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流域内协调发展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1流域内协调发展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6-20 17:1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4.1 流域内协调发展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自北向南注入里海,大规模开发主要以修筑大型水利枢纽、梯级开发为重点。俄罗斯鲟属于洄游性鱼类,每年春秋两季从里海沿伏尔加河上溯产卵。如图为里海部分水域及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伏尔加河梯级开发的限制性因素有( )
①凌汛多发②封冻期较长③夏季流量较大④河流落差较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近年来,里海的俄罗斯鲟鱼数量急剧减少,与此现象无关的是( )
A.伏尔加河修建水利枢纽 B.河口三角洲水位变化增大
C.向伏尔加河排放污水 D.里海盐度显著升高
长江九江段位于江西省北部边境,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分界处。1963~2002年期间,该河段在人工护岸堤的作用下,两岸堤线已稳定。该河段河床演变受长江中上游来水来沙影响显著,河床水深最大的部位称为深水槽,深水槽是河流的主航道。下图示意1963~2002年长江九江段某断面河水深度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与1972年相比,2002年该河床断面深水槽位置的南北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A.河床不断变窄 B.河床不断变宽 C.主航道变深 D.主航道南移
4.针对1963~2002年期间该河床断面的变化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北岸要加强堤防工程建设 B.南岸要加强护岸工程建设
C.长江中上游水库要加强拦水拦沙 D.长江下游要加强节约用水
在每年的农历6月,黄河中下游在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期间都会上演“流鱼”奇观,此时黄河水的含沙量剧增,溶解氧含量下降,混浊度升高。每当黄河发生“流鱼”现象时,中下游沿岸地区有成百上千的群众到河边捕鱼,场面蔚为壮观。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5.“流鱼”现象发生时,沿岸居民捕捞的鲤鱼、鲶鱼、鲫鱼等鱼类多呈死亡状态,其原因是( )
A.调水调沙过程中,水流冲击使得鱼类相互碰撞而死亡
B.河水混浊,溶解氧降低,泥沙含量增加致使鱼类在短期内窒息死亡
C.调水调沙过程中,河流下切使得河床加深,水压增加导致鱼类死亡
D.调水调沙过程中,短时间密集捕捞,生存环境巨变致使鱼类死亡
6.在黄河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期间,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调水调沙使得黄河支流鱼类种类出现明显增加
B.调水调水期间小浪底大坝下游地区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河道的生态功能提升
C.调水调沙使得河道泥沙淤积增加,湿地面积增加,湿地生态功能不断增强
D.调水调沙使得河道普遍下切、展宽,河滩草地被泥沙覆盖而形成新的耕地
7.针对黄河“流鱼”现象,下列破解黄河生态困局措施中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建立生态系统监测站,实时把控黄河水质以及水生生物的动态变化
B.扩大湿地面积,恢复河流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
C.恢复河道自然弯曲,减缓河水流速,提高泥沙淤积,改善水质
D.加强人工增殖放流,弥补鱼类自然繁殖量不足,保护濒危鱼类
尾闾河道是河流水沙入海的最后通道。如图示意2001~2017年黄河尾闾河道年冲淤量及累积冲淤量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黄河尾闾河道河床下降最明显的时段是( )
A.2001~2003年 B.2005~2007年 C.2009~2011年 D.2014~2016年
9.推测2002年黄河冲淤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植树造林 B.调水冲沙 C.降水减少 D.用水增加
渔业资源调查多采用标海化播措游泳动物进行科学研究。下图为冬季长江口渔场游泳动物长度谱的年代际变化图,纵坐标为每小时平均捕捞渔获总尾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各年代渔获尾数和体长呈( )
A.正比例 B.反比例 C.正相关 D.负相关
11.图示期间,在群落中逐渐占据优势的生物为( )
A.小个体高龄生物 B.大个体高龄生物 C.小个体低龄生物 D.大个体低龄生物
12.推测三峡工程截流蓄水后制约着冬季游泳动物群体变迁的根本原因( )
A.含沙量增加 B.无机盐增加 C.径流量增加 D.有机质增加
黄河流域自然生态脆弱,水资源短缺,土地能源、生物等资源禀赋区域差异明显,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滞后,是我国生态安全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地区。下图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框架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黄河流域是我国生态安全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地区,体现在( )
A.高寒气候为主,环境承载力大 B.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C.流域内降水量丰富,水运发达 D.流域自然资源贫乏,多贫困区
14.黄河流域( )
①协调发展的基础是区域自然生态条件和资源环境条件
②城镇区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③农业区加强农田整治,修建陡坡梯田,提高粮食总产量
