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作文指导叙事作文写作技巧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课标》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地语言文字表述出来。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生活就是一个百花园,我们的作文素材就来自这个百花园。作文时捏造事实,东伴西仿,只能是假话连篇,漏洞百出,写出的文章生硬干巴,也造成取材上的雷同。小学生要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要认真地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体验生活,写作时才会有话可说。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就是挖掘生活中的亮点,从自己的生活储备中寻找曾经使你的心灵受到了触动材料,再现那感动的一刹那。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感动心灵的人和事,有时感动也许只是一刹那,但回味那一刹那,就是体味生活,就能发现真情、启迪心灵。
选材一般有四点基本要求:
1.关注社会热点;2.捕捉社会亮点;3.体现生活变化;4.表达自我情感。
【技法点睛】
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围绕中心选材就是要认真审题,弄清楚题目要求的中心,然后选择那些最能够表达中心的材料。
比如写《我是一个坚强的孩子》,文章中心就应该是“坚强”,我们可以选取“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我是如何用坚强去挑战困难的,在学习中我是如何用坚强去应对失败的”等等来表现我的“坚强”的性格品质。
要选取新颖的材料。
选材时既要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材料,又要具有独立性。选材上的独立是指要有一种“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精神。要能打破陈旧的思维框架,大胆求异求新,选取真实生活中比较有新意的东西。对于大家都能想到的一般化的材料尽量不用或少用。
比如写《春节》这个题目,有的同学一看题目就会想到放鞭炮、包饺子、吃团圆饭等等,这样容易落入俗套,可能会千篇一律。如果我们联系当今的实际,选择一些典型的新颖的材料,文章就会有新意。比如春节,可以写春节期间进行社会小调查、参观科技展览、参观义务宣传活动、为爸爸妈妈做年夜饭等有意义的事情,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不容易落入俗套。 如果没有一些新鲜典型的材料,那些别人都知道的旧材料还能用吗? 可以用,但要学会推陈出新。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不妨借助动画片中大胆的夸张和想象,去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
三、选取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对此,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写作时要投入感情,在让读者感动之前你自己要先感动起来。第二,要选取能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来写。如《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中,令作者动情的材料太多了:梁任公先生可以为“桃花扇”的悲情痛哭流涕,也可以为杜子美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而张口大笑,“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他出口成章,名词佳句倒背如流,即使偶有阻塞,敲击脑瓜儿延续,其情态可掬,令人莞尔;任公先生的口音,也成为梁实秋欣赏的亮点,如此爱屋及乌的描述,可见作者对任公先生的爱戴之情深。
(1)选材要“以小见大”,切记大而空,心灵触动的诱因在外,但其源在内——心灵的触动看上去似乎是偶然的,其实心中有感,眼里才有泪。所以作文不一定要选大人物、大事件写,生活中的平凡人、平常事,只要感受独到,都可以写。
如:《那种温暖荡起的涟漪》作文片段:
那天,我骑着车火急火燎的赶路,前面一位青年男子骑车却不急不慢,他弓着腰骑得很稳。我怀疑他有腿疾,我想超车但他始终挡着我的路,我有点火了。等到我好不容易找了个缝隙超了过去,我有些得意的往后面瞅瞅,这一瞅,我惊呆了,我看见了世界上最珍贵的景象:那位约三十岁的男人原来使用右手扶着车把,而左手捧着前座上熟睡的一个幼儿的脑袋!他那种小心翼翼的捧着,仿佛捧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宝——不是仿佛,那就是他最珍贵的财宝!难怪他骑的那么吃力,那么稳当,那么不紧不慢,他是怕惊醒那幼小生命的酣梦啊!那幼儿一定睡的很香、很甜,他躺在父亲用爱心做成的枕头上,那是他永远的避风港。我仿佛看见孩子梦中的微笑。
