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教案(表格式 共9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教案(表格式 共9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1 21:18:32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是 “探索自然奥秘”,全单元主要包括《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和《火烧云》三篇课文,目的是引导学生读课文,探索自然的秘密。
2.本单元重点:
(1)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学生要《我们奇妙的世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天空和大地的奇妙的。读完《海底世界》学生要明白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学完《火烧云》学生要说出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从文中搜集、整合重要信息。
(2)初步学会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本单元安排了习作《国宝大熊猫》,学生要好好查找资料,仔细列好问题,认真写作交流。
3.单元教学建议: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会整合信息,概括内容。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22.《我们奇妙的世界》 本课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重点是感悟世界的奇妙,学习把事物写具体。 2 朗读课文,从文中提取重要信息。小组合作交流。
23.《海底世界》 本课写了海底的秘密,重点是感知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2 朗读课文,通过分析关键词、重点句,感受海底世界的神奇。
24.《火烧云》 本课介绍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特点,重点是观察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和形状变化快的方法。 2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从文中搜集信息,复述段火烧云变化快的内容。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以“劝说”为交际内容。重点是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进行得体的劝告。 1 多从对方的角度着想,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说话的技巧,不要用指责的口吻。
习作 本次习作以“国宝大熊猫”为题目,重点是抓住特点、按照一定顺序来介绍大熊猫。 2 根据问题和资料,抓住特点、按照一定顺序来介绍大熊猫。
语文园地 本次学习园地主要内容包括:交流关于积累运用好词好句的知识,围绕开头一句话写一段话,学写寻物启事,正确、美观地书写笔画多和笔画少的字,积累了古代成语。重点是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学会写寻物启事,积累成语。 2 交流关于积累运用好词好句的方法。 2.用合作探究法做好训练题。课题 我们奇妙的世界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认本课“呈、蔚”等8个字,读准多音字“劲”,会写“呈、幻”等11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世界的奇妙所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世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世界奇妙。
教学难点 感悟世界的奇妙,学习把事物写具体。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呈、蔚”等8个字,读准多音字“劲”,会写“呈、幻”等11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课件出示2)展示日出、日落图片或其他风光片,进一步感受自然界的神奇。
  从刚才同学们的交流和老师展示给你们的图片(或风光片)中,你觉得我们这个世界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这个奇妙的世界。
  3.抓题眼解题,引入课文。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我们奇妙的世界)
 (2)过渡引入:课题中哪个词是题眼?(奇妙)
  刚才,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了我们这个世界的奇妙,现在,我们再来跟随作者彼得·摩西去感受他眼中奇妙的世界吧。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解题,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新课教学( )分钟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3.试着读课文。(课件出示3)展示阅读要求和提示: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品读,并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朗读课文。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课文。2.学习生字。(1)(课件出示4:生字田字格课件:)呈 幻 诱 润 芒 冰 剑 普 通 模 型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呈、润、乘”,前鼻音“幻、剑 ”后鼻音“芒、冰、通、型 ”。(2)识记生字,书写生字。 A.识记生字你是如何识记这些生字的?(1)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诱 润 芒 冰 剑 通 模 型 (2)熟字加偏旁:口+王=呈(3)组词扩展:“普”组词为“普通”。B.反馈学生自主书写情况,小组内评价书写。C.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D.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导。 “诱”——注意别右边是个“秀”,第八笔是横折折折钩。E.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F.展示学生作品。6.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认识。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
  (1)作者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分别是哪些段落?
 (2)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或者不懂的地方。
  2.全班交流。
 (1)作者眼中的世界是奇妙的。从“天空”和“大地”两方面介绍世界的奇妙。(板书:天空 大地)
 (2)需重点指导的词语有:(课件出示5)
  雕饰:用雕刻或雕塑进行装饰。 余晖:傍晚的阳光。 圆润:本文指樱桃表面光滑润泽。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
  (3)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进行梳理,以备下节课理解课文时重点指导。例如:①第6自然段中,为什么说水洼像镜子?②第14自然段中,作者说“冰雪”好像“刀剑”,“水滴”好像“闪光的水晶球”,说明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思考:
  (1)全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找出文中概括写世界奇妙的句子。
  (3)读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看看二者有什么关系?
   2.学生全班交流。
  (1)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写。(板书:总——分——总)
  (2)文章开头一段概括写世界奇妙。
  (3)文章开头和结尾呼应,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板书:奇妙无穷) 【设计意图:先解决生字问题,为阅读理解课文打下基础,扫清障碍。】【设计意图:先练习读好课文,读通顺,理解词语,提出质疑,为下面的理解分析做好准备。】【设计意图:初读感知,理清文章脉络,弄清文章叙述结构,整体把握好文本。】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圈出你觉得写得好的词语,并从中挑选三个写一段话。和小伙伴比一比,谁写得更好,好在哪里。
板书内容 【板书设计】 22 我们奇妙的世界总——分——总奇妙—(天空、大地)—奇妙无穷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课教学,首先展示图片,引导解题。再在自学的基础上,解决生字新词。在此基础上梳理文章脉络,掌握文章行文顺序,把握文章结构,对文本有个整体感知和概括。所以这些都是为了扫清文章的阅读障碍,打好字词基础。设计扎实有效,充分放手给学生自主解决字词,训练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不足之处:如何让课堂扎实有效,而不是浮华热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世界的奇妙所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7)呈现 变幻 诱人 圆润光芒 振翅飞翔 光辉 存在冰柱 刀剑 普通 模型指名朗读课文,开火车读。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们奇妙的世界》,看看我们的世界有多么奇妙。(板书:我们奇妙的世界)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哪几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板书:天空 大地)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出示字词,朗读课文,引入课题,温故而知新。】
新课教学( )分钟 二、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一)学习课文第2~8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第2~8自然段,思考:
  (1)画出总起句。(第2自然段)
  (2)天空展示的哪些景象让你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天空的日出、云彩、雨点、落日、星星,都是平常我们见过,是很普通的事物。)(3)用心读读这些语句,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作者是怎样把事物写生动、写具体的?(颜色形状)
  2.讨论交流。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热爱之情。
  4.拓展练习。填空,再回答问题:(课件出示8)
  (1)有时,云彩在( )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 )一样,呈现出( )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美妙的故事。
  你能想象出哪些形状?
