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素质检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素质检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1 11:1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素质检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共8题;共27分)
1.下列各项加点的字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深宵(xiāo) 嗥鸣(háo) 告罄(qìn) 至死不懈(xiè)
B.毋宁(wù) 镶嵌(qiàn) 军帖(tiě) 忧心忡忡(chōng)
C.荒僻(pì) 拖沓(tà) 折损(zhé) 仙露琼浆(qióng)
D.炽热(zhì) 菌子(jùn) 迸溅(bèng) 警报迭起(di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肿胀 斑澜 锲而不舍 深恶痛绝
B.屏嶂 踌躇 言外之意 妇儒皆知
C.诘问 烦琐 锋芒毕露 大庭广众
D.取谛 污秽 一反即往 锲而不舍
3.划线词语感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B.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C.某日的交通梗塞的长蛇阵不见了,红绿灯偃旗息鼓了……
D.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9年5月12日,广州第九届“荔枝湾·新西关”民俗文化节在广大市民的见证下拉开了帷幕。
B.“亚洲文化嘉年华”活动旨在使亚洲各民族的心灵连接起来为目的,向世界展现一个和平的亚洲。
C.具有中国民族精神和艺术风格的动漫,不仅在国际上深受欢迎,而且也受到国内青少年的热烈追捧。
D.全文阅读是深圳文化建设的闪亮名片,深圳被联合国教研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
5.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气宇轩昂、容貌高雅的喜鹊,常伫立在最高的枝头,喳喳的鸣叫略带金属质感,又不失婉转,闻之让人心悦。(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喜鹊的气度不凡,表现了作者对喜鹊的喜爱、欣赏之情。)
B.我们用什么来丈量时间呢?是读完一本书还是刷完朋友圈?我们用什么来记录青春呢?是厚积薄发还是匆匆碌碌?(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用读书积累来让青春过得有意义。)
C.在浪漫中呼吸的巴黎、在历史中行走的罗马、在花园里游憩的新加坡,为我们提供了城市建设管理中的“他山之石”。(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们进行城市建设可供借鉴的多个角度。)
D.南充山水如画。如果说西山、凌云山、嘉陵江的风景如同一气呵成的写意山水画,那么北湖就是工笔细作的江南画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南充的山水之美,同时又区分了“西山、凌云山、嘉陵江”与“北湖”风景的不同风格。)
6.请在横线上续写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聆听自然,万物皆有情。小雨淅沥,泉水叮咚,诉说着心中的喜悦;夜莺歌唱,喜鹊报春,讲述着人间的欢乐; , , 。让我们心存感恩,为它们赞美,为它们歌唱:赞美这成长路上风霜雨雪的奇观,歌唱这前行途中鸟语花香的陪伴。
7.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但我至少要选择我最爱的人。简,你愿意嫁给我吗?”“是的,先生。”
“一个你得用手牵着他走的可怜的瞎子。”“是的,先生。”
“一个比你大十岁的残疾人,还得由你来伺候。”“是的,先生”
“真的吗,简?”“完全当真,先生。”
(1)小说的作者是   ,文中的“先生”是   ,简˙爱怎么结识“先生”的?   
