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毫米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操作与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难点: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表象。
四、教学教具
硬币一枚(1元),磁卡一张(电话卡、商店积分卡或储蓄卡),铅笔盒,数学书,铅笔或签字笔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提问: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板书:长度单位
回顾所学知识,复习厘米和米的关系
板书:厘米、米
师:我们每天都接触的数学书,让我们用学过的长度单位来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厚吧。提示:书的厚度要估计装订的一侧。
2、提问:要想知道估的准不准,怎么办
预设:量一量
3.学生分组,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一二组测量数学书的长,三四组测量宽,五六组测量厚。
(二)交流测量的结果,引出毫米。
预设:学生在表述时,会涉及到“厘米的刻度之间的小格”,例如,我量出的宽不到18 厘米,还差两小格;数学书的厚不到1厘米,只有6小格。也有的学生可能说到“毫米”……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边演示测量结果边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议。
师总结:当我们无法用学过的长度单位准确的表示出数学书的宽和厚时,就需要引入更小的长度单位。咱们今天就来学习——毫米。
师板书:毫米的认识。
什么情况下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呢?
生齐读:当测量的长度比较短时或者要求量的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做单位,毫米用字母“mm”表示。
(三)、合作探究,认识毫米
1.初步认识1毫米,建立表象
(1)引出1毫米
师:“同学们,关于1毫米,你们知道什么 ”
预设生:“直尺上1小格就是1毫米。”
(2)认识1毫米
师:“对,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直尺上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A、课件放大观察
师:“为了更清楚地观察,老师把直尺放大到屏幕上,同学们看,像这样每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认识不同位置的1毫米。
师:它们的位置变了,为什么都是1毫米
师:它们虽然位置不同,都只占了一个小格,所以长度都是1毫米。
B、再次观察学生的直尺
师:“请同学们再次拿起你的直尺看一看,找一找1毫米,互相指给同学看。”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直尺上的1毫米有什么想说的吗 ”
预设1:“很短。”
预设2:“很多多,密密麻麻。”
(3)感知1毫米
通过看一看、捏一捏、想一想、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具体感知1毫米有多短。
2、认识几毫米
(1)认识2毫米
师: 1元的硬币到底有多厚呢 用直尺测量一下。(展示含硬币图像的尺子)学生汇报。
取消硬币图像,出现2毫米长的线段。
问:这条线段长几毫米 为什么呢?还能在尺子上找到2毫米吗
你能在你的尺子上找到2毫米介绍给同桌看一看吧。
(2)认识5毫米
师:大家认识了2毫米,挑战一下,这条的线段长多少呢 你怎么认出这是5毫米长的线段的
学生介绍。
师:孩子们,仔细看看:这条刻度线和刚才的刻度线有点不一样,哪点不一样呢
师:对了,这条比厘米刻度线短比毫米刻度线长一点儿的叫做5毫米刻度线。
师:这1厘米中有5毫米刻度线,其他的1厘米里有5毫米刻度线吗
学生说,课件出示。
小结:每1厘米中都有一个5毫米的刻度线,给我们的测量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3、认识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比一比,谁能快速数出从0到1这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
学生数,汇报。你怎么数的 (学生汇报多种不同的数法)
通过数一数,你明白了什么 其他的1厘米中是否也刚好是10毫米呢 拿出自己的直尺,找到1厘米,用铅笔尖指着数一数吧。
师:通过大家的验证发现,所有的1厘米都刚好有10个1毫米,所以1厘米=10毫米。(齐读)也就是说毫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
板书:10
掌握了吗?让我们做好准备练习几道题目,试试你的身手吧。
生作答22页做一做1题
4.生活中的毫米
(1)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厚度大约1毫米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1毫米的东西,谁能说说 ”
预设:“身份证的厚度……”
(2)生活中的哪些用毫米测量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用毫米测量的,老师收集一些,我们来欣赏。”
介绍一粒大米,超博智能手机,人的指甲盖,以及洛阳6月的降雨量。
(四)巩固练习,总结提升
1、同学们,我们来到了智慧城堡,让我们开始游览吧。
出示“小明的数学日记”,“小华小明买铅笔的问题”学生讨论得出结果。
2、你知道比毫米还小的长度单位吗?
师介绍,并指出,这些单位离我们并不遥远,比如PM2.5的单位就是微米。
向学生介绍PM2.5的危害,树立从小要保护环境的意识。
3、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1000
米m 厘米cm 毫米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