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能够计算小数乘小数。
2、 能够掌握积的小数位数的移法。
3、 能够按照要求保留小数位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生活中事件的可能性与否与生活中可能性与公平问题。
重点: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与注意事项、积的小数位数的移法、按照要求保留小数位数
难点: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与注意事项、按照要求保留小数位数
一、在“情境”中引发问题
1、复习旧知:小明搬新家了,这是他家新房平面图。你能很快计算出哪一间的面积呢?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1.15 3.6 2.7
阳 2
2.8 台 卧室 厨房
客 厅 3.21
3 书房
4
3 (单位 ::米)
书房的面积:3×3=9平方米
厨房的面积:2.7×2=5.4平方米 追问:为什么一个积是一位小数,另一个积是两位小数?
客厅的面积:3.21×4=12.84平方米 看来积的小数位数是由谁决定的?(因数的小数位数)
2、提出问题:卧室和阳台的面积怎么算呢?
列出算式:3.6×2.8
指导观察:“3.6×2.8”和这里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小数乘小数 ”的计算方法。
二、在推理中实现转化
课堂活动一
1、估一估:估计一下,卧室的面积有多大?
2、算一算:列竖式计算卧室的面积有多大?(同步进行,一生板演算式)
3、说一说:把你的算法在小组内交流。
①先估计一下,“3.6×2.8”的积大约是多少? (实际面积应该比12?为什么?)
确定范围:通过刚才的估计,我们知道“3.6×2.8”的积应该比12小,或是在10.8左右,那么准确得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3.6
×2.8
②下面我们看这位同学算的,10.08对吗?和他一样的举手。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生:把3.6和2.8看成整数来算,得到积是1008。
③积的小数点为什么要点在这里?
生:3.6看成36扩大10倍,2.8看成28也扩大10倍,那么所得到的积就会扩大100倍,所以要把1008除以100。
④通过推理,我们证明了3.6×2.8=10.08(平方米),和估计的结果是一致的,积确实小于12在10.8左右。最后别忘了答:……
课堂活动二
1、列竖式计算阳台的面积有多大?
2、把你的算法和同桌交流。
①提出问题:刚才我们求出了小明卧室的面积,那么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呢?
②引导学生表达(结合分析图):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数,等于把一个因数乘100,另一个因数乘10,所以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用3220除以1000,从3220的右边起数出三位,点上小数点。
3.220末尾的0可以去掉吗?为什么?(一条斜线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课堂活动三
1、比较上面两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
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整表达: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回顾一下,第一步先干什么?(先按整数乘法算)然后呢?(数因数的小数位数)数过了干什么?(点小数点)最后别忘了能化简的要?(化简)你觉得哪一步很关键?(点小数点)
三、在“应用”中发展思维
1、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
师:听说咱们五(3)班的孩子反应很快,今天我就试试你们的反应有多快,现在我们进行一轮抢答赛。
8.7 72.9 16.5
×0.9 ×0.04 × 0.6
7 8 3 2 916 9 9 0
追问:小数点点在哪里,为什么要点在这里?
2、基本练习
师:现在你能独立计算吗?那就算一算吧。
(1)列竖式计算
3.46×1.2= 1.8×4.5= 10.4×2.5=
第一道:积的小数点为什么要点在这里?
第三道:这里的积为什么没有小数呢?它的小数点去哪里了呢?
(2)根据32×56=1972,很快地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接下来的挑战敢接受吗?
3.2×56= 3.2×5.6=
32×0.56= 0.32×56= 为什么这两道算式的积都是两位小数呢?
0.32×5.6= 0.32×0.56= 这两道为什么一个是三位小数,一个是四位小数?
(3)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师:发现错误就要?(改正)好,老师给你这个机会!
3、解决问题
师: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下面就来看看谁善于运用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张大伯每小时锄草29.6平方米,2小时锄草多少平方米?3.5小时呢?
4、选一选 注意哦,老师要加大难度喽,不仅考你的眼力,还要考你的灵敏度
( )×( )=17.28
A4.2×4.7
B2.8×8.16 师:看来我们在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呢?
C3.6×4.8 不仅要估算,还要看尾数,还要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D3.6×6.8
四、在“交流”中提升经验
让学生畅谈学习的感想,并总结本课的主要知识。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