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课件(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21 10:4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情境导入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1、知道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历史、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2、知道查士丁尼、《查士丁尼法典》及影响。
本课目标
一、帝国的生与死
(一)拜占庭帝国的由来
西罗马
东罗马
395年
历史学家将东罗马帝国称作“拜占庭帝国”,以区分古希腊与中世纪希腊化罗马帝国的文献。
东罗马帝国 拜占庭帝国
中世纪欧洲历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公元330年 君士坦丁 新都拜占庭
拜占庭
君士坦丁堡
公元395年 罗马帝国分裂
(二)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历程
4世纪末
527
7世纪
9世纪
14世纪初
1453
11世纪
476
西罗马帝国灭亡
领土面积大幅缩小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7-49的内容,结合第5课(P25)所学知识,将拜占庭帝国的发展脉络补充完整。(1-2min)
罗马帝国分裂
查士丁尼继位
阿拉伯人入侵
外族入侵
奥斯曼土耳其入侵
灭亡
东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代”
1、拜占庭帝国的“黄金时代”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拜占庭帝国为何能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
材料一:
君士坦丁堡处于中心位置,它的码头和港口几乎控制着黑海和地中海之间的所有贸易,使得东罗马帝国的国势如虎添翼……5世纪时,金币从西罗马国库中源源流出,流到了东罗马的商人、农民、皇帝和士兵口袋里。
——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商贸区
农业区
农业区
希腊
非洲北部
亚洲西部
君士坦丁堡
农业区——埃及(地中海粮仓)/叙利亚
商贸区——地中海沿岸港口都市
经济活跃
社会稳定
君士坦丁堡位置优越;东罗马帝国经济活跃,社会稳定
材料研读
材料二:
五世纪,西罗马帝国在政治经济等多方面遭遇重重困难,相比之下,东罗马帝国享有种种优势。首先,东罗马的皇帝们正在小心翼翼地开源节流,对都城的攻防体系进行加固;其次,这里城市更多、工业更发达、贸易更繁荣、自由农更多……
东罗马拥有更丰富的兵源,其财政收入和税收也足够支持军队发展……
——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攻防体系更灵活,军事力量更强大
材料三:
同时,在5世纪中期,当西罗马帝国多次被入侵和洗劫之时,东罗马帝国多为交纳贡献来免除劫难。
因此,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一个“黄金时代”
材料研读
2、帝国的对外扩张之路
公元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查士丁尼一世(483-565)
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战争,收复了许多曾经属于罗马帝国的土地,使地中海再度成为罗马的内海。
拜占庭帝国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读图学史
3、江河日下的拜占庭帝国
观察东罗马疆域的变化图,你认为其国势发展态势如何?
7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进攻拜占庭,占领部分地区
9世纪后,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
读图学史
拜占庭帝国的自救措施
措施一:
将行省改为军区,把自由民编入军队,军事将领成为地方行政长官。
实行军区制
措施二:
西欧在罗马教皇的号召下组织十字军东征。
请求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
长期战争,兵源不足
十字军攻打拜占庭帝国,
占领君士坦丁堡及大部分领土
4、帝国的挽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440年前后东罗马疆域
1355年前后东罗马疆域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利用火炮攻破城墙,君士坦丁十一世殉国,都城陷落,屹立千年的拜占庭帝国灭亡。君士坦丁堡改为伊斯坦布尔。
奥斯曼帝国军队攻陷都城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偌大的一个帝国,出于什么原因逐渐走向衰亡?
1、阿拉伯人、外族的入侵、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的打击;长期对外战争导致财政枯竭。
材料: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 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仅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是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最终将盛极一时的拜占庭帝国湮灭于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
2、帝国骄傲自大、日趋封闭保守,导致其逐渐落后
我们从拜占庭的帝国的兴衰史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导致文明衰落。
材料研读
只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帝国的遗产
(一)《查士丁尼》法典与罗马法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
1、《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
(1)目的: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君权神授)
(2)编纂过程:528年,组建法典编纂委员会;
529年,将2世纪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了相互矛盾的条例
法律的汇总
2、《罗马民法大全》
组成 内容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2世纪初以来历任
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
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著
具有法律效力的
法律教科书
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
168条新敕令汇编
《罗马民法大全》
根据课本P48知识,归纳总结《罗马民法大全》的组成内容
《罗马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
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
自主归纳
3、对《民法大全》的评价


实质:奴隶主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
进步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
影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仍然承认奴隶制
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
等关系作出明确规定
第一部成文法
罗马法体系形成
思考:结合本单元所学知识,说说罗马法有什么影响?
(可以从法律对于罗马帝国、世界的角度去思考)
(二)拜占庭文化






地跨欧亚非三洲,地理位置优越
东西方文明交汇,互相影响
读图学史
圣马可教堂
沙俄·圣巴兹尔主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
穹顶
报时塔
镶嵌画
立柱
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
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
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拱券
材料:
拜占庭以希腊语为其大众语言,这便利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存留…西方能够发生文艺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能在西南欧重新生根发芽,正是依托于拜占庭这座希腊文化漫长流变征途中的金桥。
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
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材料研读
本课小结&作业
拜占庭帝国
《查士丁尼法典》
395年
罗马帝国分裂
东罗马帝国
创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
保存大量希腊罗马古籍
7世纪阿拉伯人进攻占地
1204年十字军攻占首都
14世纪奥斯曼不断进攻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
维护专制统治 稳定社会秩序
《法理概要》
《法学汇纂》
《新法典》
《罗马
民法大全》
奠定了欧洲
民法的基础
知识总结
作业
观看影片《征服1453》
  史实 推论
A 伯里克利建立津贴制度 使雅典成为“全希腊的学校”
B 屋大维首创“元首制” 标志着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C 查士丁尼命人编纂《罗马民法大全》 有利于稳固拜占庭帝国的秩序
D 孝德天皇实施大化改新 加速了日本封建专制制度瓦解
1.表中史实与推论对应准确的一项是(  )
A.A B.B C.C D.D
C
当堂演练
2.中世纪初期,当罗马帝国的西半部在日耳曼人的入侵下成为支离破碎的众多王国时,东半部却顶住冲击继续存在了近千年,直到1453年首都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这个“东半部”国家指的是(  )
A.拜占庭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波斯帝国
3.古代有-一个欧洲帝国,国运延续千年之久,其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哲学思想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它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法兰克王国
A
B
4.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史实和历史结论。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流域
B.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
C.西欧庄园的耕地分为自营地和份地
D.拜占庭帝国是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继承者和保存者
D
5.今日大部分欧洲国徽的双头鹰都是源自拜占庭帝国的国微版本,如俄罗斯、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的国微图案与拜占庭帝国的微章图案有共同的元素一双头鹰标识(见右组图)。这表明拜占庭文化(  )
A.为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营养
B.起源于俄罗斯和东欧文化
C.孕育了阿拉伯文化
D.对俄罗斯和东欧国家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