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说课

文档属性

名称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说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05-25 19:5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科学说课《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早上好!
我今天要说的课题,是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先说我对教材的理解及课标对该部分内容的要求。
P3从苏教版3-6年级全套教材的结构来看,《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这课属于物质世界这个板块中物体与物质这部分。物体与物质部分的是依据“物体的特征、材料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利用”等相关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学会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全面认识事物”是物体与物质部分重要设计思想之一。
P4 再结合科学三下全册教材主题结构来看,这册教材有五个单元,单元之间的联系紧密,每个单元都重视让学生认识事物的现象、重视让学生认识事物的变化,着重培养学生的提问、观察、记录与测量的能力。《固体与液体》和《土壤与生命》这两个单元编写的要求都是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和描述具体事物,从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培养以及实验习惯的形成。
P5在 “固体和液体”这一单元中,《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固体,尝试了把固体放到水里,认识了液体,尝试了把液体倒进水里之后进行的。通过前面四课的学习学生对固体和液体的性质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对固体、液体与水的关系也有一定的了解。
P6《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正是在以上的知识背景下呈现的。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去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了解上浮材料的特点,想办法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本课围绕“怎样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展开,通过认识漂浮物的作用、使下沉的橡皮泥船浮起来,观察研究潜水艇及使鸡蛋浮起来四个探究活动,让学生知道通过探究能够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体会到探究的乐趣,满足了学生“动手做”的愿望。
2、教学目标
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
P7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能够利用多种方法,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P8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改变形状、增大空间或在水中加盐都能够增大水的浮力。
P9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在玩潜艇实验中,体验发现的快乐。
P10 重点:使学生知道借物漂浮、改变形状、改变重量、水里加盐的方法,能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P11难点:引导学生知道潜水艇沉浮的原理。
我将通过组织竞赛、玩橡皮泥、玩潜水艇、看课件等活动来达成上述目标,通过系列活动来突出重点,通过课件来解决难点。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
P12为了有效的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本课将运用 “情景法”、“演示法”“观察法”、“动手实践法”、“多媒体辅助法”来实施教学。
P13情景法,这种方法在新课导入和教学过程中都使用。在新课导入时,通过播放捞铁牛的片断,揭示本课学习的内容。在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疑惑看魔术表演,学生一定会看得很认真,学习效果好。
P14通过录像演示鸡蛋浮起来的实验,让学生知道怎样做实验,知道在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学会规范的实验操作。应用教学演示,学生的视线聚焦在一点,注意力就集中了,为下面学生重做这个实验提供示范。
P15德国教育家弟斯多惠曾经说过:“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并独立地掌握它们。”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了两组重量一样体积不同的方块,这样做直观地让学生发现方块在水中体积变大,沉在水里的物体也能浮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发现的快乐。
P16记得科学教育战线的一位前辈曾经说过:看了记不住,做了忘不掉,让学生在做中学,更能明白科学道理。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制作各种橡皮泥船,应用动手做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P17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我多次设计使用了图片、录像、课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我设计用课件来演示潜水艇的沉浮原理,这样很形象,对学生理解潜水艇原理有很大的帮助。
P18在学法指导上,我主张接受式、合作式、探究式、自主式教学模式的组合应用。本课几次实行分组活动,让他们动脑、动手学科学,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P19为达成教学目标,抓重点,破难点,教学设计中我继续传习“提出问题→猜想→实验证明→得出结论→应用”的学习方法。
