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统编版必修下14.2《变形记》课件(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统编版必修下14.2《变形记》课件(共4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0 22:5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变 形 记
卡夫卡
教 学 目 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从心理描写及细节描写等角度解读人物形象
3.结合写作背景和故事情节去把握小说主题
4.认识小说所揭示的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思考人的生存问题。
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中,不自觉运用异化创作的例子却也屡见不鲜:
①“庄周梦蝶”的寓言,借以比喻摆脱了躯壳,束缚的性灵多么逍遥自在;
②《山海经》里那位炎帝的女儿,不幸淹死在东海,她的灵魂化为精卫之鸟,年年月月,衔西山之石以“湮于东海”,其百折不回的精神令人叹服;
③在民间传说中有大禹化为一条独角龙拱开夔门的神奇情节,大禹治水长年在外,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妻涂山氏总站在山头盼夫归,最后化为石头,据说神女峰、望夫石就是这么来的;
④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夸父逐日“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为后人遮阴乘凉。
课 堂 导 入
思考“异化”思想的原因???
弗兰茨 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赢得世人惊服,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之一。
作 家 作 品
旅美英籍作家奥登说:“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弗兰茨 卡夫卡发表于1915年的《变形记》向我们形象地揭示了现代人这样的生存困境:人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竞争的压力下,渐渐丧失自我,以至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人与人之间关系日趋冷漠乃至走向冷酷。因而,《变形记》可看作是一篇关于现代人生存问题的寓言。
作 家 作 品
卡夫卡的作品文笔明净而想象奇特,常用寓言体。寓意丰富而晦涩。
他描写的都是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他们在这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世界里惶恐、不安、孤独、迷惘,遭受压迫而不敢反抗,也无力反抗。
卡夫卡被许多20世纪文学流派追奉为先驱。有一个词语,即卡夫卡式的,就是用来描述生活中像卡夫卡作品里那样离奇的现象。
作 家 作 品
作品特点及影响
1. 生命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会停止。
2. 心脏是一座有两间卧室的房子,一间住着痛苦,另一间住着欢乐,人不能笑得太响。否则笑声会吵醒隔壁房间的痛苦。
3. 我是自由的,那就是我迷失的原因。
4. 人的主罪有二,其余皆由此而来:急躁和懒散。由于急躁,他们被逐出了天堂;由于懒散,他们再也回不去。
5. 青年充满阳光和爱。青年是幸福的,因为他们能看到美。这种能力一旦失去,毫无慰藉的老年就开始了,衰落和不幸就开始了。谁能保持发现美的能力,谁就不会变老。
作 家 作 品
卡夫卡的思想金句
6. 目的虽有,却无路可循;我们称之为路的,无非是踌躇。
7. 所有人类的错误无非是无耐心,是过于匆忙地将按部就班的程序打断,是用似是而非的桩子把似是而非的事物圈起来。
8. 为了这个世界,你可笑地给自己套上了挽具。
9.真正的道路在一根绳索上,它不是绷紧在高处,而是贴近地面的。它与其说是供人行走的,毋宁说是用来绊人的。
10. 真正的敌对者那里有无穷的勇气输入你的体内。
作 家 作 品
卡夫卡的思想金句
现代派文学是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包括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
作 家 作 品
【现代派文学】
