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全一册同步课时分层训练(人教版)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选择题)
一、单选题
1.(2021·全国·盐城市亭湖初级中学九年级课时练习)“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句话是指二氧化碳的
A.物理性质 B.物理变化
C.化学性质 D.化学变化
2.(2021·全国·盐城市亭湖初级中学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变化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
A.水分蒸发 B.蜡烛燃烧 C.矿石粉碎 D.铁铸成锅
3.(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酱油、食盐是最常用的日常生活用品,你能一眼就将它们区分开来,你的依据是
A.用途不同 B.味道不同 C.状态不同 D.密度不同
4.(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制造了许多灿烂的文化,下列有关古代文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古代“四大发明”中指南针、印刷术属于化学工艺
B.商代就会制造青铜器
C.春秋战国就会冶铁炼钢
D.西汉时期就会湿法冶金
5.(2019·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本次化学考试用的纸张,下列性质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
B.可燃
C.易撕碎
D.不溶于水
6.(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一氧化二氮(N2O)是人类最早应用于医疗的麻醉剂之一、下列信息中,描述了一氧化二氮化学性质的是
A.一氧化二氮在高温下能分解生成氮气和氧气
B.一氧化二氮是无色有甜味的气体
C.一氧化二氮的熔点是﹣90.8℃
D.一氧化二氮的沸点是﹣88.5℃
7.(2020·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供给呼吸 B.用粮食酿醋 C.钢材做高压锅 D.氢气用作燃料
8.(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对甲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B.极难溶于水
C.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 D.具有可燃性
9.(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诗句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B.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0.(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生活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变化提供能量的是
A.用天然气做饭 B.水泵汲水灌溉
C.太阳能供热 D.风力发电
11.(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有一个变化与其他三个变化有着本质的不同,该变化是
A.铜钱生锈 B.木材燃烧 C.稀饭烧糊 D.冰山融化
12.(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属于金属铜的化学性质的是
A.铜片表面呈黄色 B.铜片在空气中加热会变黑
C.铜线的导电性很强 D.铜的密度为
13.(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变化无处不在。下列防疫措施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测体温 B.戴口罩 C.酒精消毒 D.扫健康码
14.(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火烧赤壁 B.凿壁偷光 C.司马光砸缸 D.铁杵磨成针
15.(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实验室区分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白糖和面粉—观察颜色 B.白醋和白酒—闻气味
C.铁丝和铜丝—观察颜色 D.玻璃和塑料—灼烧
16.(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气体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所有的爆炸都是化学变化
C.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D.化学变化中不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17.(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其中一种变化与其余三种变化类型不同的是
A.酒精挥发 B.食盐溶解 C.铁生锈 D.灯泡发光
18.(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状态 B.密度、硬度 C.熔点、沸点 D.酸碱性
19.(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状态 B.密度、硬度
C.熔点、沸点 D.氧化性、可燃性
20.(2020·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1.(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纯净的铁:①是银白色;②密度为7.86g/cm3;③熔点为1535℃;④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上述说法中,你认为属于描述铁的物理性质的是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2.(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性质的一组是
A.菜刀生锈,食物腐败 B.湿衣服晾干,糯米能酿成米酒
C.酒精挥发,海水晒盐 D.煤气中毒,铁制铁锅
23.(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水结冰 B.白磷易自燃
C.炸药爆炸 D.酒精易挥发
24.(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原来不存在的物质
B.与变化前的物质状态不同的物质
C.反应之前不存在的物质
D.与变化前的物质颜色不同的物质
25.(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 B.石蜡熔化 C.冰雪融化 D.高粱酿酒
26.(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词句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百炼成钢 D.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7.(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在修渠过程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烧火做饭 B.炸药爆破 C.烧制石灰 D.开凿岩石
28.(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暗藏化学知识。下列古诗词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A.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9.(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冶炼钢铁
C.风力发电 D.打造金饰
30.(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我市即将正式跨入高铁时代。高铁钢轨制造使用的是含锰钢,轨道铺设时每段钢轨的长度达1~2千米,从而大幅减少轨道借口数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制造钢轨的材料是铁的合金
B.钢轨制造时加入锰是为了增大硬度、增强韧性
C.在钢轨接口处涂上油或扣上帽,可以防止接口处锈蚀
D.钢轨热胀冷缩、歪曲变形是化学变化
31.(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车胎爆炸 C.煤的干馏 D.石油分馏
32.(2020·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物质的用途,既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用氧气抢救危重病人
B.用氦气填充探空气球
C.用氮气做保护气填充食品包装袋
D.用活性炭给糖浆脱色
33.(2020·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关于物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B.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D.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34.(2020·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下列关于蜡烛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泪”是指石蜡燃烧生成的水
B.“泪”说明蜡烛燃烧只发生物理变化
C.“泪”说明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有物理变化
D.“泪”说明石蜡不能燃烧
35.(2020·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世界网红李子柒勤劳聪慧,拥趸无数。其下列行为中与铁生锈可以归为一类的是
A.酿酒造醋
B.制作桌椅
C.雕刻花板
D.刺绣制衣
36.(2020·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酒精发酵,干冰升华
B.钢铁生锈,金刚石变石墨
C.冰雪融化,分离液态空气法
D.汽油挥发,食物腐烂
37.(2020·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物质的用途, 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生铁用于铸造铁锅
B.干冰用于制造舞台烟雾
C.氧气(O2)用于供给呼吸
D.金属钨用做白炽灯灯丝
38.(2020·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酒精可作为燃料
B.用金属铜(Cu)做导线
C.用澄清石灰水[Ca(OH)2]检验二氧化碳(CO2)
D.氧气(O2)用于医疗急救
39.(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诗句描述的现象跟所涉及到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百炼成钢”——包含了化学变化
B.“日照香炉生紫烟”——包含了化学变化
C.“千锤万凿出深山”——包含了物理变化
