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知识梳理+达标检测】专题九:综合性学习 课件+Word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知识梳理+达标检测】专题九:综合性学习 课件+Word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0 14:55:15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期 末 专 题 复 习
【 知 识 梳 理 +达 标 检 测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09 综合性学习
倡导低碳生活+古诗苑漫步+以和为贵
一、“倡导低碳生活”考点梳理
考点 解析
什么是低碳 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什么是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就是指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生活和工作中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量,达到减少大气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的目的。“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代表着一种更为健康、更为自然的生活态度,意味着人类要负起保护地球的责任和义务。
为什么要倡导低碳生活 ①生态平衡遭到破坏。②环境污染严重。③倡导低碳生活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④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一、“倡导低碳生活”考点梳理
考点 解析
践行低碳生活该怎么做 ①手洗衣物:生活中的衣物,尽量手洗,不要过度依赖洗衣机。这样,不仅环保低碳,而且节约水、电资源等。
②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和杯子:拒绝环境污染,保护森林资源。
③节约用水:用完水后及时关掉水龙头,增强节水意识。
④使用节能灯:也是节能减排的重要之举。
⑤减少使用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产生的电子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是可怕的。
⑥使用购物袋:外出购物时,自备购物袋,减少使用塑料袋。
⑦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骑自行车出行、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⑧爱护野生动物:野生动物同植物一样对环境有多方面的保护作用,物种消失最终危及的是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这是生态平衡的科学结论。
⑨注意废物的回收和利用:废弃物如果丢弃就是废渣,绝大部分会污染环境。……
低碳不能因为自己“小”而不为,不能因为自己“富”而不为,更不能因为别人“不为”而自己不为。
广告语、标语 ①二氧化碳低一点,生活品质高一点。②节能减排人人有责,低碳行动利国利民。③温室效应我不要,低碳生活我拥抱。④参加节能行动,共创低碳生活。
二、“古诗苑漫步”考点梳理
考点 解析
声情并茂诵古诗 1.运用吐字归音方法,读出诗词韵味。
2.按诗词格律要求,正确读准词句字音。
3.根据诗词的结构模式,运用恰当的声音技巧。
4.感受作品风格,读出诗词意境。
5.划分语言节拍,读出诗词节奏。
别出心裁品古诗 1.诗配乐 2.诗配画 3.书法 ……
二、“古诗苑漫步”考点梳理
考点 解析
分门别类辑古诗 1.诗集应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如以古诗中常见意象为主题(如月、梅、竹、山等),以古诗中的某一个题材为主题(如送别诗、怀古诗、田园诗、边塞诗等);或辑录某一位诗人的诗作,或辑录某一时期的诗作,或某一风格的诗作(如豪放、婉约等)。
2.诗集中的作品应有一定的代表性,尽可能做到全面而不重复。
3.诗集中作品的排列应该有序。
如以意象为主题的诗集,可按照意象含义排列;以诗人为主题的诗集,可按照诗人人生经历排列;以题材为主题的诗集,可按照作品时代先后排列……
三、“以和为贵”考点梳理
考点 解析
“和”之义 1.和谐 和,相应也。从口,禾声。(许慎《说文解字》)
2.和谐融洽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3.内心平和不争,心和如一 “君子和而不同”者和,谓心不争也;不同,谓立志各异也。君子之人千万千万,其心和如一,而所习立之志业不同也。云“小人同而不和”者,小人为恶如一,故云同也;好斗争,故云不和也。(黄侃《论语集解义疏》)
4.没有攀比、挑剔、刻薄之心 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朱喜《四书章句集注》)
5.协和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尚书·尧典》)
6.致中和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
三、“以和为贵”考点梳理
考点 解析
“和”与“同”的区别 1.“和”就是心胸宽广,即“心不争”;“同”就是亲附偏袒,“为恶如一”
2.“和”起于“义”;“同”产于利;
3.“同”是绝对的同一,是一致,没有多样性;“和”是相对的统一,是多中有一,一中有多,是各种相互不同的因素,通过调节而达到的统一与平衡。
“和而不同”在当下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平衡和谐,“以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征和主流价值取向,“君子和而不同”正是对“和”这一理念的具体阐发。“和而不同”就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只有在大目标不冲突的前提下,承认差异,包容差异,乃至尊重差异,才能化解矛盾,共存共荣。
三、“以和为贵”考点梳理
考点 解析
“和”的故事 六尺巷 清康熙年间,礼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张英的老家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谁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
张英读完来信,随即写了一封信交给来人,命令快速带回老家。家人一见书信回来,喜不自禁,以为张英一定有一个强硬的办法,或者有什么锦囊妙计。但打开来,只见到一首打油诗: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一合计,明白了张英的苦心:多年邻居,毕竟要以和为贵。于是立即将垣墙拆让三尺。大家交口称赞张英和他家人的谦让态度。尚书一家的忍让行为感动了吴姓邻居,他们也把围墙向后退三尺。争端很快平息了,于是,两家之间空出一条六尺宽的巷子。“六尺巷”由此得名。
将相和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因完璧归赵被封上大夫;又因渑池之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被封为上卿。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局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局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之后两人合好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
三、“以和为贵”考点梳理
考点 解析
“和”的标语 1.有容乃大,心境宽;以和为贵,万事顺
2.尊老爱幼,家庭和睦;亲仁善邻,社会和谐
3.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
4.和以处众,平以养心,独以思己
5.各美其美,方有个性;美人之美,自能和谐
“和”的成语 一团和气、和睦相处、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和衷共济、一唱一和、和气生财、心平气和、和平共处、琴瑟和鸣、政通人和、惠风和畅……
四、达标检测
1. 为了使同学们加深对“低碳生活”的认识,选择更加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校团委将要举办一次展览宣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阅读材料一,从两个方面概括出实行“低碳生活”的必要性。
材料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南、北极冰川开始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沿海城市和低海拔岛国有可能将被海水淹没。据预测,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30~60厘米。水温升高将导致蓝藻过度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
(1)【答案示例】 减缓海平面升高淹没陆地的速度;抑制水体污染引发的疾病。
【解题思路】 根据题干要求,从两个方面概括“低碳生活”的必要性,那就把材料分为两层,前三句作为第一层,最后一句作为第二层。从材料中找到关键语句,如“导致海平面升高,沿海城市和低海拔岛国有可能将被海水淹没” “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四、达标检测
(2)根据材料二,请你写出在学生中开展“低碳生活方式”宣传的必要性和意义。
材料二:
