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周第5课时总第10课时
花圃
课标与教材分析:
花卉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惠,它美化了我们的生活,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花卉又是进行创作的源泉。本课属于“设计与应用”的类型,通过花卉图案变形、图形置换两个学习活动的设置,重点突出图形置换手法的运用,让学生体会创意活动的有趣。强调学生创意过程中设计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学重点: 图形的变形、置换、复制
教学难点 :能较好的运用简化和夸张的手法设计花卉图案,并选择合适的形式进行形的置换练习。
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花圃》这一课的框架我将本课分为两课时进行。前一节课从花卉图片、花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导入(利用问题导入法),引申到花的基本骨式、花卉图案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利用黑白装饰画的方法进行花卉图案的创作;后一节课从花圃这一概念直扣主题(游戏导入法),带领学生运用形的置换的方法,采用镂印等不同形式进行彩色图案的制作,并利用集体的智慧拼贴出一个大花圃。学生差异性:明白形体的有趣置换,能够谈出自己匠心独具的设计方案,并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色彩花卉设计方案,所以让学生们认识花卉、了解花卉并用自己的创作意图来表现花卉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方面,而懂得在生活中运用学过的绘画技法装饰我们的环境则是关键。优势:在拼贴花圃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形的有趣置换、花卉图案的变化规律、色彩的鲜明搭配和简单的镂印技术。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能较好地运用简化和夸张的手法设计花卉图案,并选择合适的形进行形的置换练习。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增强设计意识,在个性表现的学习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情感态度目标
能较好地运用图案制作技法来实现自己的设计方案,体现对自然、对生活的关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与媒体
方法措施:教学方法:朗读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自己喜欢的各种花卉的图片、铅笔、橡皮、黑色水彩笔、签字笔、水粉或水彩颜料、毛笔、剪刀或刻刀。
教师:多媒体课件(花卉图片、描写花儿的文章、关于花的歌曲)、相关花卉的网站、用彩纸和白纸编成的花圃底版。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1.对前两个教学单元《向日葵》、《梅花》的回顾,引入课题。
2引导学生以花为主题展开讨论:说出最喜欢的花以及喜欢的理由;花的象征意义;关于花的赞美诗句、散文等。 媒体准备:多媒体演示课件。
各种花卉欣赏
图案花
1、欣赏一朵花的俯视角度照片,引导学生分析其瓣形特点。
2、欣赏图案花,与自然花形比较,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强调骨式。
3、图案:是实用工艺美术的基础,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图案纹样的设计是将自然形象按照一定的形式法则和使用要求,经过提炼、添加、夸张、几何化等艺术处理,创作出符合装饰目的又符合生产要求的图案形象。
4、生活中图案花设计的应用。
5、了解简化夸张是图案设计常用的手法。
6、学生练习,提出作业要求:
欣赏各种花卉造型,学生概括地画出花的骨式和瓣形,要求骨式绘制规范,运用拷贝的方法使每一个瓣形一致。 大屏幕显示梅花俯视角度特写
梅花的图案造型,骨式线用红线显示
大屏幕欣赏生活中应用了图案花的物品:小家电、服装、日常用品等。
多媒体演示图案花的设计要领。
大屏幕展示多种俯视角度的花欣赏。
三、图形置换手法介绍
1、操作置换花瓣的特点,让学生感受设计的过程。
2、介绍置换手法。
替代图形给原图形增添了新的意义。
演示花瓣被置换的过程
四、创意思路
1、相似形的置换
2、不相似形的置换
3、图形欣赏,形式谈感受。
《鱼儿和水》:鱼形组成了圆形适合纹样,说明了鱼与水的依托关系。
《手机》:手机构成的花瓣是现代社会语言交流之花,象征着现代通讯工具开拓了人们语言交流的空间。
学生自主欣赏。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生活中有什么喜欢的、有意义的或有情趣的形象能置换花瓣。
大屏幕展示
五、学生练习
1、 根据自己绘制的花卉图案,进行置换图形设计,并画出草图。
2、 及时讲评学生的设计草图
六、小结
总结:置换花的基本瓣形,使之产生花的骨式的新图形,它不是花,但使人联想到花,它赋予了花的图形新的意义。
第14周第5课总第11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交流、导入) (播放第一张幻灯片)首先在屏幕上展示一条简笔画的鱼的造型,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会很自然的回答是一条鱼,然后老师以其鱼尾为圆心在旁边再加一条鱼再问学生看到的是什么?这时学生的答案就会丰富许多,有的直接说有两条鱼,有的同学可能就会说是画有两条鱼的扇子等等。依次类推的问下去直至拼出一个圆。到最后一个图形的组合时,就会有人想到花的形象上,由此自然导入本课主题——变花瓣 拼花圃 二、讲授新课:(欣赏、分析)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品,而有一些它和花瓣的形状又十分相似,动脑筋想一想在你的身边和花瓣相似的物体有什么?(播放第二张幻灯片) (让学生展开讨论,并以小组的形式予以回答,老师总结学生的答案,并展示与花瓣相似的物体简笔画,以使学生产生直观的视觉效果) 2、相似的东西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可是有些物体看起来并不相似,比如我们最常见的手机,它和花卉之间有没有一定的关系呢?请看投影屏(播放第三张幻灯片) 用手机来代替花瓣的形象有怎样的寓意呢?——现代社会语言交流之花,现代通讯工具开拓了人们语言交流的空间。 请同学们仔细动脑思考:你能不能将生活中与花的形象并不相似的物体赋予新的含义,来代替花瓣,对花的形象进行全新的塑造呢?(数字、字母、动物、植物、日常用品、食品)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对设计构思加以简单的描述) 3、基本形确定了我们要把它组合成由N个基本形组合起来的新图形,那么我们采用什么样的办法让每一个基本形一致呢?(学生的回答中会出现对折、折叠、复印、画好一个其他照描、印等不同方法,老师应该对这些想法进行肯定,如果有人提出镂印的方法的话,可以顺水推舟具体分析,如果没有人提到的话,可以说其他方法大家都很熟悉,今天老师着重讲解镂印的方法) 4、镂印的制作步骤:(进行现场演示) A、描稿 构图饱满,要考虑问样点线结构的连接关系 B、镂刻 正稿、反稿;刻线要流畅光滑 C、漏印 固定镂稿,刷色“浓、纯、鲜、匀” 三、课堂作业:(活动、实践) 今天请同学们再做一回花匠,运用生活中你喜欢的、或有意义的、有情趣的形象,通过老师今天讲到的创意活动设计出具有新的象征意义的图形,并予以命名,然后将自己画好的设计稿拼贴到黑板上老师准备好的花圃底版上,把它组合成一个大花圃。 (学生作业的过程中老师要不停的巡视,并多与学生交谈,询问其创作意图、构思,多启发学生锻炼其对自己设计构思的评述能力) 四、课堂小结: 采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一幅画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