  (云彩有的像骏马在草原上奔驰,有的像羊在低头吃草………)(2)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 ),( )我们的脸。(课件出示9)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浅水洼的有趣、奇妙。)
(二)自由读课文第9~14自然段,思考:
1.找出这部分内容的总起句。(第9自然段)
2.天空展示的哪些景象让你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有春天的植物生长、夏日的树荫、秋天的落叶、冬天的冰雪这些事物,让我们感到奇妙。)
3.仔细读读这些语句,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4.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颜色、形态)
  5.全班交流。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7.读下列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课件出示10)
  冬天,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它们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
  找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预设:“它们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把“水柱”比作“锋利的刀剑”。预设:“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把“小水滴”比作“珍珠”。(三)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讲一讲这两段的作用(总结全文,升华)和意思(这个世界有无尽的奇妙的事,我们要仔细观察,寻找)。
  2.结合课后第2题设问:这两段与第1自然段是什么关系?(照应)
  3.教师点拨写法:文末总结,与文首照应。
 (四)小结:你觉得这篇文章哪些写作方法值得你学习?
  1.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写。  2.围绕总起句把内容写具体。  3.抓住事物特点把事物写形象、生动。 【设计意图:学习课文,抓住总起句、重点句,理解课文,并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很好地完成了阅读教学。】【设计意图:学习从极普通的事物的描写中,感受美好的一面的方法 ,提高理解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设计意图:总结全文,提炼主题,写话简练,加深理解,升华了主题,训练了写作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三、拓展运用,读写训练(课件出示11)学习作者“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的写作方法写一个片段,把你课前观察的事物写具体、形象、生动,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板书:留心观察 感悟奇妙)
板书内容 【板书设计】 我们奇妙的世界 天空 大地 (留心观察,感悟奇妙)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文中描写的事物都是大自然中长见的事物,学生十分熟悉,但平时却不一定留心观察这些事物的特点,因而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作者向我们描述天空中的缤纷色彩,奇妙形状和大地上丰富财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词句,感悟世界的奇妙。比如,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依据作者描述云彩形状展开想象,描述还有那些形状,学生说的很多,而且气氛很活跃,学生想象也很丰富,有的说像骏马在草原上奔驰,有的说象羊在低头吃草………在这样的气氛氛围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而且对作者的写作方法掌握的也比较好,并从中感受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不足之处: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完成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想象体会.品味.感受世界的奇妙。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写作背景】
本文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彼得·西摩。本课是一篇短小精美、条理清晰、语言生动的散文,通过具体描写天空中的缤纷色彩、奇妙形状和大地上丰富的财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美妙世界的热爱。
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来写,先总写这个世界很奇妙,再具体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进行描写,每个方面分别都有一个总起句,并且结构相似。最后又总写我们这个世界太奇妙了,需要我们去仔细探索。文章首尾呼应,使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达得更加强烈。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散文 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 ( https: / / baike. / doc / 504478-534135.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的文学艺术体裁 ( https: / / baike. / doc / 1429769-1511250.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与韵文、骈文 ( https: / / baike. / doc / 6171619-6384859.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相对,不追求押韵和句式的工整。这是广义上的散文。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这是狭义上的散文。
形散神聚 “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意境深邃 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 ( https: / / baike. / doc / 2189362-2316495.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语言优美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 ( https: / / baike. / doc / 2379126-2515541.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 ( https: / / baike. / doc / 6816779-7033797.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 https: / / baike. / doc / 5935727-6148658.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
【其他资料】
赞美祖国山河壮丽的诗句:
1.赞美泰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赞美长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乱石穿空,惊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3.赞美苏州、杭州: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姑苏城外寒山来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4.赞美西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标出。
呈(chénɡ cénɡ) 幻(huàn hàn) 润(rùn lùn)
存(chún cún) 雕(diāo zhōu) 辉(hīu huī)
二、看拼音,写词语。
ɡuānɡ mánɡ dāo jiàn pǔ tōnɡ mó xínɡ
( )( )( )( )
三、仿写句子。
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每一滴水,就像一颗颗珍珠。
房檐上落下的每一滴水,还像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重点段落品析
秋天带着金黄色的光辉神奇地来到了,那时,道路上好像洒满了光芒。蝴蝶张开漂亮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
鸟儿为建造它们的房子,衔着泥土振翅飞翔。
1.上文中,主要写了( )、( )、( )等景物。
2.“蝴蝶张开漂亮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这是个( )句,请你也来写一句:
3.仿写词语:
(1)金黄色:
(2)翩翩起舞: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小练笔。
文中有多处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的句子。请你也写一种普通的事物,写出它的美。
参考答案
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呈(chénɡ) 幻(huàn) 润(rùn) 存(cún) 雕(diāo) 辉(huī)
二、光 芒 刀 剑 普 通 模 型
三、
一个个小巧的精灵
四、
1.树叶 蝴蝶 鸟儿
2.拟人句 蜜蜂辛勤地在花丛中采着花蜜。
3.(1)碧绿色 浅蓝色 淡紫色
(2)翩翩起舞:依依不舍 勃勃生机 源源不断
五、
单单一朵梨花不见得很美,然而一树梨花就不同了。千万朵梨花构成了一个雪白的整体,仿佛身穿素裙的嫦娥,在春风中伫立;微风一过,好像又在翩翩起舞。课题 海底世界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窃、私”等11个生字,会写“宁、官”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宁静、器官、迅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读课文的3、4自然段,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能分别找出两段的中心句,并能学会围绕中心句写作的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世界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窃、私”等11个生字,会写“宁、官”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宁静、器官、迅速”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2:大海风光图)大海是什么样的呢?(指名回答,教师适时总结) 2.大海得到你们的夸奖后,有一个问题要考考你们: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海有关的课文--《海底世界》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海底世界) 【设计意图:出示课件,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导入课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新课教学( )分钟 二、按照要求,自主预习 1.我们先来看看要完成的预习任务。(课件出示3)(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及新词,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2)尝试读懂课文内容,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用“?”把没弄明白的问题做上标记。 (3)学会和同伴交流学习收获,在相互检测、交流、评价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并能够将学习中获得的学习经验应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去,逐步学会学习。指名读预习任务。2.“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同样要动笔墨。下面我们就把自己对本课预习的感悟用特定的符号标记出来,在书本上留下智慧的或是思考的痕迹。三、检查预习,进行闯关大家认真预习了这些课文,预习得怎么样呢?下面,老师带来了一个闯关游戏,大家比一比,看一看你能闯过几关?得到几颗星?(一)汉字大本营1.认读生字新词:我会读。(1)(课件出示4)出示学生认为难读的词语:窃窃私语 警报 肌肉 章鱼 长达 细胞 煤炭 储量 金属(2)自由读,同位互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重点强调:注意读准:平舌音“私 藻”,翘舌音“章 储 属”,后鼻音“警 ”。(3)展示读:开火车读,分组赛读。2.识记字形,正确规范书写生字。(课件出示5)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宁 官 汪 参 攻 推 迅 速 退 轮 煤 铁 (1)读准字音。注意读准:平舌音“速”,前鼻音“官、参、迅、轮”,后鼻音“宁、汪、攻”。(2)你如何识记这些生字?形声字结构特点:宁 汪 攻 推 迅 速 退 轮 煤 形近字比较: 铁一秩 (3)连接前置性预习,反馈学生自主预习的情况,同位互批自己练写的生字。要求:一看写正确了吗?二看写规范了吗?如有写得不正确或者不规范的字,就圈出来。(4)错别字报给小组长,由小组长把本组内同学的错别字写在黑板上。(5)根据黑板上的错别字组织学生交流识记,教师重点针对以下几个字进行指导、范写:“官”:上窄下宽,下面的笔顺是:竖 横折 横 横折 横。“参”:注意下面三撇的写法:第二、三个撇起笔都在前一个撇的右上三分之一处,这样写出的三撇在一条竖线上。(6)小结:我们以后写字时要认真观察生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争取把每一个字都写正确、规范。书写正确规范的同学教师颁发“写字之星”,恭喜大家。继续勇闯下一关。(二)阅读展示台1.谈话过渡:生字词大家都掌握了,那么课文能读好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课文,感受寓言的魅力。要求: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正确、流利,把你认为难读的地方再练练,读出自己的感受。2.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2)通过刚才的朗读,你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一说?