④加强生态区及深度贫困区生态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9年9月16日至18日,习主席在河南考察。他强调指出:要保障黄河长治久安。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读图及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5.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
①固定表土②减少径流③沉积泥沙④降低风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下列解决黄河下游地区“水少沙多”问题的建议措施中,合理的是( )
①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水土保持②植树造林,遏制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③中游地区实施天然降水收集与储集工程④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度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灵渠修筑于秦朝,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灵渠由南北两渠组成。灵渠采用铧嘴(与大、小天平衔接的具有分水作用的砌石坝)分水。铧嘴与大、小天平(拦河坝,大天平即拦河坝的右部,小天平为拦河坝的左部)相连,三七分流,小部分通过南渠汇入漓江。其中,大、小天平的设计高度较低。如图为灵渠南北两渠分布图和灵渠分水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大天平和小天平设计的高度较低,主要是为了( )
A.降成本 B.排沙 C.航运 D.分洪
18.灵渠建设的意义主要是( )
A.防止洪涝灾害 B.降低泥沙含量 C.加强区域联系 D.增加水源供给
科罗拉多河发源于美国西部的落基山脉,源头海拔超过3000米。上游山区贡献了86%的河流径流量,下游地处温带半干旱和干旱区,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科罗拉多河年内和年际径流量变化显著。20世纪30年代干流上陆续修建了胡佛大坝等多座水坝。下左图为科罗拉多河流域示意图,下右图示意胡佛大坝修建前后坝下某断面流量的年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科罗拉多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①地下水②冰雪融水③大气降水④湖泊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科罗拉多河径流量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1.胡佛大坝建成后坝下该断面流量的年际变化减小,可能是因为( )
A.坝下降水年际变化减小 B.坝上河流补给类型改变
C.大坝削峰补枯平衡流量 D.全球变暖导致蒸发加剧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穿越崇山峻岭,在云南省境内并行奔流170多千米,形成了“三江并流”这一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高山峡谷景观。图示为“三江并流”及附近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三江并流”地区高山峡谷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运动,板块张裂地区 B.褶皱导致岩层受挤压隆起
C.地势高峻,风力侵蚀强烈 D.内外力共同作用的产物
23.若在澜沧江流域进行梯级开发,则适宜大坝截流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4.澜沧江梯级开发给当地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
A.河流径流量增加,气候条件改善,地质灾害减少
B.发展水电,优化了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C.根治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问题,利于农业的发展
D.经库区的调节,航运条件改善,促进航运高速发展
荆江段河道弯曲,地势低洼,是长江中游河流形态变化最剧烈的区域,河道摆动较为频繁。下图示意20世纪30年代至2015年长江荆江段河道演变过程,分为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1976年、1995年和2015年5个断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20世纪50年代至1995年,荆江段河道演变顺序为(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②③①
26.20世纪50年代后,荆江段河道演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河道自我调节 B.人工裁弯取直 C.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D.沿岸植被覆盖率增加
27.相比20世纪30年代,2015年荆江河段( )
A.流量减小 B.河床变浅 C.流速变快 D.泥沙淤积增加
读长江荆江河段及荆江分洪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8.下列关于荆江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泥沙沉积形成了南五洲 B.溯源侵蚀使得河道弯曲
C.荆江分洪区汛期大量蓄水 D.人民大垸不受洪水威胁
29.“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主要原因是
A.湖泊的调节功能较弱 B.地下水位过高,补给河流
C.泥沙淤积使得河床增高 D.流速过快,河岸侵蚀严重
30.关于分、蓄洪区土地利用的叙述,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A.为应对特大洪水而禁止开发 B.发展湿地生态经济及旅游
