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西南宁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22九下·南宁开学考)造成下图所示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A.新航路的开辟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1770-1861 年煤炭产量从600万吨增加到5700万吨,铁产量从1800年开始大幅度增长,从13万吨增加到380万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70-1851 年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生产力发展,煤炭、铁产量激增,从本质上来看是工业化进程加快,C项符合题意;
A项新航路开辟早已经开始,A不符合题意,;
B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1640——1688年,与图片时间不符,B项不符合题意;
D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指的是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的相关史实。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的相关史实。
2.(2021九下·民勤开学考)一方面大量的牛奶被倒入河中,玉米被当作燃料;另一方面成千上万的老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这种现象说明了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 )
A.政治危机 B.经济危机 C.粮食危机 D.人权危机
【答案】B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一方面大量的牛奶被倒入河中,玉米被当作燃料;另一方面成千上万的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可知,这些现象说明了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済危机。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它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同劳动群众消费能力相对缩小的矛盾,因而导致大量产品因劳动群众无钱购买,形成生产过剩,导致经济大危机,故选B;
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以“一方面大量的牛奶被倒入河中,玉米和小麦被当做燃料付之一炬.另一方面成千上万的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为依托,考查经济大危机.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3.(2021·广东模拟)“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核心技术的突破和运用中,贡献杰出力量的时代先锋有( )
①狄塞尔 ②爱迪生 ③瓦特 ④戴姆勒 ⑤斯蒂芬森 ⑥奥托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⑥ D.②④⑤⑥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人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泡,建造了发电站;德国人戴姆勒发明汽油内燃机; 奥托发明内燃机。①②④⑥符合题意;
瓦特改良蒸汽机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②⑤不符合题意。B、C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涌现的杰出人物。
4.(2022九下·南宁开学考)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奴隶制度的兴盛与衰落 B.政权的分立与民族融合
C.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 D.面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答案】C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在汉武帝统治时期,大一统的局面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由此可知,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C项符合题意;
A项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与奴隶制度的兴衰不符,A项不符合题意;
BD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是政权的分立与民族融合,夏商周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是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因此,BD项均与题干“秦汉时期”不符,B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秦汉时期阶段特征是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的相关史实。
5.(2022九下·南宁开学考) 1885年日本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呼吁,与坐待邻邦之进步而与之共兴亚洲,不若脱其行伍,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对持支那、朝鲜之方法,不因邻国之故而彬彬有礼,只能按西洋人待其之方法处理之。他呼吁日本( )
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走对外扩张之路
C.实行“文明开化” D.选择和平发展道路
【答案】B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对持支那、朝鲜之方法,不……彬彬有礼,只能按西洋人待其之方法处理之”,这是说西方侵略中国,日本也效法西方,对中国侵略,这实际上是对外扩张,故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A项1853年前,日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此后,日本被迫开放,故A不符合题意;
C项实行“文明开化”是对内措施,不是对中国的外交政策,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的相关史实。重点把握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时间、内容、性质和影响的相关史实。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
6.2014年3月1日晚,8名暴徒蒙面持刀在云南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有证据表明,这是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的历史可追溯到我国古代(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答案】B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央政府对新疆的管辖。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这说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答案选B。
7.(2022九下·南宁开学考)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古代中国能够维持大一统局面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主要得益于创建了一整套优良的政治制度。“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 )
A.分封制 B.县制 C.刺史制度 D.中央集权制
【答案】D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全国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的体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因此题干所述“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中央集权体制,D项符合题意;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瓦解,A项不符合题意;
B项古代中国能够维持大一统局面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主要得益于创建了一整套优良的政治制度,该制度是指中央集权的体制,而县制只是中央集权体制的中一部分,B项不符合题意;
C项刺史制度是西汉时期地方监察制度,属于中央集权体制的一部分,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在政治上创立了中央集权制,掌握基础知识。本题以“优良的政治制度”为题眼,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了学生的记忆和分析能力。
8.(2018九下·广丰月考)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下列选项中,与这三个人物一一对应的创造是( )
A.发现力学三定律 改进蒸汽机 发明耐用碳丝灯泡
B.提出相对论 发现力学三定律 改进蒸汽机
C.发明耐用碳丝灯泡 发现力学三定律 提出进化论
D.提出进化论 改进蒸汽机 发明耐用碳丝灯泡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牛顿发现力学三定律;瓦特改进蒸汽机;爱迪生发明耐用碳丝灯泡,给全世界带来光明。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牛顿、瓦特、爱迪生的发明成果,不要混淆。