(3)请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用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回答)
(课件出示6)“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板书: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 【设计意图:课件出示预习任务,放手学生自学,让学生有据可依,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设计意图:解决生字的音、形、义,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通过闯关游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总结提高,交流收获1.学生交流收获本课的学习,你得到了几颗星?比一比、看一看,谁是“闯关小能手”?2.那景色奇异在什么地方?物产又有怎样的丰富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设计意图:抓住这个年龄段学生爱好游戏,善于表现自己的特点。竞赛和评选使学习变得趣味盎然。】
板书内容 【板书设计】   23海底世界 汉字大本营—— 阅读展示台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扫清阅读障碍,解决字词障碍,朗读障碍。教学伊始,教师出示预习任务,放手学生自学,让学生有据可依,为了使枯燥的生字词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教师设计了“闯关游戏”,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学好生字新词,学生轻轻松松完成了学习任务。不足之处:要拿捏好“扶”和“放”的关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课文的3、4自然段,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能分别找出两段的中心句,并能学会围绕中心句写作的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世界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8)窃窃私语 警报 肌肉 章鱼 细胞 煤炭 蕴藏 储量 金属 宁静 器官 汪汪 迅速 攻击 反推力 丰富 陆地2.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接着往下学,看看海底究竟有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出示字词,引入课题。起到过渡衔接的作用。】
新课教学( )分钟 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 精读第3自然段。
  你在海底世界发现了什么呢?把你感兴趣的地方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好吗?
  (课件出示9)“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1)指名读,做适当的评价。
  (2)表演,模仿动物的声音。
  把我们的教室当做海底世界,谁愿意做那些可爱的小动物?分角色表演。     听,他们模仿的多好呀,就像真的海底世界一样。我想同学们一定也能从读中让别人感受到海底世界的声音。(板书:声音:各种各样)
  (3)指导朗读。练读。指名读。
  过渡:想认识海底世界的动物吗?
   2.精读第4自然段。
  (1)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这段写了什么?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中心句。(“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的方法。”)(板书: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介绍了哪些动物活动的特点?
  (2)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10)“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有些贝类自己不动,但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注意读出动物的特点。如:梭子鱼行动的快,乌贼和章鱼的慢,等等。
  (3)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
  师:这么多的小动物中,一定有你喜欢的吧!把你喜欢的小动物的特点介绍给大家。既然喜欢就要介绍好,让大家一起来喜欢它!
  生自由练习。
  指名介绍。注意介绍出动物的活动特点。
  在学生介绍后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指导。从语音、语调、表情、动作等。
 (4) 表演读。
  师:刚才同学们介绍的多好呀!我想你们读起来一定也很棒。今天我们用一种特殊的形式来读。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另一名同学表演,文中动物的动作。  
  3. 精读第5自然段。
  过渡:认识了那些可爱的小动物,海底世界还有形态各异的植物呢,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1) 自由读课文第5自然段。(课件出示11)
  “海底的植物差异也是很大的。它们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最小的单细胞海藻,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2) 思考:写了哪些植物,有什么特点?
   (颜色多种多样,形态各不相同。)(板书:植物:色彩多样、形态各异)(3) 指导朗读。
   4. 精读第6自然段。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领略了海底世界的奇异。海底世界还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有哪些资源呢?听老师来读一下第六自然段,请同学们把海底世界的资源用笔画下来。
  (1) 师朗读课文。(课件出示12)
  “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煤、铁、石油和天然气,还有陆地上蕴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属。”(2) 学生回答。
  (海底有煤、铁、石油和天然气以及稀有金属。)(板书:资源:丰富)(3) 资料交流:除此之外,你还知道海底有哪些能源吗?它们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帮助吗?
  (4) 指名说。
  预设:大海深处有深海锰结核,可以成为铜、镍、钴等金属的新来源。(5) 小结:海底的资源不可计数,人类现在已经在开发海底的资源了。这些资源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好处。
  5. 精读课文第7自然段。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慨?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自由说。
  师: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呢?