校团委对学生进行了“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程度”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2)【答案示例】 多数学生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不够,开展宣传活动十分必要,能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低碳生活方式”,并去践行“低碳生活”。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识图能力。结合图表中各项文字对应的数字,总结出结果。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不太了解”的人最多,“非常了解”的人最少。据此分析得出宣传“低碳生活方式”的必要性和意义。
四、达标检测
2.八年级(5)班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请你为“低碳生活”拟写一句公益广告语。(15字以内)
【答案】(1)示例一:二氧化碳低一点,生活品质高一点。
示例二:节能减排人人有责,低碳行动利国利民。
【解析】(1)公益广告语,要求内容、目的、场合、对象明确,灵活运用各种修辞,引起大众情感共鸣,形式上要整齐、简练、押韵。示例一:温室效应我不要,低碳生活我拥抱。示例二:参加节能行动,共创低碳生活。
四、达标检测
(2)为了让大家了解此次活动的意义、宣传委员特意找了一些资料。请仔细阅读下面的表格和链接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到的启示。(不少于2点)。
生活中减排二氧化碳的数据统计
事项名称(以年计算) 减排量(千克)
每年少买两件不必要的衣服 5
随手关灯 4.7
夏季每台空调在26°C基础上调高1°C 2
少用50个塑料袋 5
五层以下,用爬楼梯代替电梯 216
手洗衣物 108
每月少开一天车 98
四、达标检测
相关链接:
随着全球气候的日益变暖、海平面的不断上升、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在丹麦的哥本哈杯世界气候大会上,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也积极制定了减排40%的目标,提倡国民进行低碳生活,节能减排,降低二氧化破的排放量。有资料显示,如今城市每户家庭二氧化碳的年排放量约2.7吨。作为普通的居民,我们应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养成良好的节能生活习惯。
【答案】(2)示例:①如果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节约能源,低碳生活,将会减少很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②为实现全年减排二氧化碳40%的目标,全社会要一起努力。
【解析】(2)本题考查从图表和材料中筛选信息,根据信息进行语言表达。
从表格中统计的生活中减排二氧化碳的数据可知,“用爬楼梯代替电梯”“手洗衣物”“每月少开一天车”等做法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生活中的小细节,如每年少买两件不必要的衣服、随手关灯、夏季调高空调度数、少用塑料袋等,也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日积月累,效果也很显著。由此获得的启示是: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节约能源,低碳生活,将会减少很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从链接材料“中国也积极制定了减排40%的目标,提倡国民进行低碳生活,节能减排”“有资料显示,如今城市每户家庭二氧化碳的年排放量约2.7吨”中可知,要实现“减排40%的目标”,需要城市每户家庭都积极行动起来。由此获得启示:为实现全年减排二氧化碳40%的目标,全社会要一起努力。
四、达标检测
(3)为了强化低碳生活的理念,班级参加了植树活动。班委会2022年3月12日向学校总务处借了36把铁锹,8个水桶。下面是班长写的借条,请你帮他修改。
借 条
今借到校总务处铁36把铁锹,水桶8个。特立此据。
2022年3月12日
八年级(5)班班委会
【答案】(3)①在内容上,数字要大写,应将“36”写作“叁拾陆”,“8”写作“捌”
②在格式上也有处错误,修改意见是:“八年级(5)班班委会”和“2020年3月12日”调换位置。
【解析】(3)本题考查借条的书写。要求:1.标题要写“借条”。2.数字要大写。3. 借款人的姓名应写全名。4.落款先写姓名,再写日期。据此修改:在内容上,数字要大写,应将“36”写作“叁拾陆”,“8”写作“捌”;在格式上,“八年级(5)班班委会”和“2020年3月12日”调换位置。
四、达标检测
3. 班级开展“共建绿色家园”的专题活动,请你参加。
(1)下面是赵建同学有感于这次活动写的一篇随笔中的片段,请你根据语境在空缺处填写恰当的词。
在共建绿色家园的历程中,我们有太多的感动。
责任感动着我们。改善城市形象,让环境更美好,让生活更舒心,这份责任激励大家迎难而上,负重拼搏。
①    感动着我们。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干部到普通市民,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共同诠释“绿色城市”的内涵。
②    感动着我们。树上的小鸟多了,水里的游鱼多了,大街小巷整洁多了,邻里相处和睦多了。如果留心,类似的细节还有很多很多。
(2)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请你拟写出两条宣传环保的公益广告语。
(1)【答案示例】 ①团结 ②细节
【解题思路】 (1)作答此类题,一定要仔细审题,结合语境填写。①处,从“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可以提炼出“团结”这个词语。②处,从“如果留心,类似的细节还有很多很多”可以提炼出“细节”一词。
(2)【答案示例】①绿色家园,我们共同呵护! ②创绿色环境,享美好生活。 ③争当环保卫士,共建绿色家园。(任写两条即可)
【解题思路】 (2)围绕活动主题,拟写出两条公益广告语即可。注意应简洁,朗朗上口。
四、达标检测
4.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倡导低碳生活
近年来,“低碳生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倡导低碳生活。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就是指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生活和工作中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量,达到减少大气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的目的。“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代表着一种更为健康、更为自然的生活态度,意味着人类要负起保护地球的责任和义务。
(1)【写标语】某区正准备就“倡导低碳生活”开展宣传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两条宣传标语。
【答案】(1)节能减排,人人有责;追求绿色时尚,拥抱低碳生活;低碳运作,让地球换一个活法。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拟写宣传标语要求做到:语言既通俗易懂又亲切感人;采用有鼓动性的陈述句或感叹句;采用对比、比喻、拟人、排比等常见的修辞手法;内容上既要紧扣主题,又要能营造气氛,调动大家的参与性。如:低碳生活,从小事做起。或:低碳生活,共享绿色。
四、达标检测
(2)【提建议】人们在践行“低碳生活”这种生活方式时,小行为往往会带来大改变。请你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两条切实可行的建议?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建议尽量少开私家车,多坐公交车。倡导多步行或骑自行车;建议在房屋周围或阳台上多植树木花草;建议少用塑料袋,多用布袋;建议生活垃圾要分类入箱。
【解析】(2)此题考查学生提出建议的能力。要联系实际生活,结合主题活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如:使用传统的发条闹钟,取代电子闹钟;一旦不用电灯、空调,就随手关掉;选择晾晒衣物,避免使用滚筒式干洗机等。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四、达标检测
(3)【谈看法】倡导“低碳生活”的关键在于转变人们的生活观念。当前,还有一些市民对“低碳生活”的认识不足。有的认为“低碳生活”是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与我们没有关系;有的认为个人的能力太渺小,对“低碳生活”的推进起不了什么作用。对此,你是否赞同他们的看法?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示例:我不赞同他们的看法。因为“低碳生活”不仅仅是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的事,而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的大事,也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只有人人都行动起来,才能实现“低碳生活”。“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不是一种生活能力,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低碳生活看起来就是小事,需要从我做起,不能因自己“渺小”而不为。
