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作文指导-写人记叙文写作技巧:以形传神绘肖象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升初作文指导-写人记叙文写作技巧:以形传神绘肖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1 09:4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升初作文指导写人记叙文写作技巧——以 形 传 神 绘 肖 象
小学阶段的记叙文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 二是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三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写人记叙文,以记叙人物的活动、经历、事迹为主,重在刻画人物的性格,并通过这种性格的刻画来反映生活,表达一个深刻的主题。丁玲曾说过:“有许多人物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但是要把这个人物画出来,让读者认得,理解,体会,引起自然的爱憎,是需要许多手法的。”我们在写作中可以用外貌描写抓住人物的特征去绘形传神,显示其灵魂;可以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出人物的身分、地位、职业、年龄、文化层次等等;可以用具有生动性和典型性的动作来彰显人物个性;可以对人物作入木三分的内心精神世界的精细描摹和刻画;可以采用有多种用途又带动全局的细节来为文章增添光彩,使读者如观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这样既“摹形”又“传神”,形神兼备,人物性格尽显字里行间。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肖像刻画更要以形写神,形神俱似,不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有的同学平时不太留心观察他人,提起笔来作文时,就全是些陈词滥腔儿,美人都是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都是瓜子脸儿,柳叶儿眉;写坏人则离不开尖嘴猴腮,贼眉鼠眼,满脸横肉……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要把人物写活,写真,谨小慎微,须写出他有别于他人的个性来。
先看下边的例子: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谁?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出“豆腐西施杨二嫂”。鲁迅先生从头到脚却又不平均用力,突出其最富特征的部分,由这个外貌特征可以粗知她尖酸刻薄的性格。
那么,如何才能形神兼备,使人物性格尽显字里行间呢?
一、聚焦特写 ,强化描写效果。
鲁迅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画眼睛”是写人物肖像的关键。他在《祝福》中14次写到样林嫂的眼睛,而每一次眼神的变化,都透露出人物当时的心理和性格的变化。我们不是说都要写眼睛,而是说鲁迅用了“画”这个字,强调对人外貌最具有特征的部分的特写,通常写人的外表都是为了表现人的性格服务的。鲁迅写祥林嫂是“画眼睛”,但也写了祥林嫂 “花白的头发”(表现其悲惨的命运);写闰土,在写眼睛的同时,重点写到闰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是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反映了闰土生活的艰辛和痛苦。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作品《列夫.托尔斯泰》中这样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作者形神兼备地刻画了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那犀利的眼光。
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充分地表达了出来。就像高尔基说的“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这里作者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已不再限于肖像描写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通过写眼睛来写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
二、动静结合,巧绘鲜活的形象
在平常的作文中,对肖像描写常常满足于细致具体的静态容貌描写,而忽略了对人物肖像的动态描绘,导致描摹的人物形象呆板,无法给人活灵活现之感。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抓住人物转瞬变化的情态,在神情的动态变化中展现人物的鲜活形象。最实用的是神态描写,如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中就成功地对菲利普进行了动态的肖像描写:在确认卖牡蛎的穷水手就是于勒的过程中,菲利普神色由“不安”到“张皇”,再到“狼狈”;脸色从“苍白”到“煞白”;两只眼睛从“不寻常”到“呆直”……既活现了菲利普从热望到失望的狼狈相,又充分暴露了他虚伪可鄙的丑恶嘴脸。又如《孔乙己》中先让我们目睹了那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静态孔乙己后,随着情节的发展,他“睁大眼睛说”、“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脸上笼上一层灰色” ……这些动态的神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他遭人戏弄时由强硬到困窘的复杂心境,让一个穷酸迂腐、自欺欺人的悲剧形象血肉丰满,跃然纸上。
三、工笔细描,描画细腻传神。
这是梁实秋先生笔下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的肖像描写:
“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常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地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箸。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时我没有赶得上看见,余生也晚,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渍斑斑。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作者不愧为散文大家,在他的笔下,人物栩栩如生。究其因,是作者善抓特征所致。那有棱有角的脑袋轮廓,那秃秃亮亮的尖头,那方方扁扁的脸形,那总是耸得高高的肩头,那常吸溜鼻涕的酒糟鼻子,那油渍斑斑的长袍都是我们在古今人物画廊中从未见到过的。也许作者本身就是漫画高手,寥寥几笔,人物就形神兼备了。
四、绘形传神,刻画人物性格。
肖像描写虽然写的是人物外表,但描写的目的决不在于使读者了解人物的外在形象,而是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相貌是千差万别的,而年龄、职业、遭遇、性格等又为各自打上了鲜明的烙印,要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和性格的特征,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和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公式化,脸谱化。
如《一面》中“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摸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牙黄羽纱的衣衫,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的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就不仅写出了鲁迅先生的外貌特征,更突出了他的精神,突出他的那种斗志,表现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那种崇高的品质和顽强意志,
再如《贝多芬》中“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有一种凝重而不可逼视的光”的“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的宽阔双肩,“有力的大手”都在显示着他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抗争意志,作者不单纯是外表和外貌的简单描绘,而是以“形”传“神”,从肖像描写中展示了贝多芬的生活遭际,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
侧面渲染,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众多的肖像表现手法中,运用其他人物的所见所闻去表现人物的肖像特征是一种高明的方法,它可以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展开无尽的遐想,更鲜明地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如《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鞘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这里,通过“行者”、“耕者”、“少年”见到罗敷后的动作和他们“相怨怒”的风趣情态,连耕田犁地的农民都给她耽搁了工夫,这就让罗敷的俊丽美貌得到更充分的体现,给读者留下了极度美好的想象空间。
六、描摹神态,突出个性变化。
神态与人物思想感情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内心活动常常从人的神态变化显示出来,描摹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能准确刻画人物性格。在具体行文中,我们可以巧用神态变化来描写人物,如《惩罚》一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只见爷爷苦着脸站在正坐在床上面目不善的奶奶的跟前。“认不认罚?”奶奶语气冰冷。看到奶奶“凶狠”的眼神,爷爷知趣地向门外走去。这时我却看见奶奶偷偷地笑了…… 奶奶在爷爷面前“面目不善”“语气冰冷”,爷爷一转身便“偷偷地笑了”,神态的变化鲜明生动地反映了奶奶面狠心慈却又不失可爱的性格特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