C.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 D.开挖成湖,增强调节功能
湟鱼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鱼类。每年3月到8月,湟鱼会逆流而上,进入河流淡水区域产卵,湟鱼洄游会形成“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特景观。由于缺乏协作,青海湖流域河流开发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相关资料显示,青海湖湟鱼资源量从1960年的28523吨,下降到1970年的4957吨。经过当地政府多年的努力,在2015年底涅鱼资源量恢复到62100吨。下图为青海湖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1.下列关于1960年后青海湖湟鱼资源量快速减少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①修建水坝,阻碍湟鱼洄游②鸟类过量繁殖,捕食量增多
③周边生态保护,河流水位下降,,鱼无法洄游④人类过度捕捞及污水排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2.下列关于恢复青海湖湟鱼资源量的措施,合理的是( )
①拆除水坝②修建过鱼通道③阻止鸟类捕食④发展节水农业,节约生产生活用水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3.由于缺乏协作,青海湖流域河流开发中还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
①中下游地区过度用水,影响到上游地区的供水②上中游地区毁林开荒,导致旱涝灾害加剧③下游地区过度灌溉,导致土壤酸化④工农业发展造成流域水体污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6年3月25日中央审议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会议指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4.下列措施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是( )
①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产业布局②大力开发上游地区水能资源
③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④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5.与长江下游经济圈相比,长江上游经济圈发展的地理优势有( )
①土地广阔,价格较低②矿产资源丰富③水能资源丰富④交通便利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鄱阳湖位于长江三峡大坝下游地区,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2003年大型水利枢纽三峡工程运营后,鄱阳湖水量、泥沙等水情变化明显,对湖区供水、灌溉、航运等造成重大影响。下图示意鄱阳湖入湖和出湖年输沙量的年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6.三峡工程运营前,鄱阳湖输沙量( )
A.入湖大于出湖 B.入湖小于出湖 C.出入湖大致相当 D.出入湖均减少
37.与三峡工程运营前相比,运营后多年平均入湖水量( )
A.丰水期增加,枯水期减少 B.丰水期增加,枯水期增加
C.丰水期减少,枯水期增加 D.丰水期减少,枯水期减少
38.三峡工程为长江流域工业发展带来的有利条件有( )
①提高能源供给②增强航运能力③改善供水条件④增加电煤储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综合题
3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讷尔默达河是印度第五大河,多年平均流量为1332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420亿立方米,1988年萨尔达萨罗瓦调水工程开工时其开发利用程度只有10%左右。2017年9月18日,萨尔达萨罗瓦坝正式启用,水库正常蓄水位138.68米,最高水位140.21米,萨尔达萨罗瓦调水工程渠首处的设计引水量为1133立方米/秒,每年可调约350亿立方米水到干渠和灌溉系统。下图示意讷尔默达河流域等高线分布。
(1)描述讷尔默达河流域的地形特征。
(2)简述萨尔达萨罗瓦调水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
(3)说明萨尔达萨罗瓦调水工程对讷尔默达河流域带来的不利影响。
4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1年7月13日前后,德国西部和西南部出现持续暴雨,产生“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当地铁路、公路运输中断,莱茵河航运暂停。受灾最严重的是莱茵兰-普法尔茨州。
材料二:荷兰约三分之一的土地低于海平面,几乎整个国家被堤防围护。从中世纪开始,荷兰人就打造了大量人工渠道,细细长长的运河,清澈如镜。
材料三:图为欧洲西部局部地图。
(1)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的典型自然植被是____,分析当地旱涝灾害少的主要原因____。
(2)从地形角度,分析莱茵兰-普法尔茨州水灾严重的原因。
(3)简述荷兰打造人工渠道的必要性,并分析境内人工运河含沙量少的原因。
4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上海市海洋功能区划》规划至2020年上海建设用围海规模控制在2300公顷以内。2013年9月29日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将成为撬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支点。下图为长江入海口及上海市区分布图。
(1)图中甲岛定位为“生态岛”,指出形成该岛的主要外力作用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随着长江中上游水库的修建和植被保护的进行,请简述这些人类活动对长江三角洲发育的影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B
【分析】
1.