【解析】(3)表达自己观点的题目,在答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①弄清题意,注意要求。②合理发挥,见解独特。③语言要精炼,简洁,得体,紧扣题意来写。如果不赞同,可结合低碳生活的意义与价值来阐述理由。如:低碳生活是一种观念引领,也是一种自觉行动。不论是政府主导,还是媒体参与,都应当努力营造“低碳”环境的舆论氛围,向每一个市民普及低碳生活的科技知识,倡导公民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比如,鼓励“公交优先”,推广示范节能和斯能源汽车;少开私家车,完善试点城区自行车租借服务体系;编制“低碳生活家庭行为手册”。中国人自古就有勤奋节俭的优良品质,只要稍加引导就会形成一种文化自觉,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对地球家园的关心与爱护实际上是对人类自身的关心与爱护,这正是低碳生活的价值所在。“低碳生活”不只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四、达标检测
5.线上学习期间,同学们结合疫情分门别类辑古诗,准备编成一本专题诗集,请你一起来参与活动。
(1)结合疫情,诗集分成了若干个专题,以下两组诗选自不同的专题,读一读,给每组诗相应的专题拟一个简洁的名字。
第一组:_____
A: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B: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C:他日见张禄,绨袍还旧恩。(李白《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
第二组:_____
D: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E: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F: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答案】(1)示例:感恩篇 决心篇
【解析】(1)第一组:“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意为:我有去处来报答春光的盛意,酒店的琼浆可以送走我的年华。“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意为:他把桃子送给我,我以李子回赠他。“他日见张禄,绨袍还旧恩”意为:以后见到了张禄,送给他一件锦袍偿还旧日的恩情。根据诗意可知这三句诗都表现了感恩的心态。所以可拟名为:感恩篇。第二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意为:将士们身经百战磨穿了铁甲衣裳衫,但是不彻底消灭入侵的边贼, 他们将誓死不把家园回还!“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意为: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为: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根据诗意可知,这三句诗都与“决心”有关,所以可拟名为“决心篇”。
四、达标检测
(2)任选一句,撰写简要的赏析,共享“编书”的快乐。
我选( )(填序号),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示例:我选A,诗句中花儿回报春光盛意,“感恩”之情跃然纸上。社会有难时,我们也应该尽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去回馈社会。感恩之心不分大小,不论形式,是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正如疫情期间不胜枚举的关心与帮助。
【解析】(2)开放类试题,从这六句古诗中任选一句赏析即可。如选F句,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前途充满了希望,使整首诗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虽然在生活中我们总会经历一些挫折,但要始终坚信前途光明,始终积极乐观。
四、达标检测
6.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辑古诗】
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
诗集名称:《 》
①《静夜思》——李白 ②《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③《春望》——杜甫 ④《次北固山下》——王湾
【答案】(1)示例:《思亲集》《思乡集》(包含思念亲人、怀念家乡等意即可)
【解析】(1)《静夜思》“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天净沙 秋思》“断肠人在天涯”表达了羁旅在外的游子的孤寂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春望》“家书抵万金”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中对家乡和亲人的想念;《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故诗集名称可命名为《乡愁》《乡情》《思乡集》等。
四、达标检测
(2)【品诗句】
请你选择上述诗歌中你喜欢的一句诗进行品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示例一: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生”“入”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时序的变迁、新旧的交替。此联既写美景,又含哲理。
示例二: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搔”,写解愁的动作;白发“更短”,突出愁的程度。诗人在离乱伤痛之时,叹息衰老,更添悲愁。
示例三:小桥流水人家:小桥一座,流水潺潺,几户人家,幽静安适。此句反衬出流落他乡孤独无助的游子内心的凄凉。
【解析】(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天净沙 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点睛之笔,把“天涯沦落人”的无法言传只可意会的感受与苦楚传达得淋漓尽致。
《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恨别”都凝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通过景物描写,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形象地写出行船时江上的景色。
四、达标检测
7. 班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6分)
(1)【辑古诗】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的情感,给诗集命名。(1分)
《次北固山下》——王湾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夜雨寄北》——李商隐
诗集名称:《    》
【答案示例】 (1)思亲集(或:思乡集)(1分)
【解题思路】 (1)结合所学,体会所列举诗歌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找到相同之处再拟写诗集名。
四、达标检测
(2)【写寄语】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2分)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永,有的巍峨挺拔;你能聆听水的旋
律:     ,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        ,        。
【答案示例】 (2)有的婉转低回 有的澎湃激昂 有的含苞待放 有的灿烂盛开 (每空0.5分)
【解题思路】(2)仿照所给句子,两个分句分别表现了描写对象的不同特点,又形成一定的对比关系,据此,围绕所给对象来写即可。
四、达标检测
(3)【吟诗句】“飞花令”,源于古人诗词之趣,原本是行酒令时的一种文字游戏,诗词大会对其做了改良,设置一个关键词,请选手轮流背诵含有这个关键词的诗句,使之成为一个高雅又烧脑的游戏。比如,“酒”,诗词组的同学在古诗词中搜集了不少与“酒”有关的诗句:
A.暂凭杯酒长精神 B.花间一壶酒
C.把酒问青天 D.劝君更尽一杯酒
请你选一个关键词,玩一次飞花令,写出3句诗。(3分)
关键词:     (请在“月”“花”“山”中选一个作答)
A.  ; B.  ; C.  。
【答案示例】(3)示例一:月 A.床前明月光 B.明月几时有 C.海上明月共潮生
示例二:花 A.桃花潭水深千尺 B.花重锦官城 C.禅房花木深
示例三:山 A.不识庐山真面目 B.一览众山小 C.平明送客楚山孤(每句1分)
【解题思路】 (3)根据自己平时积累的古诗词进行回答即可,注意必须出现所选择的关键词。
四、达标检测
8.综合性学习
和是诞育万物的本源,和是修德养性的关键,和是社会交往的准绳,和还是国家共处的原则,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家庭和睦】
周末,云云的父亲想带着全家一起去看望奶奶,但是母亲想回去看望姥姥。云云的父亲发脾气说母亲总是这样唱反调,母亲也生气说父亲一点也不体贴自己。好好的周末,父母就这样吵起来了。
如果你是云云,请从“以和为贵”的角度来劝说父母。
【答案】【家庭和睦】爸爸妈妈,冷静一下听我说说好吗?今天去看望奶奶还是看望姥姥其实都没问题的,你俩就是说话方式不对,家庭要以和为贵,都和和气气的才开心,不要计较那么多啦!那让我来决定好不好呀?
【解析】(1)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运用。此题为劝说类题目,要求措辞礼貌、婉转;语言流畅、生动。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语言要通顺明白,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商量的口吻,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
示例:爸爸妈妈,不要吵了。我们是一家人,不是应该和睦相处吗?您二位怎么说话没有以前的和声细语啦?奶奶和姥姥都要看的,我们应该高高兴兴的,就让我决定先看望谁,行吗?您二位也要改改说话的方式才行,不是吗?
