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与点评

文档属性

名称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与点评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5-26 12:0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与点评
唐山市第38中学 肖国芝
一、检查预习
1.你能认出下面几个字吗?
颈 掳 灸 骇 脐
(不会的,查字典解决)
引导学生区别“灸”与“炙”,组词“脍炙人口” “炙手可热”。从造字法的角度区别字型、识记字音、理解字义。
2.你还记得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吗?
粗拙 憎恨 淡薄 惶急 霹雳 模样
(不会的,查字典解决)
3.你能告诉大家下列词语的意思吗?
诘问 震悚
(不会的,查字典解决)
二、明确问题
学贵质疑,在预习时,同学们对课文内容提出许多问题,我整理了一下,有两个最典型的问题:第一个是有关作者思想感情的,正如于昆田同学所述“作者对阿长的感情究竟是怎样的?”这类问题提的很有深度,抓住了文章的要点、把握住了文章的主旨。第二类是有关题目的,正如薛羚羚同学所述“本文主要写的是阿长,但题目为什么是《阿长与山海经》,能不能改成阿长?”这类问题提得很有价值,说明这些同学对文章的内容有整合的过程,是善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人。
三、探讨问题
1.请同学们浏览文章,勾画出表现作者对阿长感情变化的词语。
厌烦 敬 恨 敬 念
2.我们先来看看鲁迅最初为什么那样讨厌阿长呢?
明确:讨厌他行为举止。讨厌他约束我,爱告状。讨厌他睡相不好,挤我。
在学生谈到睡相时,引导学生分析“摆”字。
明确:
(1)这个字太形象了,体态与“大”字形似,形似到如同摆出来一样,如同精心设计的一样,突出阿长的睡相极像“大”字。评价:看来同学们对词语的理解运用把握得很好。
(2)阿长虽不是故意摆成“大”字,但在儿时鲁迅眼里却认为它是故意的,所以用“摆”也更突出鲁迅对阿长的讨厌。
评价:这一简简单单的“摆”字用得确实好,真实的描摹,流露的是真实的情。真是一枝一叶总关情啊!
3.阿长粗俗的行为举止,让人难以忍受的睡相,以及严格的约束令鲁迅讨厌,那么让鲁迅感到麻烦的又有哪些事呢?为什么?
明确:元旦要说阿妈恭喜并吃福橘。
追问:说句恭喜的话,吃点福橘,也不错呀,为什么感到麻烦?
明确:这是孩子不想做的,所以感到麻烦,在孩子美滋滋的想着怎样花压岁钱时,阿长讲起了规矩,实在不合时宜,自然令人厌烦。
追问:令鲁迅感到麻烦的只有这样的规矩吗?
引导学生读书,发现让鲁迅感到麻烦的还有阿长教导的许多别的道理。
4.这样让人讨厌、麻烦的阿长怎么又让鲁迅产生了空前的敬意?
明确:讲长毛的故事。
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讲美女蛇故事的长妈妈,为什么没让鲁迅产生敬意,而讲长毛的故事的阿长却让鲁迅产生空前的敬意。
明确:阿长 那严肃认真的样子 那伟大的神力,能让大炮放不出来,那用处还了得,着实让儿时的鲁迅觉得她深不可测,从此就产生了特别的敬意。(这完全符合一个孩子的心里,阿长的用处可大了,能让大炮放不出来。其实按照迷信的说法,要破对方的法术,用“狗血”、“大粪”这些污秽的东西,当时长毛也许把放炮当作一种法术,把妇女当作狗血大粪之类的破法术的工具,这实际上是对妇女的一种歧视,认为妇女是污秽的。)
5.那又是什么原因使空前的敬意一下子跌入深谷,转为憎恨的?
明确:知道是她谋死了我的隐鼠。
介绍“谋死”隐鼠的事。
理解“谋死”的表达效果。即谋杀,蓄意杀害,这更能突出对阿长的憎恶之情。
提示:如果想了解更多的有关阿长“谋死”隐鼠的其他情况可以读鲁迅的另一篇散文《狗·猫·鼠》(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6.正当鲁迅哀悼隐鼠,准备给它复仇时,是什么事又让鲁迅产生了新的敬意呢?
明确:因为阿长买来了《山海经》。
通过和三天前教师赠给大家一本《山海经》比较,引导学生理解产生敬意的原因。

《山海经》的内容吸引着鲁迅,《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地理著作,里面有稀奇古怪的图画,神奇的传说,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孩子。

特别渴望得到的又得不到的东西,一旦得到对她的震撼是很大的。有怎样的震撼?学生读25段,这里写出了鲁迅如获至宝的喜悦之情,对阿长达到感激不尽的地步。

她不计较我平日对他的态度,默默地把我的事记在心上,不怕路程的遥远,不怕别人的奚落,义无反顾地为我买来《山海经》。怎能抑制住心中的感动呢?