①伏尔加河流向以自北向南为主,凌汛较少,故①项错误;②伏尔加河流经区域纬度较高,封冻期较长,故②项正确;③伏尔加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春季流量最大,故③项错误;④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平原地区,河流落差较小,梯级开发价值不大,故④项正确;故D②④正确,ABC错误
2.
A.伏尔加河上游修建水利枢纽,进行梯级开发,导致里海淡水注入减少,不利于鱼类洄游产卵,鲟鱼数量减少与此现象有关,故A正确;B.河口三角洲的季节变化大与鱼类的生产关系不大,故B错误;C.工农业生产排放污水是鱼类生存的极大挑战,鲟鱼数量减少与此现象有关,故C正确;D.里海及周边越来越干旱,水位下降,盐度上升,不利于鱼类生存,鲟鱼数量减少与此现有关,D正确。本题选择与此无关的是,所以选择B。
【点睛】
梯级开发就是开发中大型河流的水电资源,梯级开发就是从河流的中下游处慢慢的像梯子一样,一级一级的开发,也就是一个水电站接着一个水电站的开发。河流梯级开发会影响鱼类洄游产卵,影响鱼类的繁衍。
3.D
4.B
【分析】
3.
从图中可以看出,与1972年相比,2002年河床断面的深水槽位置距离北岸相对较远,深水槽位置南移,由于深水槽水深,可以航行大型船舶,说明主航道南移,D项正确;河床变化情况、主航道变深与深水槽位置无关,A、B、C项错误。故选D。
4.
在所示期间该河段北岸河床变化不大,河床较浅,泥沙在北岸沉积相对较多,北岸堤坝相对安全,A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深水槽位置不断南移,说明南岸受流水侵蚀严重,故应加强堤防建设,B项正确;从1972年到2002年河床深度加深,说明上游来水泥沙含量减少,故无须加强拦水拦沙,C项错误;节约用水等措施与本断面河床变化情况关系不大,D项错误。故选B。
【点睛】
河床指的是河谷中被水流淹没的部分。
5.B
6.A
7.C
【分析】
5.
调水调沙期间,黄河水的含沙量剧增,溶解氧含量下降,会造成鱼类短时间窒息死亡,同时大量的泥沙也会直接粘附在鱼鳃上,阻碍氧气交换,导致鱼类窒息死亡,B正确。水流冲击不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河流下切使得河床加深,水压增加有限,不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调水调沙过程中,水流急,此时不宜捕捞,ACD错误。故选B。
6.
调水调沙虽然会导致大批鱼类窒息死亡,但鱼群也会出现从黄泥沙含量高的黄河干流转移到水质相对清洁的支流的规避行为,使得相对清澈的支流鱼类种类和数量出现明显增加。调水调沙期间,小浪底大坝下游的生物多样性明显降低,河道的生态功能出现退化;由于泄洪水流对河床强烈冲刷,下游河道普遍下切、缩窄,导致河滩草地被泥沙覆盖,造成湿地面积减少和沿岸低洼区耕地淹没,湿地的生态功能普遍降低甚至丧失。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
恢复河道自然弯曲,减缓河水流速,泥沙淤积量提高,易造成河流沿岸草地、滩涂等湿地被泥沙覆盖,湿地面积减少,使得湿地生态功能不断退化,不利于破解黄河的生态困局,C符合题意。ABD是破解黄河生态困局的合理措施,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调水调沙,就是在现代化技术条件下,利用工程设施和调度手段,通过水流的冲击,将水库里的泥沙和河床上的淤沙适时送入大海,从而减少库区和河床的淤积,增大主槽的行洪能力。通过调水调沙,将库区淤沙和河床淤沙冲入下游,输送入海,既保证了堤防不决口、洪水不泛滥,又减少了主槽河床的淤积,减轻了数百年来“悬河”的逼人态势。
8.A
9.B
【分析】
8.