理善为先”,调整顺序,上联是“孝亲敬长和为贵”。
四、达标检测
【社会和谐】
某班小记者到荣获“洛阳好人”称号的孟昭银老人所住的社区采集素材。孟昭银老人的一个邻居评价她“她最可贵的是待人和气,六十多年来对家里长辈很孝顺、很敬重,亲人间很和睦。”另一位邻居评价她“她这个人最是心地善良,几十年来知书明理,和周围人相处融洽。”
请你依据邻居的谈话,仿照后句, 在横线上补写前句,形成一条宣传标语。
宣传标语: ,知书明理善为先。
【答案】【社会和谐】孝亲敬长和为贵
【解析】(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运用。根据题目要求,在拟写宣传用语时,要突出“和”的主题,根据题干的特点,本题的宣传标语可以拟成对联形式。根据邻居评价她“她这个人最是心地善良,几十年来知书明理,和周围人相处融洽”拟成了宣传标语的下一联“知书明理善为先”,那么上联就从另一位邻居的评价“她最可贵的是待人和气,六十多年来对家里长辈很孝顺、很敬重,亲人间很和睦”中梳理。由“她最可贵的是待人和气”可以拟成“和为贵”;由“对家里长辈很孝顺、很敬重”可以拟成“孝亲敬长”;对应下联“知书明
四、达标检测
【世界和平】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下表是部分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的统计,根据表内提供的资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单位:人)
从上表中,你能发现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世界和平】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军民死亡人数是全世界最多的;②战争给交战国双方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③侵略国的军人死亡人数基本多于平民死亡人数。(答出其中两条即可,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亦可)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解读能力。作答时要认真观察,找出图表中所含的信息:比较对象、比较角度及项目、各种数据及变化特点等,抓信息要全面准确。
根据本题的图表信息,从军人死亡数和平民死亡数两方面比较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害国(中国、苏联)和侵略国(日本、德国)的情况。
①从表中数据上看,中国军人死亡数和平民死亡数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即中国军民死亡人数最多。
②中国和苏联的军人死亡数和平民死亡数远高于日本和德国的军人死亡数和平民死亡数,即受害国军民死亡人数远高于侵略国。
③无论是中国和日本还是苏联和德国,军民死亡人数都较大,战争带给两国的灾难都比较深重。
④侵略国日本和德国的军人死亡数远高于平民死亡人数。
受害国 军人死亡数 平民死亡数 侵略国 军人死亡数 平民死亡数
中国 28000000 30000000 日本 1850000 672000
苏联 13700000 13000000 德国 3500000 1600000
四、达标检测
9.根据同学们搜集的“以和为贵”的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解释下面三则材料中加点的字。
A.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
B.事父母者莫善于顺,宜兄弟者莫善于让。
(徐祯稷《耻言》)
C.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礼记》)
(1)作:_________ (2)善:_________ (3)修:________
【答案】(1)兴起 (2)好 (3)培养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本题中,“作”是动词,“兴起”的意思;“善”是本义,形容词,“好”的意思;“修”是动词,“培养”的意思。
四、达标检测
【任务二】下面是《以和为贵》演讲稿提纲,把【任务一】中的三则材料作为分论点的论据,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字母序号)
(1)______ (2)______ (3)_______
【答案】(1)C (2)B (3)A
【解析】【任务二】考查对文言语句内容理解。
A.句意: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B.句意:侍奉父母没有什么比孝顺更好了,与朋友相处没有什么比谦让更好了。
C.句意: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根据句意可知,A句体现了世界大同、天下为公的理想观;B句体现了和睦孝顺、融洽和美的家庭观;C句体现了修身正己,推己及人的道德观。
四、达标检测
【任务三】班里举行“以和为贵”的主题演讲会,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为本次演讲会设计一段开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和”的思想源远流长,它是诞育万物的本源,也是修德养性的关键。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以和为贵”主题演讲会,感受“和”的魅力吧!我宣布此次主题演讲会现在开始。
【解析】本题考查设计开场白。本次主题演讲会面对的是老师和同学,拟写时首先要有称呼;然后以“和”为主题,先用简洁的语言解释“和”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再将大家引入到活动中来。注意语言简洁、明确,紧扣主题。
四、达标检测
10.综合实践与运用。
在我国,“和”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请参加班级举行的“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
(1)用一句话概括你从下面材料中获得的主要信息。
疫情蔓延的艰难时刻,东盟十国与中日韩加强合作、携手抗疫。为战胜不分国界和种族的新冠肺炎疫情,10+3国家更需加强合作,携手应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致力于共同维护地区人民健康福祉、推动地区经济尽快恢复正常。共同走过磨难的经历,必将使邻里情谊更深。
(来自:新华社新媒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东盟十国与中日韩加强合作、携手抗疫。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信息。可以借助中心句。文段共有三句话,第一句为中心句,概括交代消息的主要内容,第二句是对第一句的展开,第三句写携手抗疫的意义。根据中心句概括为:东盟十国与中日韩加强合作、携手抗疫。
四、达标检测
(2)为了介绍“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某同学找到了以下几则材料,请你帮他去掉不符合要求的两项( )。
①故宫的三大殿被命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②商人们常说“和气生财”。
③国人拜年时互道“大吉大利”。
④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⑤贺人新婚要讲“和和美美”“琴瑟谐和”。
【答案】 ③、④ (③是吉利文化,④是谈志气)
【解析】(2)本题考查对“和”文化的理解。“和”主要含义有:相安、协调、团结、和平、平息争端等。在传统文化中,“和”是中国人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大吉大利”,非常吉祥、顺利。旧时用于占卜和祝福。国人拜年时互道“大吉大利”,是对人的祝福,不符合“和”的内涵。④句是一副对联,以项羽率军伐秦、勾践卧薪尝胆的事例激励人要有志向,要刻苦。与“和”的内涵不相符。故选③④句。
四、达标检测
(3)有网友认为,中国人“以和为贵”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骨子里爱好和平,追求安稳的传统心态;还有一方面是中国人“混”的智慧,“和”比“争”能得到更多的的利益。请你根据自己对“和”的理解跟帖应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和”是修德养性的关键,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爱好和平、追求安稳是为了长治久安,但这不等于任人宰割。“和”是心不争,不是八面玲珑、无原则的“混”;“混”是“同”,是阿谀,是攀比。
【解析】(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抓住“和”的内涵,观点鲜明,理由充分即可。示例:“和”是相安、协调、团结、和平、平息争端等意思。在传统文化中,“和”是中国人的宇宙观,也是中国人最高的价值追求,还是中国人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它是既包括基本理念、价值,又包括运用原则和方法的一个思想体系。和的对立面是“同”,不是斗、争、仇。同,是指单一成分的存在或叠加。所以“混”是“同”,“和而不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达标检测
11.语文综合性学习。
中华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有鉴于此,某校八(1)班于6月28日在学校阶梯教室开展了“以和为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以“和”为主题,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一:有容乃大,心境宽;以和为贵,万事顺。示例二: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
【解析】(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注意围绕活动主题“和”,作答时注意语言简单,有呼吁作用即可。示例:礼之用,和为贵。
四、达标检测
(2)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回答问题。
7月8日,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礼仪发展论坛在南昌举行,两岸业界人士集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华礼仪发展之道。会上,台湾文化艺术界联合会理事主席陆炳文告诉记者,“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仪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礼’字说到底就是一个‘和’字,‘礼’以‘和’为贵,‘和’又是建立在‘礼’的基础上。”他希望,两岸能搭建起沟通的一座桥梁,让海内外同胞常相聚,彼此交流、观摩学习,共同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本段文字中有一处语病,是典型的__________(病句类型),你修改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序不当。 两岸能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解析】(2)本题考查修改病句。“他希望,两岸能搭建起沟通的一座桥梁”属于多重定语位置不当,应该改为“两岸能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四、达标检测
(3)学校王老师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研究颇深,同学们商量后想让作为班长的你邀请王老师担任本次活动的特邀嘉宾,你拿起电话,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王老师,您好!我是八(1)班的班长XXX,我班将于6月28日在学校阶梯教室开展“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都知道您是这方面的专家,想邀请您来担任我们此次活动的嘉宾,可以吗?