9.(2022九下·南宁开学考)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 )
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的角度看问题
②没有看到政策调整并未涉及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④没有从发展的、辩证的角度看问题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比较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异同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为了恢复和发展战争时期破坏的经济,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因为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实行商品经济,借鉴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缓解了经济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罗斯福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实行新政。借鉴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干预指导经济。新政促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与发展。这种两种经济政策,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都符合两国当时的实际,但没有改变两国的政治制度。①②③④正确,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要注意两者的区别。本题以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10.(2022九下·南宁开学考) 1770一1821年英国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
时间 1770年 1821年
农业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40% 16.1%
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24% 31%
据上如表分析,推动英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 B.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C.殖民扩张和野蛮掠夺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由于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推动了英国工业的大幅度增长。英国逐渐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表格中数据显示,农业在国民收入的比重逐渐下降,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逐渐上升,主要是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故B符合题意;
A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1640-1688年,A不符合题意;
C项殖民扩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C不符合题意;
D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后半期进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英国经济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本题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1.(2022九下·南宁开学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
A.1922年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B.1933年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C.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
D.1940年德意日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答案】B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法西斯专政在德国的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选项B符合题意;
A项1922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在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A不符合题意;
C项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进行扩军备战,C不符合题意;
D项1940年,德意日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标志轴心国集团成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法西斯政权的建立的相关史实。
12.(2017·桥西模拟)有学者认为,美国南北战争在1862年下半年出现了一个转折点.一度占优势的南方政府中出现了摇摆州,联邦政府通过内部政治运作,承诺只要在宣言生效前重新加入联邦,便至少在当下不改变原有制度,从而成功争取到至少三个州的和平力量。由此可见“转折点"指的是( )
A.联邦政府加强了内部的政治运作
B.南方叛乱州发生了分化
C.宣言一激发了黑人参军作战的热情
D.黑奴制度在更大范围得到保留
【答案】B
【知识点】美国南北两种制度的矛盾;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美国南北战争在1862年下半年出现了一个转折点” “联邦政府通过内部政治运作成功争取到至少三个州的和平力量”,分析选项可知这个“转折点"指的是南方叛乱州发生了分化。A项是在转折前的运作;C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生效时间是在1963年1月1日;D项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南北战争。
13.(2022九下·南宁开学考)下图是中国人创作的一幅二战漫画,下列对该漫画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表明了法西斯集团已正式建立 B.说明了反法西斯力量仍未联合
C.反映了作者对战争前景的失望 D.表达了作者对正义必胜的信心
【答案】D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会议,各国签署《联合国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联合国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后,反法西斯盟国的通力合作。漫画表达了作者对正义必胜的信心。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二战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漫画的能力,本题漫画反映出德日法西斯快要顶不住了,预示着他们的失败。图片材料型选择题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判断分析确定正确选项。
14.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场景,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③④② B.②④①③ C.③②④① D.④②③①
【答案】D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④发生在1776年,②发生在1789年,③发生在1860年,①始于1868年,正确顺序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15.(2022九下·南宁开学考)图10中的核动力航空母舰采用了当时最新科技成果,造价45亿美元,连续航行25才需要更换一次燃料,被誉为“海上钢城”。它是20世纪美国最后一艘水上“巨无霸”,用美国第33位总统的名字命名颇具深意。该舰的建造体现了美国( )
①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②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技术
③企图称霸世界的野心
④具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分析题文的“杜鲁门号航空母舰”和“采用了当时最新科技成果,造价45亿美元,连续航行25年才需要更换一次燃料。它是20世纪美国最后一艘水上“巨无霸”,用美国第33位总统的名字命名颇具深意。”可以看出该舰的建造体现了美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具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冷战的发动者杜鲁门的名字命名,体现出美国企图称霸世界的野心。①②③④解读正确,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以核动力航空母舰的介绍及图片切入考查认识,本题属千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提炼材料观点。
二、综合题
16.(2022九下·南宁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三权分立示意图
材料二: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在19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沃尔·特拉斐尔《美国世纪》
(1)材料一中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什么权力?
