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说课稿
一、学情分析
1、初中阶段是课改的年段,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因此,在课 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的积 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 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 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课要提 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居于世界先进水 平,同时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在于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 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隐藏着停滞的危机让初中生深入认识各个历史事件并 从中学习先哲的可贵品质,同时吸取教训立志建设祖国。
2、教材重难点 重点: 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难点: 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特点。 《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 、 政全书》三部科学巨著,指导学生对课本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 识记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同时分析总结出明朝 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 通过对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 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培养刻苦学习、 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图表展示 总结归纳法 比较归纳法
五、教学构思: 教学构思
1、 本课教材共分为建筑工程和科学巨匠二个子目。为使学生对明朝我国包括 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有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组织教材并适当加工,利用真实、形象、有说服力的感性图片加以佐证,使学生的理性认识得到升 华和提高。
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多角度探讨问题。
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1、 导入新课。由秦始皇、匈奴、孟姜女几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将上学期熟悉的内容作为导入,既回顾旧知识又能很快引入新课。
2、提出问题。 (展示图片《故宫》 《北京天坛》等) 。讨论:紫禁城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 布局特点。 学生讨论发言。 利用直观图片,得出凸显皇权的目的。
(展示《秦长城》图)秦长城东起哪里,西到哪里? (展示《明长城》图)明长城东起哪里,西至哪里? 还是利用历史图片,比 较归纳出明长城与秦长城的不同之处,体会中华民族卓越的创造能力,继承和学 习祖辈的勤劳与智慧。
3、朗读课文,利用阅读与图片放送结合的方式,逐一讲解科技巨匠的功绩, 要求同学们动手设计一张明代三大科技巨著的简表. 历史的归纳总结能力对于学习历史非常重要,制作表格不仅可以锻炼其能 力,而且也便于复习记忆,更好地掌握科技巨匠的事迹及成就。
4、知识小结,点出教学重难点,习题训练,巩固教学重难点北京紫禁城及李 时珍和《本草纲目》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特点。
5、 教训与启示。科技成就所体现的特点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这个问题 有助于帮助学生从理论上升,这也是本教学设计的初衷。
6、 板书设计
第 21 课
一、建筑业:
1、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北京城
2、世界新八大奇迹之首 长城
二、科学巨匠和古典科技巨著
1、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2、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3、科学家徐光启《农政全书》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