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20 18:4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忠勇魂·家国情——正面战场的抗战
《忠勇魂·家国情——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一、教学立意
国家层面:国家高度重视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的弘扬。习近平主席曾说:“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学校层面:我校以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为办学宗旨,重视学生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的教育。
学生层面:网络黑色文化的泛滥,正在腐蚀学生纯洁的心灵。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继承和发扬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抗战精神。
据此,我将本课主题定为“忠勇魂·家国情”,以“忠勇”为课魂,以“家书”为载体来组织教学。
用“忠诚为国——勇荡敌寇——义薄云天——血铸中华”为明线,把“抗战的全面爆发——正面战场的激战——英雄的家国情怀——抗战精神的传承”作为暗线来展开教学。
体现抗日将士为保家卫国、实现民族独立而舍生取义、忠勇无畏的精神,充分体现“忠勇魂·家国情”这一主题。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设计反思这七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二、教材分析
根据2011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感悟近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英勇斗争和艰苦探索,有利于学生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几次会战,即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通过中国军队的浴血奋战,不仅打破了日本速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对中国后来的战略反攻打下坚实基础;同时,粉碎了日德法西斯企图联合作战的阴谋,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学情分析:
我在初二年级作了关于抗日战争历史的问卷调查,其反馈结果如下:
对于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熟悉——5.7%,清楚——23.5%,略知一二——30.2%,不太了解——40·6%。由此,我认为初二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是:
优势:有浓厚的历史学习兴趣和一定的阅读积累;有初步的历史学科思维;有一定的国家、民族责任感意识。
劣势:对抗战历史知晓太少;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足;网络黑色文化的泛滥;人生观、价值观尚在形成中。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正面战场几次会战的经过,记住抗战英雄事迹,感悟抗战精神。
2、 理解台儿庄战役爆发的背景、第三次长沙会战在国际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正面战场几次会战的学习,提升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的自学能力,培养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悟英雄的家国情怀,传承先辈遗志,弘扬抗战精神;
2、学会辨别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教学难点:抗战精神的理解与传承;
六、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反思学习法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家书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传情达意的功用之上承载着“孝悌忠信”的道德价值观。在战火纷飞的抗战岁月,抗日烈士“烽火连天传家书”,普通百姓“大轰炸下寄亲情”。他们用一封封书信,传递着严父慈母对子女的叮咛、热血男儿对亲人的不舍、同胞兄弟之间的默默寄托、恋人之间的款款深情。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两封特殊的家书。
第一封是傅常将军留给妻儿的“灯柜家书”:
1、(投影)(1)抛妻别子踏征程——忠诚为国
“余奉命出川参加抗日战争,将奔赴前线,希汝等勿忘国难,努力学习强我中华!”
另一封是绵阳三台籍抗战英雄——景嘉谟将军给母亲的“照片家书”:
(投影)(2)远离慈母难尽孝——忠诚为国
“不遑将母儿心碎,非敢忘家国难深”。
接着设问:为什么这些先辈要远离妻儿、痛别父母?是什么样的钢铁意志,让他们勇于牺牲、血洒疆场?由此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用川军抗战英雄的家书导入新课,开篇点题,让学生初步感受当时“山河破碎,共赴国难”的悲壮情绪,奠定本课感情基调,激发学习兴趣。
(三)新课讲授:
2、血洒疆场终不悔——勇荡敌寇(重点突破)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依据表格,完成对几大会战的学习,并展示学习成果。
名称 时间 典型战役 战果和意义
台儿庄战役
