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铁)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金属资源的存在及在地壳中的含量,认识标本、图片、图表的直观作用;
(2)通过科学探究铁的冶炼原理,进一步明确探究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生活和自然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通过铁的冶炼原理和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计算的学习,懂得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是紧密结合的一个有机整体,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重、难点
重点:了解从常见铁矿石中提炼铁的原理。
难点:冶炼铁的原理和含杂质等不纯量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过程
[实验导入]
教师演示金银戒指在酒精灯上灼烧的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真金不怕火炼”的原因,以及钠、镁等金属为什么在自然界中不能以单质形式存在而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各种矿物之中的原因。
[交流展示]
学生出示课外收集到的矿石样品(重晶石、赤铁矿石等),朗读有关矿石的产地、产量、钢铁厂的名称等背景资料,课件展示人类最早使用的铁矿石──陨铁等其他矿石样品。
[指导阅读]
阅读课本,解读插图,讨论炼铁时铁矿石选取的方案,使学生弄清楚为什么选取这种矿石的原因。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关系。
[讨论分析]
出示多媒体课件高炉炼铁过程中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模拟实验。讨论:①实验前先通入一氧化碳的原因;②尾气处理办法;③分析工业炼铁的原理;④分析原料产物是否为纯净物;⑤得出哪些结论等。
[例题自学]
指导学生阅读审题,尽量抓住有效信息,小组讨论读题后的感想,尽量将多的读少,抽出有用的、具体的条件。
[例题剖析]
多媒体展示例题的断句、数据的含义,已知和未知量的关系;计算的过程分解;各步骤之间的关系;不纯物质如何转化为纯物质等。
[自主评价]
学生小组之间、学生自己进行评价,谈谈收获和看法,教师总评。
[升华训练]
在小结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训练,加强对不纯物转化为纯净物有关的计算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