现代派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主要用象征性、荒诞性、意识流去表现荒诞的世界里异化的人的危机意识;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作 家 作 品
【现代派文学】
高尔·萨姆沙在一家公司任旅行推销员,长年奔波在外,辛苦支撑着整个家庭的花销。当萨姆沙还能以微薄的薪金供养他那薄情寡义的家人时,他是家中受到尊敬的长子,父母夸奖他,妹妹爱戴他。
作 家 作 品
《变形记》内容梗概
当有一天他变成了甲虫,丧失了劳动力。对这个家再也没有物质贡献时,家人一反之前对他的尊敬态度,逐渐显现出冷漠、嫌弃、憎恶的面孔。父亲恶狠狠地用苹果打他,母亲吓得晕倒,妹妹厌弃他。渐渐地,萨姆沙远离了社会,最后孤独痛苦地在饥饿中默默地死去。
作 家 作 品
《变形记》内容梗概
《变形记》是20世纪最为异类的经典作品之一,给整个世界文学带来的启示和变化,无异于一粒种子和数年后满布各国的一片粮禾,一粒星火与几乎燎原了整个世界的一片红光。
——作家阎连科
卡夫卡对人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英国诗人奥登
作 家 作 品
名家评论
最初我认为卡夫卡是文坛前所未有、独一无二的;多看了他的作品之后我觉得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的文学作品中辨出了他的声音,或者说他的习惯。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
在《变形记》中,卡夫卡已达到大师的高度:他写出了一部自己再也不能超越的作品,因为再没有任何东西能超越《变形记》这部本世纪伟大完美的著作。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利亚斯·卡内蒂
作 家 作 品
名家评论
写 作 背 景
《变形记》创作于1912年,发表于1915年。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歌舞升平的欧洲大陆变成杀声震天的战场。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纷纷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
整 体 感 知
1、《变形记》整篇小说共包括三部分
为了生存,家人只好打工挣钱,并且忍受不了格里高尔这个负担。原来一直爱着他的妹妹终于提出把他弄走。格里高尔又饿又病,绝望死去。
第一部分
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了“巨大的甲虫”,惊慌而又忧郁。父亲大怒,把他赶回自己的卧室。
第二部分
格里高尔变了,养成了甲虫的习性,却保留了人的意识。他失业了,仍关心着怎样还清父亲的债务,送妹妹上音乐学院。可是,他成了全家的累赘。父亲、母亲、妹妹对他改变了态度。
第三部分
2、选文的结构
开端 发展 高潮 尾声
格里高尔 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 逐渐养成甲虫的生活习性 成为家庭累赘,被全家人嫌弃 孤独中死去
家人 惊慌、关注 逐渐憎恨 如释重负
对家庭的作用 有用 无用 有害
合 作 探 究
1、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行为和生活上表现出哪些“甲虫式”特征?
①丑陋: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1
②笨拙:……它们不停地做着许多动作,控制不住。——9
……它只能十分缓慢地移动——11
……把他从床上慢慢撬起来——14
1、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行为和生活上表现出哪些“甲虫式”特征?
③脆弱:……一种棕色的液体从嘴巴里流了出来 —— 23
身上的那一侧擦得满是伤痕,在洁白的门上留下难看的斑痕。 ——29
格里高尔猛地远远弹进了他的房间里,顿时满身鲜血淋漓。 —— 29
④失语:……掺和着一种来自下面的、无法抑制的痛苦的叽叽喳喳声,使得他的话只是一开始还听得清楚,后面的话音就被破坏得不知所云——7
“您二位听懂他哪怕一句话了吗?”协理问父母 ——21
2、面对“异化”,格里高尔的家人以及协理的表现分别是什么?
父亲:迅速把他赶回卧室
母亲:难以置信
妹妹:因担忧哭泣
协理:害怕,逃跑
3、从选文部分来看,变形前的格里高尔是个怎样的人?
格里高尔是一个普通的旅行推销员。
每天为了职业辛苦奔波,想攒够钱还清父母的债,改善家庭生活。在公司,他受老板的气,指望还清父债后辞职。
3、从选文部分来看,变形前的格里高尔是个怎样的人?
对父母他是个孝子,对妹妹他是个好哥哥,对公司他是个好职员。
①忠厚善良、勤劳忍耐、重视亲情。从他拼命工作去赚钱养家,孝顺父母,疼爱妹妹、对工作有很强的责任心可以看出。
②争取自由,渴望独立。从他渴望还清父母债务而追求时来运转,期待自己未来一帆风顺可以看出。
4、变形后的格里高尔又在思考些什么?心情如何?
