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生活中的不等式
苏科版七下
【教学目标】
1. 感受生活中存在的大量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
2. 会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经历由具体问题建立不等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数学模型.
3.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体会应用不等式解决问题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从实际问题到不等式的抽象过程,会列出不等式.初步通过审题找出关键语句,正确找出不等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启发式 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1. 演示,感受生活中的不等关系
1.从学生的身高,男、女学生数等发现数量间的不等关系
2.通过天平动画演示感受生活中的不等关系
二.图片展示,发现生活中的不等关系
看图说式
(1) 妈妈比小明重
(2) 某路段限速100
(3) 某种牛奶的营养成分含量
(4) 乘客人数与大客车的座位数
分析:
(1) 审题:找出关键字(词)
(2) 准确的用字母表示出相关量
(3) 列出不等式
三.合作交流,寻找生活中的不等关系
生活中还有许多具有不等关系的例子,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吗?
我们想到的情景是… … … …
数量之间的不等关系是… … … …
我们是用这样的式子来描述的… … … …
1.不等式概念:像、、、、等,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不等式(inequality).
2.判一判:根据不等式的概念判别下列关系式中哪些是不等式。
(1) (2) (3) (4)
(5) (6) (7)
3.填一填:
(1)选择适当的不等号填空
0 -2 0
(2)用不等式表示
① 是负数;
② 的2倍与5的和大于2;
③ 与的差小于2;
④ 与的差是非正数.
四.例题讲解,体会生活中的不等关系
例1.理解“之最”,列出相关不等式
(1)火车提速后,速度()最高可达350km/h;
(2)某水果的价格()最低为6元/千克;
(3)某市某天的气温是() ℃,该市这天的最低气温是-2℃,最高气温是6℃.
例2. 小丽种了一棵高70cm的小树,假设小树平均每周长高3cm,周后这棵小树的高度不超过100cm。
例3.老师捕到了一条小黄鱼和条小光鱼,所得金币不足20,请用不等式表示。
变式1:根据金币数量,说说不等式表示的实际意义。
变式2:联系实际,你能根据不等式编一道应用题吗?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
我学会了……
使我感触最深的是……
我还感到疑惑的是……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本习题11.1
2.思考:(1)某校男子跳高纪录是1.75m,今年小明的跳高是m,打破了该项纪录;
(2)某校男子100m跑的纪录是12s,今年小刚的100m跑成绩是s,打破了该项纪录。
板书设计:
找关键语句问题 不等式分析:1234 11.1生活中的不等式不等式概念: 学生表演区例题讲解: 学生作品展示区
教学设计说明:
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量与量之间不等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是学生学习其他相关知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从身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经历由具体问题建立不等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为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发现学习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从下列三个方面体现新课标理念 :
1、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本设计中,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归纳出不等式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可以用不等式简单的刻画现实世界中量与量之间的不等关系,让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得出同一个不等式可以表示不同的实际意义;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方法、注意点等进行归纳。
2、体现学生思维的层次性。教师首先从学生的经验及兴趣出发,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体会不等式的发生、发展过程,然后再逐步引导学生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寻找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在寻找不等关系、设未知数等环节中,让学生展示不同层次的思维活动,经历合作探究新知的过程。
3、渗透不等式建模的思想。把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不等式形式表示出来,就是建立一种数学模型,教师有意识的按设未知数、找关键词、列不等式等步骤组织学生学习,就是培养学生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不等式模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