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的画制成拼图》说课

文档属性

名称 《把自己的画制成拼图》说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3-05-26 08:5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8册第15课《把自己的画制成拼图》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程程序、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把自己的画制成拼图》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了解拼图的制作过程。
能力目标:掌握拼图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把美术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是:通过画、剪、拼的活动过程,学习制作拼图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设计拼图的切割方法。
重点:发现构图饱满、色彩丰富的画适合做拼图;总结出拼图切割图样的规律——重复。
难点:画切割图样和剪制美观整齐的拼图
二.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我用了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交流讨论法多种形式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创设情境
拼图激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动力之一”。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出示一组实物拼图,把学生带入拼图的世界中,让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拼图,思考拼图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怎样又快又准确,为后面设计拼图做好铺垫,接着请一名同学在实物投影仪下演示拼图游戏,从而引导学生通过体会快速拼图的快乐,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愿望,引出本课课题—把自己的画制成拼图。
(二)小组合作了解步骤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第30
页的图片交流拼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设想哪一部分比较难做,小组汇报成果,总结出制作拼图的步骤,既避免遇到相似的难题突破了难点,又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引出设计切割图这一步骤。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31页的切割图样,教师示范三种切割纹样,从而加深学生对拼图的印象,同时鼓励学生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切割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制作设计了一个坡度,减低了难度。鼓励他们根据书中提示,相互交流,积极互动,讲解自己的制作想法,了解不同的方法步骤,并大胆地展示出一个设计与众不同的表面。
通过这种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探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大胆创作 制作拼图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大胆创作——制作拼图”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我强调学生注意构图饱满、颜色鲜艳。制作同时,并播放《童年》,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等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五)展示评价 拼图比赛
我接着设计了“展示欣赏——评价拼图”的环节,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最后小组交换制作好的拼图,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拼好。
(六)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富有创意的拼图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
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
基本特征示意图和展示区。
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