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1 15:2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石潭记》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群文议题:感受柳宗元的反思精神和对百姓的深情
选文篇目:《黔之驴》 《捕蛇者说》(片段)
《戏赠看花诸君子》 《渔翁》 《重别梦得》
教学目标:
1. 回顾写景手法
2.感受柳宗元笔下的美景
3.体会柳宗元不断反思,关心百姓的深情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回顾重点词语、写景手法;
1. 重点文言词语的回顾
重点文言词语,本文有很多词类活用,归类总结,让学生掌握这些词类活用。
屏显:
1. 潭西南而望(西南:向西南,名作状)
2.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名作状)
3.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名作状)
4.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名作状)
5.从小丘西行(向西,名作状)
6.下见小潭(向下,往下,名作状)
这一类词语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名词作状语。
2. 写景方法的回顾
判断下列句子的写景方法。
屏显: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预设:
动静结合,写出了鱼儿在水中的自由自在。
侧面描写,通过鱼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
情境交融,作者把自己的快乐与鱼儿的快乐融为一体,充满情趣。
二、赏景悟情——体会柳宗元的情感变化
1.景美心乐
柳宗元来到小石潭,眼前的景色是如此清幽美丽,都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样的美景之下,柳宗元的心情如何?请从下面这段写景的文字体会一下柳宗元的心情。
屏显: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从_______一字/词/句,我读出了柳宗元的__________。”
预设:
此时柳宗元的心情是愉悦的,“心乐之”一词,是作者的直接抒情,他听到的泉水声音也是清脆悦耳的。我读出了柳宗元的开心。
柳宗元笔下的鱼是快乐的,自由自在游来游去,还好像在跟游人逗乐,“似与游者相乐”,鱼儿的快乐就是柳宗元的快乐。从“似与游者相乐”一词,我读出了柳宗元的愉悦。
这是作者初见小石潭的快乐,此时的柳宗元陶醉在美景中,心情愉悦,乐在其中。
2.景凄心凉
可是,柳宗元的快乐是不是一直持续到他离开呢?并没有,他笔下的景物悄然发生了变化。看这些景物,体会柳宗元心情的转变。
屏显: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你认为柳宗元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哪些景物会引起他心情的变化?请用“柳宗元望着_________,想到___________,心情变得______。”
预设:
柳宗元望着弯弯曲曲的小溪,时隐时现,想到自己的人生也如同这小溪的弯曲般曲折,心情变得沉重伤感。
柳宗元望着两岸的石头参差交错,想到自己的经历,也是充满坎坷不平的,心情变得低落哀愁。
柳宗元望着四周的树木,没有一点声音,感到冷清凄凉,想到自己被贬到永州,心情变得凄凉无助。
柳宗元的心情为何发生这样的变化?被贬的经历为什么会让他如此凄婉哀怨?他为什么不能寄情山水,怡然自得地过好自己的生活?这就要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柳宗元。
三、知人论世——感悟凄凉背后的温暖
(一)曾经的辉煌和被贬的凄凉
在柳宗元被贬之前,他的人生可谓是开了挂的人生。
屏显:
年仅十三岁,柳宗元就替一个高级官员给朝廷写过一封祝贺打胜仗的信;二十一岁,在高难度的科举考试中高中进士;二十五岁,通过了高淘汰率的博学鸿词科的考试。出仕之后,从皇家图书馆校对管理员(集贤殿书院正字)到长安下辖的蓝田做公安局局长(蓝田县尉),然后做到国家监察部的高级公务员助理(监察御史里行),到文化部兼教育部的高级公务员(礼部员外郎)。柳宗元在仕途上一帆风顺,此时才三十二岁。这期间如果不是因为父亲去世需要守丧三年,柳宗元三十来岁就能完成从普通读书郎到中央级别官员的华丽转身。
可是这样的辉煌,在一次政治事件中终结了。这次政治事件叫“永贞革新”。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用“永贞革新”。
屏显:
永贞元年(805年)顺宗即位,主张政治革新的王叔文等执政。柳宗元成为这个集团的重要成员。王叔文集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取缔“宫市”(宦官以给皇家买东西为名,到市场变相掠夺财物),禁止“五坊小儿”(专门替皇帝饲养鹰犬等动物的人)依仗宦官权势欺压人民,罢免贪赃枉法的京兆尹李实,取消一些苛捐杂税等来着手进行改革,同时还准备剥夺宦官所掌握的军权。这些行动猛烈地触动了贵族官僚和宦官的利益,他们相互勾结起来,逼迫身患重病的顺宗传位给太子。这年八月,宪宗即位,贬王叔文、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为边远地区的司马,历史上称他们为“八司马”。永贞革新就此失败。
读完这两段材料,你认为柳宗元心情由愉悦转为凄凉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
因为他有巨大的心理落差,因为他还想要报效朝廷,为百姓做事,因为他忧国忧民,壮志未酬。
柳宗元等“八司马”被贬得很冤。他们发动革新运动其实都是为了兴盛唐朝,而且新的皇帝唐宪宗上位之后,也是大力革新,做的很多事情跟他们做的事情是一样的,为什么他们要被贬呢?因为他们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得罪了新皇帝。他们认为,立太子不应该局限于长子,谁有才能就应该立谁为太子。而作为长子的唐宪宗李纯肯定不乐意了,所以上位之后,他把当初反对立他为太子的都贬了,而且发狠话:“永不赦免,永不录用!”