D.“蜡炬成灰泪始干”——包含了化学变化,又包含了物理变化
40.(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矿石粉碎 B.酒精挥发 C.汽油燃烧 D.铁拉成丝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物理性质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变化指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指由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气体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选项A正确。
故选:A
2.B
【解析】
【详解】
物理变化指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A、水分蒸发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只发生了物理变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过程中石蜡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选项B符合题意。
C、矿石粉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只发生了物理变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
.D、铁铸成锅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只发生了物理变化,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C
【解析】
【分析】
【详解】
酱油、食盐是最常用的日常生活用品,酱油是液体,食盐是固体,一眼就将它们区分开来,故选C。
4.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古代“四大发明”中指南针、印刷术主要与物理学有关,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商代就会制造青铜器,此选项正确;
C、春秋战国就会冶铁炼钢,此选项正确;
D、西汉时期就会湿法冶金,此选项正确。
故选A。
5.B
【解析】
【详解】
A、白色,是纸张的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选项A错误;
B、可燃,需要通过燃烧这个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选项B正确;
C、易撕碎,纸张的形状发生了改变,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选项C错误;
D、不溶于水,是纸张的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选项D错误;
故选:B。
6.A
【解析】
【分析】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腐蚀性等。
【详解】
A、一氧化二氮在高温下能分解生成氮气和氧气,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此选项符合题意;
B、一氧化二氮是无色有甜味的气体,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二氮的熔点﹣90.8℃,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二氮的沸点是﹣88.5℃,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C
【解析】
【详解】
A、氧气供给呼吸,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了化学性质;
B、用粮食酿醋,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了化学性质;
C、钢材做高压锅,是因为钢材硬度大,硬度属于物理性质;
D、氢气用作燃料,是因为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C。
8.D
【解析】
【详解】
A、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描述的是颜色、气味、状态,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极难溶于水,描述的是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描述的是密度,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具有可燃性,描述的是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9.C
10.A
11.D
12.B
13.C
【解析】
【详解】
A、测体温是因为微粒之间的间隔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
B、戴口罩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B不符合题意;
C、酒精消毒,发生了蛋白质变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C符合题意;
D、扫健康码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火烧赤壁发生了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凿壁偷光,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司马光砸缸,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铁杵磨成针,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15.A
【解析】
【详解】
A、白糖和面粉都是白色粉末,颜色不能区分,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白醋和白酒的气味不同,可以区分,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铁丝是银白色的金属,而铜丝是红色的金属,观察颜色可以区分,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玻璃和塑料灼烧,玻璃融化,塑料燃烧且有难闻的刺激性气味,可以区分,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C
【解析】
【详解】
A、有气体生成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干冰升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A错误;
B、爆炸不都是化学变化,例如锅炉爆炸,由气体膨胀引起的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B错误;
C、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就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发光放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C正确;
D、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存在化学变化,选项D错误。
故选:C。
17.C
【解析】
【详解】
A.酒精挥发过程,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食盐溶解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铁生锈过程,铁表面生成铁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灯泡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所以与其余三种变化类型不同的是选项C。
故选:C。
18.D
【解析】
【详解】
物质的颜色、状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而物质的酸碱性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能够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故选:D。
19.D
【解析】
【详解】
颜色、状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氧化性、可燃性,均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D。
20.C
【解析】
【详解】
A、植物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春风吹又生是植物的生长,也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选项A错误;
B、蜡烛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B错误;
C、铁杵磨成针只是铁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C正确;
D、爆竹的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D错误;
故选:C。
21.B
【解析】
【详解】
①呈银白色属于物质的颜色,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①符合题意;
②密度是7.86g/cm3属于物质的密度,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②符合题意;
③熔点是1535°C属于物质的熔点,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③符合题意;
④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属于化学性质,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B
【解析】
【详解】
A、菜刀生锈有新的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食物腐败的过程,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
B、 湿衣服晾干,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糯米能酿成米酒 ,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性质,选项B符合题意;
C、 酒精挥发,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海水晒盐,有晶体析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
D、 煤气中毒属于化学变化,铁制铁锅,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3.B
【解析】
【详解】
A、水结冰由液态变化呈固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A错误;
B、白磷易自燃,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选项B正确;
