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周第5课时总第10课时
水
课标与教材分析:
本本课水通过试验和创造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水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多种形态,从探究活动中获得视觉感受和审美体验,并创造出生动的形象。水依据课程标准的主要精神,以及综合·探索领域的具体要求,让学生探究、发现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中有趣的形态,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为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通过学习活动,体会美术的学习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材中设计的三个学习活动,体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反映艺术的创造过程即是艺术家对生活的观察与感受进而到艺术作品的创造过程。
重点:体验水的不同形态,大胆创意。
难点:归纳、概括自己的感受,运用抽象形式表现水的形态。
二、学情分析:
教学生非常的熟悉水,有很好的生活体验。
学生没有关注过水研究过水。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受到启发根据水的多种形态创作艺术作品。
三.教学目标
1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试验活动,发挥想像,大胆进行创意表现。 2、能够设计多种方法获得水的不同形态,细心观察,详细记录过程和效果。 3、能够归纳、概括自己的感受,运用抽象形式表现水的形态。 4、能够和小组成员们协作,共同完成学习和制作任务。
四.教学方法与媒体
教学方法思路:
第一课时:感受体验——作品欣赏——教师演示——创作体验
第二课时:诗画赏析——作品欣赏——设计草图——完成创作
2.教学方法
讲授法、体验法、分组合作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使用与图片内容相应的音响资料,如海涛声、滴水声、雨声等等,帮助学生进行联想,更为完整地感受形态美感
第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欣赏导入
音乐播放一段水声,让学生闭眼倾听。
欣赏彝族以水为题材的摄影图片。
水的影像片段欣赏,感受水的动态与水特有的线条所产生的旋律。
教师小结
作品欣赏
1、欣赏马远的《十二水图》中“长江万里”、秋水回波”、“黄河逆流”、“云生沧海”四幅水图。
2、教师小结
三、尝试练习
1、课件展示三幅水的摄影图片,学生尝试提取其中的点线面,组织成优美的画面。
作业要求:概括和简化图片上的内容,以线条为主,以速写的形式画草图。
2、课件播放一段水声,学生边听边画,用自己的表现方法描绘自己想象的画面。
3、展示部分学生作品,学生简评,教师点评。
四、教师演示:
1、教师用油性笔在黑板上做简画演示。
2、教师展示黑白范画。
五、创作小结
学生讨论归纳创作要点。教师补充小结
展示多种形态变化的水图片,,学生任选一幅图片,根据其特征整理绘制成黑白图案。
六、作业展评小结
展示学生作品,教师总结,布置下节课任务(学生熟悉剧本,准备工具材料)。
第11周第5课时总第11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学习图案表现技法,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和了解图案的特点。
2、了解构成图案的步骤,尝试创作。
3、体会艺术创作的乐趣。
一、诗画赏析
1、教师朗诵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教师展示与诗对应的一幅彩色图案和一幅黑白图案。
二、作品欣赏
欣赏水纹的应用作品,分析纹饰特点。
《旋涡纹彩陶瓶》:流动的线将旋流和波纹巧妙组合,动感的纹饰与器皿十分协调。《九龙壁》:富有节奏感的水纹规则排列并贯穿整个画面,既烘托了龙的造型,优势画面同一、协调。
欣赏水纹图案与其他题材结合的作品五幅,学生选出最喜爱的作品,并陈述理由。
欣赏《织锦云气图》,学生分析作品特点。
教师小结:此图案表现出对自然界的丰富想象,将造型和心理感受结合起来,设计制作出美妙的画面
三、设计草图
1、、课件展示一水为主的风景摄影图片4幅
2、小黑板展示写“水”的诗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初惊河汉落,半洒雨天里。”
3、学生选合适自己的图片或诗句,设计草图。
四、完成创作
学生互换草图,讨论定稿,两人完成一张黑白图案或彩色图案。
五、总结。下课
鼓励学生进一步关注原始风格的物品,做有益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