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元勋xūn 秩序zhì 悠然yōu 酣然入梦hān
B.默契qì 竹竿gān 镶嵌xiāng 大廷广众tíng
C.垦切kěn 达观dá 矜持jīn 仙露琼浆qióng
D.钦佩qīn 俯瞰kàn 晶莹yéng 天涯海角yá
2.下面文段中划线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A.丹:用丹砂 B.王:为王
C.罾:鱼网 D.以:同“已”,已经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静以修身(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B.非淡泊无以明志(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C.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
D.年与时驰(奔跑)
4.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录毕,走送之(跑)媵人持汤沃灌(浸泡)
B.薄暮冥冥(迫近)春和景明(日光)
C.至于斟酌损益(革除)深入不毛(不长草)
D.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然胡不已乎(停止)
5.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寄愁心/与明月 B.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 D.断肠/人在天涯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马说》作者韩愈,本文托物言志,通过对千里马悲惨遭遇的描写,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
B.《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作者按照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文。
C.《海燕》是一首散文诗,具有散文和诗的特点,全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把海燕放在暴风雨“来临之前”——“逼近之时”——“即将来临”三个场面中进行刻画。
D.解放战争时期,茅盾先生从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中华民族远大的前途,因此写了《白杨礼赞》这篇文章热烈歌颂他们。
7.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
(1)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晴川历历汉阳树, 。(王维《使至塞上》)
(3)攀条折其荣, 。(《庭中有奇树》)
(4)请在王绩的《野望》和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答:
8.名著阅读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1)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散文集《 》,文中描写的人物是 。
(2)关于这部文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狗 猫 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根,《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B.《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C.《从百百自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时的无限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
D.《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
(3)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 》一文,饱含着鲁迅对一位潦倒的同乡旧友的思念与同情;《二十四孝图》一文,表明了鲁迅对封建孝道持 的态度。
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圈点批注法是古人读书时常用的传统方法。这种读书方法可以凝聚阅读的注意力,□□(biàn yú)复习、巩固、查考,也是一种治学的方式。宋代大学者朱熹,每读一遍书都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gōu huà),从而把思考引向精深境地。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点,毛宗岗对《三国演义》的评点,脂砚斋对《红楼梦》的评点,都是中国古典小说批评史上的经典。我们要学习古人的这种读书方法,就要在平常读书时提升圈点批注的习惯。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水浒传 (A.zhuàn B.chuán) ②脂砚斋 (A.xiàn B.yàn)
(2)根据拼音,把词语空缺处的汉字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 (biàn yú) ② (gōuhuà)
(3)语段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二、阅读
10.阅读刘攽的《新晴》,完成小题。
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根据诗中的具体意象,说说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
(2)简析第四句中的“偷”字的表达效果。
(3)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有关诗句作简要分析。
11.阅读《与朱元思书》,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面加横线的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窥谷忘反(通“返”) B.猛浪若奔(奔跑)
C.负势竞上(向上) D.从流飘荡(随着)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4)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用原文回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2.文言文阅读。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1)解释文中加横线的文言词语。
①既而儿醒:
②妇抚儿乳:
③其夫呓语:
(2)请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3)本段中表演者模拟了什么样的声响场景 声音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4)文中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属什么描写?其目的是什么?
1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①,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1)为句中加下划线字选择最合适的义项。
原文 义项 正确选项
尝月下戏 A.曾经 B.经历 C.品尝,辨别滋味 ①
若令月中无物 A.好像 B.你 C.如果 ②
不然 A.…的样子 B.这样 C.然而,可是 ③
(2)选出与“人语之曰”中的“之”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学而时习之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曲肱而枕之 D.日月之行
(3)翻译文中划线句。
①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4)言语,指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甲文和乙文均选自《世说新语》中的《言语》篇,请结合选文,说说谢道韫和徐孺子的回答有何共同的“妙处”?
三、写作
14.以下两个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一)题目:心中有阳光。
作文(二)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生活就像三类鱼。第一类:鱼缸中的鱼。被装在精致我的鱼缸里,并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美丽动人。每天都有许多人来欣赏它。它特别高兴,后来没有人来欣赏它了,它几乎被人们淡忘。日子一天天地过去,生活在狭小的空间,忧郁而死。第二类:池墙中的鱼,被饲养在池中。初阳中钻出水草觅食;傍晚又钻进水草酣睡。突然有一天,一张大网撒向鱼池,所有鱼被一网打尽。第三类:海中的鱼。所有的海鱼组成一个大集体,无止尽的漫游,没有任何约束,每天与大自然作着无止境的搏斗,有的死了,而其中一些则幸存下来。
作文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⑤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参考答案
1.A
2.C
3.D
4.C
5.D
6.D
7.(1)会当凌绝顶
(2)芳草萋萋鹦鹉洲
(3)将以遗所思
(4)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8.(1)朝花夕拾;阿长(长妈妈)
(2)B
(3)范爱农;否定
9.(1)A;B
(2)便于;勾画
(3)把“提升”改为“养成”。
10.(1)夏季,从诗中“青苔”、“绿树”、“昼梦”及南风等意象可知是夏季。
(2)“偷”字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显示了南风的顽皮,它仿佛有意要和它朋友开个玩笑,躲开诗人眼目,悄悄地溜进了诗人房间,与后面的“又翻书”这一细节相辅成。
(3)“绿树无人昼梦余”,可知新晴后,诗人在无人打扰的情况下,在白天恬然入梦;而后面的“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把南风写得情趣十足饶有风趣,进一进烘托了作者久雨初晴后的闲适、清静,愉悦的心情。
11.(1)B
(2)①湍急的流水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飞奔的快马。
②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3)山奇:山之高,山之险,山之连绵;(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水异:水之色,水之清,水之静,水之急。(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咎忘反”;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12.(1)不一会儿;喂奶;说梦话
(2)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着颈子,偏着头看,微笑着,默默地赞叹,认为好极了。
(3)摹拟了一家人深夜被惊醒的情形.声音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而大,由分而合。
(4)侧面描写,充分体现了口技者把声音模仿到极致,衬托出口技者技艺的高超。
13.(1)A;C;B
(2)D
(3)①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的样子像什么?”
②比如人的的眼睛中有瞳仁,如果没有它,(眼睛)一定不会明亮。
(4)作答时都运用修辞,形象生动。谢道韫运用比喻,将“雪”比作“柳絮”,既表现出雪的轻盈,又有美的意境,形、神、韵兼备;徐孺子面对别人的提问,不是直接回答,而是运用类比,从月亮联想到眼睛,将月中物比作眼睛中的瞳仁,生动形象,从而使提问者明白。
1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