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卡》说课设计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湘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五课——《旋转卡》,我准备从教材与学情、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课后小结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与学情
《旋转卡》是将绘画、制作、游戏集于一体,把美术与自然学科相联系的综合课。本课利用视觉瞬间感受,让学生在厚纸片的两面画或贴出两个相关联的画面,并穿上绳子制成旋转卡,在拧转绳圈再使之快速旋转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卡片两面的图案融合成了一个画面。它的制作难度不高,程序简单,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积极参与制作,兴趣极高,都能创作出自己喜欢的旋转卡并高兴地投入到游戏 ( http: / / www.7xpc.com / zxyx / index.html" \t "_blank )活动中。
因此,我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和三年级学生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为:
知识目标:能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设计制作旋转卡。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初步的设计意识。
情感目标:在游戏 ( http: / / www.7xpc.com / zxyx / index.html" \t "_blank )中感觉视觉暂留现象,体验自制玩具的愉悦和成功感。
教学重点:制作方法,图案两面的内容相互关联。
教学难点:图案大方,钻孔,穿线的方法。
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采用下教法与学法。
二、教法与学法
1、教法分析:
教学理念的转变影响着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在教法上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休,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育思想。根据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我采用魔术情境引入教学,因为大人、小孩都特别喜欢魔术,魔术表演很受欢迎,用它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十分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加深对知识的记忆;然后以实例教具为观察对象,充分采用启发引导法,训练学生自主探究、寻找答案;接着通过课件引导、小组合作分步骤,分层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掌握旋转卡制作要领;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我适时指导,以增加学生的理性认识。
2、学法分析: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曾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一个人如果不具备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那么他将无法生存和发展,更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求。因此,我把学、练、玩紧密结合,通过师生设疑、观察分析、小组讨论、师生互动交流,训练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方法,让学生领悟到制作的要领,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自学能力和善于合作的协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习贵在兴趣,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没有兴趣的教学只会让课堂变得呆板、沉闷,只有生动活泼的课堂,才能让学生轻松而愉快地学到知识。那么怎样抓住学生的兴趣设计出一堂生动活泼的美术课呢?我在《旋转卡》一课中,进行了大胆的设想:
我先拿出准备好的卡片,卡片的一面有个鸟笼,另一面则是一只小鸟。当我把卡片展示给学生看后,我对学生说:“可能你们还不知道吧,老师会变魔术呢!我能将鸟关进鸟笼,你们信不信?”学生被我的话吸引住了,好奇地说:“不信!”于是我故意神神秘秘地向卡片吹了一口气,嘴里念念有词,他们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也跟着紧张起来。我让卡片旋转起来,随着卡片的转动,学生发出了惊奇的叫声:“哇,真的!是真的!鸟进鸟笼了!”“老师,能让我们再看一次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我顺势抛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魔术就是这样看似神秘,只要你用心研究,就会发现其实很简单,你们想不想做一个玩玩?”
利用魔术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达到学生想玩、想学的目的。以此揭示学习主题,制作魔术玩具——旋转卡。
为了同学们能表现得更好,再把学生按座位分成红队和蓝队开展擂台赛。从而培养学生在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同时,增强荣誉感,形成积极向上、相互竞争的学习氛围。
(二)自主探索,获得新知。
这一个教学环节我先让学生观察教材,分析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然后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小结出旋转卡制作方法。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同时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自我意识,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再由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总结出制作步骤(师板书:制作步骤):
(1)剪外形
利用课件出示几种基本外形(方形和圆形),引导学生发现、创造出如太阳形象题材的多种异形卡片外形,扩展学生思维。如果学生提到不对称的图形,我及时提醒加以引导。
(2)剪贴(绘制)画面
旋转卡正反两面的图案相关联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图案的大方是难点之一。我决定采用启发式提问让学生展开联想,例如:你看到水想到什么?看到云想到什么?看到树想到什么?再让各小组开展配对游戏 ( http: / / www.7xpc.com / zxyx / index.html" \t "_blank ):一生说出形象,另一生为说出的形象配对,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得多。利用课件出示镜子图,让学生观察发现卡片两面的图案是方向相反的。通过课件展示优秀图案设计与设计较差的图案,让学生进行对比、修改,引导学生设计出图案大方、布局合理的图案形象。
(3)钻孔、穿线。
这也是本课的难点。我先出示一个钻孔太靠边的卡,请学生上台表演被当众拉断。小组讨论:为什么会这样?该如何钻孔,补救?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找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卡片左右钻孔的位置不能太靠边,否则在玩的过程中卡片容易被拉坏。对于在玩时已经损坏了卡片的学生,要用允许犯错的态度对待,体现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可引导学生在钻孔位置贴上小纸片重新加固和制作。钻孔过程中要提示注意安全、小心扎手,从而进行安全教育。
穿线的方法我采用实物示范演示和学生上台练习的方式,正确理解单线穿和双线穿,尽量采用有弹性的线。
(三)自由创造,发展个性。
要求学生用剪贴或者绘画的方式设计制作一张旋转卡,师巡视指导,解决创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创作出更多有个性的作品。
(四)游戏 ( http: / / www.7xpc.com / zxyx / index.html" \t "_blank )展评,兴趣延伸
将做好的卡片与伙伴交换玩一玩,评一评。
“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评价”,“弱化甄别与选拔功能”,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元化评价方式。有位哲人曾说过,人与大多数动物一样都具有向群性。我在课堂上,利用这个“向群性”,营造学生自评、互评的氛围,做到作业评价主体互动化、内容多元化、过程动态化。
再由学生推荐表演旋转卡。学生本身爱表现自己,这一表演环节极大的满足了学生的心理,使他们喜欢的作品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评价。最后大家一起玩一玩,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延伸。
根据作业效果、推介语言等小结红蓝队表现,评出优胜小组。
四、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认为最主要的是找准了切入点,让孩子们在兴趣的带动下,积极地参与活动,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探究,以“玩”为浅表现象,让教师在学生玩的过程中巧妙渗透美术知识,技能技法的学习也是水到渠成。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形式,缩短学习制作时间,给学生留下玩的机会,特别是擂台竞赛环节,让他们充分体会到了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真正做到玩有所获。教学《旋转卡》这课让我对教材中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又有了新的认识。其实,一堂课的关键就是如何调动师生的兴趣,只要有了兴趣,就会有激情,才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提高。所以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是否“玩”得高兴,是否“玩”有所得,应该作为衡量美术教学的一个标准,当然这就给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管怎样,我个人认为这至少应该是每个美术教师,或者说是艺术教师要追求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