  (1) 自由读。
  (2) 指导读。读出自豪的语气。
  (3) 齐读。 【设计意图:学习课文,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理解分析能力、感悟能力、辨别能力。】 【设计意图:利用多种方法朗读课文,读出动植物的特点,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层层深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词语的能力朗读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三、总结全文,展望未来。
  1.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小结: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几种小动物、几种植物和矿产资源。其实海底世界生物的种类还有很多很多,有的资源被发现了,却因为技术跟不上而不能合理的应用,更可惜的是还有更多的资源没被发现呢。
  2.你们想探索海底世界吗?希望将来的海底世界能为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 【设计意图:总结全文,展望未来,升华主题,解释了主题。】
板书内容 【板书设计】 23.海底世界
         声音:各种各样
         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
         植物:颜色不同、形态各异
         矿物:丰富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这节课的难点是“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在教学第三小节的时候,我采取的是以读代讲,通过师生对读,使学生能够理解这一段是围绕着“海底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这句话写具体的。第四小节也是总分关系的结构,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的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围绕第一句话写具体的”我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画批(读一读句子,画出重点词语,体会动物活动方式的特点并作批注)。 2.这节课为了突破难点,我做了精心的设计,有师生的对读,有画批,有写话。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为了完成这个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呢?在教学每个小节的时候,学生还是能够围绕着这个问题来体会的。 不足之处:学生的朗读没有情趣,语言的表达不够清楚。教学中虽然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朗读,但是在真正的教学中,学生读得还是不够,尤其是没有读出奇异的情趣来。我想这里不光是学生的问题,还是教师引导得不够,首先教师应该有情趣,学生才能够被感染。学生课上发言比以前还是有进步的,但是语言表达的还是不够清楚,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但我觉得还是学生缺少语言的积累,词汇不够丰富。由此,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该要求学生多看书,积累词语。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写作背景】
《海底世界》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并使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
  课文从海底的光线、海底的声音、海底动物的行动和迁徙、海底地貌和植物、海底矿藏等几个方面,有详有略、重点突出地介绍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海底世界。课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介绍海底的动物,另一部分是介绍海底植物、地貌、矿藏等,脉络分明、层次清楚。对海底动物的介绍,是本文的重点部分。
  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是体会作者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有趣写具体的方法。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海参 海洋中棘皮动物的一纲,身体略呈圆柱状,体壁多肌肉,口的周围有触手。海参的种类很多,生活在海底,吃各种小动物。现在,海参是人类珍贵的食品。
乌贼 海洋动物,俗称“墨鱼”或“墨斗鱼”。乌贼是软体动物,身体椭圆形而扁平,苍白色,有浓淡不匀的墨斑,头部有一对大眼,口的边缘有十只腕足,腕足的内侧生有吸盘,介壳已退化。近肛门处的囊状物能分泌墨色液体,遇到危险时放出,使附近的海水变黑,以掩护自己逃跑。
章鱼 海洋软体动物,生活在海底。章鱼有八条长而有力的腕足,故又称“八带鱼”。章鱼的腕足内侧有很多吸盘,有的体内有墨囊。章鱼捕食鱼类与甲壳类动物,也攻击其他较大的动物。
单细胞(生物) 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体。例如大多数的菌类、酵母、原生动物和某些低等的海藻。海藻生活在海洋中的藻类,如海带、紫菜、石花菜、龙须菜。有的可以吃,有的可以提制碘和琼脂等。
【其他资料】
描写大海的诗句: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 张九龄
2. 浮天沧海 ( http: / / www. / s q=%E6%B2%A7%E6%B5%B7&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远,去世法舟轻。 [唐] 钱起
3.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 李白
4.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 ( http: / / www. / s q=%E4%B8%87%E9%87%8C&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凝。 [唐] 岑参
5.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 ( http: / / www. / s q=%E5%B9%B3%E6%B2%99&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莽莽黄入天。 [唐] 岑参
6. 水何澹澹,山岛 ( http: / / www. / s q=%E5%B1%B1%E5%B2%9B&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耸峙。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 http: / / www. / s q=%E8%A7%82%E6%B2%A7%E6%B5%B7&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连一连。
zǎo yùn zhānɡ bāo chǔ
章 胞 藻 蕴 储
二、看拼音,写汉字。
ɡōnɡ jī fǎn tuī xùn sù hòu tuì fēnɡ fù
( ) ( ) ( ) ( ) ( )
三、照样子,写句子。
例:海底植物的差异也是很大的。它们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
……有……有……还有……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知道了大海深处是这样的:海底深处有( )的声音;海底动物( ),海底( )的差异也是很大的;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和()等矿产资源。
五、重点段落品析。
海底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的方法。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但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1.这个自然段共有( )句话,主要围绕( )写的。
2.本自然段主要介绍了( )等动物。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付费—— 迅速—— 长途——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围绕一个中心句写一段话。
参考答案
一、
zhānɡ bāo zǎo yùn chǔ
章 胞 藻 蕴 储
二、
攻 击 反推 迅 速 后 退 丰 富
三、
花园里的花真多呀!有美丽的牡丹,有纯洁的百合,有浪漫的玫瑰,还有浓香的月季。
四、
各种 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植物 煤 铁 石油 天然气
五、
1.5  海底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的方法
2.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
3.免费 缓慢 短途
六、
略。
课题 火烧云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喂、盈”等8个生字,其中一个多音字“模”,会写“必、胡”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凶猛、威武、镇静”等词语; 2.有感情要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过程与方法:1.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感受火烧云的美丽景色。
  2.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和形状变化快进行观察的方法,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仿照课文描写的方法,说一段火烧云变化快的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喂、盈”等8个生字,其中一个多音字“模”,会写“必、胡”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凶猛、威武、镇静”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1.(课件出示2:火烧云图片) 同学们你见过火烧云吗?你仔细观察过火烧云吗?现代女作家萧红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火烧云上来时的壮丽景色,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火烧云》。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火烧云)
3.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师总结梳理如下:(1)作者写火烧云,抓住哪些特点写?(2)本文是怎样写火烧云的?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直入课题,鼓励学生质疑,激发看图说话,更好地把学生带入课堂。】
新课教学( )分钟 二、初读全文,认识生字  1. 初读课文。  (1)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2)自由读课文,(课件出示3)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②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 检查读书情况。  (课件出示4)生词,读生词。必要 胡子 骑上 金灿灿 两三秒 凶猛 接着 威武 镇静 喂猪 笑盈盈 红彤彤 跪着 庙门自己练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注意读准:平舌音“灿”,翘舌音“镇”,后鼻音“静、猛、盈、彤”等。 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3.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篇短文(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印象深刻,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4.组长汇报,全班交流,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解决疑问。(相机进行词句训练和朗读指导)5.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并做好笔记。(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①请同学们分节读课文,看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
  ②抽查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同学们不但能谈出字典上的释义,而且能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课件出示5)凶猛:勇猛强悍。威武:威力强大,有气势。镇静:心情安定、平静。恍恍惚惚:形容人心神不定、神志不清的。③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金灿灿、红彤彤、葡萄灰”这几个词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1.轻声朗读课文,说说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在理解各自然段的基础上,完成填空:(课件出示6)
  第一部分(1、2自然段):火烧云上来了,周围的景色的变化。第二部分(4~6自然段):火烧云的变化快,从颜色变化快和形状的变化快来写。第三部分(7自然段):火烧云下去了。 (板书:火烧云上来了 火烧云的变化快 火烧云下去了)3.朗读课文,质疑,解决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四、识记生字,写字指导。1.(课件出示7生字田字格)会写字:必 胡 骑 灿 秒 腿 凶 猛 接 庙 威 武 镇指名读,齐读,指名领读。2.识记生字看看这些字,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1)形声字识字:灿 骑 猛 镇 (2)熟字比较。如:妙一秒 区一凶 成一威 贰一武 宙一庙 心一必3. 开火车读,一边读一边说说怎样写好所读的字。大家一起读一读,记住每个字的字形。①这几个字怎样写才能做到规范、美观?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对照例字认真观察读帖。②交流:提醒大家在写哪个字的时候注意什么?“胡、灿、骑、秒、腿、猛、接、镇”是左窄右宽的字。“凶、威”半包围结构。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范写强调“威、武、镇”:“威”不要漏掉里面的一横,斜勾写得长一些,末尾与第二笔的撇,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武”“止”的最后一横变成了提,斜勾上不要多写一撇。“镇”右边是个“真”,里面是三横。④学生再次练写。一生到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写,教师评价。4.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5. 实物投影写得优秀的学生习字,由写字的学生说说写好字的做法。 【设计意图:课件出示预习要求,放手学生自学,让学生有据可依,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设计意图:解决生字的音、形、义,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设计意图:会写字先读后记,再书写,保证足够的时间书写,培养 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和同桌说一说,你见过的火烧云是什么样子的。
板书内容 【板书设计】   24 火烧云  火烧云上来了 火烧云的变化快 火烧云下去了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1.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扫清阅读障碍,解决字词障碍,朗读障碍。教学伊始,教师出示预习任务,放手学生自学,让学生有据可依,学生轻轻松松完成了学习任务。2.鼓励学生质疑。在导入课题时,教师让学生对题目提出质疑,在教学结束前,教师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质疑。“学贵有疑”,质疑锻炼了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不足之处:控制课堂秩序,张弛有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感受火烧云的美丽景色。
  2.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9)必要 胡子 骑上 金灿灿 两三秒 凶猛 接着 威武 镇静 喂猪 笑盈盈 红彤彤 跪着 庙门2.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火烧云的。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出示字词,引入课题,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教学( )分钟 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说课 ( http: / / web.5ykj.com / " \t "http: / / web.5ykj.com / shi / _blank )文主要写了什么?