根据所学可知,冲淤量=淤积量—冲刷量,故冲淤量为正,以淤积为主;反之,冲淤量为负,以冲刷为主。读图可知,2001~2003年年冲淤量为负值最大,说明此时冲刷最严重,河床下降最明显,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
由图可知,2002年黄河冲淤量突然减少很大,表明冲刷很严重,植树造林有可能使河流含沙量减少,由淤积转为冲刷,但树木生长周期较长,不可能一年中就发挥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成效,A错误;调水冲沙可以在短期内见成效,B正确;降水减少,可以使河流的含沙量减少,淤积量减少,但同时河流水量减少,冲刷能力也会减少,因此冲淤量不会有大的变化,C错误;同理,用水增加使河流水量减少,冲刷能力减少,也不会使河流的冲淤量减小,D错误。故选B。
【点睛】
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由于暴雨的冲刷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流经中游时,支流较多,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遭到破坏,降水集中,多暴雨,因此泥沙含量增大。
10.D
11.C
12.C
10.
从图中可以判断各年代的趋势线分布特点,渔获尾数越多,体长越短,故各年代渔获尾数和体长呈负相关关系。D正确,正比例和反比例应是直线变化,图中为折线,ABC错误。故选D。
11.
随着时间的推移,游泳动物的长度谱呈现逐渐变小的趋势,在尾数方面,长度20cm以下的小个体随着时间的推进呈现出持续增加的趋势,而图示长度20cm以下的渔获尾数数量庞大,因此小个体低龄生物增多。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
三峡工程的成功截流蓄水,改变了长江径流原有的季节分配格局,使冬季枯水期径流量下降幅度减小,而长江径流量的大小对于河口的水文物理条件有显著的影响,制约着游泳动物群体的变迁,C正确,含沙量、无机盐和有机质的变化影响较小, ABD错误。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需要注意图中X轴表示捕捞渔获体长大小,Y轴表示捕捞渔获数量多少,再结合二者在图中的关系解答,三峡截流蓄水后,由于水库的调节作用,大坝下游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和蓄水前相比,大坝下游枯水期有三峡水库的补给作用,径流量有所增加。
13.B
14.B
【分析】
13.
黄河流域以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A错误;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所以是我国生态安全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地区,B正确;黄河几乎没有航运职能,C错误;流域内自然资源丰富,D错误。所以选B。
14.
黄河流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是区域自然生态条件和资源环境条件;城镇区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应该加强生态区及深度贫困区生态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①②④正确。修筑陡坡梯田会加剧水土流失,③错误。所以选B。
【点睛】
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的地区,黄河下游地区的水患问题,根在上游,要想治理好黄河,必须上下游地区之间统筹协调,综合治理。
15.A
16.A
15.
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定表土,减少径流,可有效减少雨水和地表径流对地表的侵蚀,①②正确。故选A。
16.
黄河水少沙多的主要原因是在于中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水土保持就显得极其重要。植树造林,遏制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对该处河流含沙量影响不大。中游地区实施天然降水收集与储集工程,并不能解决水少沙多的问题。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度,可有效防止水浪费问题,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故选A。
【点睛】
黄土高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植树种草主要是为了减少水土流失,固定表土,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从而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17.D
18.C
【分析】
17.
图示范围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差异大,造成河流径流季节差异明显,分水之后,如果流量过大,可能对水利工程本身造成威胁,大、小天平设计高度较低,可以在汛期排泄过量的洪水,起到分洪的作用,D正确;古时的砌石坝高低成本差异不大,A错误;砌石坝无论高低,都有拦沙的作用,而不是排沙的作用,B错误;砌石坝无论高低都会对航运造成影响。C错误;故选D。
18.
湘江和漓江分别为长江和珠江的支流,灵渠的建设使两大水系连为一体,方便了两大流域之间的联系,C正确。灵渠修坝较矮,对防止洪涝灾害的作用不大,A错误;图中植被覆盖率较高,河流含沙量较小,不是主要为了降低泥沙含量,B错误;图示区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水源充足,不用修渠来增加水源供给,另外灵渠是穿通南岭而建,南岭地区人口稀少、经济不发达,降水丰富,周边果林需水少,也不必修渠引水。D错误。故选C。
【点睛】
灵渠的凿通,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联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构成了遍布华东华南的水运网。自秦以来,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密切各族人民的往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灵渠虽经历代修整,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19.C
20.B
21.C
【分析】
19.
科罗拉多河的源头受到西风带的影响,遇到落基山脉抬升,上游降水较多,部分降水以降雪的形式积累在山上,来年升温后融化补给河流。下游为半干旱和干旱区,降水稀少,补给少,故河流的补给类型主要是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故②③对,故选C。
20.
