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县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单元练习(二)
(第一单元B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植物的一生是从 开始的。
2.将绿豆种子放在干燥的泥土里它不会发芽,其主要原因是缺少 。当它长出叶后,能通过 作用自己制造食物。
3.在生态瓶中,植物为动物提供 、栖息地、 等;动物为植物提供 、二氧化碳等。非生物因素为植物和动物提供 。
4.青蛙一般会在 季产卵,因为这个季节比较温暖,有利于蛙卵的孵化。
5.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作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6.我们在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步骤排序正确的是( )。
①在玻璃皿中各放入3粒绿豆;
②在其中一个玻璃皿中放入适量土壤,另一个不放;
③准备2个玻璃皿和6粒大小相同的绿豆;
④放在用一地方,并定期给两个玻璃皿内浇同样多的水
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③④①②
7.研究阳光对绿豆发芽影响的实验时,下列做法更科学的是( )。
A.只要一个小组的数据就能得出结论
B.汇总多个有阳光组和无阳光组的实验数据进行总结再得出结论
C.选取有阳光无水组的实验数据和无阳光有水组的实验数据对比得出结论
8.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而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复杂的网状结构,叫( )。
A.食物链 B.食物网 C.生态系统
9.下列绿豆苗的状态最有可能种植在阴暗处的是( )。
A.茎又粗又短,紫色,叶子绿色 B.茎又粗又短,紫色,叶子偏黄
C.茎又细又长,白色,叶子偏黄
10.在生活中,下列地点最容易找到蚯蚓的是( )。
A.山间小溪里 B.门口水泥地上 C.菜园土壤里
11.在做蚯蚓喜欢明亮还是黑暗的环境实验时,我们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的主要目的是( )。
A.让蚯蚓住得更舒服 B.保持湿润环境,又方便爬行 C.让蚯蚓喝水
12.以下关于动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狼的生存能力很强,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下都能生存
B.天鹅是候鸟,每年三、四月份都要向北方飞去,十月份要飞回南方
C.企鹅身上厚厚的毛皮是为了适应南极寒冷的环境
13.大多数鱼必须生活在水里,一旦离开了水很快就会死亡,这是因为( )。
A.生物会改变环境 B.生物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C.生物的生存依赖环境
14.根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写出的食物链正确的是( )。
A.蝉→螳螂→黄雀 B.黄雀←螳螂←蝉←树 C.树→蝉→螳螂→黄雀
15.下列水源最适合作为生态瓶中的水是( )。
A.干净的自来水 B.清澈的小溪水 C.泥坑中的雨水
16.下列做法能使生态瓶中的生物生活得更好的是( )。
A.使瓶中物种更丰富 B.增加小鱼数量 C.在瓶中放满植物
17.下列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沼泽 B.一个湖泊 C.一群老鹰
18.每到冬天,我们就会看到大雁南飞的现象,这是由于( )。
A. 北方的光照太强烈 B. 南方的空气更清新 C. 北方冬天温度太低
19. 制作生态瓶时,应先放( )。
A. 动物 B. 植物 C. 动物、植物同时放
20. 一些珍稀动物濒临灭绝,保护它们的最好办法是( )
A.进行人工饲养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消灭它们的天敌
三、综合实践题(50分)
21.将下列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进行连线。(4分)
麻雀 变色龙 青蛙 丹顶鹤
冬眠 迁徙 保护色 换羽
22.某探究小组研究影响绿豆种子发芽实验时准备了四个盘子,分别在盘子底部放入一些纸巾,并分别在每个盘子里放入了10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几天后记录的实验现象如下表:(12分)
组别 A组 B组 C组 D组
是否有空气 有 无 有 有
温度 23℃ 23℃ 23℃ 5℃
纸巾的状态 干燥 潮湿 潮湿 潮湿
发芽的种子数 0颗 0颗 9颗 0颗
若要研究温度对绿豆种子发芽的影响,则应该选择 组和 组。
分析 组和 组可以得出,绿豆种子发芽 (填“需要”或“不需要”)空气。
A组和C组进行对比,要探究的问题是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 )。
A. 水分 B. 空气 C. 适宜的温度
C组中有1颗种子没有发芽,最有可能是因为 ,这种情况在科学上,我们称为 ,增加样本数量或多次实验可以使之减少。
A B C
明亮区域 中间区域 黑暗区域
23.某同学在抓鼠妇(俗称西瓜虫)的过程中发现,只有在花坛边黑暗潮湿的石块下才可以找到鼠妇,而在明亮区域中间区域黑暗区域明亮干燥的地面上找不到鼠妇。到底是什么因素在影响鼠妇的分布呢,光亮程度还是潮湿程度?为此,他进行了探究。他在一个长方形的铁盘上,布置了ABC三个环境区域(如上图),鼠妇可在三个区域之间自由移动。然后在铁盘的中间区域放入15只鼠妇,每隔两分钟统计一次各区域中鼠妇的数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该同学在探究 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2)该同学用了15只鼠妇做实验,原因是( )。
A.没什么原因随便拿的 B为了防止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具科学性
C.跟老师学的,没有什么原因
(3)该同学在第2分钟统计数据时发现鼠妇在三个区域都有分布便得出结论:“该研究因素对鼠妇的生活没有影响。”这个结论( )。
A.科学 B.不科学 C.无法判断
(4)经过10分钟后该同学发现鼠妇全部集中在C区域说明( )。
A.鼠妇会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
B.生活环境对动物没有什么影响
C.生活环境决定动物的外形特征
(5)如果该同学想继续探究另一个因素是否影响鼠妇的分布,那么A和C区域应该设置怎样的环境
24.在稻田中生活着5种生物,分别是水稻、青蛙、田鼠、蝗虫、蛇,分析它们的食物关系如下表:(7分)
生物种类 青蛙 田鼠 水稻 蝗虫 蛇
食物 蝗虫 水稻 / 水稻 青蛙、田鼠
(1)观察上表可知,它们之间的食物链起点是 。
(2)根据上表写出一条最长的食物链: 。
(3)若在这条食物链中,青蛙被人类大量捕杀,会造成什么后果?
25.楠楠为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了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甲生态瓶中水量是乙生态瓶中水量的一半,其他条件完全相同;丙生态瓶中的小鱼数量是丁生态瓶中的一半,其他条件完全相同。观察记录表如下:(13分)
一分钟内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记录表
生态瓶 第1次观察 第2次观察 第3次观察
甲 3 3 4
乙 1 0 0
丙 0 0 1
丁 4 3 3
(1)甲瓶中的小鱼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数比乙瓶中的小鱼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数多,你觉得原因是
。
(2)丁瓶中的小鱼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数比丙瓶中的小鱼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数多,原因是丁瓶比丙瓶中小鱼数量多小鱼进行 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氧气,导致丁瓶水中 相对不足。
(3)我们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生态瓶中 和 会使水中氧气不足小鱼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数就会增加。
(4)通过该实验我们知道了要想让生态瓶中的生物生活得更好,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
26.材料分析题。(4分)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中写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积,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比喻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变了。后人遂用“南橘北积”来比喻环境对人的影响。
(1)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最根本的原因( )。
A.植物发生了变异 B土壤中的养料不同 C.生长的环境不同
(2)柑橘不宜在北方栽种,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