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 浮力习题课件(共6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 浮力习题课件(共6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6-20 17:05:31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十章 浮力
第3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目录
01
02
能力提升
夯实基础
夯实基础
1. 某潜水艇在海面下隐蔽跟踪某个目标,有时要上浮或下潜,但都未露出水面。若该潜水艇下潜时所受的重力为G1,浮力为F1;上浮时所受的重力为G2,浮力为F2,下列对力之间大小关系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F1=F2、G1>G2 B. F1=F2、G1=G2
C. F1<F2、G1=G2 D. F1>G1、F2<G2
A
2. 俗话说“浮瓜沉李”,意思是西瓜投入水中会漂浮,李子投入水中会下沉。对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西瓜的密度比李子的密度大
B. 西瓜漂浮时所受浮力大于重力
C. 李子下沉过程中所受水的压强不变
D. 李子浸没后,下沉过程中所受浮力大小不变
D
3. 把重为5 N、体积为6×10-4 m3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上浮,F浮=6 N
B. 物体悬浮,F浮=5 N
C. 物体漂浮,F浮=5 N
D. 物体沉在水底,F浮=6 N
C
4. 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其中,当鸡蛋静止时,两个杯子中液面恰好相平,鸡蛋所处的位置如图K10-3-1所示,则( )
A. 甲杯中的盐水密度较大
B. 乙杯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较大
C. 甲杯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力较大
D. 鸡蛋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
5. 如图K10-3-2所示,把甲、乙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球投入水中,甲球漂浮,乙球悬浮,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球的密度是1.0×103 kg/m3
B. 甲球的密度小于乙球的密度
C. 甲球受到的浮力大于它所受到的重力
D. 乙球受到的浮力比甲球受到的浮力大
C
6.(2021德阳)如图K10-3-3所示,圆柱形容器中盛有某种液体,该液体的密度为0.8×103 kg/m3。一个体积为1 000 cm3、重为6 N的实心物体被细线系在容器底部,此时液体的深度为60 cm。(g取10 N/kg)求:
(1)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细线对物体的拉力。
(3)剪断细线后,物体最终露出液体表面的体积。
解:(1)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ρ液gh=0.8×103 kg/m3×10 N/kg×0.6 m=4.8×103 Pa。
(2)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此时物块受到的浮力
F浮=ρ液V排g=ρ液V物g=0.8×103 kg/m3×1 000×10-6 m3×
10 N/kg=8 N,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拉力,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细绳对物体的拉力
F=F浮-G=8 N-6 N=2 N。

7.(2020江西)如图K10-3-4所示,A、B两物块以不同方式组合,分别静止在甲、乙两种液体中,由此可判断ρ甲___________ρ乙;若A物块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则F甲__________F乙。(均填“>”“<”或“=”)
能力提升
>
=
8. 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一个实心正方体重物,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 N;把物体一半体积浸入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K10-3-5所示,此时物体所受浮力为____________N,当把物体从弹簧测力计
上取下,放入水中静止时,物体所处的状
态是____________(填“漂浮”“悬浮”
或“下沉”)。
3
漂浮
9.(2020广州)图K10-3-6甲中圆柱形容器装有适量的水,当水温从0 ℃升到15 ℃时,水的密度ρ和水温T的关系如图K10-3-6乙所示,此过程水的质量不变,不考虑圆柱形容器的热胀冷缩。如图K10-3-6丙,把测力计下悬挂的实心金属块M(体积不变)浸没在水中,M处于静止状态,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测力计示数F和水温T关系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C
10.小明每天测量同一个鸡蛋的质量,再把鸡蛋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浮沉情况后,取出放好。下表是他记录的部分数据及现象。(鸡蛋的体积保持不变,g取10 N/kg,ρ水=1.0×103 kg/m3)
(1)求第57天鸡蛋所受浮力及鸡蛋的体积。
(2)比较第1天和第70天鸡蛋受到浮力的大小,写出判断依据。
(3)根据表格的现象你如何判断鸡蛋存放时间的长短?