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他冷静、顺从、忧郁
“我发生什么事啦?”他回忆过去的生活,怨恨自己的工作,为还清父债而苦干、他清醒地想到起床,赶车上班去。
父亲发现他变成大甲虫,露出一副恶狠狠的样子,赶他回卧室。他谦恭地恳求,尽快回屋,免得父亲生气。他忍辱负重,还不忘顺从父亲。
4、变形后的格里高尔又在思考些什么?心情如何?
为家庭经济状况焦虑,自我责备
想着给妹妹实现“美梦”。他想着,父亲老了,母亲生病,妹妹年轻。“或是他面临丢饭碗的危险,因而老板又将向父母逼债?”他“我也为我的父母和妹妹担忧。我现在正焦头烂额。但我会很快摆脱困境的。请您不要再给我雪上加霜,我已经够受的了” 。
5、从选文部分来把握格里高尔的形象
对自己
麻木、压抑
对工作
对家庭
忠诚、努力
负责、善良、渴望亲情
5、从选文部分来把握格里高尔的形象
格里高尔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谨小慎微,对家庭勇于承担债务,孝顺父母,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责任感的小人物,同时,他渴望得到别人的了解和接受。
6、第2段为什么要描写“贵妇人”的画?
那时一位戴着毛皮帽子、围着毛皮围巾的女性,她直挺挺地坐着,两只前臂完全笼在一个厚厚的皮手筒里,正对着看画的人。
这样的形象代表着一种封闭与隔阂,给主人公格里高尔带来一种压抑,与他当时的处境相似,使他确定自己变身甲壳虫不是做梦,从而表明其内心的惶恐。
7、第3段提到了“阴沉的天气”,这一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阴沉昏暗的天气,渲染出冷清、孤寂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内心的阴郁,也预示着主人公的命运。
8、第6段中,作者写“指针不慌不忙地往前走着,事实上已经过了六点半,都快到六点三刻了”等情节有何作用?
作者用时针的“不慌不忙”与主人公内心的紧张形成鲜明的对比。
其它几处写到时钟也有一种急促而紧张的节奏,表明主人公想起床而不能、内心十分焦急的心情,可见其工作压力之大和工作责任心之强。
9、小说里“公司来人”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再次揭示格里高尔工作的压力和精神的压力。工作繁重劳累不说,还必须小心翼翼,只要有一点小小的差池,就会招来最大的怀疑,甚至导致失业。
10、从格里高尔的“变形”故事中,你读到了现代人的哪些困境?
孤独绝望,不被理解
①工作压力大,焦虑痛苦,但公司管理层只看重效率和利益,无视员工内心感受。
②家庭负担重,很多人处于艰难无助的境地。
③人际关系紧张。人与人之间冷漠而陌生,缺少交流和沟通,感受不到温暖。
11、人突然变成甲虫,小说情节荒诞,读完又觉得真实可信,你怎样理解这一现象?
这种真实叫做“虚构的真实”。
所谓“虚构的真实”,用鲁迅的话就是,艺术形象“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
11、人突然变成甲虫,小说情节荒诞,读完又觉得真实可信,你怎样理解这一现象?
本文的作者写甲虫的壳、腿、肚子、翻身、开门这些细节,是符合甲虫的习性的;写甲虫的心理活动、思想感情,其实是写格里高尔,言行逻辑和他高度一致;写格里高尔变形前后,亲人的态度变化,也是符合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逻辑的。
所以,这种荒诞、变形的艺术构思和写实的叙述方法相结合,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使作品荒诞得令人震惊,但又感到信服。
12、除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之外,课文中是否还存在其他变形?
(1)外在的变形:格里高尔的身体变成甲虫,他丧失言语能力; 格里高尔 的“变形”是外在的,为不可知的甚至是无法抗拒的力量所致,从这我们深深地感到“人”的弱小与无助,“人”随时面临灾难与打击,“人”无法支配自己的命运。
12、除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之外,课文中是否还存在其他变形?