(火烧云的变化快的特点,以及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
2.人们为什么将一种云称为“火烧云”?课文中的哪句话告诉我们了?
  (课件出示10)出示: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齐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学生读)一个“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给人一种动态变化之美。(板书:上来了:红)
3.文中的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发生在什么时候的?(夏天的傍晚)(你从哪里看出来?(晚饭过后;乘凉)
4.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第1自然?
引读: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 ( http: / / rj.5ykj.com / " \t "http: / / web.5ykj.com / shi / _blank )的脸——。大白狗变成——。红公鸡变成——。黑母鸡变成——。小白猪变成了——。老爷爷的胡子变成——。
小结:这段话写火烧云上来后地面发生的变化。
  人们对火烧云的出现是什么态度的?(“笑盈盈”)
  请你们带着笑意朗读第1自然段
5.作者观察火烧云时有着怎样的感受?请你从课文中找一句话来回答。(课件出示11)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
“ 恍恍惚惚”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火烧云在不断发生变化。
四、小组合作,探究课文
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各有什么特点?请在3至6自然段中选择你喜欢的一段,小组内齐读,然后说说你读后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一)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1.我们小组读了课文的第3自然段,我眼前仿佛看到了火烧云颜色非常(多):(课件出示12)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2.火烧云就课文中这几种颜色吗?你从文中的哪句话看出来?(还有些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3.除了这些颜色外,还会有哪些颜色呢?
  (苹果绿、桃红、玫瑰紫、石榴红、杏黄、秋叶黄、黄瓜绿、草莓红、橘黄、橄榄绿……)
  4.四个“一会儿”构成了一个什么句?(排比句)你从四个“一会儿”体会到了什么?(火烧云变化非常多,非常快。)
5.你能用四个“一会儿”说一句话吗?
6.师生配合朗读。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
7.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你能用一个四字词来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吗?(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色彩斑斓、五光十色)(板书:颜色:五颜六色)
师:你真会用词。谁来读读这段话,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指名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二)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1.读了课文4~6自然段,我们体会到了火烧云形状变化多而快。
2.你从哪些词语看出形状多?请用“ ”标出来。变化快?用双横线画出来。
形状(多):马、狗、狮子;
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板书:形状:变化快)
(课件出示13)(1)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2)马是跪着的。
师:读一读这两句话,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第一句较好,具体生动。)
第一句中哪是看到的,哪是想到的?
(“马是跪着的”,是看到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是作者想到的。) 小结: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不仅使文章的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
我们再来看看四至六自然段,你是否发现这三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按出现——样子——变化”来组段。
3.过渡:火烧云还会有哪些形状?请以“出现——样子——变化”这样的结构来说说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指名说动物、植物、人类等)
预设:最后,来了一群鸭子,鸭妈妈带领自己的孩子到河里游泳呢!扑通、扑通、扑通……所有的鸭子都跳到水里不见了。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么多这么快,你能用学过的四字词概括吗?
(变化多端、变化莫测、千变万化、绚丽多姿、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三)火烧云下去了
小结:因为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变化如此之多,如此之快,所以作者说“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
(板书:下去了)四、回归整体,激发情感
1.学完了这篇课文,你能用一句话赞美火烧云吗?(火烧云真是五颜六色,变化多端啊!)
2.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写得这样美,这样逼真?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3.师总结:火烧云这篇课文,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时间顺序,描绘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着重写了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火烧云上来时作者写霞光主要是抓住静态来写的,火烧云的变化,作者主要是抓住动态来写的。动静结合,写得多美丽,写得多生动啊,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童话般的境界之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展开丰富的想像,才能把作文写得更好。 【设计意图:学习课文,抓住重难点句子、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理解分析能力、感悟能力。】【设计意图:利用多种方法朗读课文,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有效的培养了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设计意图:对比分析两个句子的不同,能总结出,写景物要写出所想到的内容,这样文章就会更生动、具体了。】【设计意图:概括课文内容,起到总结、回顾全文的作用。】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朗读课文,回顾总结1.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写了火烧云颜色、形状___ ____和____ ____这两个特点,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的赞美之情。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课件出示14)
《火烧云》这篇课文按照__ 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顺序,具体生动地描
板书内容 【板书设计】 上来了(红)
颜色——五颜六色
火烧云 形状——变化快
下去了(一会儿工夫)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一) 初读课文,明确学习目标。
先让学生自学课文导读,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然后让学生认真读课文,随着课文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重点朗读。
(二)合作探究,读中感悟。
我让学生边读边想,并感情朗读自己喜爱的文段,捕捉关键词句,读出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例如,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部分时,引导学生从“红通通、金灿灿……”等七个表示颜色的词,以及“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这一特点;从句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中的四个“一会儿”,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快”这一特点。另外,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还不断地渗透引导学生质疑、对比,并积累品析好词佳句,并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来延续作者丰富而绝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对美丽的火烧云由衷的热爱,从而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熏陶。不足之处:若在让学生讲火烧云“出现——样子——变化”后,再让学生用文字写出来,这样锻炼学生的写的能力就更好了。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写作背景】