(2)第1天受到的浮力大;第1天和第70天相比,在第1天排开的水的体积较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V排g可知,鸡蛋在第1天受到的浮力大。
(3)由表格中的数据和鸡蛋的状态可知,当鸡蛋在水中下沉时,鸡蛋的放置时间不超过29天;鸡蛋悬浮时,鸡蛋的放置时间不超过57天;鸡蛋在水中漂浮时,鸡蛋的放置时间为58天以上。
谢 谢(共9张PPT)
第十章 浮力
微专题7 浮 力 计 算
1.竹筏漂流是许多地区的旅游项目之一。现有1个用10根完全相同的竹子制作而成的竹筏,每根竹子质量为8 kg,体积为0.1 m3 ,忽略制作竹筏所使用的绳子的质量和体积。(g取10 N/ kg )求:
(1)不载人时,竹筏漂浮于水面受到的浮力。
(2)为安全起见,竹筏最多能有一半体积浸入水中,则竹筏的最大载重量是多少 (包括竹筏自重)
解:(1)竹筏漂浮时,受力平衡,受到的浮力
F浮=G=nmg=10×8 kg×10 N/kg=800 N。




3.如图W7-2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秤钩上挂一实心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有水的容器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使其逐渐浸没入水中至某一深度处。下图是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的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像。(已知ρ水=1.0×103 kg/m3,g取10 N/ kg )求:
(1)圆柱体的质量。
(2)圆柱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
(3)圆柱体的密度。

(2)当h=7 cm以后,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此时拉力为
4 N,则浮力F浮=G-F拉=12 N-4 N=8 N。

谢 谢

(2)竹筏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
X10X0.1m3=0.5m3,
此时竹筏受到的浮力P浮=p水V排g=1×103
kg/m3X
0.5m3X10N/kg-5×103N,
则此时竹筏的最大载重量是5×10N。
答:(咯)
2.体积为103m3的正方体木块(不会吸水)漂浮在水面上时
有二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W7-1甲所示,现用竖直向下的力F将
木块缓慢压入水中,静止时,木块上表面恰好与水面相平,如图
W7-1乙所示。(g取10N/kg,p水=1.0×103kg/m3)求:
(1)图甲中木块受到浮力的大小。
(2)木块的密度。
(3)竖直向下的力F的大小。
(2)
漂浮时,G-F浮=8N,
8 N
=0.8kg,p=
0.8kg
-0.8×103kg/m3。
10 N/kg
g
103
V排=V=10-3m3,F'浮=p水V排g-1×103kg/m3×1×
10-3m3X10N/kg=10N,
静止时,下=F'浮G-10N一8N=2
N.
答:(咯)
(3)物体浸没时体积V=V排
8 N
P水
1X103
m3X10
N/KE
8X10-4m3
则物体密度·
1.2kg
=1.5X103
/3
8X10-4
03
答:(咯)(共17张PPT)
第十章 浮力
微专题8 与浮力有关的实验
1.“汤圆熟了的时候它会浮起来”,小明通过实验观察煮汤圆的过程,下表是他记录的部分数据和实验现象。(汤圆加热后,由于内部空气受热膨胀等原因使其体积变大,g取10 N/kg)
(1)t=1 min时,汤圆沉底,说明此时汤圆受到的浮力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重力。
小于
(2)汤圆在第3 min时受到的浮力________第1 min时受到的浮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于
汤圆在上浮过程中体积变大,第3 min 的V排比第1 min 的V排大,由F浮=ρ液V排g 可知,第3 min受到的浮力大于第1 min受到的浮力
(3)t=4 min汤圆漂浮时,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__N。
0.2
加热时间t/min 1 2 3 4
汤圆质量m/g 15 18 20 20
汤圆在水中 的状态
沉底 上浮 上浮 漂浮
2.(2021安徽)小华按图W8-1所示的步骤进行探究浮力的实验:
a.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1个金属球,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6 N;
b.将金属球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c.将金属球从水中取出并擦干水分,
再将它浸没在另一种液体中,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
由实验可知,金属球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_____N, 图丙中液体的密度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
1.0
小于
3.(2021河南)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浮力大小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的猜想:
①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②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③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1)请你写出能够支持猜想③的一个生活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清水中加盐能使鸡蛋上浮
(2)进行探究时,实验步骤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W8-2所示。其中序号b中物体P所受浮力大小为____________N。
1.4
(3)分析a、c、d三次实验,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____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次实验,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分析a、d、e三次实验,可知在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____________(填“越大”或“越小”)。
无关
a、b、c(或a、b、d)
越大
(4)本实验不仅可以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从实验数据还可求出物体P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kg/m3。(已知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2.4×103
4.(2020广东模拟)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多少的关系。
实验 过程
小雨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多少的关系时设计了如图W8-3所示的实验,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乙丙甲丁
结论 分析 物体所受浮力F浮=____________N,被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____________N;实验为了寻找一个普遍规律,还需要更换________________,再做多次实验。通过实验得出F浮_________(填“>”“=”或“<”)G排,可以用如图W8-4所示的曲线____________表示,
这个实验的结论就
是_________________原理。
续 表
2
2
不同的物体