P20以讨论、观察、小组实验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小组研讨学习,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说过程
1、材料准备
为了有效的实施教学,我们在材料的准备上也进行了进行精心设计。
P21教师主要准备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的材料:主要由水槽、水杯、小铁牛、鸡蛋、食盐、 橡皮泥、潜水艇。还要准备电教器材:投影、电脑、课件、图片、影像资料。
P22学生也要自备一些材料:橡皮泥、筷子、泡沫板、塑料管、硬币、线、抹布。
2、教学过程
P23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按三个板块设计的:激趣→探索→应用。在探索部分里,主要安排了四次学生动手活动内容,学习四种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在拓展应用中安排了两项活动,一是观察思考题:试解释汤团沉浮的秘密,二是动手实践课题:怎样使渔网立起来。其中二项活动根据学生学习进展,可在课上进行研究,也可调节在课后进行自主探究。
情景导入,引出课题:怎样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P24在上课时,首先是讲怀丙和尚的故事,以课件导入,引出本课研究课题,怎样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板书课题: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我发现学生喜欢看动画,通过这一手段能一下子抓住学生心理,引发学生有效的学习思考。
学习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方法一:借助漂浮物——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在本单元第二课《把固体放在水里》学习时,学生已经知道固体在水里,有的能浮在水上,橡泡沫、木块、竹子……人们常利用这些这些材料作漂浮物,让它为人服务。
P24-1请看录像,这个人利用竹排上干什么 学生看录像后,头脑中形成了竹排这些物体能浮在水上的印象,我能不能也利用漂浮物来做自己的实验呢,产生一种尝试的欲望。
P25接着,教师富有激情的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进行一场比赛,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使沉在水里的铁牛浮上来,先小组讨论再活动在请获胜者介绍经验。在课堂组织竞赛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玩中求知。
P26在学生明白了借物漂浮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后,提问:古人是怎样捞铁牛的?我们再来看古人捞铁牛的录像。小结。板书:借物漂浮
方法二:改变形状——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P27竹排、木排能浮在水上铁块一定会沉在水里。那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上?让学生比较铁块与轮船形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得出物体的形状改变了。板书:改变形状。物体的形状改变了,物体就会从水中浮起来?让学生猜想。
P28为了验证的想法,我设计了学生实践活动,以橡皮泥代替铁,进行做小小造船师比赛活动。比一比谁造的船上放的枚硬币最多?让学生动手做,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制作的橡皮泥船能在水里浮起来。并比一比谁的船装的硬币多。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装硬币多的原因。这样做学生就知道物体的形状改变改变,物体占据的空间越大,装载的货物就越多。课上还给最佳造船师发奖,对学生今后积极参加这类活动是一个看得见的激励。
小结。板书:改变形状、增大空间
方法三: 减轻自身重量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P29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上了。你们见过潜水艇吗?潜水艇也是铁做的,为什么能沉又能浮,想不想了解潜水艇的秘密呀。让学生猜想后就自己来研究潜水艇。我给每个小组都提供了潜水艇模型,每人一个,每个学生都经历“潜水艇下沉和上浮的过程”。
等学生做完,组织讨论,争取让学生说出:“潜水艇里灌进空气,重量变轻,就会上浮。灌进水重量变重,就会下沉”。
P30潜水艇的课件
接着,通过看课件,让学生了解潜水艇沉浮的原理。知道潜水艇是通过调节自身的重量,是可以做到自由沉浮的。
在教师引导下得出:改变重量,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板书:改变重量
刚才学习了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进行探索。今天,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会上浮的鸡蛋。
P31学生看到三只鸡蛋全都上浮在水杯中,学生会猜测水里加盐食盐。(板书:在水里加盐)水里加盐鸡蛋就能浮起来了吗,让我们来验证一下,请大家看一段录像,鸡蛋真浮起来了。为自己动手重做这个实验,做好铺垫。
P32-33在水里加盐,不仅鸡蛋能浮起来,人还能躺在上面看书呢,不信,请看录像:神奇的海。这时学生的探知欲被激发,都想尝试一下,于是,我们就布置学生回家做实验,把自己成功体验的喜悦与家人分享。
P34学习小结:通过学习,让学生总结有那些方法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请学生能将今天的发现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我发现了……
拓展与应用
最后布置两道思考题作为本课知识的拓展与应用。它们是:
P35-36思考1:煮汤团时生汤团为什么沉在水底,熟汤团为什么就浮在水面上?
P37思考2:渔民想让渔网在水中围成一堵墙,将鱼群包住。我们用什么办法能使渔网在水中立起来?
P38板书设计:
借物漂浮
改变形状
增大空间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改变重量
水里加盐
板书力求言简意明,均用四个字概括,便于学生记忆知识。
P39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