(2)学校开展“建设书香校园”活动,请你任选一个角度(故事情节、人物个性、小说主题等)为《简爱》写一段推荐语,要求结合故事情节。
8.综合性学习。
有人说,梦想并不是一种空虚的东西,也并不玄奇,它既非幻想,更非野心,而是一种追求真美的意识。为此,北关中学初三年级准备开展一次“我的选择我的梦”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此次活动,并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梁启超曰:“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面对外敌,木兰选择替父从军,她成为了一位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面对国人的愚昧,鲁迅选择弃医从文,他成为了国人敬仰的文化旗手:面对特务的手枪,闻一多选择拍案而起,横眉怒目,他成为了唤醒人民反内战,争民主的先驱……
材料二:爱因斯坦进入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立即为自己拟订了一份人生策划,内容如下:“我用四年的时间学习数学和物理,我希望自己成为自然学科中某一些学科的教授,我将选择理论性学科”。“我制定计划的理由:(1)我喜欢抽象思维和数学思维,缺乏想象和对付实际的能力。(2)这是我自己的愿望,它激励我作出类似的决定,以考察我的毅力。人总是喜欢干他有能力做的事。另外,科学工作很有独立性,这正合我意。”
材料三:陈家瑜,10个月大的时候就因小儿麻痹症双腿残疾,长期以轮椅和小凳子代步,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肉体折磨和精神煎熬,她原本可以选择享受国家给残疾人的福利,却自强不息,执着追求“奋发有为,造福社会”的人生梦想。曾经一无所有的她经过20多年努力,已拥有3000平方米的工厂,不仅解决了一大批残疾人就业难题,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幸福,更让许许多多的残疾人树立了生活的信心。为此,她被评选为重庆“十佳精彩女性”、全国“三八红旗手”,被誉为“重庆市的张海迪”。
(1)探究三则材料,谈谈青少年该怎样选择和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2)请为活动会场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
(3)年级决定在12月8日下午四点在大礼堂举办“我的选择我的梦”主题班会交流活动,想要邀请陈家瑜女士到现场给同学们做交流,请你代表初三年级学生会给她发一封简短的邀请短信(不超过80字)。
二、阅读与理解(44分) (共6题;共43分)
阅读《背影》选段,回答问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批注示例:语言描写。在父亲的心目中,“我”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时刻需要嘱咐和照顾,读后能感受到一种含蓄而质朴的父爱。)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①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②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③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10.“我”为什么“赶紧拭干了泪”?
11.选段中两次写到流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2.作批注的读书方法,能及时记录并表达我们读文章时的思考、感悟。它可以谈感悟理解,或生发联想,或赏析艺术特色,或质疑问难。参照示例,任选文中两处画线句作批注。要求紧扣文章内容,表达通畅简洁。
[批注①]   
[批注②]   
[批注③]   
13.阅读《娘,你猜我是谁》,回答小题。
娘,你猜我是谁
①我一出生,就被嫌弃。家里不是养不起,而是父亲认为连生三个丫头很丢人,但父亲仍然找了一个保姆照管我。她姓秦,早年得过天花,一脸麻子。我去之前,据说她已照管过十七个孩子,少则几天,多则几年。她自己也有个儿子,叫小海,当时已十二岁。
②那年我病了,高烧不退。她把我用毛毯一裹,就去找我的父母。我父亲那天远远看见麻脸女人背着我来了,竟然飞奔进屋,把门重重地关上。我得的是急性肺炎,住院押金交了三千。那天她把我背回家,一边骂,一边找出自己的存折,然后带我直奔医院。我病好后,发生了更严峻的事——父母拒绝认我这个女儿,更拒绝再提供当初说好的五十块钱生活费。她冲到我亲生父母家,握紧拳头砸门。可我那伟大的双亲就是有本事任她砸,不出一丝声音。
③我知道她辛苦,每天凌晨不到五点就起来做凉面、磨凉粉,然后推着小车出去卖,直到半夜才回来,能不苦吗?她也快五十岁了。大学四年,我是咬着牙读的,不仅刻苦,而且坚持勤工俭学,不到万不得已,坚决不找她要生活费。她还是按月寄钱来,我攒到一定数额,自己添上一些再打回去。她惊诧,打电话来质问,并说:“你要不学好,在外面挣些不三不四的钱,我就和你拼了。”每次我都气得哭一场。
④她老了。我满三十岁那年,她七十岁整。她得了很严重的白内障,走到她面前,除非叫她,否则她是看不清你是谁的。
⑤小海买了新房子,她执意不搬过去一起住。现在她的房子面临政府拆迁,看来想不搬都不行了。小海说,为此她生气得不行,整晚整晚看着她磨凉粉的旧家什,嘴里念叨着:“我用这套家什养活了一儿一女,现在儿子是老板,女儿是老师,多大的功劳,如今说丢就丢了吗?”听了这话,我鼻子发酸——她从来没有当着我的面承认我是她的女儿,因为总想着我不是她生的,长大了,势必要回到亲生父母身边去。
⑥那扇院门这时缓缓地打开,我看见小海那年轻的媳妇,扶着她慢慢走出来。她一边走一边说:“我先说好,去你们那儿住可以,但我磨凉粉的家什也要带过去。”小媳妇点头:“成,咱带过去。”她又说:“你以后在家不准喷香水,我闻了头晕。”
⑦小媳妇说:“成,不喷。”
⑧她接着说:“晚上十点以后必须睡觉。灯开着我晃眼。”
⑨小媳妇说:“咱去做手术,把白内障摘除。”她嚷起来:“手术吗?你想害死我呀……”
⑩我笑着笑着又忽然想哭,于是快步跑过去。她眼睛不好使,可听觉很敏锐,警觉地问:“谁?”我吸一口气,扑过去抓住她的胳膊,说:“娘,你猜。”
(文章来源于网络,作者:紫苏水袖,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运用了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方法来刻画“娘”的形象。
B.第⑥段“娘”搬家要带着“磨凉粉的旧家什”,与第③段“娘”做凉面、磨凉粉相呼应。
C.除了结尾外,文中都是用“她”来指代“娘”,这体现了“我”心理变化的过程。
D.文章对“娘”唯一的外貌描写是“一脸麻子”,这有损于“娘”的形象。
(2)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根据提示,补充完整。
我被父母送给娘→   →娘担心我钱的来路→   →我终于喊她“娘”
(3)文章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你举出一例。
(4)第⑩段中,“我笑着笑着又忽然想哭”,“我”为什么笑,又为什么“想哭”?