【解析】(3)本题考查语言运用。邀请老师时要有称呼“王老师”,要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愿“邀请王老师担任本次活动的特邀嘉宾”,将参加活动的时间“6月28日”和地点“学校阶梯教室”表达清楚,注意语言的得体。据此拟写即可。
四、达标检测
12. [2021重庆中考B卷改编]综合性学习。
八年级(1)班将举办“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知“和”】
①写出两个含“和”字的成语。(不得使用本题涉及的成语)
②用与“和”相关的历史故事,补写对联。
上联:将相和有容乃大成经典
下联: 邻里相让传佳话
【答案】 (1)①和颜悦色、和衷共济、琴瑟和鸣、政通人和、惠风和畅(任答两个即可)
②六尺巷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①题考查成语积累。作答时,按照题干要求写出两个包含“和”字的成语,且不写错别字即可,难度不大。第(1)②题考查运用历史故事补写对联。根据下联中“邻里相让”可联想到“六尺巷”的故事。故可在方格内填写“六尺巷”。
四、达标检测
(2)【用“和”】
  在活动中,有些问题需要全班讨论。为避免出现消极应对、恶语伤人等情况,特拟订几条“班级议事规则”,请你给下面的规则补写两条。要求语言简明。
【答案】(2)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理解其意图。 互相尊重,就事论事,不使用侮辱性字眼。(或能包容不同观点,择善而从。)(围绕“班级议事规则”来谈,语言简明即可)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2)题考查补写活动规则的能力。根据题干可知,制订“班级议事规则”的目的是“避免出现消极应对、恶语伤人等情况”,因此,可围绕“积极应对”“文明讨论”“互相尊重”等角度作答。补写时,要注意语言的简练。
谢谢聆听
谢谢观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知识梳理+达标检测】
专题九:综合性学习
一、“倡导低碳生活”考点梳理
考点 解析
什么是低碳 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什么是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就是指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生活和工作中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量,达到减少大气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的目的。“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代表着一种更为健康、更为自然的生活态度,意味着人类要负起保护地球的责任和义务。
为什么要倡导低碳生活 ①生态平衡遭到破坏。②环境污染严重。③倡导低碳生活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④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践行低碳生活该怎么做 ①手洗衣物:生活中的衣物,尽量手洗,不要过度依赖洗衣机。这样,不仅环保低碳,而且节约水、电资源等。②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和杯子:拒绝环境污染,保护森林资源。③节约用水:用完水后及时关掉水龙头,增强节水意识。④使用节能灯:也是节能减排的重要之举。⑤减少使用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产生的电子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是可怕的。⑥使用购物袋:外出购物时,自备购物袋,减少使用塑料袋。⑦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骑自行车出行、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⑧爱护野生动物:野生动物同植物一样对环境有多方面的保护作用,物种消失最终危及的是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这是生态平衡的科学结论。⑨注意废物的回收和利用:废弃物如果丢弃就是废渣,绝大部分会污染环境。……低碳不能因为自己“小”而不为,不能因为自己“富”而不为,更不能因为别人“不为”而自己不为。
广告语、标语 ①二氧化碳低一点,生活品质高一点。②节能减排人人有责,低碳行动利国利民。③温室效应我不要,低碳生活我拥抱。④参加节能行动,共创低碳生活。
二、“古诗苑漫步”考点梳理
考点 解析
声情并茂诵古诗 1.运用吐字归音方法,读出诗词韵味。2.按诗词格律要求,正确读准词句字音。3.根据诗词的结构模式,运用恰当的声音技巧。4.感受作品风格,读出诗词意境。5.划分语言节拍,读出诗词节奏。
别出心裁品古诗 1.诗配乐 2.诗配画 3.书法 ……
分门别类辑古诗 1.诗集应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如以古诗中常见意象为主题(如月、梅、竹、山等),以古诗中的某一个题材为主题(如送别诗、怀古诗、田园诗、边塞诗等);或辑录某一位诗人的诗作,或辑录某一时期的诗作,或某一风格的诗作(如豪放、婉约等)。2.诗集中的作品应有一定的代表性,尽可能做到全面而不重复。3.诗集中作品的排列应该有序。如以意象为主题的诗集,可按照意象含义排列;以诗人为主题的诗集,可按照诗人人生经历排列;以题材为主题的诗集,可按照作品时代先后排列……
三、“以和为贵”考点梳理
考点 解析
“和”之义 1.和谐 和,相应也。从口,禾声。(许慎《说文解字》)
2.和谐融洽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3.内心平和不争,心和如一 “君子和而不同”者和,谓心不争也;不同,谓立志各异也。君子之人千万千万,其心和如一,而所习立之志业不同也。云“小人同而不和”者,小人为恶如一,故云同也;好斗争,故云不和也。(黄侃《论语集解义疏》)
4.没有攀比、挑剔、刻薄之心 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朱喜《四书章句集注》)
5.协和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尚书·尧典》)
6.致中和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
“和”与“同”的区别 1.“和”就是心胸宽广,即“心不争”;“同”就是亲附偏袒,“为恶如一”2.“和”起于“义”;“同”产于利;3.“同”是绝对的同一,是一致,没有多样性;“和”是相对的统一,是多中有一,一中有多,是各种相互不同的因素,通过调节而达到的统一与平衡。
“和而不同”在当下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平衡和谐,“以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征和主流价值取向,“君子和而不同”正是对“和”这一理念的具体阐发。“和而不同”就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只有在大目标不冲突的前提下,承认差异,包容差异,乃至尊重差异,才能化解矛盾,共存共荣。
“和”的故事 六尺巷 清康熙年间,礼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张英的老家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谁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张英读完来信,随即写了一封信交给来人,命令快速带回老家。家人一见书信回来,喜不自禁,以为张英一定有一个强硬的办法,或者有什么锦囊妙计。但打开来,只见到一首打油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一合计,明白了张英的苦心:多年邻居,毕竟要以和为贵。于是立即将垣墙拆让三尺。大家交口称赞张英和他家人的谦让态度。尚书一家的忍让行为感动了吴姓邻居,他们也把围墙向后退三尺。争端很快平息了,于是,两家之间空出一条六尺宽的巷子。“六尺巷”由此得名。
将相和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因完璧归赵被封上大夫;又因渑池之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被封为上卿。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局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局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之后两人合好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
“和”的标语 1.有容乃大,心境宽;以和为贵,万事顺2.尊老爱幼,家庭和睦;亲仁善邻,社会和谐3.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4.和以处众,平以养心,独以思己5.各美其美,方有个性;美人之美,自能和谐
“和”的成语 一团和气、和睦相处、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和衷共济、一唱一和、和气生财、心平气和、和平共处、琴瑟和鸣、政通人和、惠风和畅……
四、达标测试
1. 为了使同学们加深对“低碳生活”的认识,选择更加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校团委将要举办一次展览宣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阅读材料一,从两个方面概括出实行“低碳生活”的必要性。
材料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南、北极冰川开始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沿海城市和低海拔岛国有可能将被海水淹没。据预测,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30~60厘米。水温升高将导致蓝藻过度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
(2)根据材料二,请你写出在学生中开展“低碳生活方式”宣传的必要性和意义。
材料二:
校团委对学生进行了“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程度”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2.八年级(5)班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请你为“低碳生活”拟写一句公益广告语。(15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让大家了解此次活动的意义、宣传委员特意找了一些资料。请仔细阅读下面的表格和链接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到的启示。(不少于2点)。
生活中减排二氧化碳的数据统计
事项名称(以年计算) 减排量(千克)
每年少买两件不必要的衣服 5
随手关灯 4.7
夏季每台空调在26°C基础上调高1°C 2
少用50个塑料袋 5
五层以下,用爬楼梯代替电梯 216
手洗衣物 108
每月少开一天车 98
相关链接:
随着全球气候的日益变暖、海平面的不断上升、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在丹麦的哥本哈杯世界气候大会上,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也积极制定了减排40%的目标,提倡国民进行低碳生活,节能减排,降低二氧化破的排放量。有资料显示,如今城市每户家庭二氧化碳的年排放量约2.7吨。作为普通的居民,我们应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养成良好的节能生活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强化低碳生活的理念,班级参加了植树活动。班委会2022年3月12日向学校总务处借了36把铁锹,8个水桶。下面是班长写的借条,请你帮他修改。
