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教材
《美术课程标准》中对小学中年段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作了如下表述: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并且能“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还明确要求“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幸福乐园》是湘版美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的最后一课,本课为单元课,共分三个教学内容,本课时选取的为其中的第三个活动——舞台布景设计。本学习内容是通过为节目演出设计舞台样式,从而了解舞台布景的基本知识和要求。教材通过学生的范作、图例,帮助学生在认知、感受、体验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创造,达到学习的要求。
教学目标:
1、 欣赏各种舞台设计,感受舞台布景的魅力;
2、 了解舞台布景的基本知识和要求,并进行简单的舞台背景设计;
3、 尝试合作,在合作中体会团队的力量。
教学重点:感受舞台布景的魅力,了解舞台布景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教学难点:进行简单的舞台背景设计
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对于美术学习活动有较高的学习兴趣,经过两年多的小学美术学习,其美术表现力比起低年级有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不强,对于一些美术术语不太理解,因此对他们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说教法、学法
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在欣赏感知时,教师有必要进行及时的引导,多用启发谈话和引导发现等方法,在探究知识技能时,用引导发现和演示法,在创意表现环节,要注重学生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
说教学过程
话题引入——认识了解——讨论设计——创意表现——展示评价
话题引入:
以我校一个文艺节目在不同舞台的演出为切入点,既引入舞台布景这个话题,又让学生初步感知舞台布景的重要性。
认识了解:
本环节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环节,共分5个活动来展开教学:
一是教师简要介绍舞台布景的相关知识,并引导学生回忆见过的印象深刻的舞台布景,进行简要评述活动,这就把书面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所见联系起来了。
二是舞台布景表现手法的探究。用课件直观地呈现三种典型手法,引导学生观察:你在舞台上看到了什么?你认为起关键作用的是什么?这样引导提问避免了美术专业术语对学生造成的理解上的困扰,降低了学生理解和回答上的难度。
紧接着展示一组舞台布景图供学生欣赏,既巩固刚才学习的三种表现手法,又带着问题:舞台布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也就是设计要素的探讨。这个环节需要学生仔细观察并善于总结,因此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回答,但只要能分清布景中的主题与装饰就已经很好了。
四是着重观察分析2011央视六一晚会布景图,旨在发现理解装饰与主题之间的关系。
最后是做个小练习:根据背景装饰,想想用在什么主题下比较合适。用于巩固第四个活动的知识要点。
讨论设计:
本环节是师生互动设计构思完成的。由教师出示一些装饰实物,学生说说应该用在什么主题的舞台上,并给老师出主意进行版面的设计。设计大致完成后,教师还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并指出评价要点:主题够突出吗?装饰恰当吗?整体感觉均衡协调吗?这三个评价要点也将会在下一步学生创意表现时让学生知道一件好的作品应该是什么标准,在对别人的作品进行评述时也有了可操作的标准。
创意表现:
在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内每人完成一幅设计稿不太现实,因此我必须想办法对作业形式进行处理。我课前准备了四块160CM*90CM的KT板作为背景板供学生进行设计制作,并提供一些与主题相关的装饰图,这样学生就只要把重点放在图文的搭配与画面的协调上,这也是设计的重点,保住根本去掉枝节,这是我对作业形式进行设计的出发点,这样才能既保证了学生训练有收获,又在课堂上能有效完成,避免半成品。分小组作业也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展示评价:
用评奖的方式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找到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让学生知道美术评价的多元化。最佳设计奖侧重创意新颖,最佳合作奖侧重学习过程,最佳制作奖侧重动手能力,最具潜力奖侧重鼓励后进。
拓展应用:
学生挑选一个布景进行表演,突出“应用”,体现设计的价值,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一种成就感,让他们感受到他们做的不仅是一次美术作业,更是一件有实用价值的舞台布景。
说预期
整个教学过程层次清晰,具有可操作性,预计教学目标达成度会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