柳宗元被贬到了永州。到了永州之后,柳宗元满腔的悲愤无处排解,永州虽偏远,但是风景优美。于是柳宗元便探山访水,想要寄情山水,以解悲愤之情。可是,山水只能带来一时的欢喜,并没有办法从根源上化解柳宗元的忧愤。于是便有了心情的由乐转哀。满眼的景色,成了“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二)时时反省,情系百姓
为何柳宗元不放下一切,在这山水之间觅得一片安宁呢?他就算不能如陶渊明般过着“采菊东篱下”的隐居生活,也可以选择像欧阳修那样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啊。可是他也没办法像欧阳修,因为他的境遇跟欧阳修不一样。永州偏远落后,百姓生活困苦,他不可能像欧阳修周围的百姓那样“伛偻提携”,跟太守一起出游。看着百姓生活艰苦,他忍不住担忧。所以,他的凄凉,既有对自己被贬的不满,也有对生活艰苦的百姓的担忧。
1. 时时反省
柳宗元被贬之后,他不断地反思,到底自己哪里做得不对。他写了很多寓言故事,其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我们熟悉的《黔之驴》的故事。
屏显: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憫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在这个寓言中,如果柳宗元把自己当成驴,你认为柳宗元跟驴有什么共同点呢?我们一起来看个视频,看完之后,结合柳宗元的的经历,说一说柳宗元用这头驴来反思什么。
(播放视频)
柳宗元年轻的时候,才华横溢,而且他还特别爱辩论,而且一辩一定要辩赢别人,这是不是一种锋芒毕露的表现呢?就像这头驴一样,不会隐藏自己的实力,太爱显摆自己,所以把自己陷入到永州这样的不毛之地啊。
这就是柳宗元的反省精神,他写得很多动物寓言,都有对自己的反省。他觉得自己之所以被贬,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因为自己很愚蠢,所以他到永州之后游历山水,想要寄情山水,可是他始终忘不了自己被贬的事实,于是看到一条小溪,给它改名叫愚溪,然后在这小溪边住了下来,又买了一个小山丘,叫愚丘;发现一眼泉水,叫愚泉;泉水边有一条小沟,叫愚沟;小沟下面建了一座亭子,叫愚亭,池子中央修一座小岛,叫愚岛。其实这里风景优美,为什么成为愚呢?都是因为我的缘故啊。
屏显: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译文:
宁武子“在国家动乱时就显得很愚蠢”,是聪明人故意装糊涂。颜子“从来不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像是很愚笨”,也是明智的人而故意表现得很愚笨。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愚笨。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时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没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人了。
从这段材料中,你读出了柳宗元对自己被贬的态度是如何的?