C、炸药爆炸,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C错误;
D、酒精易挥发,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选项D错误。
故填:B。
24.C
【解析】
【详解】
化学变化中的新物质,是与原物质组成、结构上不同的物质,反应之前不存在的物质,故选:C。
25.D
【解析】
【详解】
A、水结冰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石蜡熔化的过程中只有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冰雪融化是水的三态变化,其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高粱酿酒的过程中有生成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6.C
【解析】
【详解】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A、 木已成舟过程中只是物质形状发生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铁杵磨成针过程中只是物质形状发生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百炼成钢过程中生成了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
D、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7.D
【解析】
【详解】
A、烧火做饭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B、炸药爆破过程中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C、烧制石灰过程中新物质二氧化碳等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D、开凿岩石过程物质的形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28.D
【解析】
【详解】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是形状上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新物质生成,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9.B
【解析】
【详解】
A、冰雪融化,只有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冶炼钢铁,有铁和二氧化碳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风力发电,只有能量形式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打造金饰,只有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0.D
【解析】
【详解】
A、不锈钢是指含有铬、镍、锰等金属,具有抗自然腐蚀和酸碱腐蚀的合金钢,属于铁的合金,故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钢轨因在钢中加入锰等合金元素,其机械性能明显得到改善,耐磨性、耐疲劳性、抗剥离性及其他综合使用性能均有较大提高,故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涂油和上帽都可以隔绝氧气和水与钢轨反应,防止钢轨生锈,故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钢轨热胀冷缩、歪曲变形是形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1.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酒精挥发只是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车胎爆炸是由于里面的气体受热体积膨胀,压力过大造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煤的干馏生成了煤焦油、焦炉气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石油分馏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C。
32.B
【解析】
【详解】
A、用氧气抢救危重病人,是利用了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氦气填充探空气球即利用了氦气化学性质的稳定性,又利用了氦气密度比空气小的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C、用氮气做保护气填充食品包装袋,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无毒的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活性炭给糖浆脱色,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
33.A
【解析】
【详解】
A、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其它物质生成,故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B、发光发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发热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不需要加热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物理变化,如钢铁生锈、食物腐烂、人的呼吸等均不需要加热即可发生变化,均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D、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水加热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34.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泪”指的是高温下蜡烛融化变为液态,属于物理变化,说明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有物理变化。
考点:化学常识
点评:本题属于对化学常识的考察,近几年中考加大了对化学常识记的考查力度,特别是和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
35.A
【解析】
【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铁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详解】
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酿酒造醋,酒和醋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制作桌椅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雕刻花板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刺绣制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
36.A
【解析】
【详解】
A、酒精发酵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干冰升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钢铁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金刚石变石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离液态空气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汽油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食物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37.C
【解析】
【详解】
A、生铁用于铸造铁锅,是因为铁具有延展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B、干冰用于制造舞台烟雾,是因为干冰升华时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C、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是因为氧气具有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D、金属钨用做白炽灯灯丝,是因为钨具有导电性且熔点高,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故选:C。
38.B
【解析】
【详解】
A、酒精可作为燃料,是因为酒精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B、用金属铜做导线,是因为金属具有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是因为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D、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因为氧气具有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B。
【点睛】
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39.B
【解析】
【详解】
A、百炼成钢过程中生铁中碳在高温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诗句描述的现象跟所涉及到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正确;
B、“日照香炉生紫烟”在阳光下升起紫色的烟雾,没有燃烧,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物理变化,诗句描述的现象跟所涉及到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不正确;
C、千锤万凿出深山的过程中是石灰石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诗句描述的现象跟所涉及到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正确;
D、蜡炬成灰过程中蜡烛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蜡烛燃烧过程中包含蜡烛的熔化在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诗句描述的现象跟所涉及到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B。
40.C
【解析】
【详解】
A、矿石粉碎过程中只是物质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物质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铁拉成丝过程中只是物质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