c
阿基米德
5.(2020广东)受“曹冲称象”的启发,小明在家利用量筒、碗、水盆和足量的水(密度为ρ水)、油性笔等,测量小玻璃珠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请将步骤④补充完整)。
①如图W8-5甲所示,取一定数量的小玻璃珠放入空碗中,再把碗放入盛有水的水盆中,用油性笔在碗外壁上标记水面的位置;
②如图W8-5乙所示,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1;
③如图W8-5丙所示,取出碗中所有的小玻璃珠并放入量筒中,记下小玻璃珠和水的总体积V2;
④如图W8-5丁所示,将量筒中的水慢慢倒入水盆中的空碗内,直到水面与碗外标记处____________,记下量筒中小玻璃珠和剩余水的总体积V3。完成下列填空(选用V1、V2、V3和ρ水表示以下物理量):
(1)小玻璃珠的总体积为V=____________。
(2)小玻璃珠的总质量为m=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玻璃珠密度的表达式为ρ=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平
V2-V1
ρ水(V2-V3)

(4)在不改变实验方法的前提下,请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度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在同等容积的情况下换用碗口面积较小的碗)
取出碗中所有的小玻璃珠,慢慢放入量
筒中,注意不要溅出水(或测量水的体积时,视线要
以凹液面为准)
谢 谢(共17张PPT)
第十章 浮力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目录
01
02
能力提升
夯实基础
夯实基础
1. 如图K10-2-1所示,体积相同的A、B、C三个球,它们所受浮力最大的是( )
A. A球
B. B球
C. C球
D. B球和C球
C
2.(2020深圳)如图K10-2-2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溢水杯盛满水,在弹簧测力计上挂一个实心铁块,示数为F1;将铁块缓慢浸没水中(未接触溢水杯),溢出的水流入小烧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下列判断
正确的是( )
A.水对溢水杯底部的压强p甲<p乙
B.溢水杯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
C.铁块受到的浮力F浮=F2-F1
D.小烧杯中水的重力G=F1-F2
D
3.潜水员由水面下20 m深处上浮至水面下10 m处的过程中,他受到水的压强和浮力的变化情况是( )
A. 压强增大,浮力增大
B. 压强不变,浮力增大
C. 压强增大,浮力不变
D. 压强减小,浮力不变
D
4. 如图K10-2-3所示,我国首艘航母“辽宁号”满载时的排水量为67 500 t,表示它浮在海面上排开的海水质量为67 500 t,此时它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__N;舰体底部在水面下10 m处受到海水的压强是________________Pa。(g取10 N/kg,ρ海水=1.03×103 kg/m3)
6.75×108
1.03×105
5.将一个重为10 N的物体一半浸入到水中,弹簧测力计读数为6 N,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__N,若将该物体取下后,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物体静止后溢出水的重力为____________N。
4
8
6. 如图K10-2-4所示,将重为8 N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再将其浸没到圆柱形容器的水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 N,已知容器底面积为100 cm2。
(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求:
(1)物体受到的浮力。
(2)物体排开水的体积。
(3)物体的密度。
解:(1) 物体受到的浮力
F浮=G-F拉=8 N-6 N=2 N。