《火烧云》是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向我们描绘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着重写了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火烧云上来时作者写霞光主要是抓住静态来写的,火烧云的变化,作者主要是抓住动态来写的。动静结合,写得多美丽,写得多生动啊,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童话般的境界之中。
【作者介绍】
萧红(1911年,黑龙江哈尔滨市呼兰区—1942)中国现代女小说家。原名张乃莹,曾用笔名悄吟、田娣、玲玲。生于地主家庭 ( http: / / www. / sowiki / %E5%AE%B6%E5%BA%AD prd=content_doc_search" \t "http: / / www. / wiki / _blank" \o "家庭 ),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因反抗包办婚姻,1930年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1933年自费出版与萧军合着的小说散文集《跋涉》。1934年与萧军一起到上海,与鲁迅交往密切。鲁迅为她的《生死场 ( http: / / www. / sowiki / %E7%94%9F%E6%AD%BB%E5%9C%BA prd=content_doc_search" \t "http: / / www. / wiki / _blank" \o "生死场 )》校阅并写序言,列入“奴隶丛书”出版。1936年只身东渡日本养病。这时期出版散文集《商市街 ( http: / / www. / sowiki / %E5%95%86%E5%B8%82%E8%A1%97 prd=content_doc_search" \t "http: / / www. / wiki / _blank" \o "商市街 )》、《桥》,短篇小说集《牛车上 ( http: / / www. / sowiki / %E7%89%9B%E8%BD%A6%E4%B8%8A prd=content_doc_search" \t "http: / / www. / wiki / _blank" \o "牛车上 )》等。1937年初归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和《萧红散文》。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坚持创作,出版中篇小说《马伯乐 ( http: / / www. / sowiki / %E9%A9%AC%E4%BC%AF%E4%B9%90 prd=content_doc_search" \t "http: / / www. / wiki / _blank" \o "马伯乐 )》,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 http: / / www. / sowiki / %E5%91%BC%E5%85%B0%E6%B2%B3%E4%BC%A0 prd=content_doc_search" \t "http: / / www. / wiki / _blank" \o "呼兰河传 )》。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因病重无法回内地,次年病逝。代表作为《生死场》和《呼兰河传》。她的作品多取材于家乡,以其敏锐纤细的艺术感受力,朴实细腻的笔调,写出当时东北乡村小镇的闭塞与荒凉,塑造的人物鲜活可爱,风格明丽凄婉,弥漫着忧郁和感伤气息,为诗化小说的精品。
在东北作家群中,最具艺术才情的作家是萧红。萧红的中篇,写东北农村人民在沉滞闭塞生活中的挣扎,以及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他们的苦难与走向斗争。萧红的后期代表作《呼兰河传 ( http: / / www. / sowiki / %E5%91%BC%E5%85%B0%E6%B2%B3%E4%BC%A0 prd=content_doc_search" \t "http: / / www. / wiki / _blank" \o "呼兰河传 )》于童年生活的回忆中描写北方小城人民愚昧不幸的生活。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呼兰河传》简介: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
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
文本中的“呼兰河”,它不是《呼兰府志》所记载的那条流动的呼兰河,而是一座在松花江和呼兰河北岸有固定地理位置的小城。
全书共分,七章,它以作者的童年回忆为引线,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东北小城呼兰的种种人和事,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但萧红还是用淡泊的语气和包容的心叙说了家乡的种种。她将一片片记忆的碎片摆出来,回味那份独属于童年、独属于乡土的气息。
【其他资料】
有关火烧云的古诗
《霞》
[唐] 韩琮
应是行云未拟归,
变成春态媚晴晖。
深如绮色斜分阁,
碎似花光散满衣。
天际欲销重惨淡,
镜中闲照正依稀。
晓来何处低临水,
无限鸳鸯妒不飞。
《霞》
[唐] 王周
拂拂生残晖,
层层如裂绯。
天风剪成片,
疑作仙人衣。
《霞》
[唐] 徐夤
天际何人濯锦归,
偏宜残照与晨晖。
流为洞府千年酒,
化作灵山几袭衣。
野烧焰连殊赫奕,
愁云阴隔乍依稀。
劳生愿学长生术,
餐尽红桃上汉飞。
《早望海霞边》
[唐] 李白
四明三千里,
朝起赤城霞。
日出红光散,
分辉照雪崖。
一餐咽琼液,
五内发金沙。
举手何所待,
青龙白虎车。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càn làn fēn miǎo shēn tuǐ xiōnɡ měnɡ wēi wǔ
二、比一比,再组词。
彤()庙()凶()妙()
丹()宙()区()吵()
三、读读下面的句子,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好像……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火烧云》这篇课文按照__ ___→__ _ ___→___ ____这样的顺序,具体生动地描写了火烧云颜色、形状____ ___和________这两个特点,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的赞美之情。
五、阅读重点段落。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1.这个自然段共有( )句话 用“ ”画出段中的中心句。
2.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写句子。
3.用“ ”画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照样子,写词语
红彤彤 :
葡萄灰:
参考答案
1、
灿烂 分秒 伸腿 凶猛 威武
二、
彤(红彤彤)庙(庙宇)凶(凶恶)妙(美妙)
丹(牡丹) 宙(宇宙) 区(山区)吵(争吵)
三、
……好像……:今年夏天太热了,中午时柏油路好像都要晒化了。
四、
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 变化如此之多,如此之快 火烧云
五、
1.3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
2.天上的云真是多变,一会儿变成了调皮的小狗,一会儿变成了馋嘴的小猫,一会儿变成了可爱的绵羊,一会儿又变成了凶恶的老狼。
3.红彤彤 金灿灿 半紫半黄 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 梨黄 茄子紫
六、
红彤彤 :金灿灿 绿茵茵 绿油油
葡萄灰:茄子紫 苹果绿 橙黄
课题 劝告 课型 口语交际 授课时间 1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精妙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2.多从对方的角度着想,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进行得体地劝说。3.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说话的技巧,不要用指责的口吻。
教学重点 了解和感悟劝告语言的特点和技巧,
教学难点 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进行得体的劝告。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巧设情境,导入话题。同学们,生活中看到有一些不良行为,需要我们去劝说,怎样劝说才能打动对方,及时制止不良行为呢?正确的劝说,会很好地解决问题,不正确的劝说,往往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冲突。这节课,我们就来争当小小劝说家。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劝说)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口语交际的学习中。】