柳宗元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觉得被贬是自己的问题,是自己不够聪明,不懂得在合适的时候装糊涂,所以才会被贬。
这就是柳宗元的自我反省,一个懂得时时反省自己的人,一定不会怨天尤人,他的内心一定是温暖的,一个内心温暖的人,心中一定不仅仅装着自己,还装着百姓。
1. 不忘百姓
永州的风景很美,但是美丽的风光背后,其实藏着人们苦不堪言的生活。身处永州的柳宗元有了更多机会接触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他看到了这些小人物在生活中苦苦挣扎。他看到有人宁愿冒着生命危险捕蛇,也不愿去种田上交苛捐杂税,于是写成《捕蛇者说》,揭露“苛政猛于虎”的本质。
屏显: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译文:
我听了(蒋氏的诉说)越听越悲伤。孔子说:“严苛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凶猛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还真是可信的。唉!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种毒蛇更厉害呢!所以写了这篇文章,以期待那些(朝廷派遣的)考察民情的人从这里得到它。
从这些文字中,你读出了柳宗元怎样的情感?
他同情捕蛇的蒋氏,他为百姓的艰难生活而痛心忧郁,他对沉重的苛捐杂税感到不满,他为唐朝的兴盛衰亡而担心忧虑。
(三)心中有爱,眼里有光
柳宗元满怀被贬的忧愤,可是他决不会就此沉沦,他在苦苦等待机会,这个机会,他等了足足十年。被贬十年之后,唐宪宗大发慈悲,把被贬的“八司马”召回京城,柳宗元此时真是欣喜若狂啊。当得知自己可以回京时,他满心欢喜,他带着对自己的反思,对百姓对朝廷的热爱,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故园,准备大干一场。可是他的高兴劲还没过,他又被贬了,这因为同样被召回来的刘禹锡写了一首诗。
屏显:
戏赠看花诸君子
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读完这首诗,你能不能猜到他们被贬的原因呢?
刘禹锡这是在埋怨皇帝啊,说皇帝在他被贬之后,提拔了很多人,现在朝廷都是不认识的人了,这些人都是我被贬之后,才有机会提拔的。这首诗一出,马上被好事之人传到皇帝那,八司马又被贬了。
按理说柳宗元应该怪刘禹锡啊,我好不容易回来了,你倒好,为了出口气,写了那么一首诗,一下又把把我打到更偏远的地方——柳州了。柳宗元不仅不埋怨,还写了一首诗给刘禹锡: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柳宗元想通过这首诗告诉刘禹锡什么呢?
再次被贬虽然凄惨,但是只要你心态好,心里住着天堂,那你到哪里都是天堂。你看眼前这美景,与世无争,不是也挺好。所以柳宗元安心到柳州上任。到了柳州后,柳宗元不再访山探水,寄情山水,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柳宗元任柳州刺史,相当于县长,官虽不大,可是比在永州有实权。
屏显:
柳宗元开始在柳州大力革新,他释放奴婢,办学兴教,推广种植,凿井取水。在柳宗元的治理下,柳州的政政治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老百姓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迁出柳州的百姓纷纷回迁。到任柳州四年后,柳宗元病逝,终年47岁。
这短短的四年,柳宗元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给生活在黑暗中的柳州百姓带来了一缕阳光。
刘禹锡听闻柳宗元病逝,痛哭流涕,他想起了柳宗元写给他的一首诗:
重别梦得
柳宗元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多么美好的田园生活啊!柳宗元其实也向往着归隐的生活,也想过与世无争的生活,但是他又放不下天下的百姓。所以他或在矛盾中挣扎,或在困难中豁达。但是他们的心始终朝着一个方向:希望百姓安居乐业,希望国家繁荣富强。这就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
了解这些之后,再来读一读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中刻骨的凄凉,我们发现,他的凄凉背后是动人的温暖。
柳宗元绝不是一个悲凉到极致的人,他心中有同情,有真爱。他爱自己,所以他时时反省;他爱百姓爱国家,所以他忧国忧民。
因为他心里有爱,让他哪怕被贬永州、柳州长达14年之久,并且再也没有踏上过回乡之路,他的眼神却从未暗淡。他可以悲伤,可以愤懑,可以凄凉,但他从不沉沦,从不绝望,从没放弃。
柳宗元离开了,他的背影消失在茫茫历史当中,但是他留下的文字,他的功绩,却一直温暖着世人,这份温暖,还将继续延续。让我们带着这份温暖,再读一遍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