借 条
今借到校总务处铁36把铁锹,水桶8个。特立此据。
2022年3月12日
八年级(5)班班委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班级开展“共建绿色家园”的专题活动,请你参加。
(1)下面是赵建同学有感于这次活动写的一篇随笔中的片段,请你根据语境在空缺处填写恰当的词。
在共建绿色家园的历程中,我们有太多的感动。
责任感动着我们。改善城市形象,让环境更美好,让生活更舒心,这份责任激励大家迎难而上,负重拼搏。
①    感动着我们。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干部到普通市民,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共同诠释“绿色城市”的内涵。
②    感动着我们。树上的小鸟多了,水里的游鱼多了,大街小巷整洁多了,邻里相处和睦多了。如果留心,类似的细节还有很多很多。
(2)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请你拟写出两条宣传环保的公益广告语。
4.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倡导低碳生活
近年来,“低碳生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倡导低碳生活。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就是指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生活和工作中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量,达到减少大气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的目的。“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代表着一种更为健康、更为自然的生活态度,意味着人类要负起保护地球的责任和义务。
(1)【写标语】某区正准备就“倡导低碳生活”开展宣传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两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建议】人们在践行“低碳生活”这种生活方式时,小行为往往会带来大改变。请你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两条切实可行的建议?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看法】倡导“低碳生活”的关键在于转变人们的生活观念。当前,还有一些市民对“低碳生活”的认识不足。有的认为“低碳生活”是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与我们没有关系;有的认为个人的能力太渺小,对“低碳生活”的推进起不了什么作用。对此,你是否赞同他们的看法?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线上学习期间,同学们结合疫情分门别类辑古诗,准备编成一本专题诗集,请你一起来参与活动。
(1)结合疫情,诗集分成了若干个专题,以下两组诗选自不同的专题,读一读,给每组诗相应的专题拟一个简洁的名字。
第一组:_____
A: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B: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C:他日见张禄,绨袍还旧恩。(李白《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
第二组:_____
D: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E: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F: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任选一句,撰写简要的赏析,共享“编书”的快乐。
我选( )(填序号),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辑古诗】
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
诗集名称:《 》
①《静夜思》——李白 ②《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③《春望》——杜甫 ④《次北固山下》——王湾
(2)【品诗句】
请你选择上述诗歌中你喜欢的一句诗进行品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班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6分)
(1)【辑古诗】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的情感,给诗集命名。(1分)
《次北固山下》——王湾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夜雨寄北》——李商隐
诗集名称:《    》
(2)【写寄语】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2分)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永,有的巍峨挺拔;你能聆听水的旋
律:     ,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        ,        。
(3)【吟诗句】“飞花令”,源于古人诗词之趣,原本是行酒令时的一种文字游戏,诗词大会对其做了改良,设置一个关键词,请选手轮流背诵含有这个关键词的诗句,使之成为一个高雅又烧脑的游戏。比如,“酒”,诗词组的同学在古诗词中搜集了不少与“酒”有关的诗句:
A.暂凭杯酒长精神 B.花间一壶酒
C.把酒问青天 D.劝君更尽一杯酒
请你选一个关键词,玩一次飞花令,写出3句诗。(3分)
关键词:     (请在“月”“花”“山”中选一个作答)
A.  ; B.  ; C.  。
8.综合性学习
和是诞育万物的本源,和是修德养性的关键,和是社会交往的准绳,和还是国家共处的原则,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家庭和睦】
周末,云云的父亲想带着全家一起去看望奶奶,但是母亲想回去看望姥姥。云云的父亲发脾气说母亲总是这样唱反调,母亲也生气说父亲一点也不体贴自己。好好的周末,父母就这样吵起来了。
如果你是云云,请从“以和为贵”的角度来劝说父母。
【社会和谐】
某班小记者到荣获“洛阳好人”称号的孟昭银老人所住的社区采集素材。孟昭银老人的一个邻居评价她“她最可贵的是待人和气,六十多年来对家里长辈很孝顺、很敬重,亲人间很和睦。”另一位邻居评价她“她这个人最是心地善良,几十年来知书明理,和周围人相处融洽。”
请你依据邻居的谈话,仿照后句, 在横线上补写前句,形成一条宣传标语。
宣传标语: ,知书明理善为先。
【世界和平】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下表是部分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的统计,根据表内提供的资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单位:人)
受害国 军人死亡数 平民死亡数 侵略国 军人死亡数 平民死亡数
中国 28000000 30000000 日本 1850000 672000
苏联 13700000 13000000 德国 3500000 1600000
从上表中,你能发现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同学们搜集的“以和为贵”的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解释下面三则材料中加点的字。
A.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
B.事父母者莫善于顺,宜兄弟者莫善于让。
(徐祯稷《耻言》)
C.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礼记》)
(1)作:_________ (2)善:_________ (3)修:________
【任务二】下面是《以和为贵》演讲稿提纲,把【任务一】中的三则材料作为分论点的论据,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字母序号)
(1)______ (2)______ (3)_______
【任务三】班里举行“以和为贵”的主题演讲会,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为本次演讲会设计一段开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综合实践与运用。
在我国,“和”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请参加班级举行的“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
(1)用一句话概括你从下面材料中获得的主要信息。
疫情蔓延的艰难时刻,东盟十国与中日韩加强合作、携手抗疫。为战胜不分国界和种族的新冠肺炎疫情,10+3国家更需加强合作,携手应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致力于共同维护地区人民健康福祉、推动地区经济尽快恢复正常。共同走过磨难的经历,必将使邻里情谊更深。
(来自:新华社新媒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介绍“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某同学找到了以下几则材料,请你帮他去掉不符合要求的两项( )。
①故宫的三大殿被命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②商人们常说“和气生财”。
③国人拜年时互道“大吉大利”。
④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⑤贺人新婚要讲“和和美美”“琴瑟谐和”。
(3)有网友认为,中国人“以和为贵”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骨子里爱好和平,追求安稳的传统心态;还有一方面是中国人“混”的智慧,“和”比“争”能得到更多的的利益。请你根据自己对“和”的理解跟帖应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语文综合性学习。
中华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有鉴于此,某校八(1)班于6月28日在学校阶梯教室开展了“以和为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以“和”为主题,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回答问题。
7月8日,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礼仪发展论坛在南昌举行,两岸业界人士集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华礼仪发展之道。会上,台湾文化艺术界联合会理事主席陆炳文告诉记者,“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仪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礼’字说到底就是一个‘和’字,‘礼’以‘和’为贵,‘和’又是建立在‘礼’的基础上。”他希望,两岸能搭建起沟通的一座桥梁,让海内外同胞常相聚,彼此交流、观摩学习,共同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本段文字中有一处语病,是典型的__________(病句类型),你修改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校王老师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研究颇深,同学们商量后想让作为班长的你邀请王老师担任本次活动的特邀嘉宾,你拿起电话,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2021重庆中考B卷改编]综合性学习。