上游发源于落基山脉西部,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以降雪为主),积雪量大,融化少,冬季水量小;由于源头位于40°N附近,海拔较高,春末夏初山上积雪才开始融化,河流水量大增,形成汛期,故夏季径流量最大,故选B。
21.
水库能蓄洪防旱,调节径流,大坝修建后,削峰补枯调节水量,使得下游受到上游水位波动的影响减小,故坝下该断面流量的年际变化减小,C正确;修建大坝不会立刻显著改变气候特征,所以上游河流补给类型和下游的降水年际变化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而且大坝无法调节由于下游降水导致的径流量变化,所以坝下降水年际变化与大坝建成与否无关,AB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会提高极端天气的频率和强度,使得河流流量的年际变化更明显,D错误。故选C。
【点睛】
河流补给主要有五种形式,分别是大气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湖泊补给,地下水补给。补给的类型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分析。
22.D
23.D
24.B
【分析】
22.
由所学知识可知,三江并流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该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的消亡地带,多板块运动,地壳挤压隆升,形成山脉,AB错误;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山地落差大,流水侵蚀作用强烈,C错误;山高谷深,流水侵蚀是三江并流形成的外力作用,板块挤压、地壳抬升是其形成的内力作用,C错误,D正确。故选D。
23.
由所学知识可知,澜沧江流城大部分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不适合大坝截流,B错误;冬季降水少,河流流量较小,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较少,易于施工,所以冬季适宜大坝截流,AC错误,D正确。故选D。
24.
由所学知识可知,澜沧江梯级开发会调节径流的季节变化,但不会增加径流量,A错误;开发水电可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经济发展,B正确;梯级开发可减少洪涝灾害威胁,但不能根治洪涝问题,C错误:库区水流变缓、水位上升,改善航行条件,但不会促进澜沧江流域的航运高速发展,航运高速发展还受当地自然、经济条件的影响,D错误。故选B。
【点睛】
河流梯级开发的综合效益:发电、拦沙、提高下游防洪标准、供水和改善下游通航条件等综合效益。
25.D
26.B
27.C
【分析】
25.
20世纪50年代的河道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基础上发生演变的,所以50年代的河道形态与30年代的河道形态最接近,据图可知,①②③中与30年代河道示意图最接近的是②,可知,②为20世纪50年代的河道;同理,2015年的河道是在1995年河道的基础上演变的,因此,1995年的河道形态与2015年河道形态最接近,据图可知,①②③中与2015年河道形态最接近的是①,因此①为1995年河道。进而可知,③为1976年河道。因此20世纪50年代至1995年,荆江段河道的演变是顺序为②③①,故选D。
26.
据图可知,20世纪50年代后,荆江段河道的河曲数量明显减少,短时期内出现如此明显变化的最可能是人为裁弯取直导致的,B正确。河道自我调节也能够裁弯取直,但是速度缓慢,用时漫长,A错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会导致河道更加弯曲,不符合题意,C错误。沿岸植被覆盖率增加,会使水土流失减轻,河道含沙量增加缓慢,对河道演变的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
27.
相比20世纪30年代,2015年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明显减少,河道更加平直,河道中水流的流速变快,C正确。河道形态的变化对流量影响较小,影响荆江流量的主要是大气降水,A错误。河道弯曲减少,流速变快,水流对河床的侵蚀能力加强,河床的泥沙淤积减少,河床会变深,BD错误。故选C。
【点睛】
裁弯取直也称作截弯取直,是一种河道治理的方法,透过把弯曲的河道拉直,使河水流动速度加快,从而借助河水加速带动水中及水底的沉积物,减少沉积物在河曲地段沉积,有助防治洪水泛滥。
28.A
29.C
30.B
28.据图可知,南五洲位于荆江中心,属江心洲,由泥沙淤积而成。A正确。溯源侵蚀一般在河流上游,荆江分洪区汛期大量蓄水会淹没城镇,人民大垸紧邻河道会受洪水威胁,BCD成为。故选A。
29.荆江段河道弯曲,水流较缓,河床被上游带来的泥沙抬高,而且上游有川江(宜宾至宜昌)大量江水汇入,使得“万里长江,险在荆江”。C正确。故选C。
30.分、蓄洪区土地利用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应注意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A项禁止开发忽了经济效益,不利于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项没有考虑生态效益,且对分、蓄洪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D项工程量过大,不易实施;B项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最好。故选B。
31.B
32.C
33.C
【分析】
31.
