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抽噎(yē)恍惚(huǎng)桢(zhēn)
B.捻子(niǎn)簪子(zān)蜷(qán)
C.窸窣(xī)发窘(jiǒng)拂(fú)
D.徜徉(cháng)沉淀(diàn)掷(zhì)
2.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朗渎下面的文言语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当然,国家公祭鼎并非是对文物楚大鼎的简单仿制,更多的是“借其神韵”。________。
①而国家公祭鼎正面则铸有160字的铭文。
②而“国家公祭鼎”高165厘米,鼎上外口径126.6厘米,铜质的鼎身和铜质的底座重2014公斤,石质的底座重1213公斤,象征2014年12月13日。
③用魏碑简体字,描述了南京大屠杀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巨大灾难,表达了对遇难同胞痛悼、祭奠之意。
④据悉,楚大鼎是同时期出土的圆鼎中最大的,通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重达400公斤。
⑤此外,楚大鼎上共有16字铭文。
A.②①④⑤③ B.④②⑤①③ C.④②③①⑤ D.②①③⑤④
5.下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象征了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和庄重质朴、不哗众、不炫耀的品质。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写出了战争的旷日持久和壮怀激烈。
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以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
D.“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描写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静谧愉悦的气氛。
6.“半匹红纱一丈绫”一句反映了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 。这句诗反映了 。
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② ,半竿斜日旧关城。(纳兰性德《浣溪沙》)
③吾日三省吾身: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十二章》)
(2)请在杜牧的《赤壁》和李商隐的《贾生》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二、综合题
8.“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弘扬优良传统,你班将开展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孟佩杰。她从8岁起承担起了侍奉瘫痪养母的重任,每天在上学之余要买菜做饭,替养母刘芳英洗漱梳头、换洗尿布、全身涂抹三种褥疮药膏。孟佩杰日复一日照料养母刘芳英,任劳任怨,不离不弃。
(材料二)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陈斌强。2007年,陈斌强的母亲患上老年痴呆症,他将母亲绑在身后,骑着电瓶车每周往返于30公里的山路中,照顾母亲和教学工作两不误,连续多年,风雨无阻。
(材料三)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朱晓晖。从2002年起,朱晓晖一人挑起家庭重担,精心照顾弥漫性脑梗的父亲13年。朱晓晖以行动感动社会,彰显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誉为“大孝之女”。
(材料四)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带领科研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成功提取青蒿素,青蒿素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以上四则材料中不属于“孝亲敬老”这一主题的一则材料是 。理由是:
(2)你认为这些“孝亲敬老”模范人物有什么共同特点?请简述。
三、诗歌鉴赏
9.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赏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①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①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1)词的上片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2)词的下片主要是用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 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参考答案
1.B
2.A
3.C
4.B
5.D
6.半匹纱和一丈绫与一车炭的价值相比相差很远;宫市的霸道不公
7.(1)留取丹心照汗青;一抹晚烟荒戍垒;为人谋而不忠乎
(2)《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8.(1)材料四;材料四表现的是屠呦呦带领科研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的科研精神,与“孝亲敬老”的主题不一致。
(2)①任劳任怨,不离不弃;②勇于克服困难;③持之以恒(答对两点即可)
9.(1)“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
(2)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10.(1)上片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上片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2)动静结合的手法(以动衬静)。一,二句写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以及作者的喜爱之情。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