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动能和动能定理 培优提升同步练习题—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3 动能和动能定理 培优提升同步练习题—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6-20 11:1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3 动能和动能定理
一、单选题
1.一个以速率v运动的物体,进入某一空间后受到一个始终垂直于物体运动方向的合力作用,且合力的大小不断增大,则该物体作曲线运动的线速度大小将(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以上情况均可发生
2.如图所示,电梯质量为M,在它的水平地板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物体。电梯在钢索的拉力作用下竖直向上加速运动,当电梯的速度由增加到时,上升高度为H,则在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或表达式正确的是(  )
A.对物体,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其中为支持力的功
B.对物体,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其中为合力的功
C.对物体,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
D.对电梯,其所受合力做功为
3.如图,高台跳水项目中要求运动员从距离水面H的高台上跳下,在完成空中动作后进入水中。若某运动员起跳瞬间重心离高台台面的高度为h1,斜向上跳离高台瞬间速度的大小为v0,跳至最高点时重心离台面的高度为h2,入水(手刚触及水面)时重心离水面的高度为h1。图中虚线为运动员重心的运动轨迹。已知运动员的质量为m,不计空气阻力,则运动员跳至最高点时速度及入水(手刚触及水面)时速度的大小分别是(  )
A.0,
B.0,
C.,
D.,
4.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质点,在沿平行于桌面方向的恒定外力F作用下,以初速度v0从A点开始做曲线运动,图中曲线是质点的运动轨迹。已知在ts末质点的速度达到最小值v,到达B点时的速度方向与初速度v0的方向垂直,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恒定外力F的方向与初速度的反方向成θ角指向曲线内侧,且
B.质点所受合外力的大小为
C.质点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D.ts内恒力F做功为
5.一质量为0.4 kg的小球以某一初速度水平向右抛出后,随即受到一大小3 N,方向水平向左的恒力,假设小球抛出时离地足够高,忽略空气阻力,g取10 m/s2,当小球的动能最小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
A.30° B.37°
C.45° D.53°
6.短道速滑接力赛是冰上运动竞争最为激烈的项目之一。比赛规定,前(甲)、后(乙)队员必须通过身体接触完成交接,交接时两队员间距离先缩短到很近,如图(a),然后乙队员用手大力推送甲队员到手臂尽量伸直状态,两人分离,如图(b)。相互作用前后的系统(由两队员组成)的总动能分别为Ek1、Ek2,总动能变化量ΔEk=|Ek1-Ek2|,乙队员对甲队员的平均作用力为F1,甲队员对乙队员的平均作用力为F2,乙队员的手臂长为l,冰道摩擦力不计,那么(  )
A.Ek1B.Ek1>Ek2,ΔEk=F1l
C.Ek1D.Ek1>Ek2,ΔEk=F1l
7.如图,一个质量为m的小滑块在高度为h的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滑块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恒定,以水平地面为零势能面。则滑块滑至斜面底端时的动能Ek随斜面倾角θ变化的关系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8.关于动能定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过程中外力的总功等于各力做功的绝对值之和
B.只要合外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动能就一定改变
C.在物体动能不改变的过程中,动能定理不适用
D.动能定理只适用于受恒力作用而加速运动的过程
9.如图所示,一质量为的光滑圆管道,竖直静置在固定的底座上,有一质量为的小球(半径远小于圆管道的半径),在圆管道内做圆周运动,小球在最低点时圆管道对底座的压力大小恰好为,重力加速度为g。当小球运动到圆管道的最高点时,圆管道对底座的压力大小为(  )
A.0 B. C. D.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则合力对物体做的功一定为零
B.如果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零,则合力一定为零
C.物体在合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动能一定发生变化
D.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合力一定为零
11.如图所示,一男孩欲拿石子击打苹果,第一次以抛射角(抛出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抛出石子,第2次以(图中未画出)抛出(),假设两次抛出时的位置相同,且初速度大小相等,两次均击中苹果。则(  )
A.第一次石子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比第二次长
B.若仅减小,欲击中苹果,则抛射角、均变大
C.改变大小和抛射角,石子不可能水平击中苹果
D.两次击中苹果前瞬间的速度大小相等
12.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2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水平推力F随位移x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为3m/s