新课教学( )分钟 二、出示事例,学会劝说1.劝说可是一门学问,我们先来看一个劝说的小故事。(课件出示2)比如,有一个同学,下课时坐在楼梯的扶手上往下滑。高年级同学看到了,劝他别这么做。生1:你这样做太危险了,有可能会撞到别人的。生2:你怎么不遵守学校纪律呢?太不应该了!生3:小同学,别人这么玩,扶手很滑,如果没抓稳的话,你会摔伤的。2.你觉得那个同学会接受谁的劝说呢?为什么?预设:前两个同学说话的语气太严厉,第二位甚至还用指责的语气,让人难以接受。我选择第三位同学。预设:当然会接受第三位同学的劝说,因为这位同学说话语气没有那么严厉,很委婉。预设:那个同学会接受最后一位同学的劝说,因为她说的话,够委婉,而且是从玩扶手的同学的角度去说,很符合实际情况。就更容易让人接受。3.小结:正是第三位小姐姐话有理有情,那位小同学才茅塞顿开,不再玩滑梯了,看来劝说还真是一门学问,那么劝说时要注意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齐读)(课件出示3)(1)注意说话的语气,说话要委婉,不要用指责的口吻。(2)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这样别人更容易接受。(3)态度要诚恳,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板书:说话委婉 不要使用指责的口吻 从别人角度着想 态度诚恳 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三、共同演示 ,合作劝说。学了这么多劝说的好方法,你想不想来体验一下?我们来劝劝那个玩滑梯的同学。肖刚来扮演玩滑梯的同学,其他同学扮演劝说者。合作表演劝说过程。四、同桌合作,练习劝说1.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不良行为需要我们及时制止,人需要我们好好劝说,大家看一看:(课件出示4)情景一有同学乱穿马路。情景二表哥喜欢玩电脑游戏,一玩就是一整天。2.同桌两个演一演,一个做主人公,另一个人劝说。3.选代表,全班展示。其他同学认真看,认真听,要做文明听众。4.师生评判,那个同学说的最合情合理,容易让人接受。 【设计意图:示范引领,总结正确的劝说方法,教给学生交际的方法,减轻了交际的难度。】【设计意图:出示课件,展示要求,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设计意图:先小组内说,再全班交流,层层选拔,精益求精,综合全部的意见,充分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出示名言,提升劝说1.古往今来,还有许多成功劝慰的事例,如:高适曾劝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你还知道哪些可以劝慰别人的名言?学生交流。2.成功劝慰的故事也有很多,如:朱武巧舌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课后搜集更多这样的小故事说说。3.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劝说、练劝说最后会劝说,大家的表现都很精彩,老师相信同学们都能成为小小劝说家。 【设计意图:出示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提升了劝说能力,激发学生劝说他人的兴趣。】
板书内容 【板书设计】口语交际 《劝说》不要使用指责的口吻 从别人角度着想 说话委婉 态度诚恳 以情动人 以理服人
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各种各样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学生特别积极,话匣子一下打开了。本次口语交际注重参与,多种互动形式交流。(1)生生互动。口语交际课的生生互动多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在口语交际中,把优、中、差生按比例合理搭配成交际小组,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使人人都有机会练说,让学生在问、说、议、评、辩中交流,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2)群体间的互动。群体间的互动主要是通过小组与小组之间互问互答,表演,争辩,比赛等形式,既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评价能力,又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及集体荣誉感。 不足之处:教师要做引导者,尽量少参与,把说话的机会多让给学生。
课题 国宝大熊猫 课型 习作 授课时间 1课时
教学目标 1.根据资料和问题提示,能抓住特点,介绍大熊猫,并能有顺序地写下来。2.养成良好的说写习惯。继续培养他们的写话兴趣。
教学重点 抓住特点有顺序地介绍大熊猫。
教学难点 介绍得生动有趣,把你的观察和感受写清楚。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创设情境 谜语激趣 1. 动物世界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世界:鹦鹉会说话,大象会搬东西,萤火虫会引路,蚯蚓会松土……这些生活中奇妙的动物现象,相信你们也一定观察到了不少吧! 2.今天我们要来写一写一种动物,先来猜猜,它是什么动物呢?这种动物你了解多少呢?(课件出示2)“是猫不捕鼠,墨镜不离眼,要问最爱啥,最爱鲜竹叶。”3.是的,是大熊猫,你猜对了吗?同学们,大熊猫人见人爱,是我国的国宝。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大熊猫。 【设计意图:为了营造轻松愉快地氛围,用猜谜的形式把学生带入课题,然后引导学生说自己对大熊猫的了解,激发学生想说、乐说的愿望。】
新课教学( )分钟 二、利用资源 学习表达1.(课件出示3:大熊猫图片) 对于大熊猫,你想了解哪些问题呢?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总结如下:(课件出示4)(1)大熊猫是猫吗?(2)大熊猫吃什么?(3)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4)大熊猫哪些地方是白的,哪些地方是黑的?(5)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的国宝? ...... 2.师随生的回答,在题目下板书:外形(样子);生活习性;为什么被视为国宝。(板书:外形(样子)生活习性 为什么被视为国宝) 3.(课件出示5) (1)可以参考以上信息,也可以根据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围绕上面的问题,介绍一下大熊猫。 (2)学生上台说。 提示:说的同学要清楚、完整、流利;听的同学要专心、认真,想补充时要先举手。 (3)小组内说,互相提意见、补充,再推选代表上台说。 (4)组织学生参与评价。评价时,重鼓励,少批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有条理、有顺序地说,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说好的信心。] 三、由说到写,实现迁移 1.师:刚才很多小朋友都介绍了国宝大熊猫,说得很好,我知道还有很多的小朋友想上台来说,可是课堂上不可能让每个小朋友都来说。怎么办呢?对,你可以写,就是把自己关于大熊猫的想法写下来。写完后你们就可以互相交换着看,这样,不就让大家都知道你想说什么了吗? 提示:写得时候每段前面要空两格。 2.学生写,老师巡视、指导。 3.写完后,自己读一读,看看有没有不准确的内容,还需要不需要补充新的内容。 4.可以跟同学交换习作,互相检查一下,对问题的解答是不是准确。5.将学生的部分习作放在投影仪上,指导学生朗读、评价和修改。 师:谁来说说这篇习作写了什么内容?哪些句子写得好?你还喜欢文中的哪些词语?哪些地方还要修改?(师在这个环节仍要重鼓励,抓住文中的闪光点,指导学生进行写作。) 6.在小组里读自己的习作,并让别人给你提提意见,再修改一下。 7.请小朋友为自己的习作配上好看的图画或图片。 【设计意图:问题引领,资料展示,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减轻了写作的难度,理顺了写作的思路。】【设计意图:不着痕迹地指导学生从说到写,进行牵移,降低了写作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学会修改,尽量保证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写作的快感。可以欣赏自己的,也可以欣赏别人的;可以一句话,也可以欣赏一个词语。。】【设计意图:书写作后,再引导学生修改,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耐心。】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从同学们的介绍中,老师知道了这么多关于大熊猫的知识。那么,请同学们课后找一找关于小狗的信息,然后和同学分享一下吧。
板书内容 习作:国宝大熊猫 外形(样子) 生活习性 为什么被视为国宝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教师设计的这节作文指导课《国宝大熊猫》,指导孩子们根据问题提示和资料信息,以及课件出示的图片,先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出来。让孩子们学会结合熊猫的样子、生活习性、被视为国宝等特点,按照一定顺序,描写出来。2.锻炼学生查找资料、搜集资料的能力。由于大家对大熊猫比较陌生,距离我们的生活较远,所以写作前一定查找资料,了解透彻,才能把大熊猫介绍正确无误。不足之处: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能提供给学生的信息资料外,其余的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课题 语文园地七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时间 1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学会积累好词好句,并学会运用。2.词句段运用,练习围绕开头句子写一段话;学会写寻物启事。 3.书写提示,学会使用钢笔写字,注意握姿和坐姿,练习写好笔画少和笔画多的字,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4.借助拼音诵读,体会成语,帮助小学生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积累成语。2.学会寻物启事.