(2)内在的变形: 他的亲人的“变形”是内在的,是由“人”的本性所决定,反映了“人”的自私、冷漠与残忍;社会也发生了内在变形,资本主义社会把人当成了物,个人的尊严和价值受到物质的挑战,人等同于机器。
13、格里高尔的变形究竟象征着什么?


生理“变形”
格里高尔由人到虫的“变形,是人的异化的象征
经济“变形”
由格里高尔的身体“变形”而产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和生活状态的“变形”
心理“变形”
由格里高尔生理“变形”和格里高尔家经济“变形”所引起的格里高尔家人的心理“变形”,象征着人性的异化和人际关系的异化
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即人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竞争压力下,渐渐丧失了自我,以至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的问题,人与人之间日趋冷漠乃至走向冷酷的问题。
课 堂 总 结
写 作 特 色
1、荒诞、变形和写实的艺术手法。
小说描述了一个真实而又荒诞的世界。“真实”是因为作者用客观冷静的写实手法,描写了主人公变形前具体的生活细节和变形后逼真的心理状态,使人感到他所处的始终是一个真实的人的世界;“荒诞”是因为故事的整体框架是以象征手法构建起来的,这个故事框架——人变成甲壳虫的逻辑结构本身是不真实的,它只是用来寄寓人在哲理意义上的生存状态,而不是对外部生活的真实模仿。
写 作 特 色
2、独特的叙述语调。
《变形记》还有它自身独特的叙述语调。在作品中,卡夫卡的叙述语调平静得近乎冷漠。人变成甲壳虫,本来是一个凄惨而又令人触目惊心的故事,但作者以不动声色、不动感情、不加议论的平静笔调写出,给人一种似乎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感觉,这不禁更加令人警醒,由此激发读者去思考人的生存现状以及改变这种现状的问题。
写 作 特 色
3、细腻的心理描写。
小说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刻画了格里高尔这个人物。格里高尔过去的生活、变成甲虫后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都是通过心理描写表现出来的。小说用许多笔墨写了变形后的格里高尔悲哀凄苦的内心世界。格里高尔虽然变成了甲壳虫,但他的心理始终保持着人的状态:他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的时候的惊慌、忧郁,他考虑家庭经济状况时的焦虑、自责,他遭亲人厌弃后的绝望、痛苦,都展示了一个善良、忠厚、富有责任感的小人物渴望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接受的心理。
拓 展 延 伸
1、面对障碍,巴尔扎克说:“我能够摧毁一切障碍。”卡夫卡说:“一切障碍都能摧毁我。”对此,你持何种观点?
观点一:赞同巴尔扎克的观点。巴尔扎克作为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他是以自己的天才之笔、摧枯拉朽的气势批判社会中的不合理存在的,他的整部《人间喜剧》多是如此。他面对障碍所表现出的是一种积极、昂扬、自信的精神状态。这种战胜困难、摧毁障碍的做法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在生活中,有很多障碍是人为设置的,不要放大困难和障碍,坦然面对,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人生价值才会在克服障碍中得到体现。
拓 展 延 伸
1、面对障碍,巴尔扎克说:“我能够摧毁一切障碍。”卡夫卡说:“一切障碍都能摧毁我。”对此,你持何种观点?
观点二:赞同卡夫卡的观点。卡夫卡以表现主义的手法来表现“现代人的困惑”,人在现实中弱小得不堪一击,这正符合米兰·昆德拉所说的,卡夫卡所有作品都是表现“人在外部世界的规定下显得无能为力”这一主题。个人仅仅是社会的一分子,个人的发展要靠整体的社会环境,俗语说“胳膊拧不过大腿”,面对自然灾害、社会的压力和人情的冷暖,个人的力量会显得微不足道,因此,“一切障碍都能摧毁我”。
拓 展 延 伸
2、“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在呼来唤去的生涯里,计算着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现代人常常在飞速发展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可惜卡夫卡并没有告诉我们路在何方……
请以“找到自己的方向”为话题,写一篇对现代生活的感悟周记,500字左右。
板 书 设 计
冷漠 势利
甲虫
生存困境
自己变
他人变
人性 人情
心要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