(2)如何理解“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革命性进展”发生在哪一次技术革命期间?美国从此跨入了什么时代?
【答案】(1)A.行政权、B.立法权、C.司法权。
(2)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美国独立,建立了联邦制国家,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林肯领导了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美国统一。
(3)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气时代。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美国三权分立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美国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因此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是因为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美国独立,建立了联邦制国家,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林肯领导了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美国统一。
(3)根据材料三“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可知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革命性进展”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电力的广泛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所以美国从此跨入了电气时代。
故答案为:(1) A.行政权、B.立法权、C.司法权。
(2) 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美国独立,建立了联邦制国家,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林肯领导了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美国统一。
(3)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气时代。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三权分立、华盛顿和林肯的贡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等史实。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7.(2022九下·南宁开学考)20世纪以来的两次世界大战留给了全世界人民以无穷的创伤,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彩虹有很多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能混成一条灿烂夺目的彩练。……我们各国不同的理想是可以汇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团结一致地为我们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动。
——“二战”期同罗斯福的演讲
材料二:1949年4月,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布拉格同时举行。1950年3月,“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委员会在斯德哥尔摩会议上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1955年,罗素、爱因斯坦两位科学家发表《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宣言指出热核武器具有毁灭人类的危险。东西方各国政府“决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它们的目的”,而应该“寻求和平办法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1969年10-11月间,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反战示威浪潮兴起,有数百万人参加。工人、妇女、青年和学生团体,甚至军人都加入到了反战的行列中。
——选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两幅图片
材料四:撇开经济进步而单纯依靠军事力量换来的和平是短暂的,并且也是徒劳的。
——保罗·肯尼迪《联合国过去与未来》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的观点。“二战”中哪一史实能证明这一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世界人民通过哪些行动反对战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4)结合上述四则材料,谈谈你对维护世界和平的认识
【答案】(1)观点:任何不同性质和意识形态的国家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是可以联合在一起的;
史实: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2)行动:召开和平会议;发表反战宣言;进行反战示威活动。
(3)因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地区争端;民族矛盾;宗教矛盾。
(4)认识:从根本上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各国人民之间只有加强友好合作,才能有力地维护和平遏制战争的爆发;当今世界仍不太平,加强全球安全治理刻不容缓。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战后的欧洲的联合;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国际新秩序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我们各国不同的理想是可以汇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团结一致地为我们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动”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的观点是任何不同性质和意识形态的国家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是可以联合在一起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能证明这一观点。
(2)根据材料二“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布拉格同时举行。1950年3月,“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委员会在斯德哥尔摩会议上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1955年,罗素、爱因斯坦两位科学家发表《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宣言指出热核武器具有毁灭人类的危险。东西方各国政府“决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它们的目的”,而应该“寻求和平办法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1969年10-11月间,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反战示威浪潮兴起,有数百万人参加。”的信息可知,召开和平会议;发表反战宣言;进行反战示威活动是世界人民反对战争的行动。
(3)依据材料三的图片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地区争端;民族矛盾;宗教矛盾是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因素。
(4)结合上述四则材料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要从根本上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各国人民之间只有加强友好合作,才能有力地维护和平遏制战争的爆发;当今世界仍不太平,加强全球安全治理刻不容缓。
故答案为:(1) 观点:任何不同性质和意识形态的国家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是可以联合在一起的;史实: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2) 行动:召开和平会议;发表反战宣言;进行反战示威活动。
(3) 因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地区争端;民族矛盾;宗教矛盾。
(4) 认识:从根本上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各国人民之间只有加强友好合作,才能有力地维护和平遏制战争的爆发;当今世界仍不太平,加强全球安全治理刻不容缓。
【点评】 本题以20世纪以来的两次世界大战留给了全世界人民以无穷的创伤,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为依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18.(2022九下·南宁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面前……《解放宣言》的签署预示着备受煎熬的漫漫长夜结束了,令人欢欣鼓舞的黎明到来了。”
───摘自马丁 路德 金1963年8月的演说
材料二: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一个高峰发生在十八世纪初以后的彼得大帝至叶卡捷琳娜时期……第二个高峰发生在亚历山大二世统治时期,l861年改革是当下受到高度关注的一次自由主义导向的改革……第三个高峰也就是前苏联时期。
——冯绍雷《普京和俄国政治》
材料三: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19世纪中后期的日本,一方面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指的是谁?“《解放宣言》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面前”在当时发挥了什么作用?
