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 二年级上册音乐 - 第六课 蒙古小夜曲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艺版 二年级上册音乐 - 第六课 蒙古小夜曲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6-20 17:0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蒙古小夜曲
教学目标:
能用优美悦耳的声音演唱歌曲《蒙古小夜曲》,并用打击乐器或自制乐器为其伴奏。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演唱《蒙古小夜曲》。
难点:用歌声和打击乐器参与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若干(舞板、串铃、蛙鸣筒、三角铁)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问:有谁去过大草原吗?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看到的大草原的风土人情。生答,师补充。
这里的草原一眼望不到边,牛羊一群群,这里的人们穿着漂亮的衣服,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他们住的房子,叫蒙古包,他们出行主要依靠的是骑马,所以蒙古族又叫“马背上的民族”。
2、出示草原风光,讲故事。
教师:在一望无际的蒙古大草原上,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一群群羊儿自由自在的吃草、远处牧民的蒙古包结实、漂亮、牧羊姑娘穿着迷人的衣裙,挥动着鞭儿,轻轻打在小羊的身上 (出示歌词)
太阳快下山了,牧羊姑娘敲打着竹棒,呼唤小羊赶快回家(教师边击响板边唱第一乐句)。
小羊儿跟着妈妈跑过来,还洒下了一路的铃铛声(教师边摇串铃边唱第二乐句)。
天慢慢黑了,星星亮了,小青蛙也鼓着肚子唱起了歌(教师边奏蛙鸣筒边唱第三乐句)。
这时候,牧羊姑娘为小羊点燃了一盏灯,照亮它们回家的路。(教师边轻轻敲击三角铁,边唱第四乐句,并减弱)。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蒙古小夜曲》,教师板书课题。
二、学唱歌曲
1、听录音范唱
教师:听一听牧羊姑娘是怎样用歌声来讲述这个美丽的故事的。问:全曲有几个乐句? (听录音范唱)
歌曲听完了,你联想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板示画面牧羊姑娘、小羊、星星、蒙古包、青蛙、灯火)
我们把歌词念一遍吧。要读出画面感哦~
2、再次聆听,并画出旋律线
让我们再来听一次歌曲,同学们要举起你的右手和老师一起根据旋律的高低画出旋律线。(师板书旋律线)
教师:大家看一下这些旋律线有什么特点?生:像山峰,高低一样……
3、听老师唱谱(科尔文手势辅助),
a找出这首歌曲里面出现的音符有哪些?
b你在这首歌曲中听到的哪句旋律重复次数最多
6123.并总结特点:整首歌曲都围绕6 1 2 3 2 1 6 这一条旋律变换节奏 。
4、律动表现旋律
教师: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随音乐用动作来表现这些旋律吧,右手是大山,左手是小羊,小羊用不同的节奏从山底爬到山顶,你要仔细观察哦。(带领学生随乐做律动) “从手肘到指尖的爬山动作”。
5、唱谱
第一步:师弹奏一小节,生唱一小节
6、唱歌词
让我们也用歌声来唱这美丽的故事吧。
A老师唱一句,你们学一句。
B学生有表情地接龙演唱歌曲。
C齐唱全曲。
三、认识打击乐器
1、 看外形、知名称、听音色、懂奏法。
同学们刚才唱的很有感情,让老师都以为来到了大草原的星空下.同学们还记得老师讲故事的时候除了唱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对了!用了乐器伴奏.接下来我们一起去认识认识它们吧! (课件出示图片认识乐器)。
依次让学生听辨蛙鸣筒、串铃、三角铁、响板等乐器的音色,并认识其形状,掌握其不同的演奏方法。模仿动作识谱演奏。
2、为歌曲伴奏
A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是牧羊姑娘组、小羊组、青蛙组、灯火组,出示演奏谱,分组念谱,同时师示范乐器演奏。
B分发乐器并依次用响板、串铃、蛙鸣筒、三角铁或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表现
1、分角色依次进行演奏,同时其他三组演唱歌曲。
2、挑战自我(练习最后一个乐句的合唱部分)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好听的蒙古族民歌,大家已经唱的很好,又给歌曲加了伴奏,可是老师还是不满足,想把这首歌变得更好听,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让它变变变吗?
将学生分组,学习二声部时,牧羊姑娘和妹妹一起点燃灯火,理解旋律的走向,教学时强调学生表情和声音。
五、小结
大家表现得真是出色,让我更加向往去到蒙古大草原了!大家回家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分享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还可以利用家中闲置物品亲手制作打击乐器哦~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