(5)文中的“娘”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情节来说明。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亲养蜗牛
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
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吃?……”
“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可……它们现在还小啊……”
“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
母亲愕然。
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
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
“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默不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地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
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
(作者:梁晓声。有删改)
(1)“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
①   ,波澜顿起。
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
②   ,波澜又起。
(2)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三、写作(50分) (共1题;共50分)
1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在2021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上发现了他们美丽的身影。经历过长津湖战役,动过47次手术的伤残军人朱彦夫,退伍后,拖着残躯带领乡亲建设家园,用坚强意志和为民情怀书写着自己的“极限人生”,他的身影是美丽的;高原医学专家吴天一,投身医学研究50余年,开创“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诊疗救治藏族群众上万名,他站在死神和患者之间的身影是美丽的;被称为“中国飞人的苏炳添超越了年龄,超越体能的局限,九秒八三,冲出亚洲的速度,他冲刺的身影是美丽的……
生活中,美丽的人、事、物、景还有很多,你发现了吗?
请以“发现 ▲ 的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① 请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 要抒发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④ 抄袭是一种不良的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参考答案
1.C
2.C
3.C
4.A
5.B
6.示例一:红梅傲雪,白杏吐蕊,绽放着生活的芬芳。
示例二:金风送爽,白雪轻舞,吟咏着生活的美好。
7.(1)夏洛蒂˙勃朗特;罗切斯特;简˙爱通过在报纸上登求职广告,应聘到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从而结识罗切斯特
(2)简˙爱经过动荡的生活,准备与罗切斯特结婚,但幸福刚一露头角就消失了,她得知罗切斯特已有妻子,逼得简˙爱不得不离开,再一次寻找人生的道路。后来当罗切斯特破产了,而且被火烧得双目失明且残疾,他们却举行了婚礼。波澜起伏的情节一定会吸引你,让你体会到阅读《简˙爱》的乐趣。
8.(1)承当责任,为国为民,制定计划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有能力做的,经受磨练,自强不息。
(2)梦想如灯塔,指引人生方向。正确选梦,执着追梦等。
(3)答案略。要点包括:称呼,自己介绍,发短信目的,语气委婉,句子通顺等。
9.描写父亲艰难地过铁道爬月台去买橘子的“背影”。
10.怕父亲看见伤心;怕别人笑话,自己难为情。(此类题的答案往往要到题干句子的前后去找。)
11.写了对父亲爱子之心的理解,表达了离开父亲时的那种依依不舍的感情,体现了相亲相爱的父子深情。(动作是心理活动的反映,能够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本题抓住“亲情”来分析即可。)