八年级(1)班将举办“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知“和”】
①写出两个含“和”字的成语。(不得使用本题涉及的成语)
②用与“和”相关的历史故事,补写对联。
上联:将相和有容乃大成经典
下联: 邻里相让传佳话
(2)【用“和”】
  在活动中,有些问题需要全班讨论。为避免出现消极应对、恶语伤人等情况,特拟订几条“班级议事规则”,请你给下面的规则补写两条。要求语言简明。
答案:
1. (1)减缓海平面升高淹没陆地的速度;抑制水体污染引发的疾病。
【解题思路】 根据题干要求,从两个方面概括“低碳生活”的必要性,那就把材料分为两层,前三句作为第一层,最后一句作为第二层。从材料中找到关键语句,如“导致海平面升高,沿海城市和低海拔岛国有可能将被海水淹没” “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2)多数学生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不够,开展宣传活动十分必要,能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低碳生活方式”,并去践行“低碳生活”。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识图能力。结合图表中各项文字对应的数字,总结出结果。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不太了解”的人最多,“非常了解”的人最少。据此分析得出宣传“低碳生活方式”的必要性和意义。
2.(1)示例一:二氧化碳低一点,生活品质高一点。 示例二:节能减排人人有责,低碳行动利国利民。
【解析】(1)公益广告语,要求内容、目的、场合、对象明确,灵活运用各种修辞,引起大众情感共鸣,形式上要整齐、简练、押韵。示例一:温室效应我不要,低碳生活我拥抱。示例二:参加节能行动,共创低碳生活。
(2)示例:①如果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节约能源,低碳生活,将会减少很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②为实现全年减排二氧化碳40%的目标,全社会要一起努力。
【解析】(2)本题考查从图表和材料中筛选信息,根据信息进行语言表达。
从表格中统计的生活中减排二氧化碳的数据可知,“用爬楼梯代替电梯”“手洗衣物”“每月少开一天车”等做法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生活中的小细节,如每年少买两件不必要的衣服、随手关灯、夏季调高空调度数、少用塑料袋等,也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日积月累,效果也很显著。由此获得的启示是: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节约能源,低碳生活,将会减少很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从链接材料“中国也积极制定了减排40%的目标,提倡国民进行低碳生活,节能减排”“有资料显示,如今城市每户家庭二氧化碳的年排放量约2.7吨”中可知,要实现“减排40%的目标”,需要城市每户家庭都积极行动起来。由此获得启示:为实现全年减排二氧化碳40%的目标,全社会要一起努力。
(3)①在内容上,数字要大写,应将“36”写作“叁拾陆”,“8”写作“捌”
②在格式上也有处错误,修改意见是:“八年级(5)班班委会”和“2020年3月12日”调换位置。
【解析】(3)本题考查借条的书写。要求:1.标题要写“借条”。2.数字要大写。3. 借款人的姓名应写全名。4.落款先写姓名,再写日期。据此修改:在内容上,数字要大写,应将“36”写作“叁拾陆”,“8”写作“捌”;在格式上,“八年级(5)班班委会”和“2020年3月12日”调换位置。
3. (1)①团结 ②细节
【解题思路】 (1)作答此类题,一定要仔细审题,结合语境填写。①处,从“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可以提炼出“团结”这个词语。②处,从“如果留心,类似的细节还有很多很多”可以提炼出“细节”一词。
(2)①绿色家园,我们共同呵护! ②创绿色环境,享美好生活。 ③争当环保卫士,共建绿色家园。(任写两条即可)
【解题思路】 (2)围绕活动主题,拟写出两条公益广告语即可。注意应简洁,朗朗上口。
4.(1)节能减排,人人有责;追求绿色时尚,拥抱低碳生活;低碳运作,让地球换一个活法。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拟写宣传标语要求做到:语言既通俗易懂又亲切感人;采用有鼓动性的陈述句或感叹句;采用对比、比喻、拟人、排比等常见的修辞手法;内容上既要紧扣主题,又要能营造气氛,调动大家的参与性。如:低碳生活,从小事做起。或:低碳生活,共享绿色。
(2)建议尽量少开私家车,多坐公交车。倡导多步行或骑自行车;建议在房屋周围或阳台上多植树木花草;建议少用塑料袋,多用布袋;建议生活垃圾要分类入箱。
【解析】(2)此题考查学生提出建议的能力。要联系实际生活,结合主题活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如:使用传统的发条闹钟,取代电子闹钟;一旦不用电灯、空调,就随手关掉;选择晾晒衣物,避免使用滚筒式干洗机等。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3)示例:我不赞同他们的看法。因为“低碳生活”不仅仅是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的事,而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的大事,也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只有人人都行动起来,才能实现“低碳生活”。“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不是一种生活能力,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低碳生活看起来就是小事,需要从我做起,不能因自己“渺小”而不为。
【解析】(3)表达自己观点的题目,在答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①弄清题意,注意要求。②合理发挥,见解独特。③语言要精炼,简洁,得体,紧扣题意来写。如果不赞同,可结合低碳生活的意义与价值来阐述理由。如:低碳生活是一种观念引领,也是一种自觉行动。不论是政府主导,还是媒体参与,都应当努力营造“低碳”环境的舆论氛围,向每一个市民普及低碳生活的科技知识,倡导公民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比如,鼓励“公交优先”,推广示范节能和斯能源汽车;少开私家车,完善试点城区自行车租借服务体系;编制“低碳生活家庭行为手册”。中国人自古就有勤奋节俭的优良品质,只要稍加引导就会形成一种文化自觉,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对地球家园的关心与爱护实际上是对人类自身的关心与爱护,这正是低碳生活的价值所在。“低碳生活”不只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5.(1)示例:感恩篇 决心篇
【解析】(1)第一组:“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意为:我有去处来报答春光的盛意,酒店的琼浆可以送走我的年华。“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意为:他把桃子送给我,我以李子回赠他。“他日见张禄,绨袍还旧恩”意为:以后见到了张禄,送给他一件锦袍偿还旧日的恩情。根据诗意可知这三句诗都表现了感恩的心态。所以可拟名为:感恩篇。第二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意为:将士们身经百战磨穿了铁甲衣裳衫,但是不彻底消灭入侵的边贼, 他们将誓死不把家园回还!“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意为: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为: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根据诗意可知,这三句诗都与“决心”有关,所以可拟名为“决心篇”。
(2)示例:我选A,诗句中花儿回报春光盛意,“感恩”之情跃然纸上。社会有难时,我们也应该尽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去回馈社会。感恩之心不分大小,不论形式,是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正如疫情期间不胜枚举的关心与帮助。
【解析】(2)开放类试题,从这六句古诗中任选一句赏析即可。如选F句,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前途充满了希望,使整首诗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虽然在生活中我们总会经历一些挫折,但要始终坚信前途光明,始终积极乐观。
6.(1)示例:《思亲集》《思乡集》(包含思念亲人、怀念家乡等意即可)
【解析】(1)《静夜思》“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天净沙 秋思》“断肠人在天涯”表达了羁旅在外的游子的孤寂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春望》“家书抵万金”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中对家乡和亲人的想念;《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故诗集名称可命名为《乡愁》《乡情》《思乡集》等。
(2)示例一: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生”“入”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时序的变迁、新旧的交替。此联既写美景,又含哲理。
示例二: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搔”,写解愁的动作;白发“更短”,突出愁的程度。诗人在离乱伤痛之时,叹息衰老,更添悲愁。
示例三:小桥流水人家:小桥一座,流水潺潺,几户人家,幽静安适。此句反衬出流落他乡孤独无助的游子内心的凄凉。
【解析】(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天净沙 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点睛之笔,把“天涯沦落人”的无法言传只可意会的感受与苦楚传达得淋漓尽致。
《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恨别”都凝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通过景物描写,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形象地写出行船时江上的景色。
7.  (1)思亲集(或:思乡集)(1分)
(2)有的婉转低回 有的澎湃激昂 有的含苞待放 有的灿烂盛开 (每空0.5分)
(3)示例一:月 A.床前明月光 B.明月几时有 C.海上明月共潮生
示例二:花 A.桃花潭水深千尺 B.花重锦官城 C.禅房花木深
示例三:山 A.不识庐山真面目 B.一览众山小 C.平明送客楚山孤(每句1分)
【解题思路】 (1)结合所学,体会所列举诗歌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找到相同之处再拟写诗集名。(2)仿照所给句子,两个分句分别表现了描写对象的不同特点,又形成一定的对比关系,据此,围绕所给对象来写即可。(3)根据自己平时积累的古诗词进行回答即可,注意必须出现所选择的关键词。
8.【家庭和睦】爸爸妈妈,冷静一下听我说说好吗?今天去看望奶奶还是看望姥姥其实都没问题的,你俩就是说话方式不对,家庭要以和为贵,都和和气气的才开心,不要计较那么多啦!那让我来决定好不好呀?
