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课时练习:第9单元 溶液单元小结(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课时练习:第9单元 溶液单元小结(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6-21 08:2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 溶液
单元知识清单
一、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的、   的混合物,叫作溶液。
2.溶液的组成
溶液由   和   两部分组成;被溶解的物质叫作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作    。
3.溶质、溶剂的判断
(1)固体或气体和液体组成的溶液中,固体或气体是    ,液体是    。
(2)液体和液体组成的溶液中,量少的为 ,
量多的为    ;如图果其中一种是水,则不论水为多少,水都作为    。
4.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现象,导致溶液温度降低,如图     ;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放热现象,导致溶液温度升高,如图      ;还有些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吸热与放热不明显,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如图      。
5.乳化现象:使油分散成       ,而不能聚集成大的油珠,这种现象叫作乳化现象。典型的乳化现象有       。注意:汽油溶解油污属于溶解现象,不属于乳化现象。
二、溶解度
6.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在      下,向    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        时,所得到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说明:①搅拌并不能使溶质溶解得更多;②该饱和溶液仍然可以溶解其他溶质。
(2)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该物质,若          ,则说明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对大多数物质来说:
7.溶液的浓稀与是否饱和的关系
溶液的浓稀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   (填“有”或“没有”)必然的联系,即饱和溶液    
(填“一定”或“不一定”,下同)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    是稀溶液。
8.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在一定    下,某固态物质在    g溶剂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 ,
叫作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如图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如图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如图氢氧化钙。
9.认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如图图D2-1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
(1)t2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      。
(2)氯化钠和硝酸钾溶解度相同时的温度是    。
(3)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时,提纯硝酸钾的方法是      。
(4)欲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应选用的结晶方法是      。
10.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外部因素是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外部因素是    、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随压强的增大而    。
三、溶质的质量分数
11.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指    质量和    质量之比。
(2)公式:  。
(3)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溶质的质量分数=             。
1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实验步骤:     、       、       、       。
(2)用到的玻璃仪器:     、     、     、      等。
(3)浓溶液加水变为稀溶液,计算依据:稀释前后,    的质量不变。
易错易混辨析
易错点 1 溶液的概念、特征、组成
1.判断正误(打“√”或“×”)。
对溶液的认识 判断正误
(1)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2)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3)长期放置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4)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
(5)泥水中的溶剂是水
(6)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氧化钙
易错点 2 溶解与乳化现象
2.下列属于溶解现象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乳化现象的是    。
①用洗涤剂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②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渍
③用酒精浸泡除去衣物上的碘
易错点 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结晶的方法
3.判断正误(打“√”或“×”)。
对饱和溶液、结晶的认识 判断正误
(1)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3)同温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多
(4)降低温度能使不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变饱和
(5)某溶液经操作后有晶体析出,其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6)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小
(7)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硝酸钾,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氯化钠
易错点 4 溶解度
4.判断正误(打“√”或“×”)。
对溶解度的理解 判断正误
(1)20 ℃时,20 g氯化钠能溶解在100 g水里,所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20 g
(续表)
对溶解度的理解 判断正误
(2)20 ℃时,18 g氯化钠溶解于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所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8 g
(3)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
(4)一定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溶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5)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易错点 5 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曲线
[我来当老师] 检测一下自己的复习效果吧,请评价一下这位同学的答案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给出你的正确答案以及讲评。
5.如图图Y2-1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据图回答:
图Y2-1
(1)交点P的含义是 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
(2)t2 ℃时,将30 g甲物质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37.5% (计算结果保留到0.1%)。
(3)将t3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 ℃,所得溶液仍为饱和溶液的是 甲和乙 ,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乙>甲=丙 。
(4)用一定的方法,将某温度时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填字母)。
a.溶剂的质量可能不变
b.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
d.溶质的质量一定变大
我的答案:(1)
(2)        (3)             
(4)   
我的讲评:





答案
单元知识清单
1.均一 稳定
2.溶质 溶剂 溶质 溶剂
3.(1)溶质 溶剂 (2)溶质 溶剂 溶剂
4.硝酸铵 氢氧化钠 氯化钠
5.细小的液滴 洗涤剂除去油污
6.(1)一定温度 一定量 不能继续溶解
还能继续溶解
(2)不能继续溶解
7.没有 不一定 不一定
8.温度 100 饱和 质量 增大 很小 减小
9.(1)85 g 较大 
(2)t1 ℃ 
(3)降温结晶(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4)蒸发结晶(或蒸发溶剂)
10.温度 温度 压强 减小 增大
11.(1)溶质 溶液
(2)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3)×100%
12.(1)计算 称量或量取 溶解 装瓶贴标签
(2)烧杯 量筒 玻璃棒 胶头滴管
(3)溶质
易错易混辨析
1.(1)× (2)√ (3)× (4)× (5)× (6)×
2.②③ ①
3.(1)× (2)× (3)× (4)× (5)× (6)√
(7)×
4.(1)× (2)× (3)× (4)× (5)×
5.我的答案:(1)t1 ℃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2)33.3%
(3)甲和乙 乙>甲>丙
(4)ac
我的讲评:(1)没有指明温度条件,不能比较溶解度的大小。(2)t2 ℃时,将30 g甲物质放入50 g 水中,甲物质只能溶解25 g。(3)虽然t1 ℃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但从t3 ℃降温到t1 ℃,甲溶液是饱和溶液,丙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丙溶液。(4)若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得到甲的饱和溶液,则溶剂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