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语文园地六 第3课时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语文园地六 第3课时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1 08:4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人教统编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时
新课导入
认真观察这幅画, 你的脑海中想到 了哪首古诗?
悯农(其二)
[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农民劳动很辛苦;我们要爱惜粮食。
是不是想到 了……
唐代诗人李绅非常关心 和同情穷苦的农民,他以 “悯农”为题,还写了另外 一首诗。
悯 农 ( 其 一 )
[唐] 李 绅
春 种 一 粒 粟 , 秋 收 万 颗 子 。 四 海 无 闲 田 , 农 夫 犹 饿 死 。
日积月累
生平简介:唐代诗人。字公垂, 无锡(今属江苏)人。元和进 士,曾因触怒权贵下狱。他一 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 是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之一。 主要作品:《悯农》等。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
悯农(其一)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读一读
借助拼音,把诗读正确、 通顺,注意“一”的变调。
朗读时,要读出对社会不 平的强烈愤慨,以及对劳动 人民的真挚同情。
解一解
怜悯。这里有 悯 农 ( 其 一 )
同情的意思。
[唐] 李 绅
春 种 一 粒 粟 , 谷物。
秋 收 万 颗 子 。粮食颗粒。
指天下。 四 海 无 闲 田 ,没有耕种的田。
还。农 夫 犹 饿 死 。
悯 农 ( 其 一 )
[唐] 李 绅
春 种 一 粒 粟 , 秋 收 万 颗 子 。
春天播下种子,秋天粮食丰收了。
四 海 无 闲 田 , 农 夫 犹 饿 死 。
尽管四海之内没有空地,还是有农民活活被饿死。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公、同情农民 疾苦的古诗,着重写了当时的农民所 受的残酷剥削。这首诗让我们更深刻 地感受到农民劳动的辛苦。我们要尊 重农民的劳动,爱惜粮食。
背一背
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先 借助课本上的插图了解诗歌大意,然后边想 象画面边反复诵读诗歌。最后将诗歌背下来。
拓展链接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花早着霜。已分忍
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 杨万里《悯农》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
念物力维艰。
——《朱伯庐治家格言》
从上一节的《展示台》学习中可以看 出,很多同学都喜欢读书,这是一个很好 的学习习惯。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学到知 识、明白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 本最大的“书”。
我爱阅读
最大的“书”是什么?为什 么要加引号,这“书”中写了什 么?这“书”有什么作用?
[勘探] 用地质方法及钻探、坑探、物探、化 探等手段,查明地质及矿产情况。如矿床勘 探、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勘探等。
[刨根问底] 比喻追究底细。
词语解释
朗读指导
自主阅读本文,不认
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请 教老师及家长,把文章读 正确、流利。读后和同学 交流阅读感受。
本文讲述了川川与爸爸爬山时遇到了一位 地质勘探员,川川出于好奇与他展开了一段对 话的故事。通过他们的对话,我们了解了岩石 这本有“字”、有“图画”的“书”以及这本 “书”的作用和成因,展示了它的无穷魅力, 表现了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和热爱。
最大的“书”是什么?在文中圈出来。
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 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书”里面有什么内容?
书里面有“字”:雨痕、波痕、矿物。
书里面有“画”:树叶、贝壳、小鱼。
岩石里面有字有画,更像书。 这样的岩石,也叫化石。
这“书”有什么作用?
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 藏着铁矿······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 国家找到更多的宝藏!
你喜欢川川吗?你要向他学习什么?
我们要像川川 那样,做一个勤学 好问的孩子。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们的 小脑袋中一定有很多疑问吧。多读 一些科普类书籍,或许你的疑问就 能解开,而且,你的知识会更丰富, 头脑会更聪明。
谢谢观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