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红楼春趣》说课稿
一、说教材
《红楼春趣》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七十回。课文描写了宝玉和一众姊妹放风筝的场景。此时,众人重新起社填词,正热闹闹,有人发现一个大蝴蝶风筝挂在竹梢上,这一场意外倒勾起大家放风筝的兴致来,于是大蝴蝶风筝、美人儿风筝、软翅子大凤凰风筝、大蝙蝠风筝、七个大雁风筝等纷纷粉墨登场,宝玉和一众姊妹个个尽显情趣。教学时可以以文章题眼“趣”为突破口导出教学思路,先默读课文,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基本内容。这样既分散了教学难度,又放缓了教学坡度,还使文章叙述的线索一目了然。课文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趣,人物形象鲜明,因此可以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感受生动活泼场景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揣摩人物内心,领略放风筝的“春趣”,看看哪位人物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了解《红楼梦》,了解宝玉、黛玉、宝钗、探春等人物的故事和特点,进而激发对古典名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训练要求及课文特点,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恰、屉、嫣”等11个生字,重点理解“忌讳、晦气、七手八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放风筝的情境,分析人物对话、动作、神情,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3.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基本内容,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在阅读中感受放风筝的热闹和情趣,并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三、说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1.熟读课文,弄清故事的前因后果。
2.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赏析放风筝的场景,体会放风筝之趣。
教学难点是:
1.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体会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2.体会放风筝的趣味,讲自己喜欢的人物的故事,并说出喜欢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启发导入
1.以古诗《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导入,揭题并简介风筝。
2.简介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及作者曹雪芹。
3.录音机播放放风筝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三)出示阅读要求,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1.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阅读中的问题。
(1)课文中的人物很多,你觉得中心人物是谁?
(2)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表现了什么?
(3)你对课文中的哪一个人物印象深刻?为什么?
2.小组合作研讨,班内汇报交流。
针对问题(1),要让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课文中出现的人物,然后仔细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对哪个人物描写最多。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人物间的关系确定中心人物。
针对问题(2),要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的,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文中的主旨。本文记叙了贾宝玉和众姐妹、丫头们在大观园放风筝的经过,突出了他们放风筝时的自由欢乐。表现了贾宝玉对大观园美好生活的热爱。
针对问题(3),教师可让学生从文中众多的人物中挑选一个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并说出印象深刻的理由。从贾宝玉的言行举止中,让学生体会贾宝玉完全没有公子哥儿的架子,十分纯真率直。
4.抓住重点语段,欣赏品味。
(1)投影出示句子“于是丫头们拿过一把剪子来,铰断了线,那风筝都飘飘飖飖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只剩下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
A.“飘飘飖飖”是什么意思?把这个词语换成“飘飘荡荡”好不好?“飘飘飖飖”在文中指风筝在风中随风摆动。“飘飘飖飖”这个词语描写了风筝在天空中飘飞的姿态美,换成“飘飘荡荡”不好。
B.“鸡蛋”“黑星儿”描写了什么?风筝为什么由“鸡蛋”变成了“黑星儿”?描写了风筝的形状。因为风筝越飞越高,看到的形状很快发生了变化。
C.“一时”“转眼”“一会儿”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风筝随风飞去后很快消失。
D.谈谈自己对句子的体会。风筝被铰断了线,随风而去。越飞越高。开始,他们看到的风筝只有鸡蛋大小;后来风筝迅速飞走,他们只能看到一个小黑点;最后,风筝在天空中消失。这个句子写出了风筝在天空中迅速飞走直到消失的过程,抓住了风筝的姿态和形状,写得十分具体生动,表达了贾宝玉等人放风筝时的异常快乐的心情。
(2)迅速找出自己的喜欢的语段,欣赏品味,与同桌交流。
(四)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放风筝的场面,品味文中的妙词佳句
(五)课堂小结,学生总结学完本课的收获主要从欣赏品味句子方面去谈。
五、说板书设计
贾宝玉 姿态:飘飘飖飖
林黛玉 放风筝
丫头们等 形状:鸡蛋
黑星儿
六、说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我先播放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放风筝”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接着,我通过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自主感知课文内容,并通过听朗读音频、合作学习生字新词等方式扫清字词障碍。在理解课文时,我先指导学生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段落大意,学生小组探讨交流后拟出每部分的小标题,学生提取信息、归纳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接着,我主要通过表格,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大观园中众人放风筝的句子,从而揣摹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红楼春趣”。然后,我抓住“趣”这一文眼,引导学生探讨本文的“趣”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我还引导学生探讨并交流: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深?学生的回答有理有据,可见完全掌握了文本内容。最后,我引导学生总结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并启发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