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血液循环(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说明不同类型血管的功能,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说明心脏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能概述心脏的生理特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区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描述心脏的结构。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图片素材。
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语:平日里,当我们身体感到不适去医院就诊,有时医生会让我们验血,必要时还需要输液治疗。是否注意到验血或输液时,针刺的部位一般在哪里?想过为什么要在这些部位取血或输液吗?同学们不妨抬起手,看看手背以及手臂内侧的“青筋”,这些被人们称为“青筋”的结构是什么?对,这是我们人体内的血管——血液流动的管道,本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认识它。
新课讲授
(一)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
1.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各种血管。
观察步骤:
(1)在显微镜下观察血管的横切片,区别并比较动脉与静脉管壁结构的差异。
(2)观察毛细血管装片。
2.三种血管的比较学习:
多媒体展示三种血管的模式图,讨论三种血管的特点。
小结:师生共同得出:
(1)动脉:A概念: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B特点: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最快。
(2)静脉:A概念: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输送回心脏的血管。B特点:与同级动脉相比,静脉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流速度较慢。
(3)毛细血管:A概念:是连通微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B特点: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它的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极小,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二)心脏是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
1. 实验:观察心脏的结构。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
(1)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肌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当它收缩时,血液被压出心脏,舒张时,血液流回心脏。就这样,心脏昼夜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2)心脏有四个腔:上面有左心房和右心房;下面有左心室和右心室。由于输送血液距离长短不同,心脏四个腔的壁厚薄出现不同;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厚,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更厚些。
(3)只有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可见,心室与动脉相连通;心房与静脉相连通。
(4)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
2.心脏的功能:
讨论:心脏与结构相对应的功能是什么?
播放视频资源:【教学实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结论: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3. 心率和心输出量
(1)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做心率。
(2)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平均心率为75次一分种。
(3)心脏每次收缩时由心室向动脉输出的血量叫做每搏输出量,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叫做每分输出量,又称为心输出量。
(4)心输出量的多少,是衡量心脏工作能力的一项指标。
多媒体展示演示动画资源:【知识探究】跳动的心脏,观察心脏工作的具体过程。
总结:
(1)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具体过程是两个心房先收缩,此时两个心室舒张,接着心室收缩,心房舒张,然后心房心室同时舒张。
(2)一个心动周期所经历的时间是由心率决定的。
三、课堂小结
教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自己梳理总结。
课堂总结:PPT展示。
四、随堂练习
建议使用:【同步测试】第2节 血液循环 第1课时.docx。
1第2节 血液循环(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说出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意义。
2.了解血压和脉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及血液成分变化情况。
2.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说出血液在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
2.阐明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图片素材。
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语:我们已经知道,心脏收缩时,左、右心室的血液是同时泵出心脏的,血液离开心脏后经过了哪些路径,发生了哪些变化,又是如何流回心脏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
二、讲授新课
(一)血液在心脏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
1. 播放视频资源:【教学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讨论:
(1)如何根据血流方向、血流速度和血管的特点,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红细胞是怎样在毛细血管中运行的?
小结:血液在心脏和全身的血管所组成的密闭管道系统内循环地流动叫做血液循环。
2. 体循环和肺循环:
播放视频资源:【生物世界】心脏就像台水泵。
观察血液循环途径示意图思考:
(1)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各是什么部位?
(2)体循环和肺循环通过什么结构取得联系?
(3)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的成分各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部位在哪里?
(4)写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总结:
(1)体循环中的血流方向: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2)肺循环中的血流方向: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3)体循环与肺循环同时进行,通过心脏连通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路线。
(二)血压和脉搏反映心脏和血管活动状况
1. 播放视频资源:【教学实验】为你的家人量血压,展示几种测量血压与脉搏的方法。
讨论:
(1)血压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2)什么是收缩压?
(3)医生测量血压后如何表示血压值的?
(4)健康成年人收缩压、舒张压的正常值各是多少?
(5)何为高血压?何为低血压?
小结:
(1)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2)收缩压和舒张压。
(3)血压的表示方式。
(4)血压的正常值及意义。
(5)血压异常。
2.脉搏
心脏收缩,左心室射入主动脉,主动脉壁先向外扩张,然后回缩,这种一张一缩的搏动,像波浪一样沿动脉壁向远处传播,这就形成脉搏。
提出问题:不同的运动量对脉搏的影响相同吗?组织学生完成教材中的活动。
三、课堂小结
教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自己梳理总结。
课堂总结:PPT展示。
四、随堂练习
建议使用:【同步测试】第2节 血液循环 第2课时.docx。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