7.有一个体积是1 000 m3的飞艇在地面附近,空气对它的浮力是多大?(空气密度约为1.29 kg/m3,g取10 N/kg)
解:飞艇完全浸没在空气中,其排开的空气体积等于自身体积,即V排=V艇=1 000 m3,
则它受到的浮力F浮=ρ空V排g=1.29 kg/m3×1 000 m3×
10 N/kg=1.29×104 N。
答:(略)
8. 将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先后浸没在水和酒精中,金属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K10-2-5中甲、乙所示。 则下列关于金属块的几个物理量计算正确的是( )
(ρ水=1.0×103 kg/m3,ρ酒精=0.8×103 kg/m3)
A. 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2 N
B. 质量为3 kg
C. 体积为10 cm3
D. 密度为3.0×103 kg/m3
能力提升
D
9. 将边长为10 cm的正方体合金块A,放入底面积为200 cm2,装有水的圆筒形容器中,如图K10-2-6所示,此时合金块A恰好浸没在水中。打开容器侧面的阀门B缓慢放水,放到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不再变化时,立即关闭阀门B,在此过程中金属块始终不与容器底部接触,读出
弹簧测力计示数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
20 N和30 N,则该合金块密度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g取10 N/kg)
3×103kg/m3
10. 小许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时,准备了如下器材:小铁块、细线、盛满液体的溢水杯、小桶和弹簧测力计。实验步骤如图K10-2-7甲所示。
A.测出空小桶和被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总;
B.把小铁块浸没在盛满液体的溢水杯中,并用小桶收集小铁块所排开的液体,同时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C.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铁块所受的重力G铁;
D.测出空小桶所受的重力G桶。
(1)上述步骤最合理的排序为____________(填字母)。
DCBA
(2)铁块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的浮力F浮=_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
(3)铁块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G排=_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
(4)若_____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则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5)实验中是将物块浸没在液体中,若物块未浸没,实验结论还正确吗?____________。
G铁-F
G总-G桶
G铁-F=G总-G桶
正确
(6)得出结论后,小许进一步深入研究,绘制出了当液体的密度不变时F浮与V排的图像(如图K10-2-7乙)。根据图像可知,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kg/m3。(g取10 N/kg)
1.2×103
谢 谢(共10张PPT)
第十章 浮力
微专题6 浮力产生的根本原因
1.如图W6-1所示,将鸡蛋浸入容器里的盐水中,鸡蛋所受浮力的施力物体是( )
A. 鸡蛋 B. 盐水 C. 容器 D. 地球
B
2.在物理研讨课上,王老师用自制教具演示了如下实验:将一个去盖、去底的饮料瓶的瓶口朝下,把小球(直径略大于瓶口直径)放入瓶内并注水,看到有少量水从瓶口流出,此时小球静止(如图W6-2甲),停止注水,然后用手堵住瓶口,一会儿小球浮起来了(如图W6-2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小球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受到的重力
B. 小球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始终不变
C. 小球最终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D. 小球漂浮时瓶内水对手的压强小于上浮过
程中瓶内水对手的压强
D
3.将同一长方体分别沿水平与竖直方向放置在水中,如图W6-3所示,它所受到的( )
A. 向上、向下压强差不等,向上、向下压力差相等
B. 向上、向下压强差不等,向上、向下压力差不等
C. 向上、向下压强差相等,向上、向下压力差不等
D. 向上、向下压强差相等,向上、
向下压力差相等
A
4.如图W6-4所示的容器中装有水,没有受到浮力的是( )
A. 物体A B. 物体B
C. C部分 D. D部分
C
5.如图W6-5所示,用细绳将一个物体系在容器底部,若物体所受浮力为10 N,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为4 N,则物体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力为( )
A.4 N
B.6 N
C.7 N
D.14 N
D
6. 如图W6-6所示,边长为a,重力为G的正方体物块悬浮在水中,水的密度为ρ水,水对正方体上表面的压力为F1,水对正方体下表面的压力为F2,正方体上表面到水面的距离为h1,下列表达式中错误的是( )
A.对正方体受力分析得出F浮+F2=G+F1
B.水对正方体下表面的压力F2=G+F1
C.正方体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a3
D.水对正方体下表面的压力F2=ρ水ga2(h1+a)
A
7.如图W6-7所示的圆柱体浸没在液体中其下表面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 F1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上表面受到液体向下的压力 F2, 这就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原因,所以浮力的大小可表示为F浮=____________。
(用 F1 和F2 表示)
大于
F1 -F2
8.如图W6-8所示,将一个长方体物体浸没在装有足够深的水的容器中,恰好处于悬浮状态,它的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1.8 N,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3 N,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_____N;如将物体再下沉5 cm,则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_____N。