青海湖湟鱼短时期内数量锐减的原因主要是人类过度捕捞及生存环境的恶化,①④属于其减少的原因;鸟类过量繁殖不符合事实,且鸟类捕食不是湟鱼数量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周边生态保护,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增强,河流水位变化平缓,有利于湟鱼洄游,②③错误,B项错误。本题要求选择分析不正确的选项,故选B。
32.
拆除水坝会影响经济发展,①错误;修建过鱼通道,有利于湟鱼洄游,②正确;阻止鸟类捕食违背自然规律,危害鸟类生存,③错误;发展节水农业,节约生产生活用水,保证淡水资源量,为湟鱼提供繁殖空间,④正确,C项正确。故选C。
33.
上游地区过度用水与捕捞,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也影响到下游地区的供水,①错误;上中游地区毁林开荒,流域水土保持能力下降,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多,水库淤积,旱涝灾害加剧等,②正确;下游地区过度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③错误;工农业的发展导致流域水体污染,④正确,C项正确。故选C。
【点睛】
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它是个严重的“三高患者”——高寒、高盐、高碱,因此湖中能存活的生物寥寥无几,其中青海湖裸鲤最为特别。我们常见的鱼身上都长有鳞片,而青海湖裸鲤却是“裸”着的,浑身光滑细腻,当地人也称其为湟鱼。
34.B
35.B
34.
由材料“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可知,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产业布局,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①③④正确。长江中上游应加强水土保持林建设、注重保护河流源头生态环境、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②错。故选B。
35.
与长江下游经济圈相比,长江上游经济圈发展的经济水平较低,地理优势有土地广阔,价格较低,①正确。上游地区矿产资源丰富,②正确。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③正确。地形起伏大,交通不便,④错。故选B。
【点睛】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上游经济圈发展的经济水平较低,地理优势有土地广阔,价格较低,矿产资源丰富。
36.A
37.C
38.A
36.
根据材料可知,2003年大型水利枢纽三峡工程运营,由图可知2003年前,鄱阳湖入湖输沙量大于出湖输沙量,A选项正确,B、C选项错误。运营前出入湖输沙量均较多,且呈波动变化,D选项错误。
37.
鄱阳湖位于长江三峡大坝下游地区,根据所学知识,与三峡工程运营前相比,运营后大坝起到防洪抗旱、蓄水的作用,在丰水期蓄水防洪,枯水期放水抗旱,因此下游地区,丰水期水量减少,枯水期水量增加,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
38.
三峡工程主要的功能包括防洪、发电、航运、养殖等,因此可提高能源供给,①正确。使长江流量稳定,增强航运能力,②正确。库区可改善供水条件,③正确。主要以水能发电为主,对电煤需求减少,对增加电煤储备影响不大,④错误。因此A选项正确,B、C、D选项正确。
【点睛】
大坝的建设的益处:防洪、发电、航运、灌溉、供水和发展库区经济等巨大的综合经济效益。大坝的建成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水库淹没耕地,移民和城镇迁建,会加剧本来就已十分突出的人地矛盾,并由此而可能加剧植物的破坏、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等。
39.(1)地势总体上东高西低;东部以高原为主,西部以低山丘陵为主。
(2)讷尔默达河水源充足,利用程度低,可调水量大;沿途连接众多河流、湿地,可调节调水量,稳定调水供应;地形比较平坦,工程建设难度较小。
(3)库区水位抬高,淹没大量耕地和聚落,造成大量移民;渠道修筑占用大量土地;大坝改变了天然径流的连续性,水生环境变动过大,湖泊、湿地及河道自净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下游流量减少,导致河口海水倒灌,咸潮入侵。