徐州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初步构建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协作意识,掌握“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史料实证】(课堂延伸):
通过唐仁屿烈士于1938年1月,参加徐州会战时给妻子的家书,由此引出台儿庄战役。
(投影)(1) “日寇不灭,何以为家”——血战台儿庄
①家书:“所谓‘匈奴不灭,何以为家’,现在可以说是‘日本不灭,何以为家’,今后我尽力为
国杀敌,一切自知谨慎,请放心。”
②展示台儿庄战争示意图和中日双方兵力对比情况,让学生思考:日军进攻台儿庄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师生合作分析出台儿庄战役的背景。”
通过展示中国空军英雄吕基淳给父亲的家书,引导学生分析此封家书与哪次战役有关,从而讲述武汉会战。
(投影)(2) “国若不存,家亦无托”——保卫大武汉
家书:“盖国若不存,家亦无托。努力前进,为国即是为家也。”
通过学生朗读抗战英雄褚定候给兄长的家书,找出关键词,引入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学习。
(投影)(3)“古来征战几人回”——鏖战恸长沙
(投影)①家书:“敌人已达汨[mì]罗江,计程三四日后能到此…然吾军各师官兵,均抱视死如归之决心,绝不让敌渡浏阳河南岸来…弟若无恙则兄可勿念,若有不幸则请兄勿悲。古云:‘古来征战几人回’,并请告双亲勿悲。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然弟一切自知自爱,务祈兄勿念。”
②然后出示两段当时报刊社论,让学生分析“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国际影响”:
材料一 它(第三次长沙会战)配合了友邦作战,使盟军在香港陷落、马尼拉失守、马来亚危急之际,有着中国战场上的胜利,以鼓舞友邦,以打击敌人。同时并与今日反法西斯战争的欧洲战场上,有着伟大的苏联军民的主力军胜利的打击希特勒匪军,鼓舞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斗争遥相呼应。所以此次长沙之捷,是有着国际意义的。 ——1942年1月11日《新华日报》社论
《论长沙保卫战与目前的军事任务》
材料二 (1941年12月7日)以来,同盟国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
——1942年1月,英国《泰晤士报》
下面我将展示戴安澜将军的致妻书,从而讲述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内容。
(投影)3、“入缅作战壮国威”——义薄云天:
①家书:“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②展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概况。强调中国军队不仅是舍小家为大家,以身殉国;更是走出国门,血洒异国他乡,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设计意图:以家书为线,串联几大会战,实现情感递进,进一步突显抗战英雄舍身取义,勇于牺牲的高尚情操。用战略地图、当时报刊评论等历史资料,拓展教材,深化课文。
【情感互动】
4、一寸山河一寸血——血铸中华:(数字故事)
以中国空军的抗战为主要内容,展现先烈们舍小家为大家的民族大义;英勇奋战,血染沙场的英雄壮举!
【合作探究】:从这些抗日英雄身上,你认为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师生共同概括出伟大的抗战精神要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开拓创新,民族自信!”
设计意图:通过数字故事,使学生真切感悟到先烈们“忠勇无畏,血铸中华”的抗战精神,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
【学以致用】:
接下来我将出示网络黑化英雄人物,歪曲历史史实的图片材料,如对“狼牙山五壮士”的污蔑、“精日”份子对日本军国主义盲目崇拜的荒唐行为。
让学生思考:我们怎么看待无视历史、黑化英雄人物的行为?并自由阐述观点,教师再予以点评、引导。
设计意图:结合社会现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
【情感升华】
接下来,我将对课堂进行总结,进一步实现情感升华:
伟大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抗战英雄身上,我们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英勇担当、“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以及“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
这,就是我们英雄儿女的血与泪!
这,就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情与爱!
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抗战精神,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以行践知】:参观抗战遗迹,走访抗战老兵。
设计意图:通过参观抗战遗迹,走访抗战老兵,让学生走出课本,让课堂走入生活。
八、教学反思:
1、本课打破了战争史的常规教学模式,以家书为载体,见微知著,突显“忠勇”这一课魂,引导学生充分感悟先烈们舍家为国的家国情怀。
2、通过阅读分析抗战家书,着力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能力。
3、利用数字故事再现烽火岁月,体会英雄们忠勇无畏的民族大义。
4、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学时间有限,可能导致个性化教学落实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