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繁殖活动》说课材料
一、设计理念
《课标》中提出: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他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生物体的生命有周期,有生有死,通过繁殖延续后代,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
二、教材分析
《动物的繁殖活动》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新的生命”单元的第七课。在上一课《动物的卵》中,学生已经对青蛙的卵和鸡的孵化有所了解。本课分三个部分: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胎生动物的繁殖活动;总结我们了解到的动物产生新生命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
在进行本课学习前,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并且懂团结、会协作。学生对“繁殖”并不陌生,如大部分学生都知道狗是直接生小狗的,但不知道狗繁殖的整个过程。很多学生都知道某种动物是如何繁殖后代的,但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四、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教学内容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科学概念:有的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有的直接产下小动物,卵生和胎生是动物繁殖的主要方式。
过程与方法:运用观察图片、视频资料和文字材料等资料,获取和整理动物的不同的繁殖活动的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新生命的可贵,了解生命世界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胎生动物的繁殖方式。
教学难点:卵生和胎生的比较。
这样确定的依据是,让学生运用图片、视频和文字材料等资料,通过讨论、交流,获取和整理动物繁殖的信息。让学生感受到动物新生命诞生的不易,感知生命世界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是这堂课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流程如下:
1、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2、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3、运用认知,解决问题 4、总结拓展,延伸结束
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一开始,我就让把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动物图片展示给大家“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你能把卵生动物挑出来吗?”学生回答后,我接着问:“那其它的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动物的繁殖活动。”教师板书课题。
这些动物图片,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了。学生们是非常喜欢动物的,人类对动物的探索总是有着无穷的好奇心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导入,学生感觉到非常有趣,这样使每一名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都投入到学习中来。激发了学生想知道其它动物繁殖方式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实验,得出结论
1、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这一部分是通过观看植物繁殖的图片,以动植物结构的共同之处为纽带,以植物的繁殖促动物繁殖的认识。
播放图片。并提问:植物是怎样形成果实和种子的?动物和植物一样吗?动物在繁殖前都要做哪些准备呢?
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知道植物繁殖过程中是受精的胚珠发育形成了种子。动物也相类似,雌性动物产的卵与雄性动物产生的精子相结合才可能发育成新的生命。板书:植物繁殖--﹙受精﹚--动物繁殖
关于动物为繁殖做了哪些准备这个问题,课前已经布置学生提前查阅资料了。通过课下的资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能在课上达到资源的共享,拓宽了同学们的知识面。板书:﹙产卵孵化﹚卵生动物
在此还为同学们播放一段卵生动物的视频资料,这样通过学生的观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加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于是就引出了第二个活动。
2、胎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有些动物不产卵,如猫、狗等,它们是怎样繁殖后代,产生新生命的呢?
接下来播放一条狗诞生的视频。小组内交流讨论小狗是怎样诞生的?引导学生联想植物的繁殖,进行知识的迁移,对狗的交配过程作出合理的解释。雌狗在孕育小狗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做出充分的推测和解释,感受新生命诞生的不易。
并观看相关的视频和图片。知道胎生的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引导学生认识像猫、狗、兔等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胎生。用胎生繁殖的动物叫胎生动物。板书: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哺乳
此时学生已经对胎生动物有所了解,让学生通过回忆判断常见的动物是不是胎生动物已经不是问题了。
三、运用认知,解决问题
“学以致用”,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在掌握知识后把它转化为技能,去解决问题。这时教师再出示动物的图片,说一说哪些动物是胎生的。然后再在记录表中写一写你所知道的动物的繁殖方式。使学生对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又有了深刻的记忆,此时学生有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自信心十足,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科学的兴趣。
四、总结拓展,延伸结束
这部分我安排了四个小内容: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出动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和胎生两种。
2、让学生看鸭嘴兽的图片。向同学们介绍鸭嘴兽既卵生又哺乳的。先卵生,生下后孵化一段时间后,小鸭嘴兽孵出后哺乳。
3、阅读教材40页面资料库,了解克隆技术。
4、同学们,我们又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呢?
这样的设计,达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的目的。使学生建立起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繁殖使生命得以延续。认识到了动物繁殖的意义。并做到了知识的拓展及延伸,对于学生概念的构建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教学设计特色
本节课的教学特色是以人的繁殖为基础,以动植物结构的共同之处为纽带,以植物的繁殖促动物繁殖的认识。
七、授课效果及课后反思。
《动物的繁殖活动》是新的生命最后一课,本科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卵生和胎生是动物繁殖的主要方式。繁殖是动物的基本特征。通过资料获取和整理动物的不同的繁殖活动的信息。感受到动物新生命诞生的不易与繁殖的重要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能体会到很多孩子都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只不过具体的细节并不十分了解。从这一点儿使我感受到现在的孩子和我们小时候是不同的,这与教育的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对于四年级的孩子对于繁殖这一词汇只是简单的了解,而且通过这样的课还让学生感受到了母亲的不容易,适时地进行了德育教育。在课上由于学生对自己是怎么来的表现出极高的兴趣,于是我为同学们播放了一个这样的视频短片,同学们有了更深的了解。我认为这方面的教育就应该从正面去引导,而不应该使它成为学生极奇好奇的问题,这样不利于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
在课堂中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孩子们是天真的。课堂教学的效果非常好,课堂在极其和谐、平等的氛围中开展着。学生对科学概念的建构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