B.在运动中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为20J
C.物体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最大位移是5.25m
D.物体先做加速运动,推力撤去时开始做减速运动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R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将一质量为m的小球自轨道端点P以的速度滑下,滑到最低点Q时,对轨道的正压力为2mg,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小球可视为质点。 自P下滑到Q的过程中,小球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______。
14.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我国第1台高能加速器,可以将电子能量加速到,电子的质量约为。按照牛顿力学,这个电子的速度是__________m/s,(科学记数法表示,保留1位小数,譬如: )这种情况下,牛顿力学是否适用?__________(选填:“是”或“否”)。
15.如图所示,半径R=0.6m的光滑半圆细环竖直放置并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环上套有质量为1kg的小球甲,用一根细线将小球甲通过两个光滑定滑轮B、D与质量为2kg的小物体乙相连,滑轮的大小不计,与半圆环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它们距离桌面的高度均为h=0.8m,滑轮B恰好在圆环最高点C点的正上方。初始时将甲拉至半圆环左边最低点A处,然后将甲、乙由静止开始释放,则当甲运动到离桌面高度为_______m时,甲、乙速度大小相等;当甲运动到C点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m/s。
16.如图,半径的圆盘水平放置,绕竖直轴匀速转动,圆心正上方高处固定一水平轨道,与转轴交于点,质量的滑块(视为质点)可沿轨道运动。现对其施加的水平拉力,使其从左侧处由静止开始沿轨道向右运动。当滑块运动到点时,从滑块上自由释放一小球,此时圆盘的半径OA正好与轨道平行,且A点在的右侧。滑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使小球刚好落在A点,圆盘转动的角速度_______rad/s;为使小球能落到圆盘上,水平拉力做功的范围应为_______J(取)。
17.如图,在竖直平面内有一个半径为R且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槽轨道AB,轨道下端B与水平面BCD相切,BC光滑且长度大于R,C点右边粗糙程度均匀且足够长。现用手捏住一根长为的匀质细杆的上端,使杆子的下端与A点等高,然后由静止释放杆子,让杆子保持沿轨道内下滑。不计空气阻力及杆与圆弧轨道的撞击,重力加速度为g,杆子前端到达C点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若杆子前端在过C点后,再滑行s距离后停下,且s>R,杆子与粗糙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_。
三、解答题
18.如图所示,一半径的圆盘水平放置,在其边缘点固定一个小桶,在圆盘直径的正上方平行放置一水平滑道,滑道右端点与圆盘圆心在同一竖直线上,高度差。为一竖直面内的光滑圆弧轨道,半径,且与水平滑道相切于点。一质量的滑块(可视为质点)从点由静止释放,当滑块经过点时,对点压力为,恰在此时,圆盘从图示位置以一定的角速度绕通过圆心的竖直轴匀速转动,最终物块由点水平抛出,恰好落入圆盘边缘的小桶内。已知滑块与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求:
(1)滑块到达点时的速度。
(2)水平滑道的长度。
(3)圆盘转动的角速度应满足的条件。
19.如图所示,倾角为的光滑斜而AB足够长,其底端与半径为的两个光滑圆轨道BC、CD平滑相接,O为轨道BC的圆心,BO竖直,在D点右侧有一以的速度逆的针转动的传送带,传送带足够长。质量为的滑块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恰能通过D点而不脱落,重力加速度取,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求:
(1)滑块从A点下落的高度h;
(2)滑块从D点滑上传送带到脱离传送带过程中,滑块与传送带的相对位移大小以及滑块与送带摩擦产生的热量。
20.如图所示,倾角为的光滑绝缘斜面体固定在水平面上,斜面体的底端P固定一可视为质点的带电物块b,劲度系数为的轻弹簧连接在物块b上,弹簧原长时另一端位于M点。可视为质点的带同种电荷的物块a由O点无初速释放,释放瞬间物块a的加速度大小为,经过一段时间将弹簧压缩至N点,此时物块a的速度减为零;已知物块a带负电荷,电荷量大小为q,,,重力加速度为g。(若k为弹簧劲度系数,x为弹簧压缩量,则弹簧的弹性势能为)求:
(1)物块a在M点的加速度大小;
(2)当物块a的速度最大时,沿斜面体下滑的距离;
(3)ON两点间的电势差。
21.人们有时用“打夯”的方式把松散的地面夯实,如图甲所示是打夯用的夯锤。某次打夯符合图乙模型:对夯锤施加一竖直向上变力F,F的大小与位移的大小成正比,满足,。夯锤从静止开始离开地面20cm后撤去F,夯锤最终把地面砸深2cm。已知夯锤的质量m为50kg,取。求本次打夯过程中:
(1)夯锤刚落地时的速度大小v;
(2)夯锤离地面的最大高度H;
(3)夯锤对地面的平均冲击力f。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C
3.C
4.D
5.B
6.A
7.A
8.B
9.A
10.A
11.D
12.A
13.
14. 否
15. 0.45 2
16. (,,……) 4~4.5
17.
18.(1);(2);(3)
19.(1)1m;(2)6m,12J
20.(1);(2) ;(3)
21.(1);(2);(3)10500N,方向向下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