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8.3长方形和正方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复习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8.3长方形和正方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复习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6-20 18:5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复习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周长、面积概念的理解。比较灵活的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进行相关变式习题是解答。
2、能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相应的数学方法进行探究实践,发现并解决问题。
3、通脱举例观察发现等数学活动,把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解决问题,促进思维的发展。
4.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方法的妙处,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学生整理学过的周长和面积知识,使学生理解周长和面积的不同点。
2.教学难点:在整理中构建周长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正确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出示孔子的图像及他的语录
师: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老师非常敬仰他,
想把他的这幅画像镶上木框,配上玻璃挂在书房里。木框和玻璃跟画像的什么有关呢?
生:与画像的周长和面积有关。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师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复习)
【设计意图:一个好的数学教学情境,应该包括两个因素:一个数学因素,一个非数学因素。前者使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脱离数学,后者则可以迅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一个鲜活的教学情境对于改变数学形象,提高学习效率,解决实际问题非常重要。课的开始,创设了一个孔子画像镶画框的情境,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组动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又以问题为载体引发学生思考,周长和面积的异同之处有哪些?】
二、回顾整理,构建知识
1.比较意义
A、师:谁能上来指出这副画像的周长在哪?(师板书:周长)
生:上黑板,在画像上描画一下。
师:谁能准确地说一说什么叫周长?(板书周长概念)
B、师:请一位同学摸一摸这个长方形照片的面积在哪?(师板书:面积)
生:用手在画像上摸一摸。
C、谁能准确地说说什么叫做面积?(板书面积概念)

周长 围成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
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D、师:你们也想指一指周长摸一摸面积吗?我们的课桌,用手比划一下周长,并摸一摸它的面积。
生:周长是一条线,面积是一个面。
2.比较计算方法
A、师:我们说的周长的意思和面积意思,就是指面积与周长的意义。(板书:意义)这是从意义方面对周长和面积做了一个比较,发现他们的不同,还有其他不同之处吗?
生:方法,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不一样。
师:他说了四个字
生:(齐)计算方法 (师板书:计算方法)
师: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图形的面积与周长计算方法?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板书:长方形 正方形)
B、师: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生: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
师:谁来跟大家说一下(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意义 计算方法 单位
长方形 正方形
周长 围成图形的所有边线的长度。 (长+宽)×2 边长×4 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C、师:同学们刚才已经能指出照片的周长和面积了,你们能计算出来吗?请同学们算出这张照片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生:陷入困惑,指出要知道长与宽的数据才能算
师:在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时我们一般都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出示:画像的长7分米,宽4分米。
生:计算集体订正。(课件出示正确答案)
3.比较概念
师:面积与周长的不同之处,除了从意义上来比较,从计算方法上来比较,还有吗?
生:它们的单位不同 ( 师板书:单位 )
师:谁来说说常用的周长和面积单位分别有哪些?
生:回答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毫米,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根据生回答完成板书)
师:你能联系实际举例说说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分别有多大。
生:一一举例说明。
师:(小结)同学们真仔细,找出了周长和面积在意义、计算方法和所使用的计量单位上的区别,也正因为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有这么多不同的地方,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审题,先看清楚是求周长还是求面积,然后再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周长”和“面积”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本环节通过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整合、归类,形成认知网络。化抽象为直观,让学生对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再通过表格形式的板书呈现出来,让原本众多零散的像一颗颗散乱的珍珠一样的知识,被穿成一串串美丽的项链,学生的思路逐渐清晰,认知结构不断完善。】
三、变式练习,深化理解
师:通过我们刚才的整理的这张表,同学们对周长和面积是不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闯关练习吧。
1.师出示变式练习1:下图中每个小正方形是面积是1平方厘米,你能算出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吗?(师读题)
生:口答面积,并上来演示如何找出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2师:我们轻松过了第一关,接下来第二关能否闯过呢?一起来看题目。
出示:用两个长10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图形。
(1)先想一想,可以怎样拼。
(2)再列式计算拼成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师:生读题,再找一个学生上来演示可以怎样拼。
生:在作业单上独立解答。
3.师:同学们真厉害,勇敢闯过第二关,有信心闯过第三关吗?
出示:2.小明用1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1)先想一想怎么拼。
(2)再计算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生:独立填表解答。
师:请一名学生上来演示可以怎样拼。
师:对着拼好的图形提问,第一种拼法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周长是多少?第二种,第三种呢?
4.师:闯过第三关,还有最后一关能否顺利通过呢?
出示:在一张长10厘米宽6厘米长方形纸上,剪去一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先想一想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再画图列式解答)
生:在作业单上独立思考解题。
师:可以提哪些问题?
生:我的问题是,这个长方形里有多少个小正方形?
生:我的问题是,剪去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生:我的问题是,剩下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师:同学们很厉害,提的问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
出示:剩下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生:画图列式解答。
师:请一名学生上来,演示如何剪去一个小正方形。
师:提问,除了角上可以剪,还有其他地方剪法吗?
出示两种不同剪法,对比他们的周长和面积的异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一些列变形练习,引导学生用画图、列表等方式进一步探究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之间的联系,借助课件动态演示其变化过程,探究了面积相等时长方形的周长变化规律,接着进行验证,这种直观形象的教学,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更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整个练习过程,使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猜想、验证等学习方法,丰富了学生的活动经验,又进一步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跟大家分享一下。
师:小结:通过复习同学们都有了更多的收获,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出示“温故而知新”。
【设计意图:小结部分再次出示“温故而知新”起到首尾呼应。也给学生一个启示,经常温故学过的知识,会有更多的收获。】
出示:数学小故事
阿凡提帮国王解决了一个难题,国王只好赏赐他,国王给了他36米长的绳子,让他随便圈地,但只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圈到多少就给他多少。国王是个吝啬的人,阿凡提却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把地圈好后,国王气得直跺脚。大家猜猜什么原因?大家知道他圈地的面积是多大吗?
【设计意图:用故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问题答案的开放性也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从而引领学生从知识学习走向解决问题,最终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的复习长方形,
意义 计算方法 单位
长方形 正方形
周长 围成图形的所有边线的长度。 (长+宽)×2 边长×4 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
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长×宽 边长×边长 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