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农业生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化肥的分类及对农作物的营养作用。知道铵态氮肥的使用注意事项。
2、能进行化肥中营养元素含量的计算。
3、了解波尔多液的配制。
4、了解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1、常见化肥的分类、作用。
2、铵态氮肥的检验。
【教学难点】
铵态氮肥(铵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仪器:多媒体课件、药匙、研钵、废液缸
药品、硫酸铵、硝酸铵、熟石灰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由唐代诗人李绅的诗《悯农二》引入,对比古代农业与现在农业的不同,讨论粮食的增产与什么有关? 师板书课题 一、化肥--农作物的重要粮食 1、你知道哪些化肥的名称? 2、化肥为植物生长提供哪些营养元素? 出示自主学习一,学生完成学案上的内容。 教师板书化肥的分类。 出示一些化肥,让学生区分分别属于化肥中的哪一种? 在氮肥中,像硫酸铵、硝酸铵、碳酸氢铵、氯化铵等含有相同的阳离子NH4+ 的肥料统称为铵态氮肥。 合作探究一、望闻问切 【图片展示】 一副玉米叶子全黄了 一副绿色小麦倒在地 一副庄稼的根很少 【提出问题】 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合作探究二、精打细算 播种的季节到了,小明的爸爸准备买些氮肥,但商店的氮肥种类繁多,到底哪一种肥效高?化肥的肥效高低与什么有关? 计算尿素与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通过计算,发现尿素是含氮量最高的化肥。 合作探究三、科学用药 小明的爸爸去商店买的时候发现尿素卖完了,只好买硝酸铵来用。小明家的土壤呈酸性,农业专家建议用熟石灰进行改良,为了方便,小明的爸爸将硝酸铵和熟石灰混合使用,结果他的小麦长的并不好,也减产了,同学们猜测这是为什么呢? 【实验探究】 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反应 实验步骤:(1)取少量的硝酸铵(硫酸铵)放在研钵中,闻一闻气味 (2)加少量的熟石灰研磨,再闻一闻气味。 【提出问题】 1、实验现象是什么? 2、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化学方程式怎么书写? 【追问】现在知道小明家的麦子减产的原因了吧? 【实验探究】 加热碳酸氢铵(演示实验的视频) 【提出问题】 1、实验现象是什么? 2、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化学方程式怎么书写? 【学以致用】使用铵态氮肥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二、农药——农作物的生长卫士 化肥为农作物提供了充足的反应物,但是往往会遭到病虫害的侵袭。出示相应的图片 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哪些农药?有什么作用? 【展示图片】 出示自主学习二,完成学案上的内容。 介绍农药的两重性。 课堂小结:你有那些收获? 课堂检测: 布置作业 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学生回答。 指生回答。学生补充。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认识铵态氮肥。 学生观看图片认识氮磷钾不同种化肥的作用。 学生思考交流。 学生思考计算。比较含氮量高低。 硝酸铵和熟石灰反应了?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小组交流后回答 书写化学方程式。 观看演示实验视频 交流后回答 书写化学方程式 学生思考回答 1、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 2、不能在烈日下施用, 采用深层施肥的方法 3、存放在避光阴凉处 学生思考交流 自主学习,完成学案上的内容。 学生独立完成。 通过学生所熟知的诗,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引出新课题化 学与农业生产,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通过本环节,学生能够明确化肥的分类。 三幅病态庄稼的图片,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出接下来要探究的问题: 这是什么原因引 起的? 学生回顾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为继 续探究铵态氮肥性质以及 铵态氮肥的检验和合理施肥埋下伏笔 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提高学生动 手操作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让学生认识到性质决定应用 通过讲解农药的两重性,一方面可以伤害杀灭害虫,另一方面还可能给人类造成危害,让学生感受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和研制开发使用新型农药的重要意义。 通过课堂小结,对本节课内容进 行全面总结和 梳理,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认识。 通过检测题,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