观5000年的历史长卷,有多少历史伟人视挫折为粪土,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食粮!漫漫的人生长河,每个挫折也不过是区区的一粒小沙。于是,我的思绪定格在他们直面挫折的勇气里。
李白·挫折
窗内人叹息,窗外雨声起。
你,李白,才华横溢,胸怀大志,却万万没想到要被迫暂别长安。面对朋友为你践行而准备的美酒佳肴,只见你失去了当日的“嗜酒见天真”、“一饮三百杯”,内心的苦闷忧郁、壮志难酬使你无可奈何;迷茫看着窗外的细雨淅沥,只见你端起酒杯却又推开,拿起筷子却又搁下,内心的矛盾不堪、满怀愤慨使你双目茫然。你少有大志,胸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但当你试图施展自己经国济世的宏愿时,却受到权贵的排挤,政治出路应当何处找?无奈之下,忧郁之中,你写下了《行路难》。“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你忽然想到了吕尚、伊尹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于是,你虽然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但又对未来增加了信心。想到前路障碍重重,你摆脱彷徨,毅然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以示自己实现宏愿的坚定信念!
我陷入沉思:是什么使你走出忧郁与苦闷呢?噢,是你直面挫折的勇气!
孟郊·挫折
房内满堆圣贤书,可听朗诵声声起。
你,孟郊,勤奋苦读,志在四方,却万万没想到自己两次考举,两次不中。一心报国,欲求一官半职的你又岂就善罢甘休?誓要坚持到底!于是,再次扎进书堆,寒窗苦读数十年,顾不得生活的困顿,顾不得思想的不安,只为它朝能在朝廷中大展拳脚,一圆心愿。你无视前次的失败耻辱,再接再厉,总结经验教训,无论春夏秋冬,都一如既往地写读。终于,在十二年后的第三次赴考,你成功了!只见你按捺不住兴奋,一鼓作气地写下《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不正正倾泻了你从苦海中超度出来后心中的无比狂喜和吐气扬眉吗?
我陷入沉思:是什么使你走出失败的阴霾呢?噢,是你直面挫折的勇气!
文天祥·挫折
牢房阴湿黑暗,子却心中光明。
你,文天祥,心系祖国,志在祖国,却万万没想到自己被俘虏拘囚。南宋的江山已岌岌可危,可你没有放弃,挥刀舞剑,欲与敌人背水一战,孤注一掷。但任凭你如何顽强抵抗,还是敌不过敌人的千军万马。最后,还被迫当了俘虏。当敌人欲以荣华富贵来诱惑你,逼你出卖祖国时,你横眉怒对敌人,依然宁死不屈,垂死挣扎,正气凛然。你明知只要出卖祖国,就会保全性命,换来自由与富贵,但你坚守原则,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促使你能为祖国卖命,誓死明志,毫不退缩。最后,你在狱中坚定地写下《过零丁洋》,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体现了你无惧死亡,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
我陷入沉思:是什么使你一直坚持到死?噢,是你直面挫折的勇气!
纵观5000年的历史长卷,无数的历史伟人为何视挫折为粪土?是因为他们都拥有直面挫折的勇气!漫漫的人生长河,勇对挫折也不过是区区的一个片段。因此,虽然我不是伟人,但我要把自己平凡的一生在勇对挫折中变得不平凡,成就中考辉煌!
【点评】本篇作者文章开头就把自己的论点交待得十分清楚,主要论述了在漫漫的人生长河,每个挫折也不过是区区的一粒小沙。接着作者通过李白、孟郊、文天祥的事例来说明要勇敢面对挫折。文章结尾作了总结,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因此,重视话题作文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