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新文化运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20 18:4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一株希望的“兰花草”
内容主旨:发端于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将犀利的笔峰触及封建旧道德,以文学革命的形式展现新旧转型时期的社会百态,在中国大地种下一株希望的“兰花草”,播撒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思想,形成近代一场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学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内容;理解由形式到内容的进步思潮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巨大冲击。
2. 通过对作品《希望》等的品析,把握文学作品证史的特点;通过对表格信息的处理与分析,获取新文化运动在推动新思想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模仿学习获取新视野。
3.借兰花草的寓意,从新文化运动的人物身上学习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品质,赞赏他们对国家和民族所怀有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难点:从作品的内涵中把握文学革命的独特作用
教学过程:
环节一:播放歌曲《兰花草》,引出新文化运动的作品,闻着兰花的馨香,去领略一场新意盎然的思想文化运动。
(设计意图:抓住新文化运动的特征,用文学艺术作品铺设情景,引兰花草的寓意于文中。)
环节二: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发生了什么?”引入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材料①“辛亥革命后百姓家门前的对联”②《中华新报》新闻“烈女自尽”③穿祭祀礼服的袁世凯。分析辛亥革命后尊孔复古思想、旧的伦理道德对百姓的戕害,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势在必行。
(设计意图:运用对联、新闻等复合材料理解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认识文学作品体现一定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心态。)
环节三:以“这场运动是怎样发起的?谁是这场运动的主力军?”引入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归纳知识点:标志、代表人物和阵地。材料:①《新青年》创刊号封面,观察法文“青年”及人物“卡内基”,(受法国革命影响、实现个人奋斗梦想),窥视对西方理念的引进。②陈独秀在创刊号上的文章《敬告青年》,理解先进知识分子改造国民性的担当。③观察油画《宽容》,北大是人才聚集地,新文化运动的阵地。
(设计意图:梳理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史实;观察人物外貌的细节,捕获北大的办学特色,体现新旧交替时期思想的碰撞。)
环节四:以“新文化运动的传播者是如何改造国民灵魂的?”引入思想革命的内容。材料:①鲁迅《狂人日记》摘录,狂人对“吃人”的封建礼教的控诉,与新闻材料互证;释义“旧的伦理道德”。②陈独秀“德先生和赛先生”的论说。理解“抨击旧道德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内容。
(设计意图:知道鲁迅以新文学的形式将矛头指向封建旧道德;理解“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
环节五:以“如何让大众更容易接受新的思想?”引入文学革命的内容。材料①胡适《文学改良刍议》节选②故事“干不了,谢谢!”③白话诗《希望》,理解提倡白话文的重要性;以兰花草喻作知识分子的品性;胡适对“兰花草”(“民主与科学”新思想)寄予的热望。
(设计意图:领略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援引兰花草的寓意,体会先进知识分子对民主与科学的孜孜追求;获取文学作品的证史特点;理解文学革命在新思想传播中发挥的独特作用。)
环节六:以“这场运动对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总结历史意义。组织课堂活动:分组合作完成作业单“1913年江苏某师范和1923年北京大学对历史人物的民意调查表”,从数据中获取信息。从积极作用和局限性引导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设计意图:习得简单的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通过对不同时期人物名次的波动情况,加深对新文化运动促使思想解放的认识;初步懂得辩证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环节七:以“新”为标题,梳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理解“新”的含义。以图表的方式列举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体现了各阶层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艰难曲折。以一段文字:一株希望的“兰花草”,感悟历史,总结课文。
(设计意图:对课文和单元学习进行梳理;用兰花草呼应导入,深化课文立意;学习先进知识分子为民族肩负责任的胆识和勇气。)
作业设计:学习单拓展作业
资料附录:
①民国初年《中华新报》新闻“烈女自尽”
②胡适白话文诗《希望》
③《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对崇拜的历史人物调查表》——据《考师范之笑话》上海《时报》1913.7.1
《1923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位?”第6题统计表》——据朱务善《本校二十五周年纪念日之“民意测量”》,《北京大学日刊》1924.3.5
教学策略:
以“兰花草”的象征意义确立本课的立意。一株希望的“兰花草”,体现新文化运动的践行者对民主与科学的孜孜追求,为培养国民独立人格和涤荡旧文化勇于担当的精神。由于学识的受限,学生对此意象的理解可能有困难,在情景铺设上增加了气氛的渲染。
以学习单的形式对表格的数据作处理与分析。结合学情,设计以指向性明确的问题,便于抓住核心内容作出合理的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尝试对数据作分析推论,得到及时反馈。
板书设计:
对本课课程资源开发和活动设计的说明:
本课立意
以兰花草比喻先进知识分子对“民主与科学”新思想的追求,把抽象的概念用文学的具象表现出来。
布局设置
从歌曲《兰花草》导入文学具象
以白话诗《希望》铺设课文主旨
从文学的象征意义感悟历史:
在北大的讲坛上,陈独秀、胡适、鲁迅等坐在一起高谈阔论,或许他们思想差异很大,有的追求新思想,有的恪守传统文化,但他们对民族都心怀希望,都有一份责任感,都有兰花一样高洁的品性,在中华大地种下一株株思想的“兰花草”。
以结束语深化立意:
“一株希望的兰花草”
一群时代青年,
一份进步刊物,
一场思想碰撞,
一段燃情岁月。
运用资源达成核心素养
分析白话诗《希望》的含义:“一日看三回”本义对兰花草(美好事物)的热切期望;结合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引申先进知识分子对“民主与科学”的新思想的执着追求;渗透“文学作品的证史价值”(作者认识和时代特征)
学习单的运用:依据学情制订学习计划,兼顾了所有学生参与;体验对表格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的基本方法。
通过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借《希望》的寓意赞叹先进知识分子对新思想传播的孜孜追求与民族的责任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