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提骑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听辨并识读“x x x x”四个十六的节奏符号。
过程与方法:能用欢快诙谐的情绪演唱《阿凡提骑驴》,将“骑在驴背”的律动感及简单的舞蹈动作融入歌曲演唱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习,学生培养懂礼貌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用欢快诙谐的情绪演唱《阿凡提骑驴》,并能在演唱歌曲加入舞蹈律动。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听辩并识读“x x x x”四个十六的节奏符号,并感受区分前八后十六节奏与四十六分节奏的不同。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奥尔夫节奏教学与科尔文手势的教学元素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并掌握一定音乐知识。
【教学过程】
知识目标:能听辨并识读“x x x x”四个十六的节奏符号。
一、情境导入,师生互动
发声练习,
1、师:今天小火车要带着我们到森林里走一趟,这里许许多多的小动物,你们看,他们来了。
2、挑战童谣游戏
师:这些小动物们想考考你们的节奏知识,你们能接受挑战吗?生:能。
师:它们的要求是用什么样的节奏问,你们就用相同的节奏回答,准备好了吗?
师:谁的耳朵 长?谁的耳朵 短?谁的耳朵 遮呀,遮住 脸?
生:驴的耳朵 长,马的耳朵 短,象的耳朵 遮呀,遮住 脸。
师:谁的耳朵 尖?谁的耳朵 圆?谁的耳朵 听呀,听得 远?
生:猫的耳朵 尖,猴的耳朵 圆,狗的耳朵 听呀,听得 远。
师:咦!有同学这一句好像回答得跟老师问的不太一样。(师解决十六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区别)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敏锐的反应能力及增强学生音乐记忆力,在童谣中让学生感受十六分音符的速度与特点,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识读节奏
师板书:x x x x
师:前面的“谁的耳朵”下面有两行线,我们称它为十六分音符,同学们来看看这个节奏,一拍里面有四个十六分音符,它们的速度是一样的,你们仔细听老师读一读“dililili”。你们来试试,(请个别学生尝试,并纠正错误)
4、强化节奏感觉。
师:同学们读得比老师想像的还要好,真不错,现在老师加点难度,将各种不同的节奏型组合起来,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掌握了。
出示“ x x x x│x x x x x”“x x x x x x x │ x x x o│”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先示范一遍。(师演示)请同学们自己尝试,可以跟同桌互相交流一下,看你们读得对不对。(师巡视并指导)
师:我刚才发现有好几个同学练得不错,我们请他们上来展示一下。
(生展示,师生评价)
师:那我们就请这几个同学来当当小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来把这两条节奏型念一念。
技能目标:能用欢快诙谐的情绪演唱《阿凡提骑驴》,将“骑在驴背”的律动感及简单的表演动作融入歌曲演唱中。
二、形式多样,学唱歌曲
师:看来同学们都把这个四个十六节奏型牢牢的掌握住了,效率可真高。今天有一位名叫阿凡提的客人,从新疆来到娘子关做客,并且带来了他亲密的小伙伴,你们知道这个小伙伴是谁吗
1、初听歌曲,找出相同节奏乐句。
师:是的,就是这头可爱的小毛驴。听!阿凡提骑着小毛驴唱着歌来了。(播放音乐)
师:听完歌曲,你们能找出与上面节奏型相同的乐句吗?(生指出)
师:同学们找得又快又准确。咱们再一起来把这些节奏巩固一下,加深记忆。
2、再次聆听,感受歌曲情绪。
师:现在我们再来听一听歌曲,并说说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很活泼,欢快,有趣~~~~
师:是的,因为有了十六分音符的存在,给歌曲增添了活泼的色彩,使音乐更加生动形象。
3、有节奏朗读歌词
师:这么活泼欢快的歌曲背后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了解,有节奏的读一读歌词。
(师带领学生有节奏读歌词)
师:读完歌词后,我相信同学们对这首歌的故事更加了如指掌了。
师:现在咱们跟着歌曲伴奏,把歌词有节奏的读出来,行吗?
(播放音乐伴奏,生跟音乐读歌词)
师:同学们把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读出来了,真棒!
4.演唱歌曲
师:那就请同学们保持着欢快的情绪跟着多媒体来轻声哼唱歌曲。
三、声势律动,演唱歌曲
1、模仿骑驴的动作。
师:同学们,阿凡提是个多么幽默风趣的人啊,喜欢倒着骑驴,我们也来学一学吧。
师讲解动作:左手撑腰,右手提起,按节奏提压,双脚一前一后轻轻的踩踏。
2、小碎步“x x x”,
师:现在我们根据节奏的变化加入不同的动作。
师讲解。
3、合作协同,结合歌曲音乐舞动
师:太好玩了,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玩,你们仔细看看我是怎么跳的。
4.学生自由创编,小组展示。
5.将学生分两个表演组:演唱组和舞蹈组。
师: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合作一下,演唱组的同学要唱出歌曲的欢快情绪,
舞蹈组的同学要把动作做的规范、优美。
师:同学们合作的非常好。
情感目标:通过歌曲的学习,学生培养懂礼貌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四、课堂小结
师:在今天的音乐活动中,老师看到了一群快乐的爱唱爱跳的小阿凡提,最后我们再来听一则阿凡提小故事来结束今天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