【分析】
本题主要以印度讷尔默达河为背景案例,考查区域地形特征、流域开发条件及其影响等问题,综合性较强,需要结合区域地理相关知识进行分析,难度一般。
【详解】
(1)从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流域东部地区等高线数值较大,较为稀疏,海拔在500米以上,应为高原;西部地区等高线密集,海拔较低,以低山丘陵为主,坡度较陡;河流自东向西入海,地势西低东高。
(2)讷尔默达河流域降水多,河流径流量较大,水源充足;读图可知,流域内等高线稀疏,坡缓,工程量较小;调水工程沿线有河流湖泊补给,可调水量稳定。
(3)调水工程使得讷尔默达河及沿线湖泊水量减少,自净能力下降,水质下降,威胁生物多样性;河口地区入海水量减少,海水倒灌易引发咸潮灾害;大坝建设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库区蓄水还淹没了土地和村落,促使大量移民出现。
【点睛】
讷尔默达河流域位于印度中西部,大约处在东经70°~78°、北纬20°~23°之间。流域狭长,地势总体上东高西低。上游贾巴尔普尔以上为高原(属于德干高原),贾巴尔普尔以下为宽广的平原,再向下游为丘陵山地地形,进入河口地段为冲积平原。讷尔默达河流域属热带季风型气候。冬季较暖,温度一般在20℃左右,夏季炎热,最高温度达40℃左右。
40.(1) 温带落叶阔叶林 西风常年较稳定;降水较均匀(季节变化小)。
(2)该州南部和西部多山地,来水快;该州下游地形平坦,排洪慢;多山地,水汽易抬升,地形雨丰富。
(3)必要性:围海造陆,缺少天然河道,需要开挖人工渠道;地势低洼,易洪涝,人工渠道利于排水防洪。
原因:莱茵河上游植被覆盖率高,泥沙来源少;河流中下游河段地形平坦,泥沙已沉积;人工运河流速慢,泥沙沉积;运河水污染较轻(或水污染治理较好)。
【分析】
本大题以欧洲西部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理环境整体性,洪涝灾害、含沙量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察了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1)
据图中信息,该地位于欧亚大陆西部,40°N到60°N大陆西岸,受中纬西风带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典型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由于常年受中纬西风带控制,降水稳定,且全年降水较均匀,不易发生旱涝灾害。
(2)
据图中信息,山地、河流以及洪涝区的位置,可以得知,该州南部和西部多山地,流速快,水流汇集快;而下游地形平坦,流速慢,排洪慢;据图中地理位置,该州多山地,且为中纬西风带的迎风坡,水汽易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这导致莱茵兰-普法尔茨州水灾严重。
(3)
据材料“荷兰约三分之一的土地低于海平面,几乎整个国家被堤防围护”,可知,荷兰围海造陆,缺少天然河道入海;加上地势低洼,易洪涝,所以,需要挖人工渠道排水防洪。
据图中信息,莱茵河上游位于德国西南部山区,其植被覆盖率高,泥沙来源少;河流中下游河段流经西欧平原,地形平坦,泥沙已沉积;人工运河地区地势低平,流速慢,泥沙沉积;西欧重视环境保护和治理,运河水污染较轻。
【点睛】
41.(1)流水堆积。逐渐变大最终并与北岸连接
(2)a.植被保护有降低中上游水土流失的效果,水土流失减弱,搬运到下游的泥沙含量减少,长江三角洲发育的速度减慢;b.修建水库导致上游搬运的泥沙被拦截在上游水库之中,到下游的泥沙的量会减少,长江三角洲发育的速度会减慢。
【分析】
本题以长江入海口及上海市区分布图为背景设置问题,涉及主要外力作用、人类活动对长江三角洲发育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
甲岛是江心沙洲,江心洲、河流三角洲均为流水堆积地貌,河流入海口地势低平,利于泥沙沉积,长江泥沙在河口堆积,崇明岛会逐渐变大,但是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侧河道会淤积,因此崇明岛最终会和北岸相连。
(2)
随着长江中上游水库的修建和植被保护的进行,植被可以保持水土,增加下渗,减少地表流水侵蚀,植被保护有减少上游水土流失的作用;水库修建会拦截上游的泥沙,泥沙被拦截在上游水库之中,这两者都会减少从上游搬运到长江入海口的泥沙,这会减缓长江三角洲的发育。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