(2)材料三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二个高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3)19世纪“日本全面学习西方”在经济上和生活习惯上有何重大措施?“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突出表现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19世纪中期美、俄、日解决社会危机的办法反映了当时怎样的世界潮流?
【答案】(1)林肯。调动了农民和黑人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扭转了北方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2)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3)经济: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口号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突出表现:保留天皇,宣扬武士道精神,形成对天皇的神道崇拜。
(4)资产阶级统治加强或资本主义制度扩展。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结合所学可知“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指的是林肯。根据所学可知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矛盾不可调和,最终引发了美国南北战争,战争中颁发的“《解放宣言》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面前”,在当时发挥的作用可从广大黑人奴隶参加北方的军队,调动了黑人的参战积极性,对南北战争北方的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进行回答。
(2)之所以说1861年改革是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二个高峰”,是因为俄国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通过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3)根据所学可知“日本全面学习西方”在经济上和生活习惯上的重大措施有经济上,国家大力扶植和发展国营企业、私人企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在生活习惯上实行文明开化政策;根据所学可知“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突出表现是保留天皇,宣扬武士道精神,形成对天皇的神道崇拜。
(4)本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俄国通过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从而反映出19世纪美、俄、日解决社会危机的办法是通过资产阶级统治加强来达到的。
故答案为:(1) 林肯。调动了农民和黑人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扭转了北方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2)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3) 经济: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口号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突出表现:保留天皇,宣扬武士道精神,形成对天皇的神道崇拜。
(4) 资产阶级统治加强或资本主义制度扩展。
【点评】 本题以历史图片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解答材料解析题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西南宁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22九下·南宁开学考)造成下图所示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A.新航路的开辟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2.(2021九下·民勤开学考)一方面大量的牛奶被倒入河中,玉米被当作燃料;另一方面成千上万的老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这种现象说明了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 )
A.政治危机 B.经济危机 C.粮食危机 D.人权危机
3.(2021·广东模拟)“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核心技术的突破和运用中,贡献杰出力量的时代先锋有( )
①狄塞尔 ②爱迪生 ③瓦特 ④戴姆勒 ⑤斯蒂芬森 ⑥奥托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⑥ D.②④⑤⑥
4.(2022九下·南宁开学考)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奴隶制度的兴盛与衰落 B.政权的分立与民族融合
C.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 D.面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5.(2022九下·南宁开学考) 1885年日本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呼吁,与坐待邻邦之进步而与之共兴亚洲,不若脱其行伍,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对持支那、朝鲜之方法,不因邻国之故而彬彬有礼,只能按西洋人待其之方法处理之。他呼吁日本( )
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走对外扩张之路
C.实行“文明开化” D.选择和平发展道路
6.2014年3月1日晚,8名暴徒蒙面持刀在云南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有证据表明,这是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的历史可追溯到我国古代(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7.(2022九下·南宁开学考)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古代中国能够维持大一统局面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主要得益于创建了一整套优良的政治制度。“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 )
A.分封制 B.县制 C.刺史制度 D.中央集权制
8.(2018九下·广丰月考)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下列选项中,与这三个人物一一对应的创造是( )
A.发现力学三定律 改进蒸汽机 发明耐用碳丝灯泡
B.提出相对论 发现力学三定律 改进蒸汽机
C.发明耐用碳丝灯泡 发现力学三定律 提出进化论
D.提出进化论 改进蒸汽机 发明耐用碳丝灯泡
9.(2022九下·南宁开学考)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 )
