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包含分
备教材内容
1.本课时学习的是教材10页例3及相关习题。
2.例3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平均分物的另一种情况——包含(连续的减法),例题直接给出按每2个一份分8个果冻的问题,并呈现了操作分物的情境,重在让学生体会这种平均分的特点。
3.本课时的重点放在借助情境图的对比,掌握包含分的方法,理解包含分的含义。而平均分的活动则为突破此重点提供直观支持,强化学生对平均分过程和结果的语言表述,为除法含义的学习奠定基础。
备已学知识
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平均分”的概念,加深对平均分的含义的理解。
2.掌握平均分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按份数分,一种是按每份数分,即“等分”和“包含分”。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包含分”这种分法的特点,培养观察和对比的能力。
2.通过分一分、摆一摆、圈一圈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3.通过对平均分的结果的表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手操作、对比观察、总结概括等过程,体会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备重点难点
重点: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备知识讲解
知识点 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掌握运用)
问题导入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教材10页例3)
过程讲解
1.理解题意
8个果冻,每2个一份,求能分成几份,就是分果冻时,每份都应该是2个,即每 份同样多。
2.实际操作,分一分
每次拿2个为一份,看一看能分成几份,分法如下:
(1)第一次拿出2个,还剩6个;
(2)第二次从剩下的6个中拿出2个,还剩4个;
(3)第三次从剩下的4个中拿出2个,还剩2个;
(4)第四次把剩下的2个全部拿出,正好分完。
结论: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4份。
归纳总结
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时,可以实际圈一圈、分一分、数一数。
备易错易混
误区 有6个苹果,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在图上圈一圈。
错解分析 此题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平均分,错把每份的个数当成了分成的份数。6个苹果每2个一份,能分成3份,每个圈里应该有2个苹果。
错解改正
温馨提示 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进行平均分时,要分清每份的个数和分成的份数。
备综合能力
能力点 运用推理法解决平均分问题
典型例题 有一些桃,比30个多,比40个少,把它们平均分,且分的份数和每份的个数同样多,这些桃有多少个?
思路分析
两个乘数相同。
乘法口诀中,两个乘数相同且积在30~40的,只有六六三十六。
正确解答 6×6=36
口答:这些桃有36个。
方法提示 解答此题的关键要掌握两点:(1)平均分;(2)分的份数和每份的个数同样多。
备教学资料
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
陈景润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数学家。有一天,他去理发,店里人很多,陈景润拿的牌子是三十八号。他想:时间是多么宝贵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费掉。他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背起外文单词来。他背了一会,忽然想起上午读外文的时候,有个地方没看懂。他想:先到图书馆去查一查,再回来理发还来得及,于是站起来就走了。谁知道,他走后不久,就轮到他理发了。理发师大声地叫:“三十八号!谁是三十八号?快来理发!”你想想,陈景润正在图书馆里看书,他能听见吗?小朋友,你从他的身上学习到了什么?
奇妙的“12”
12这个数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一年12个月,一昼夜12个时辰,时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12小时,在我国和亚洲其他一些国家有着12生肖的说法。我国传统用作表示次序的符号有12个,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人体的胸部有12块胸椎,分别与12对肋骨相接,打排球时场上有12名球员……12名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