12.[示例](批注①:)“攀”“缩”“微倾”三个动词,写出了父亲爬月台的艰难,如此艰难地去买橘子,使这份真情感人至深。;(批注②:)“扑泥土”补写了过铁道的艰难,“轻松”是尽到父亲责任后的踏实、满足。;(批注③:)语言描写,惦念儿子路途的平安。(从字词的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思想情感等某一方面批注即可
13.(1)D
(2)我生病“娘”花钱给我治病;“娘”终于同意搬到儿子家
(3)示例一:我生病急需钱住院治病时,亲生父母闭门不见,而“娘”却舍得拿出积蓄来为我治病。
示例二:“娘”外表虽然是“一脸麻子”,但内心却无比的纯朴善良。
(4)“我”笑,是因为看到“娘”终于同意搬家并且还孩子似的提出那么多“苛刻”的条件;“我”想哭,是因为看到“娘”的苍老与眼疾而感到难过。
(5)“娘”是一个纯朴、勤劳、善良的母亲。“娘”家境并不富裕,却能无怨无悔地抚养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我”长大成人,并且之前就已经或长或短地照管过十七个孩子,足见“娘”的善良与伟大。
14.(1)蜗牛尚小,母亲精心照料,儿子却说要吃蜗牛;蜗牛长大了,儿子已放弃吃蜗牛的念头,母亲却突然端出一盆“蜗牛汤”
(2)①突出了母亲对蜗牛照料的精心,表现母亲对蜗牛的喜爱或突出蜗牛对于母亲的 特殊意义。②为下文写母亲舍不得这些蜗牛被吃掉等情节作铺垫。
(3)示例一: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表现人物心理。从儿子的话语中,表现出儿子想 吃蜗牛的急切心理;从母亲看似矛盾的话语中,表现出母亲为蜗牛长大感到的自豪和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示例二:用人物说话的语气变化表现人物心理。儿子先疑惑后确定的语气变化,表现了他想吃蜗牛的急切心理。母亲先肯定后否定的语气变化,显示了她为蜗牛长大感到的自豪和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示例三:选取能突出人物心理的词语表现人物心理。写母亲时,先用“肯定”“分明”来突出她看到蜗牛长大时的自豪,后用“总是”“根本”表现她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写儿子时,用“确定”“已经”“许多”突出他想要吃蜗牛的急切心理。
(4)①表现老人们对情感交流的渴望,希望引起人们关注。文章开头点出母亲寂寞;中间写母亲精心照料蜗牛,和蜗牛进行心灵的交流;结尾提醒人们给予关注。②表现浓浓的亲情。母亲爱孙儿,虽然舍不得蜗牛,却从未回绝孙儿吃蜗牛的请求,最后用巧妙的办法满足了孙儿的要求。孙儿爱奶奶,当明白自己的要求会剥夺奶奶的欢乐时,就再也不提吃蜗牛了。“我”爱母亲,能体察到母亲的寂寞和欢乐,常停止写作陪母亲观赏蜗牛,并说服儿子不再想要吃蜗牛。③表现对小生命的爱。母亲像呵护儿女一样养蜗牛,舍不得伤害蜗牛,最后将能 独立生活的蜗牛放生并继续照料它们。
15.【范文示例】
发现生活中的美丽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你有一双能发现美的慧眼,你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随处可见。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和妈妈来到一家面馆,点了一份汤面。我正吃得津津有味。这时,迎面走来一个黑大汉,也点了一份汤面,当他走到我身边时,我不由得用手捂住鼻子,暗暗祈祷他不要坐在我身边。但我万万没想到,他却偏坐在我身旁。这个黑大汉汗流浃背,身上散发着一股难闻的臭味。闻到这股臭味,我不由得皱起了眉头,连忙向旁边挪了挪位子,恨不得马上离开这里。若不是打完球肚子饿,我真想立马不吃走人。我狼吞虎咽地把面吃完了,然后一溜烟似地跑开了。妈妈在后面急着跑来追我。   
跑着跑着,突然听见妈妈着急的喊声:“涛棋,你看见了我的钱包没有?钱包不见了。”我不加思索地回答:“肯定是那个黑大汉偷走的。”妈妈严厉地批评我:“不要随便冤枉别人。”于是,我们返回那个面馆,黑大汉不见了,钱包也没见着,心想:一定是那个黑大汉偷了离开了,心里不由得更加讨厌他。我们失望地走出了面馆,突然却发现那个了黑大汉,他手里拿着一个钱包,正四处张望着什么。他看见我们,三步并作两步地走到我们跟前,说:“我真怕你们走远了,而找不到你们,你们的钱包落在饭桌上啦。”说完,咧开嘴笑了,把钱包拿给了妈妈。妈妈接过包连声道谢,并要和他握手。他却没有伸出手,而是在衣服上使劲地擦了擦手,不好意思地笑了。   
这时,我猛然发现眼前的黑大汉是那样的高大可亲,一阵风吹来,他身上的汗酸味荡然无存,我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此时,我发现,天更蓝了,一切是那样的美。
其实,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要你有一双敏锐的慧眼,就一定能发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