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桂北日报》1951.1.6
土 地 改 革
第3课
壹
土地改革的背景
——《桂北日报》1951.1.6
望土改
地主剥削几千年,农民受苦不敢言,
尝尽人间哪新酸苦,没吃没喝没衣穿。
地主是人我是人,为什么田地要我耕?
一年到头呀做牛马,望着他吃我没份。
地下黄土是我开,田里青秧是我栽,
我打粮食呀归地主,这个道理那里来?
河里行船靠水深,种田的人靠田为生,
土地如果不改革,穷人永远难翻身。
思考:通过材料你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全国土地改革前农村耕地占有情况
成分 占全国农户总数比重 占全国耕地总数比重
地主、富农 不足7% 50%以上
贫农、雇农 57%以上 14%
——《中国历史图册》八年级下册
封建土地所有制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开国大典
土地改革形势图
2.新中国成立
抗美援朝
4.抗美援朝战争需要国内经济支持
3.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满足人民愿望,巩固政权
土地改革背景
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新中国成立;
3.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满足人民愿望,巩固新中国政权;
4.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需要国内支援。
活动一:对土地改革的背景进行分类
土地改革背景
国际:
国内:
①经济:
②政治: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需要国内支援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
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满足人民愿望,巩固新中国政权;
贰
土地改革经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第一章 第一条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第二章 第二条 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第二章 第六条 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
第三章 第十条 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除本法规定收归国家所有者外,均由乡农民协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对地主亦分给同样的一份,使地主也能依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并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从“地主私有”到“农民私有”
活动二:阅读材料,概括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
没收地主多余财产
保护富农财产
给地主一份土地,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2.土地改革的过程
各地成立农村改革工作队
各地成立土地改革工作队
图为1953年蒙化县(巍山县)土地改革工作队
了解农民,动员农民,向农民解释政策,组成农民协会
图为1951年,青海民和县川口区磨沟村,土改工作队员深入群众,访贫问苦,帮助回族贫苦农民冶金财"算细账,挖穷根"。
2.土地改革的过程
各地成立农村改革工作队
动员农民,向农民解释政策,组成农民协会
划分农民阶级成分
图为1951年,农民们在观看张贴出来的阶级成分划分榜
2.土地改革的过程
各地成立农村改革工作队
动员农民,向农民解释政策,组成农民协会
土改工作队和农民协会划分农民成分
农民在土改中批斗地主
图为川西彭县升平乡农民在土改中斗地主的情形
2.土地改革的过程
各地成立农村改革工作队
动员农民,向农民解释政策,组成农民协会
土改工作队和农民协会划分农民成分
农民在土改中批斗地主
农民协会没收地主土地财产
图为1951年,青海民和县,依据土改法,农民有秩序的没收地主应予没收的财产
2.土地改革的过程
①各地成立农村改革工作队
②动员农民,向农民解释政策,组成农民协会
③农民协会划分农民成分
⑥农民在土改中批斗地主
⑤农民协会没收地主土地财产
④农民分得土地、生产资料
划分土地改革过程
准备
进行
结果
①②
③⑥⑤
④
三年来实践经验证明,没有广大农民群众的放手发动,土地改革是不能真正彻底实现的。不放手发动群众,单纯依靠行政命令,从上而下的所谓“和平土改”、“官办土改”,一定不能真正打倒地主阶级,不能真正的实现土地改革,当然更谈不上土地改革成绩的巩固了。
——政务院副秘书长廖鲁言《三年来土地改革运动的伟大胜利》
1953-1958年
底完成土改地区
1952年底完成
土地改革地区
3.土地改革结果
新解放区
3亿人口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主要过程
1.成立土地改革工作队
2.动员农民,成立农民协会
3.划分农民成分
4.农民在土改中批斗地主
5.农民协会没收地主多余财产
6.农民分得土地和生产资料
土地改革背景
国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需要国内支援
国内:
①经济: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②政治:新中国成立;
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满足人民愿望,巩固新中国政权
土地改革意义
叁
土地改革的意义
材料二:三年来的实践证明,土地改革保证了全国人民粮食的需要量,增产了工业原料作物。农民的购买力也迅速提高了,1951年全国人民的购买力较之1950年增加25%左右……这就给我国的工业产品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国内市场。
——《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
——摘编自《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
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活动三:探究土地改革的意义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
有力支援
巩固新生政权
促进经济
恢复发展
活动三:探究土地改革的意义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巩固新生政权,支援抗美援朝,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土地革命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
减租减息
“耕者有其田”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活动三:探究土地改革的意义
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
“打土豪,分田地”
减租减息
“耕者有其田”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活动三:探究土地改革的意义
中国古代
封建土地制度
太平天国
“有田同耕”
辛亥革命
平均地权
孙中山平均地权
南宋《耕植图》
《天朝田亩制度》书影
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土地改革主要内容
1.成立土地改革工作队
2.动员农民,成立农民协会
3.划分农民成分
4.农民在土改中批斗地主
5.农民协会没收地主多余财产
6.农民分得土地和生产资料
土地改革背景
国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需要国内支援
国内:
①经济: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②政治:新中国成立;
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满足人民愿望,巩固新中国政权
土地改革意义
1.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巩固新生政权,支援抗美援朝,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
4.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茹遂初摄,青海农民欢呼土改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