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美术《和平鸽》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上美术《和平鸽》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3-05-26 23:0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周第6课时总第12课时
和平鸽
课标与教材分析:
本课和平鸽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公益招贴画的设计方法,设计要素和形式美的要求,初步掌握平面设计招贴画和平鸽的一般规则。 
 招贴画是现代平面设计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集中反映了现代文明的一个层面。公益招贴是其中—种,本课以公益招贴为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思考,激发学生关爱生活的情感。在教学设计中将本单元教学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以和平为主题,联系实事,用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并思索如何表达自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感情,从而引入和平鸽这一标志性形象。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根据主题谈创意,培养良好的设计思维方法,收集文字图形资料,组合筛选,提炼加工,并用简单可行的方法制作完成,如剪贴等。
教学重点:招贴画的构思与创意。 教学难点:多点切入表现主题。
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招贴画是现代平面设计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集中反映了现代文明的一个层面。公益招贴是其中—种,本课以公益招贴为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思考,激发学生关爱生活的情感。在教学设计中将本单元教学分为两课时
学生差异性:与其它绘画形式相比较,学生们对招贴画比较熟悉,学生可以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招贴画以及其他平面作品,领悟形式美规律。
优势:教材中选择的是以和平鸽来表现和平题材的招贴,在欣赏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图形创意与和平主题的有机结合,由和平题材的招贴拓展到其他公益类招贴,并分析构图与主题表现、形式美感的联系,具体到图形大小、位置、色彩处理,学生活动以此问题展开,尝试改变招贴中图形的形状位置、大小或颜色,创造新的画面,在这种改变中体会构图变化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加强学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思考。
2、技能目标:了解公益招贴画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以及招贴画的设计方法、设计要素、形式美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思维方式,促进设计意识的形成;学生能用简洁的造型语言设计主题招贴,初步学会合理控制画面的构图及色彩等知识。 3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并在此过程中掌握表现的方法与技能。 四、教学方法与媒体
方法措施:教学方法: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教学准备:教具:优秀简洁的招贴画图片等。
学具:各种颜色的色纸、牛皮纸、报纸等,胶水,剪刀。 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听故事,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推荐一个故事。它讲述的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和普通的鸽子之间的故事。可是很多人都被这个故事所感动,包括老师在内。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在听的时候还要思考几个问题(板书):
(1)故事中的艺术家是谁?
(2)你欣赏过他的艺术作品吗?(教师播放课件中的录音。)
2、从故事中你听到了问题的答案了吗?谁能给大家说说你的答案?
3、(教师小结)毕加索作为最具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一生创作了数以万计的艺术品。他笔下的鸽子给人们称为“和平鸽”,他本人则被称为“和平鸽之父”。
(出示课题:毕加索的和平鸽)
4、同学们想不想佩带上和平鸽(出示鸽子贴纸),成为一名“和平使者”?那我们就来比一比哪一个同学是最出色的“和平使者”。
二、欣赏与创作,学习艺术家的表现手法
1、同学们现在看到的这见件作品就是毕加索创作的和平鸽。
(出示P88《和平鸽的脸》)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
2、你觉得在这件作品中,哪一条线运用的最巧妙?能说说原因吗?
3、(教师小结)(板书)从这件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橄榄枝的这条线,既是脸的轮廓线,又是和平鸽的轮廓线,一条线代表了三个形态的轮廓,是三个形态所共有的线。我们把这条线成为“共同线”。
4、(出示P88《和平鸽》)这两件作品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5、请同学们也试着利用“共同线”来创作自己的和平鸽。
出示一组学生作品
(教师巡视辅导学生练习,注意观察不同姿态的鸽子)
6、现在有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了创作,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三、欣赏二战影片,感悟战争的残酷与悲苦
1、我们从毕加索的作品中看到了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渴望很多的电影导演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了战争的悲惨。
(播放二战影片的片段)
(将有关影片的背景资料发给学生)
2、(教师小结)世界大战的硝烟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艺术家留下的作品却值得我们深思。和平——是人类永恒的目标。
四、欣赏作品:《格尔尼卡》
1、(1) 播放背景音乐
(2)教师讲解创作《格尔尼卡》的历史背景。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这幅作品《格尔尼卡》。
(出示作品的年代、名称、大小)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思考下列问题(板书):
(1)画面的色调有什么特点?你觉得这对主题的表达起到什么作用?
(2)从作品中你看到那些形象?他们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
2、讨论好的同学可以先举手,给大家说说你的观点。
3、(教师小结,并将对作品的文字分析发给学生阅读)
作品以黑、白、灰为基调,弥漫着悲壮的气氛。画面上的人物众多,他们挣扎、控诉、呼号。
画面右边的妇女举着双手从着火的屋上掉下来;另一个妇女冲向画面中心;左边的一个妇女正抱着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喊;地上还有一个战士的尸体,手里握着一把断剑,剑旁是一朵正在生长的鲜花;画中央是一匹老马,左边还有一头公牛。马代表广大人民,牛则代表残暴的法西斯。
马的右边有一只从窗口斜伸进来的手臂。手中拿着一盏灯,正发出强烈的光芒,照亮了整个血腥的场面。
4、(播放背景音乐)表演作品中的形象。比一比:谁的表演最精彩。教师颁发奖杯。
五、欣赏作品:《孩子与鸽子》
1、(音乐停止)《格尔尼卡》表现了毕加索的愤怒以及对战争的控诉。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幅作品则表达了艺术家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处于战争中的劳苦大众的同情。
(展示作品《孩子与鸽子》)
2、大家可以交流一下你对这件作品的感受。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
3、直至今日,战争的阴影依然笼罩着善良的人们。他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留下了永远无法磨灭的伤痕。
(展示伊拉克儿童的图片)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正饱受战争之苦的伊拉克儿童。他们的眼神与毕加索笔下孩子的眼神有什么相同吗?(音乐响起)
4、(教师小结)他们经历着相同的苦难。从他们的眼神中,我们看到了伙伴们的痛苦和悲伤。
六、完成创作,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1、让我们一起来为战争中的伙伴祈祷、祝福,表达自己的一份爱心。请大家完成刚才的创作,并写上自己的心里话。
2、(评价:展示学生作业)完成的同学可以把你的作品贴到展板上。
七、拓展
毕加索于十九世纪末开始从事艺术活动,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最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他吸收了非洲原始雕刻艺术、中国书法等多种艺术精髓,创建了“立体派”(展示作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