教学难点 1.写好笔画多和笔画少的字。2.学习围绕开头句子写一段话。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新课教学( )分钟 二、交流平台板块一:交流平台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好词佳句。在习作中我们要有意识地用上平时积累的语言(板书:学会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1.(课件出示2)“草丛中的虫子,像在窃窃私语,用的是我听不明白的语言。”“我积累了‘窃窃私语’这个词,我觉得它用在这里很合适。”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哪些是“我”听不明白的语言?为什么我不明白却运用那么恰当呢?(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窃窃私语”是“我”听不明白的语言。 预设:有些词语可能了解得不是那么清清楚楚,那是,根据语境,或者生活经验,能基本了解这个词的大体意思,什么情况下能够使用,就可以了。2.(课件出示3)“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清晨到来了,我们看见太阳从远远的天边升起,就像一个刚刚点燃的火球。”后面的这句话是“我”仿写的句子。前后两个句子有哪些相似之处?(1)首先最明显的地方是都运用了比喻句。(2)表示时间“黑夜降临了”和“清晨到来了”的词语用得也像。(3)都用到“我们看见”这个词语。小结:仿写句子可以从修辞手法、句式结构上、好的词语仿写。(板书:仿写句子:可以仿写修辞手法、句式结构、好的词语)三、词句段运用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一)根据开头,写一段话(课件出示4) 1.找来《海底世界》 相关片段读一读。 2.说一说,要求我们写这两组句子是什么结构?小组讨论,代表发言:都是“你可知道……”3.仿写句子。(课件出示5) 示例:你可知道,那座山上石头有多么奇妙吗?这些石头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如同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如果不是亲眼看到,真让人难以相信。有的像宠物狗,睁着汪汪的大眼睛,吐着长长的舌头,好像在欢迎着我们的到来;有的像青蛙,沉浸在清凉的出国留学网溪水中,享受着阳光浴;有的体形巨大,像一个娃娃;有些石头细如沙,而有些石头却大如山,一块块,一条条,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小结:仿写句子可以围绕开头一句话展开描写。(板书:围绕开头一句话展开描写)(二)学写《寻物启事》 (课件出示6) 读一读这则寻物启事。2.看一看,寻物启事的格式是怎样的?小组讨论,交流如下:“寻物启事”是题目,居中写。右下角注明写启事的班级、姓名,下通知的日期另起一行也在右下角写。正文空两格,写清楚丢失的物品,丢失的时间,丢失的地方。(板书:题目居中;右下角落款 正文开头空两格 )3.选择按照格式,照样子写一则寻物启事。寻物启事
今天上午,本人在学校食堂丢失黑色钱包一个,里面有现金300元、中国电信电话卡一张、贴有篮球明星易建联照片的饭卡一张.请拾到者与本人联系,定当感谢.
三(10)班 王小明
2018年 10月14 日 四、书写提示板块三:书写提示(课件出示7)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画笔顺。2.教师巡视,强调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个别指导。注意这些字笔画较多,有的字笔画较少,要注意笔画少的字,要把笔画写开一些,笔画较多的字,要把笔画写得短小些,缩小笔画间距。(板书:笔画少的字,要把笔画写开一些,笔画较多的字,要把笔画写得短小些,缩小笔画间距。)比如“术”,撇捺要写得舒展,竖占准竖中线,整个字在田字格的正中央。“露”笔画很多,要把哥哥笔画写得短小扁一些,才不至于出格。3.优秀作业,投影展示,师生评议:在书写中特别需要注意的两点。 (1)一是笔画要写规范、正确、整洁。 (2)二是字的大小要适中。(3)注意笔画和笔画少的字,间距、比例、长短不一样,笔画多的字不要写得太拥挤。五、日积月累 板块三:日积月累1.出示成语(课件出示8)  2.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 3.它们的内容大体分别是什么?(课件出示9)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进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原指不亲历危险的境地;就不能获得成功。现也比喻不经过艰苦实践就不能认识事物或取得重大的成就。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5.自由朗读,积累背诵。 【设计意图:分析交流正确运用积累的好词好句的问题,练习把语言写生动、具体。】【设计意图:学习围绕开头一句话,展开描写的方法,提高学生写话能力。】【设计意图:了解寻物启事的格式,了解寻物启事的内容,学习写寻物启事。掌握寻物启事这种文体。】【设计意图:老师在教学生写字时,先观察,接着跟老师范写,再临写。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识字、写字,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质量。】【设计意图:学习古代成语,理解和分析成语,增强学生学习和积累经典语言的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交流关于积累运用好词好句的知识,学习围绕开头一句话写句子;学习了寻物启事的格式,练习写寻物启事;练习正确、美观地书写笔画多和笔画少的字;积累了古代成语。
板书内容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 学会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词句段运用:仿写句子:围绕开头一句话展开描写寻物启事: 题目居中;右下角落款 正文开头空两格书写提示: 笔画少,要把笔画写开一些,笔画较多,要把笔画写得短些,缩小笔画间距。
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成功之处:1.本堂课的设计内容较为丰富,交流关于积累运用好词好句的知识,学习围绕开头一句话写句子;学习了寻物启事的格式,练习写寻物启事;练习正确、美观地书写笔画多和笔画少的字;积累了古代成语。通过多媒体课件和生动有趣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以学生自己训练为主,老师指导为辅。不足之处:以练为主,指导为辅。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个语文园地有4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交流平台,交流关于积累运用好词好句的知识,词句段运用,学习围绕开头一句话写句子;学习了寻物启事的格式,练习写寻物启事;书写提示,练习正确、美观地书写笔画多和笔画少的字;日积月累,积累了古代成语。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寻物启事:
寻物启事一般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一)标题寻物启事的标题可以有两种构成格式:
第一,由文种名称和缘由构成。如“寻物启事”。
第二,由文种名和具体丢失物名构成。如“寻书启事” “寻自行车启事”。
(二)正文寻物启事的正文一般由以下几项内容构成:
其一,写明丢失物的名称、外观、规格、数量、品牌等,同时要写明丢失的原因、时间和具体地点。
其二,交待清楚拾物者送还的具体方式,或注明发文者的详细地址、联络方式等。
第三,寻物启事是求人协助寻找的,故除文中写些表谢意的话外,还可以写明给以拾到者必
要的酬金之类的话。
(三)落款落款要署上发文的单位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并署上发文的日期。