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的角度看问题
②没有看到政策调整并未涉及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④没有从发展的、辩证的角度看问题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2022九下·南宁开学考) 1770一1821年英国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
时间 1770年 1821年
农业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40% 16.1%
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24% 31%
据上如表分析,推动英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 B.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C.殖民扩张和野蛮掠夺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11.(2022九下·南宁开学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
A.1922年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B.1933年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C.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
D.1940年德意日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12.(2017·桥西模拟)有学者认为,美国南北战争在1862年下半年出现了一个转折点.一度占优势的南方政府中出现了摇摆州,联邦政府通过内部政治运作,承诺只要在宣言生效前重新加入联邦,便至少在当下不改变原有制度,从而成功争取到至少三个州的和平力量。由此可见“转折点"指的是( )
A.联邦政府加强了内部的政治运作
B.南方叛乱州发生了分化
C.宣言一激发了黑人参军作战的热情
D.黑奴制度在更大范围得到保留
13.(2022九下·南宁开学考)下图是中国人创作的一幅二战漫画,下列对该漫画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表明了法西斯集团已正式建立 B.说明了反法西斯力量仍未联合
C.反映了作者对战争前景的失望 D.表达了作者对正义必胜的信心
14.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场景,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③④② B.②④①③ C.③②④① D.④②③①
15.(2022九下·南宁开学考)图10中的核动力航空母舰采用了当时最新科技成果,造价45亿美元,连续航行25才需要更换一次燃料,被誉为“海上钢城”。它是20世纪美国最后一艘水上“巨无霸”,用美国第33位总统的名字命名颇具深意。该舰的建造体现了美国( )
①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②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技术
③企图称霸世界的野心
④具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二、综合题
16.(2022九下·南宁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三权分立示意图
材料二: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在19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沃尔·特拉斐尔《美国世纪》
(1)材料一中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什么权力?
(2)如何理解“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革命性进展”发生在哪一次技术革命期间?美国从此跨入了什么时代?
17.(2022九下·南宁开学考)20世纪以来的两次世界大战留给了全世界人民以无穷的创伤,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彩虹有很多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能混成一条灿烂夺目的彩练。……我们各国不同的理想是可以汇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团结一致地为我们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动。
——“二战”期同罗斯福的演讲
材料二:1949年4月,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布拉格同时举行。1950年3月,“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委员会在斯德哥尔摩会议上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1955年,罗素、爱因斯坦两位科学家发表《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宣言指出热核武器具有毁灭人类的危险。东西方各国政府“决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它们的目的”,而应该“寻求和平办法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1969年10-11月间,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反战示威浪潮兴起,有数百万人参加。工人、妇女、青年和学生团体,甚至军人都加入到了反战的行列中。
——选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两幅图片
材料四:撇开经济进步而单纯依靠军事力量换来的和平是短暂的,并且也是徒劳的。
——保罗·肯尼迪《联合国过去与未来》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的观点。“二战”中哪一史实能证明这一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世界人民通过哪些行动反对战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4)结合上述四则材料,谈谈你对维护世界和平的认识
18.(2022九下·南宁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面前……《解放宣言》的签署预示着备受煎熬的漫漫长夜结束了,令人欢欣鼓舞的黎明到来了。”
───摘自马丁 路德 金1963年8月的演说
材料二: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一个高峰发生在十八世纪初以后的彼得大帝至叶卡捷琳娜时期……第二个高峰发生在亚历山大二世统治时期,l861年改革是当下受到高度关注的一次自由主义导向的改革……第三个高峰也就是前苏联时期。
——冯绍雷《普京和俄国政治》
材料三: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19世纪中后期的日本,一方面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指的是谁?“《解放宣言》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面前”在当时发挥了什么作用?