这部“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和影响,把对长妈妈的感激之情印象深化,变成永久的怀念
总之,《山海经》凝聚着长妈妈对鲁迅的无私的爱。
追问: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她却做到了,为什么?
理解阿长母爱般的感情。
7.比较两次敬意,理解第一次敬意的虚妄,第二次敬意的真实、刻骨铭心。
8.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解答第2个问题。
明确:山海经凝聚着长妈妈对鲁迅的无私的爱,想到阿长就想到山海经,想到山海经就想到阿长,这就是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的原因。山海经是作者感情转变的关键,买山海经一事,是鲁迅最为感动、永志不忘的。这样的题目可以使重要的事件突出出来。
9.成年后的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怎样的?
明确:这是鲁迅对阿长的怀念同情,感激之情。这是赤子对母亲的深情祝福,这是人性的升华。它凝聚着鲁迅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着鲁迅对善良人的衷心祝愿。
她的一生没有亲人,没名没姓,实在可怜——同情
深深祝福——怀念感激
10.理解课文的前半部分“憎恶”、“讨厌”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蕴含的同情和怀念。
四、评价人物
说一说阿长在你心中是个怎样的人?
阿长是个无私奉献的人。
阿长是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
阿长是个爱护孩子的人。
他是个十全十美的人吗
由讲长毛的故事可以看出它是个愚昧、无知的人。
由切切喳喳可以看出她是个粗俗的人。
由规矩道理可以看出她是一个迷信的人。
他是个愚昧中有真率,粗犷中有细心的人。
五、小结
通过故事理解写法。
公元前5世纪,希腊大画家宙克西斯接受了一项为海伦王后画像的任务,海伦王后是一个貌若天仙的女性,宙克西斯为了把她画得更美一些,就让国王下令集中全城所有的美女,然后又从中挑选出五个最美的姑娘,最后画家又把这五位美女各自最美的部分集中到画像上,这样海伦王后的画像就完成了。虽然画像十分漂亮,但是人们却不知道画像上的人是谁,因为它不是真正的海伦王后,而是一个美丽的眼睛、美丽的鼻子、美丽的嘴巴、美丽的眉毛的集合。
明确:
画画是这样,写作也是这样,鲁迅先生深知此理,所以他用写实的笔法展现了他儿时保姆阿长的形象。
阿长是个大好人,但决不是个完美无缺的人,这就是鲁迅笔下真实的阿长,活灵活现有个性的阿长,虽不光彩照人,但却让人倍感亲切自然。所以,我们在写文章时,不要像给海伦王后画像那样,刻意美化一个人,而要遵循自然、真实的原则,这样,你笔下的人物才是鲜活的、有生命的。
六、结课
这节课我们重点探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由于时间关系,还有许多问题没能得到解决,课下我们可以同学间共同探讨,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解决,更欢迎同学们与我联系。
出示问题:
1.长妈妈做的都是普通的小事,为什么说是神力呢?
明确:文章是以儿时的眼光来写的,儿童往往用一种很夸张的口吻说话。
2.为什么要介绍叔祖这个人?
明确:为了交待最初是怎样接近书籍的,与阿长形成对比,更突出阿长对我的关心。
3.长妈妈是怎样买到这四本书的?
明确:不写阿长是怎样买到《山海经》的,就给读者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的空间。
语文课就得有语文味
——评肖国芝《阿长与〈山海经〉》的教学
唐山市教育局教研室 田贺书 063030
肖国芝老师执教的《阿长与〈山海经〉》在第六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学艺术观摩赛上荣获了一等奖,从新课程的角度评析,这节课有以下亮点:
1.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当前的语文教学有这样一种倾向,那就是重视人文教育,忽略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课文”成了思想品德课的“导语”,语言的学习、阅读能力的提高被大大弱化,这是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的误解。《语文课称标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的语文课程的性质的表述将“工具性”放在“人文性”的前面是因为“工具性”抓住了语文课程的根本属性。语文课必须学语文——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这节课上,字词教学用时10多分钟,在课上让学生查字典,理解“摆”“谋死”的表达效果,体会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中表达的作者的感情……可以说,这些做法抓住了语文课程的根本,这样的课才是语文课。
2.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的确定建立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引导分析的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于昆田、薛羚羚两位同学是徐州三中初中部七年级六班的学生),学生的主体精神得到了充分尊重,这必将大大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而且,课堂上不是解决学生的所有的问题,不具代表性的问题,由学生自己去解决,这样,一方面比较好地解决了大班额条件下照顾多数的问题,另一方面也给学生的自主学习留下了适当的空间。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开发课程资源。
为了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因阿长买《山海经》而产生的空前的敬意,引导学生比较两次敬意,“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前一种敬意由于“谋死”隐鼠而消失,后一种“敬意”使“谋死”隐鼠的怨恨完全消灭,可见后一种敬意远远重于前一种敬意:后一种敬意才是真实的,永不磨灭的。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课前布置预习的时候,为了使学生对《山海经》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进而理解儿时的鲁迅对这本有画的宝书的渴慕,肖国芝老师送给学生一本《山海经》。上课时,为了使学生理解在儿时鲁迅的眼中《山海经》一书的珍贵,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自己送《山海经》时学生的感受。这样,长妈妈对鲁迅的爱,儿时鲁迅对长妈妈的尊敬一下子凸显了出来,学生体会深刻、真切。
有的参赛教师也向学生赠送了礼物,执教《苏州园林》的教师和学生初次见面时送给每位学生一块从家乡带来的糖,执教《麦琪的礼物》的教师上完课后送给学生一幅题为“麦琪”的画。我觉得这些做法都不如肖国芝老师高明,送给学生糖,只能起到拉近师生感情的作用;课后送给学生“麦琪”,只是落得形式上的新颖,哪里比得上课前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送给学生更有价值?肖国芝老师将书作为礼物送给学生,则是一种辅助的课程资源,这本书可以使学生对《山海经》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利用这一资源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儿时鲁迅得到这本书时的感受,对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也不无裨益。
也许就是这些原因,肖老师才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下课后徐州三中七年级6班全体同学送给肖老师一枚校徽,由班长给肖老师戴在胸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