这篇作文中,“我”回头看到世界上最珍贵的一幕景象。这中间也只不过是几秒钟的时间,画面就是那位三十来岁的男子骑车的情景。小作者很能抓住重点动作:“用右手扶着车把,而左手捧着前座上熟睡的一个幼儿的脑袋!他那样小心翼翼的捧着,仿佛捧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宝——不,不是仿佛,那就是他最珍贵的财宝!难怪他骑的那么吃力,那么稳当,那么不紧不慢。”这段是瞬间的描写,关乎题旨,关乎文章中心,写的具体、生动、感人。
(2)选材着眼于艺术的“真情”。
“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的着眼点是自己的感触,有“真情”才有“实感”,作文才有“感”可写,有“情”可抒。要避免选材虚假、陈旧,当然,文章中的真实是经过提炼、升华的真实,是一种艺术上的真实,否则,就成了白开水。
韩红的著名歌曲《天亮了》就是取材于一个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故事:1999年10月3日10时20分左右,在贵州麻岭风景区,200多名游客在马岭河峡谷谷底唯一的缆车乘坐点,等待乘坐缆车去山顶吃中饭。11时10分,一阵难以想象的拥挤后,面积仅有五六平方米的缆车车厢,竟满载了35名乘客,又一次缓慢上升,10多分钟后到山顶平台停了下来。工作人员走过来打开了缆车的小门,准备让车厢里的人走出来。就在这一瞬间,缆车不可思议地慢慢往下滑去。缆车缓慢滑行了30米后,便箭一般地向山下坠去,一声巨响后重重地撞在110米下的水泥地面上,断裂的缆绳在山间四处飞舞……
在缆车坠落的那一刹那间,车厢内来自南宁市的潘天麒、贺艳文夫妇,不约而同地使劲将年仅两岁半的儿子高高举起。结果,这个名叫潘子灏的孩子只是嘴唇受了点轻伤,而他的双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这个生命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歌手韩红,她以这个令人震撼的事件并以小孩的口吻,创作了《天亮了》这首感人至深的歌曲。
(3)、选材要兼顾“深度”和“广度”。
要深入挖掘生活中的素材,选择触动较深的人和事写,如,写亲人、朋友,因为相处的时间多,交往比较密切,感受也深;写亲身经历的事,亲眼看到的事,感慨也真。
如下面这个例子:
2017年国际奥林巴斯大奖赛中,一张记录一家人温馨的照片在十五万张候选照片中脱颖而出,荣获唯一的特等奖。
照片上,在树木掩映的村道上,一位父亲抱着一个襁褓中的孩子,跟在身后的母亲弯着身子逗弄着孩子,她的笑意点燃了孩子,孩子开心笑了,孩子的笑又引燃父亲,父亲看着孩子,也笑了。他们的身后是两条小黄狗,正悠然地在路上觅食。
这幅照片超越种族、文化、教育,超越了贫富,温馨的笑成为了最简单而丰富又意味深长的语言,说出大家难以言说的温暖亲情。一家人其乐融融,还有什么比这更有感染力和珍贵的?
四、要选取真实可信,新鲜有趣的材料。
真情出至文。文字只有流露了自己的真情,才能更好地感动读者,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试想一下,一篇文章连作者自己都感动不了,又如何感动读者呢?
要做到真实,我们在写作时就不能胡编乱造,而是要选择自己亲身经历过感受过的人和事来写,将自己真正融入到材料中去。这样的材料往往也是独特的、富有个性的、新鲜的。
比如说,大家都知道,过年是欢乐的。可是,还有一种过年的方式叫沉默。一篇题为《在沉默中怀念》的习作,就是通过记叙作者回老家过年时,以沉默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祖辈以及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如此选材,非常真实,也很新颖,给人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五、要选择典型的材料
生活有多精彩,写作的材料就有多丰富。但写作时不能把一切符合中心的真实材料都写到文章里,这就需要我们精挑细选,好中选优,直到选出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有表现力和说服力的材料,从而写出引起读者心灵共鸣的文章。
如著名作家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主人公别里科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牢记不忘的口头禅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即使在最晴朗的天气里外出,他也要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的许多物品都装在“套子”里(雨伞用“套子”包好,表放在鹿皮“套子”里,小刀装在小“套子”里);他的脸也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用黑眼镜挡起眼睛,用棉花堵住耳朵;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来,也要造成一个“壳”儿,“套”起来;他住在“活像一只箱子”那样严密、狭窄的小卧室里,床上还要挂上帐子,一上床就拉过被子蒙上脑袋……总之,他的整个人和他的物全要“套”起来。小说正是选取这些典型材料,从而鲜明地表现出别里科夫保守、多疑、胆怯、惧怕新生事物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