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绿色的呼唤>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讲的这一节课是湘 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第 9 课:绿色呼唤.
一、适度把握,唤出教材中的“绿” 。
这一节课,主要是通过”画树”这一活动,让学生了解美术与大自然的关系,本课涉 及”综合探索”领域,在学科方面知识是让学生 了解色彩运用的方法,学会使用与色彩相关 的工具. 本课主要解决以线造型和色彩处理两个问题.我给学生的定位是能创作或临摹一 棵或几棵树.根据这一理念,本课的学习目标为:
1、 了解树的外形结构及其特征,并能用简单 的线条勾画出树的特征与动态,有层次感.
2、初步了解一点调色知识,能适当掌握色彩运 用方法,表现出树的色彩美。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情感。
学习重点为:如何用线和色彩表现树木,难点为:怎样表现树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教学本课,我主要采用的是直观展示法、体验法、讲授法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 方法。
教材分析
绿色呼唤森林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课绿色呼唤围绕画树这一活动,让学生了解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本课绿色呼唤涉及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学科知识技能是让学生了解色彩运用的方法,学会使用与色彩画相关的工具材料。绿色呼唤
活动一学习内容绿色呼唤是画树,树的外形是由树干、树枝、树叶三个部分具体组织而成,虽然树千姿百态,绿色呼唤但都可以用近似的几何形体如锥形或圆球形来概括或理解(参见教材单棵树图例)。树叶一般分针叶、阔叶两大类,有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的生长规律,我们列举了三种常见叶丛的画法给学生以提示,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观察、想像,选择教材中的小训练囹添画叶丛。树枝长在树干上,形成前、后、左、右相互穿插关系,画时一定要注意其形态变化。在色彩处理上,要把握住水分、用笔、调色三大要点:1.水分。不同湿度的色彩连接,效果不同;笔上的含水量不同,效果不同;不同时间的色彩连接,效果不同;运用纸张的质地不同,效果不同。2.用笔。笔的形状软硬不同。效果不同;用笔方法不同,效果不同;用笔的方向不同,效果不同;用笔的力度和速度不同,效果不同。3.调色。加水使一种颜色变浅;给一种颜色混合少许黑色、灰色或互补色使色彩饱和度降低。教师适当让学生掌握调出更多色彩的方法,在了解浓淡色的基础上,发现色彩的深浅变化和倾向性,如教学定位是画一片树林应突出前面的树,再逐层推远。作画步骤先勾线,再涂上较淡薄的色彩,也可复勾。
二、创引绘评,唤出画纸上的“绿” 。
本课,我设计了两个活动,而这节课主要完成活动一。我的教学流程大致如下: 深情导入,欣赏感受——对比感知,了解画法——探究调色,练习着色——学生创作表 现——作业评析交流。
1、深情导入,欣赏感受。
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在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完成教学活动,所以我通过大量的美 丽的图片配乐,和深情的朗诵美文,来营造一个轻松优美的课堂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 的情感,揭示课题。
2、对比感知,了解画法。
直接的讲授固然简单、省时,但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这个环节 我采用了通过对比找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掌握画法。
开课我出示了两幅存在问题的作品,让学生指出其中的不足,通过这一环节,在 我的引导之下,让学生明白构图和树的结构两个知识点,再通过合作、示范来让学生初 步体验画树,也拉近了师生距离,达到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一目的。
3、探究调色,练习着色。
我们的美术新课标同样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因此在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小组合作 探究的方法,通过探究三个问题来解决调色的问题。多彩的颜色很吸引学生,他们兴趣 也会被很好地激发起来。最后,在学生汇总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几点创作经验。
4、学生创作表现。
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师生合作的方法,老师画大背景,学生创作树,最后组合成 一幅大风景画。创作期间,配以优美的音乐,让师生都陶醉其中,不但在创作美,同时 也在感受美。
5、作业展示交流评价。
学生完成创作之后,师生共同进行欣赏性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创作成功的 乐趣。
三、情感交融,唤出孩子们心中的“绿” 。
课程结束时,我对孩子们进行 综上所述,我教学的这节课紧紧围绕“三个呼唤”来进行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