(2)材料三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二个高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3)19世纪“日本全面学习西方”在经济上和生活习惯上有何重大措施?“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突出表现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19世纪中期美、俄、日解决社会危机的办法反映了当时怎样的世界潮流?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1770-1861 年煤炭产量从600万吨增加到5700万吨,铁产量从1800年开始大幅度增长,从13万吨增加到380万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70-1851 年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生产力发展,煤炭、铁产量激增,从本质上来看是工业化进程加快,C项符合题意;
A项新航路开辟早已经开始,A不符合题意,;
B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1640——1688年,与图片时间不符,B项不符合题意;
D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指的是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的相关史实。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的相关史实。
2.【答案】B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一方面大量的牛奶被倒入河中,玉米被当作燃料;另一方面成千上万的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可知,这些现象说明了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済危机。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它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同劳动群众消费能力相对缩小的矛盾,因而导致大量产品因劳动群众无钱购买,形成生产过剩,导致经济大危机,故选B;
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以“一方面大量的牛奶被倒入河中,玉米和小麦被当做燃料付之一炬.另一方面成千上万的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为依托,考查经济大危机.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3.【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人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泡,建造了发电站;德国人戴姆勒发明汽油内燃机; 奥托发明内燃机。①②④⑥符合题意;
瓦特改良蒸汽机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②⑤不符合题意。B、C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涌现的杰出人物。
4.【答案】C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在汉武帝统治时期,大一统的局面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由此可知,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C项符合题意;
A项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与奴隶制度的兴衰不符,A项不符合题意;
BD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是政权的分立与民族融合,夏商周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是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因此,BD项均与题干“秦汉时期”不符,B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秦汉时期阶段特征是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的相关史实。
5.【答案】B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对持支那、朝鲜之方法,不……彬彬有礼,只能按西洋人待其之方法处理之”,这是说西方侵略中国,日本也效法西方,对中国侵略,这实际上是对外扩张,故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A项1853年前,日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此后,日本被迫开放,故A不符合题意;
C项实行“文明开化”是对内措施,不是对中国的外交政策,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的相关史实。重点把握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时间、内容、性质和影响的相关史实。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
6.【答案】B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央政府对新疆的管辖。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这说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答案选B。
7.【答案】D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全国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的体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因此题干所述“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中央集权体制,D项符合题意;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瓦解,A项不符合题意;
B项古代中国能够维持大一统局面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主要得益于创建了一整套优良的政治制度,该制度是指中央集权的体制,而县制只是中央集权体制的中一部分,B项不符合题意;
C项刺史制度是西汉时期地方监察制度,属于中央集权体制的一部分,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在政治上创立了中央集权制,掌握基础知识。本题以“优良的政治制度”为题眼,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了学生的记忆和分析能力。
8.【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牛顿发现力学三定律;瓦特改进蒸汽机;爱迪生发明耐用碳丝灯泡,给全世界带来光明。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牛顿、瓦特、爱迪生的发明成果,不要混淆。
9.【答案】D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比较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异同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为了恢复和发展战争时期破坏的经济,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因为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实行商品经济,借鉴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缓解了经济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罗斯福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实行新政。借鉴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干预指导经济。新政促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与发展。这种两种经济政策,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都符合两国当时的实际,但没有改变两国的政治制度。①②③④正确,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要注意两者的区别。本题以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10.【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由于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推动了英国工业的大幅度增长。英国逐渐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表格中数据显示,农业在国民收入的比重逐渐下降,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逐渐上升,主要是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故B符合题意;
A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1640-1688年,A不符合题意;
C项殖民扩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C不符合题意;
D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后半期进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英国经济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本题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1.【答案】B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法西斯专政在德国的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选项B符合题意;
A项1922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在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A不符合题意;
C项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进行扩军备战,C不符合题意;
D项1940年,德意日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标志轴心国集团成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法西斯政权的建立的相关史实。
12.【答案】B
【知识点】美国南北两种制度的矛盾;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美国南北战争在1862年下半年出现了一个转折点” “联邦政府通过内部政治运作成功争取到至少三个州的和平力量”,分析选项可知这个“转折点"指的是南方叛乱州发生了分化。A项是在转折前的运作;C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生效时间是在1963年1月1日;D项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南北战争。