1.2
1.2
谢 谢(共17张PPT)
第十章 浮力
第1节 浮力
目录
01
02
能力提升
夯实基础
夯实基础
1. 质量为80 g的木块静止在如图K10-1-1所示的水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取10 N/kg)( )
A. 木块所受浮力方向如F1所示
B. 木块所受浮力方向如F2所示
C. 木块所受浮力大小为8 N
D. 木块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
A
2. 如图K10-1-2所示,将重为G的铝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它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则铝块所受的浮力大小为( )
A. G B. F
C. G+F D. G-F
D
3. 如图K10-1-3所示,当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体,从底部接触水面开始缓慢地完全没入水中到底部A点的过程中,以下能表示圆柱体所受浮力F浮与浸入水中深度h关系的图像是( )
D
4. 体积相等、形状不同的铅球、铁块和铝块浸没在水中不同深度处,则( )
A. 铁块受到的浮力大
B. 铝块受到的浮力大
C. 铅球受到的浮力大
D. 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
D
5. 如图K10-1-4所示,在容器中放一个均匀对称的石鼓,其下底表面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并相互挤压,则石鼓____________(填“受到”或“不受”)浮力的作用。
受到
6. 如图K10-1-5所示,一只空饮料罐静止浮在烧杯的水面上,用手将它慢慢向下按,在向下按的过程中,手用的力逐渐增大,说明空饮料罐受到的浮力逐渐_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也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增大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7.如图K10-1-6甲所示,小聪课余时间用弹簧测力计做浮力实验。他用弹簧测力计挂着实心圆柱体,圆柱体浸没在水中且不与容器壁接触,然后将其缓慢拉出水面,弹簧测力计示数F随圆柱体上升距离h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g取10 N/kg,则圆柱体受到的重力为
____________N,圆柱体受到
的最大浮力是____________N。
2
0.4
8. 图K10-1-7甲是小勇研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体A下表面离水面的距离h关系的实验装置,物体A是实心均匀圆柱形物体,用弹簧测力计提着物体A,使其缓慢浸入水中(水未溢出),得到F与h的关系图像如图K1-10-7乙所示。(g取10 N/kg)
(1)物体A重为____________N。
(2)浸没前,物体A逐渐浸入水中的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___________(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3)完全浸没时,物体A受到水的浮力
为___________N。
3
变大
2
9.如图K10-1-8所示,一个半球形物体重为100 N,浸没在水中,受到水向下的压力40 N,半球受到水施加的浮力为80 N,则半球受到水向上的压力为( )
A. 40 N
B. 60 N
C. 80 N
D. 120 N
能力提升
D
10.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下列4种猜想:
猜想1: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2: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猜想3: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猜想4:浮力大小与物体所受的重力有关。
(1)如图K10-1-9甲所示,小明把一个柱状固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使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逐渐增大,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减小,此实验说明猜想____________是正确的。
(2)如图K10-1-9乙所示,小明将同一石块分别浸没在水和盐水中,此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________。在实验中,观察到石块浸没在盐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较小,则说明石块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较____________(填“大”或“小”)。
2
1

(3)为了验证猜想3,他找来薄铁片,烧杯和水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将铁片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铁片下沉至杯底;
步骤2:将铁片弯成“碗状”再放入水中,它漂浮在水面上静止。
①通过分析可知,第1次铁片受到的浮力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2次铁片受到的浮力;
小于
②小明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有关,小明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是:他只关注了铁片形状的改变,忽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4)为了验证猜想4,小明将重力相同而体积不同的铁块和铝块浸没在水中,观察到所受浮力大小不相等,由此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受的重力无关,请指出他的实验方法的错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
没有控制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相同
没有改变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5)如图K10-1-9丙所示,将装置放在电子秤上,把浸没的物体缓慢下沉(物体未碰到烧杯底部),电子秤的示数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不变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