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地理会考考试辅导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国区域地理会考考试辅导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5-25 22:1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5张PPT。地理会考考试辅导题型:一、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 三、综合题: 5小题,共60分
二、双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主导因素:季风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主导因素:气温和降水量主导因素:地形(地势高低)5-1
5-2南北差异:1、自然差异:2、人文差异:区域的主要特征、原因和意义:
1、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山脉阻挡→干旱→畜牧业为主(还有灌溉农业:河套、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天山山麓等)。

2、青藏地区:海拔高→高、寒→畜牧业为主(还有河谷农业:雅鲁藏布江谷底、湟水谷地等)。
此外,本区还有特殊的太阳能资源、地热资源;是许多大江大河发源地(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5-3西北、青藏地区:西宁拉萨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是世界海拔最高、
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
“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相当大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 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第二节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第四节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北京的城市职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有许多名胜古迹)、国际交往中心
2、北京自然地理特点: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气候;暖温带季风气候
3、古都发展的地理因素: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河流分布等等。北京6-2香港、澳门1、地理位置:珠江口东西:香港、澳门
2、回归时间:
3、经济特点:支柱产业
4、香港与祖国大陆之间优势互补、与珠三角形成“前店后厂”模式6-3台 湾 省1、范围、位置等
2、台湾丰富的物产和资源:“美称”
3、经济发展特点:
(1)20世纪60年代前——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
(2) 20世纪60年代后——“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出口导向型经济)(有利因素)6-41、地形特点:“三山夹两盆”(名称)
2、气候特点:干旱
3、农业特色:绿洲灌溉农业(农作物特色及成因,如瓜果甜、颜色鲜艳等)、坎儿井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4、能源开发:西气东输(P47),经过的地区、地形区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八年级上册:1-1地理位置、领土面积、邻国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纬度位置:中纬度、北温带
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领土面积:陆地领土960万平方千米 世界第三
陆上邻国:14个
隔海相望:6个
行政区划(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图中10个必须掌握1-2人口(数量、政策、分布、计算人口密度、人口的自然增长率)1、根据所给的统计数据,计算人口密度(注意用人口数除以面积数)
2、根据所给资料会分析人口分布的特点,分析形成原因。1-3我国有56个民族 ,汉族最多,占全国人口的92%
少数民族55个,壮族人口最多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
“大杂居、小聚居”的含义。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八年级上册:2-1中国地势和地形: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根据所给地图上山脉和河流的分布会判断地势特点)
地形特点: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主要地形区:
主要山脉(三级阶梯界线)、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四大盆地等的分布(注意地形区之间的关系: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之间镶嵌着高原、盆地、平原等,能说出一些山脉两侧的地形名称。)
2-2总的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南北的气温差异:
1、冬季:南北温差大( 主要原因:纬度因素,
次要因素:冬季风加剧)
2、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3、温度带的划分和范围(如北京属哪个温度带?)。
东西干湿的差异:
1、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东南向西北递减
2、干湿地区划分和范围(如北京属什么干湿地区?)气候特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1月0°等温线的大致位置;
2、800mm年等降水量线的大致位置;
3、亚热带与暖温度带间的界线
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界线
5、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季风气候的特点分析: 能根据某地的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分析说明该地的气候特点,尤其是东部季风区(热带、亚热带、温带等 ,如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等四地)。2-3河流和湖泊我国河湖众多(内流河、外流河)
黄河与长江:
1、黄河的治理:
(1)发源地、注入的海洋、上中下游分界点、支流、重要的水利枢纽;
(2)各河段的主要特点(如上游水能开发, 号称“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下游的“地上河 ”成因等等)。
2、长江的开发:
(1)发源地、注入的海洋、上中下游分界点、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名称、重要的水利枢纽(三峡、葛洲坝);
(2)长江各河段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资源开发、水能、航运、防治”等情况。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
均不足
第二节 土地资源
第三节 水资源八年级上册:3-1如:矿产资源大都是非可再生资源;而土地、森林、水、水能、阳光、草原等在利用合理的情况下,是可以再生的资源。3-2土地资源
1、主要土地类型:
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
2、土地资源发布特点:
如:耕地主要分布在哪?林地?草地?等
教材P68、69页图、表等。3-3水资源:
1、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P75 图),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有哪些?
2、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有效的调控措施:
(1)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
兴建水库,如:三峡工程
(2)空间(地区)上:南丰北缺
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第三节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八年级上册:4-11、认识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
东西铁路干线 (三横)
南北铁路干线 (五纵)
2、重要的交通枢纽:
北京、郑州、株洲等以及它们连接的铁路线。
3、青藏铁路:
连接青海和拉萨,高原铁路的特殊地位、修建难度和需要克服的技术困难等(与青藏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的关系)
4、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会选即可、合理即可)
交通运输网4-2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
2、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
(1)东西之差:
西部以畜牧业为主(四大牧区);
东部一种植业、林业、渔业等为主,
(2)南北之差:(P101活动1)
粮食作物:南稻北麦
糖料作物:南甘北甜因地制宜发展农业4-3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支柱产业;
2、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
(1)沿铁路线 、沿河和沿海的特点。
(2)沿海地区从北向南“辽中南”“京津唐”“长江三角洲(沪宁杭)”和“珠江三角洲”四大工业区。
3、高新技术产业:
⑴最早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北京中关村;
⑵产业特点:
⑶目前的分布特点:大分散、小集中,依附大城市。
工业的分布和发展综合到区域地理部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