【解析】(1)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运用。此题为劝说类题目,要求措辞礼貌、婉转;语言流畅、生动。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语言要通顺明白,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商量的口吻,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
示例:爸爸妈妈,不要吵了。我们是一家人,不是应该和睦相处吗?您二位怎么说话没有以前的和声细语啦?奶奶和姥姥都要看的,我们应该高高兴兴的,就让我决定先看望谁,行吗?您二位也要改改说话的方式才行,不是吗?
【社会和谐】孝亲敬长和为贵
【解析】(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运用。根据题目要求,在拟写宣传用语时,要突出“和”的主题,根据题干的特点,本题的宣传标语可以拟成对联形式。根据邻居评价她“她这个人最是心地善良,几十年来知书明理,和周围人相处融洽”拟成了宣传标语的下一联“知书明理善为先”,那么上联就从另一位邻居的评价“她最可贵的是待人和气,六十多年来对家里长辈很孝顺、很敬重,亲人间很和睦”中梳理。由“她最可贵的是待人和气”可以拟成“和为贵”;由“对家里长辈很孝顺、很敬重”可以拟成“孝亲敬长”;对应下联“知书明理善为先”,调整顺序,上联是“孝亲敬长和为贵”。
【世界和平】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军民死亡人数是全世界最多的;②战争给交战国双方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③侵略国的军人死亡人数基本多于平民死亡人数。(答出其中两条即可,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亦可)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解读能力。作答时要认真观察,找出图表中所含的信息:比较对象、比较角度及项目、各种数据及变化特点等,抓信息要全面准确。
根据本题的图表信息,从军人死亡数和平民死亡数两方面比较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害国(中国、苏联)和侵略国(日本、德国)的情况。
①从表中数据上看,中国军人死亡数和平民死亡数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即中国军民死亡人数最多。
②中国和苏联的军人死亡数和平民死亡数远高于日本和德国的军人死亡数和平民死亡数,即受害国军民死亡人数远高于侵略国。
③无论是中国和日本还是苏联和德国,军民死亡人数都较大,战争带给两国的灾难都比较深重。
④侵略国日本和德国的军人死亡数远高于平民死亡人数。
9.任务一:(1)兴起 (2)好 (3)培养
【解析】【任务一】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本题中,“作”是动词,“兴起”的意思;“善”是本义,形容词,“好”的意思;“修”是动词,“培养”的意思。
任务二:(1)C (2)B (3)A
【解析】【任务二】考查对文言语句内容理解。
A.句意: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B.句意:侍奉父母没有什么比孝顺更好了,与朋友相处没有什么比谦让更好了。
C.句意: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根据句意可知,A句体现了世界大同、天下为公的理想观;B句体现了和睦孝顺、融洽和美的家庭观;C句体现了修身正己,推己及人的道德观。
任务三: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和”的思想源远流长,它是诞育万物的本源,也是修德养性的关键。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以和为贵”主题演讲会,感受“和”的魅力吧!我宣布此次主题演讲会现在开始。
【解析】【任务三】本题考查设计开场白。本次主题演讲会面对的是老师和同学,拟写时首先要有称呼;然后以“和”为主题,先用简洁的语言解释“和”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再将大家引入到活动中来。注意语言简洁、明确,紧扣主题。
10.(1)东盟十国与中日韩加强合作、携手抗疫。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信息。可以借助中心句。文段共有三句话,第一句为中心句,概括交代消息的主要内容,第二句是对第一句的展开,第三句写携手抗疫的意义。根据中心句概括为:东盟十国与中日韩加强合作、携手抗疫。
(2) ③、④ (③是吉利文化,④是谈志气)
【解析】(2)本题考查对“和”文化的理解。“和”主要含义有:相安、协调、团结、和平、平息争端等。在传统文化中,“和”是中国人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大吉大利”,非常吉祥、顺利。旧时用于占卜和祝福。国人拜年时互道“大吉大利”,是对人的祝福,不符合“和”的内涵。④句是一副对联,以项羽率军伐秦、勾践卧薪尝胆的事例激励人要有志向,要刻苦。与“和”的内涵不相符。故选③④句。
(3)示例:“和”是修德养性的关键,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爱好和平、追求安稳是为了长治久安,但这不等于任人宰割。“和”是心不争,不是八面玲珑、无原则的“混”;“混”是“同”,是阿谀,是攀比。
【解析】(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抓住“和”的内涵,观点鲜明,理由充分即可。示例:“和”是相安、协调、团结、和平、平息争端等意思。在传统文化中,“和”是中国人的宇宙观,也是中国人最高的价值追求,还是中国人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它是既包括基本理念、价值,又包括运用原则和方法的一个思想体系。和的对立面是“同”,不是斗、争、仇。同,是指单一成分的存在或叠加。所以“混”是“同”,“和而不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1.【答案】(1)示例一:有容乃大,心境宽;以和为贵,万事顺。示例二: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
【解析】(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注意围绕活动主题“和”,作答时注意语言简单,有呼吁作用即可。示例:礼之用,和为贵。
(2)序不当。 两岸能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解析】(2)本题考查修改病句。“他希望,两岸能搭建起沟通的一座桥梁”属于多重定语位置不当,应该改为“两岸能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3)示例:王老师,您好!我是八(1)班的班长XXX,我班将于6月28日在学校阶梯教室开展“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都知道您是这方面的专家,想邀请您来担任我们此次活动的嘉宾,可以吗?
【解析】(3)本题考查语言运用。邀请老师时要有称呼“王老师”,要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愿“邀请王老师担任本次活动的特邀嘉宾”,将参加活动的时间“6月28日”和地点“学校阶梯教室”表达清楚,注意语言的得体。据此拟写即可。
12.(1)①和颜悦色、和衷共济、琴瑟和鸣、政通人和、惠风和畅(任答两个即可)
②六尺巷
(2)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理解其意图。 互相尊重,就事论事,不使用侮辱性字眼。(或能包容不同观点,择善而从。)(围绕“班级议事规则”来谈,语言简明即可)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①题考查成语积累。作答时,按照题干要求写出两个包含“和”字的成语,且不写错别字即可,难度不大。第(1)②题考查运用历史故事补写对联。根据下联中“邻里相让”可联想到“六尺巷”的故事。故可在方格内填写“六尺巷”。第(2)题考查补写活动规则的能力。根据题干可知,制订“班级议事规则”的目的是“避免出现消极应对、恶语伤人等情况”,因此,可围绕“积极应对”“文明讨论”“互相尊重”等角度作答。补写时,要注意语言的简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