13.【答案】D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会议,各国签署《联合国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联合国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后,反法西斯盟国的通力合作。漫画表达了作者对正义必胜的信心。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二战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漫画的能力,本题漫画反映出德日法西斯快要顶不住了,预示着他们的失败。图片材料型选择题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判断分析确定正确选项。
14.【答案】D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④发生在1776年,②发生在1789年,③发生在1860年,①始于1868年,正确顺序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15.【答案】D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分析题文的“杜鲁门号航空母舰”和“采用了当时最新科技成果,造价45亿美元,连续航行25年才需要更换一次燃料。它是20世纪美国最后一艘水上“巨无霸”,用美国第33位总统的名字命名颇具深意。”可以看出该舰的建造体现了美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具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冷战的发动者杜鲁门的名字命名,体现出美国企图称霸世界的野心。①②③④解读正确,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以核动力航空母舰的介绍及图片切入考查认识,本题属千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提炼材料观点。
16.【答案】(1)A.行政权、B.立法权、C.司法权。
(2)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美国独立,建立了联邦制国家,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林肯领导了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美国统一。
(3)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气时代。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美国三权分立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美国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因此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是因为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美国独立,建立了联邦制国家,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林肯领导了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美国统一。
(3)根据材料三“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可知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革命性进展”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电力的广泛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所以美国从此跨入了电气时代。
故答案为:(1) A.行政权、B.立法权、C.司法权。
(2) 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美国独立,建立了联邦制国家,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林肯领导了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美国统一。
(3)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气时代。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三权分立、华盛顿和林肯的贡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等史实。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7.【答案】(1)观点:任何不同性质和意识形态的国家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是可以联合在一起的;
史实: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2)行动:召开和平会议;发表反战宣言;进行反战示威活动。
(3)因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地区争端;民族矛盾;宗教矛盾。
(4)认识:从根本上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各国人民之间只有加强友好合作,才能有力地维护和平遏制战争的爆发;当今世界仍不太平,加强全球安全治理刻不容缓。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战后的欧洲的联合;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国际新秩序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我们各国不同的理想是可以汇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团结一致地为我们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动”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的观点是任何不同性质和意识形态的国家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是可以联合在一起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能证明这一观点。
(2)根据材料二“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布拉格同时举行。1950年3月,“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委员会在斯德哥尔摩会议上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1955年,罗素、爱因斯坦两位科学家发表《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宣言指出热核武器具有毁灭人类的危险。东西方各国政府“决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它们的目的”,而应该“寻求和平办法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1969年10-11月间,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反战示威浪潮兴起,有数百万人参加。”的信息可知,召开和平会议;发表反战宣言;进行反战示威活动是世界人民反对战争的行动。
(3)依据材料三的图片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地区争端;民族矛盾;宗教矛盾是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因素。
(4)结合上述四则材料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要从根本上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各国人民之间只有加强友好合作,才能有力地维护和平遏制战争的爆发;当今世界仍不太平,加强全球安全治理刻不容缓。
故答案为:(1) 观点:任何不同性质和意识形态的国家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是可以联合在一起的;史实: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2) 行动:召开和平会议;发表反战宣言;进行反战示威活动。
(3) 因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地区争端;民族矛盾;宗教矛盾。
(4) 认识:从根本上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各国人民之间只有加强友好合作,才能有力地维护和平遏制战争的爆发;当今世界仍不太平,加强全球安全治理刻不容缓。
【点评】 本题以20世纪以来的两次世界大战留给了全世界人民以无穷的创伤,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为依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18.【答案】(1)林肯。调动了农民和黑人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扭转了北方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2)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3)经济: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口号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突出表现:保留天皇,宣扬武士道精神,形成对天皇的神道崇拜。
(4)资产阶级统治加强或资本主义制度扩展。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结合所学可知“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指的是林肯。根据所学可知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矛盾不可调和,最终引发了美国南北战争,战争中颁发的“《解放宣言》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面前”,在当时发挥的作用可从广大黑人奴隶参加北方的军队,调动了黑人的参战积极性,对南北战争北方的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进行回答。
(2)之所以说1861年改革是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二个高峰”,是因为俄国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通过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3)根据所学可知“日本全面学习西方”在经济上和生活习惯上的重大措施有经济上,国家大力扶植和发展国营企业、私人企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在生活习惯上实行文明开化政策;根据所学可知“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突出表现是保留天皇,宣扬武士道精神,形成对天皇的神道崇拜。
(4)本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俄国通过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从而反映出19世纪美、俄、日解决社会危机的办法是通过资产阶级统治加强来达到的。
故答案为:(1) 林肯。调动了农民和黑人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扭转了北方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2)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3) 经济: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口号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突出表现:保留天皇,宣扬武士道精神,形成对天皇的神道崇拜。
(4) 资产阶级统治加强或资本主义制度扩展。
【点评】 本题以历史图片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解答材料解析题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