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下册 1.4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下册 1.4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6-20 14:2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第四课的内容,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物体会出现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意识到运动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本节课我们将聚焦到滑动、滚动、静止等运动情况。由于本单元不涉及力对运动的影响,但本课又必须让物体运动起来才能研究滑动、滚动等运动情况,所以借助斜面来驱动物体运动是最好的选择。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生活在斜面上的物体运动,引出斜面概念,再引导学生进入“物体在斜面上会怎样运动”这个问题的思考,知道物体在斜面上会有不动、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探索板块,通过操作、观察“不同形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发现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同的,而且和形状有一定的关系,同时学生在探究中也会产生新的探究欲望。
研讨板块,学生实验中看到的“不同形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后,思考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总结发现物体的运动方式与物体形状、摆放方式的关系。
拓展板块,通过将斜面坡度增大,观察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的变化,发现斜面越高,物体运动速度越快,进而对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有更深刻的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对运动有了一些的认识,包括什么是运动、怎么观察运动、运动的方式等。本课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为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运动是物体的基本特点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
2.知道物体的形状和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关系。
科学探究目标
能搭建斜面进行实验,观察、描述、比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关注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2.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探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会利用材料,搭建坡度不同、稳定牢固的斜面。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不同,有静止、滑动和滚动。
难点:在科学观察的基础上,能对实验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小组材料:木板、木块、多种不同形状的物品(圆柱形、球形、正方体、六面体、长方体)、活动记录表
教学过程
滚落山坡
1.出示熊出没视频,光头强和熊二为什么会从山坡上滚下来?
(预设:山坡是一端高,一端低)
2.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与山坡一样都是一段高,一段低的?
由学生举例
3.引出课题
过渡:其实,像滑滑梯,山坡这样的一端高,一端低的斜坡在科学上被称为斜面。当你坐在斜面上你会滑下来,如果在这个斜面上放一个物体,它会怎么运动呢?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回顾物体的运动形式
4.小结:物体在斜面上会有静止、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板书课题: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温故知新,回顾前面物体的运动方式,嫁接本课新知思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
二、试试小不同
1.搭建一斜面,以小组为单位用以下材料共同搭建一斜面
(教师进行设置分组,各小组之间构建斜面的小木块个数具有差异,搭建不同高度的斜面,用于后面活动的比较)
×3组
×3组
×3组
2.探究物体的运动情况
活动:立方体,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
教师展示活动步骤,并进行细节强调。
①将物体轻轻地放在斜面的上端,不能推物体。
②每个物体重复三次实验。
③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学生实验,交流汇报
4.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立方体静止在斜面上,像六面体在斜面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滑动;像小球在斜面上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称为滚动。(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搭建斜面加深对斜面的认识。通过对立方体、六棱柱、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观察,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能区分物体在斜面上能产生静止、滑动和滚动三种运动方式。
三、找找有规律
1.出示材料:长方体,六棱柱,圆柱体
2.学生思考它们在斜面上是怎么运动的?跟你想的一样吗?
3.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小组讨论
4.总结小组意见,提问为什么同一个物体(圆柱体),它既能滑动又能滚动与静止? 物体的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可能跟什么有关呢?
①教师演示圆柱体在斜面横放、竖放、倒放时运动方式不同,由学生总结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与放置方式有一定关系。
②通过圆柱体与六棱柱的对比,总结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与物体形状有一定关系
③通过不同小组的相同物体的运动方式不同,总结物体在斜面的运动与斜面的高度有一定关系
【设计意图】教师提前设计好各个小组之间的斜面是具有一定差异的,①和②是教师选取拥有相同斜面的小组进行比较;③是教师选取拥有相同斜面的小组进行比较得出。让学生从自主活动产生冲突的活动结果中产生疑问,再由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的结果进行比较观察分析,从而得出相对应的比较结果。学生由此会对斜面上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与体会。
四、挑战我最行
教师给出三个不同的斜面,斜面的高度变化会对物体的运动方式产生怎样的影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比较顺利地实施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环节一环扣着一环,层次比较清楚。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一层一层地把重点突破,很好的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尝试让各组成员互相配合,大胆想象、实验,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与快乐。课堂上气氛较活跃,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踊跃发言。
当然还存在很多不足:(1)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够多。(2)在突破“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难点时,放手还不够。因为课堂时间的限制,没有让他们自己进行充分地讨论与总结,要是有更充足的讨论时间,理解可能就会更深刻。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注意:
(1)要尊重并及时评价学生的意见或研究成果;提出的问题和任务要贴近学生生活;(2)要让学生敢说、爱说、会说,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积极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这样才会有活跃的思维,才能收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虽然这是自己精心准备的一节课,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虽然看起来是小问题。但却是一节好课不允许犯的错误,我必须重视起来,并努力去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